
《國學四十講》
作 者:卞孝萱 胡阿詳 著
出 版 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1月第1版
書 號:978-7-2160-5209-2
定 價:¥120.00 元
后記
20世紀初,在西學的沖擊與刺激下,“國學”的名稱逐漸流行起來。
“國學”是中國傳統學術的簡稱,其內容豐富,包羅宏廣。昔章太炎以“國學”為一國固有之學,并以“國學”的興亡與國家的興亡相連。學人之研習國學、大眾之了解國學,意義由此可見。及20世紀末,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沉寂后,總結、弘揚國學,成為一股潮流,一批國學大師的經典著作重新印行,并在學人中大受歡迎。然而,時至今日,在大陸高等教育中,國學的講授卻未成系統,不少高校甚至廢而不講。這種狀況,勢必影響今后學術的發展,影響一代學人的素質。
考慮及此,1998年,我在為幾家出版社策劃圖書選題時,便報上了“國學課堂書系”。起初的想法是:約請對國學有專深研究、備知其間甘苦的學者分頭撰述;每年做一輯,每輯出五六本;每本約十五萬字,選國學的一個門類,討論其學史(由古至今的基本情況)、知識(如學科體系、結構、主要內容)、方法(指研究方法及其進步);讀者對象定位為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大學生、碩士生乃至博士生,以及傳統文化的研究者與愛好者。我想,這樣的計劃如果付諸實施,則五年下來,必然形成規模效應,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并成為擴大出版社影響的名牌書系。
然而接下來的情況出乎我的意料。期以五年,而且是經濟效益一般的長銷書而非暢銷書,終于沒有一家出版社敢下決心承擔這一工程。轉機出現在2002年底。曾經有過愉快合作的湖北人民出版社向我征求選題意見,于是我又報上了“國學課堂書系”,在并無多少的期望中,卻得到了湖北人民出版社的充分肯定。與我直接聯系的是沙鐵軍先生。沙先生對如何做書顯然十分老到,他創造性地提出了這樣的意見:“國學課堂”宜定位為大眾國學基本知識普及讀物,而為了使讀者收一卷在手、國學畢陳之效,建議由“書系”改成“大書”,即在一部書中,反映中華國學的基本面貌;每門國學以三萬字左右的篇幅,概述其學史、知識與方法。又在此期間,卞師孝萱先生的公子、資深編輯卞岐先生建議書名定為“國學四十講”,以收一目了然之效。
我接受了沙先生與卞岐先生的合理建議。從2003年春節至今,出于一種強烈的使命感,我毅然擱置下其他的大量工作,設計、規劃全書,確定了八十余門國學選目,然后約請合適的作者。作者來稿后,則無論出自大家小家之手,我都逐字讀過,在此過程中,或統一格式,或商請修改,或直接改定。而經我定下的稿子,再送交卞孝萱師審閱。這樣的工作流程,經歷了整整兩年。最終的成果,就是這部由四十二位認真負責的作者、兩位名副其實的主編共同完成的一百二十多萬字的《國學四十講》。
面對著一長串的電腦文件目錄、一厚疊的打印書稿,以及兩年工作過程中的兩百多封電子郵件,我既如釋重負,又感任重道遠。如釋重負者,多年的心愿終于有了個了結,而兩年中積壓的許多事情也可以寬心地去做了;任重道遠者,這已經完成的四十門國學外的另外四十余門國學,它們有的已有初稿,有的已有作者,待喘口氣后,卞師與我還是想勉力將之完成,那將是又一部百萬字的大書,我們又將為之付出至少兩年的心力!雖然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想做的事情更多,但為普及、弘揚中華國學,用去寶貴的、苦短的學術生命中的四年時間,我們感到還是值得的。
沉浸在國學之浩瀚海洋里的兩年中,我時時有著這樣特別的感受:積累深厚的中華傳統國學,真的是博大精深。如我這個年齡的學者,有懂一門甚或幾門國學者,但絕少懂多門乃至全部國學者。以我個人言,學過歷史、地理、文學,而又興趣廣泛,涉獵龐雜,但在看稿改稿的過程中,既每多發見與驚喜,從而感嘆中國傳統學問之互通互證,治學者萬不可故步自封、狹隘偏激;也常顯所知甚少,如對有些國學門類,我是不敢妄改一字、隨置一問。我想,與我年齡相近的國學研究者、愛好者,讀此《國學四十講》,也會有與我相近的感受。至于小我一輩的年輕學人,我相信他們讀此《國學四十講》,所獲會更豐,感受會更強烈;而長我一輩的學者,當然也會有所收獲,畢竟國學浩博無涯,能為大成至圣通才者,古今幾人?是則研究中國傳統學問,確實不可不懂國學。進之,無意于研究國學者,讀此《國學四十講》,也會不乏助益,因為理解中國現實的社會,也不可不懂國學,從某種角度言,源遠流長、與時俱進的國學,也是社會、人生、思想、智慧、知識、方法等等的寶庫!《國學四十講》能夠完成,我要感謝沙鐵軍先生的支持與督促,感謝卞孝萱師的指導與把關,感謝諸位老中青學人的理解與撰稿。沒有他們的支持、督促、指導、把關、理解、撰稿,則《國學四十講》只能停留于想法階段,而淺學如我也是不可能擔此主編之重任的。
胡阿祥2005年1月29日謹記于三棲四喜齋2005年初《國學四十講》送交湖北人民出版社后,由于種種原因,出版耽誤了一段時間。而在與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的工作接觸中,我深深地感到:江蘇省社科聯長期以來,重視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致力于推進社會發展、學術進步與精神文明建設;江蘇省社科聯領導多次強調,總結、研究、發展國學,是意義極為重大的基礎工程。正是在這樣的高瞻遠矚下,“國學四十講”有幸成為江蘇省社科聯的資助項目,并被列入“江蘇社科學術文萃”書系。我們根據江蘇省社科聯及其約請的茅家琦、李良玉、趙生群、許結諸位先生的意見,又對《國學四十講》作了修改、補充與提高。現在《國學四十講》就要問世了,在此,我要代表本書全體作者以及江蘇省六朝史研究會,向關心、支持本書出版的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袁行霈先生,湖北人民出版社社長劉道清先生、總編室主任王建槐先生,江蘇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孫燕麗女士、副主席廖進先生、學會部主任陳曉明先生、副主任程彩霞女士,致以誠摯的感謝!
胡阿祥 2007年4月20日再記于三棲四喜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