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雪
目錄
云空未必空
——試論妙玉悲劇命運(yùn)的內(nèi)涵
一
人類生命經(jīng)過漫長而艱辛的探索,從粗淺的外在物質(zhì)世界走向了生命內(nèi)里的精神領(lǐng)域,又從精神領(lǐng)域邁向?qū)ι鼉?nèi)部更深的探索,如果這樣的探索強(qiáng)悍而有力,那么個體生命將走向一個擁有更細(xì)密與無窮能量的靈性世界,真正打開生命奧秘的鑰匙將會在你手中,但這些還都不是生命的至境。步入生命的至境將不再有任何手段可以到達(dá),亦沒有導(dǎo)師可以指引,它需要你用整個身心去對宇宙真理進(jìn)行全然的證悟!如果你能夠步入生命的至境,那么生命里一切障蔽都將被突破,世界會變得沒有障礙與污濁,你將變得無比純真,人與人的關(guān)系將變得潔凈無瑕,你永遠(yuǎn)都不會再受到一絲煩惱的傷害。這時你將能夠穿透生命里一切虛妄,懂得真空妙有的奧秘,此時你就穿越了生死,穿越了三維空間的有限,而進(jìn)入一個更為博大遼遠(yuǎn)的世界。你將會獲得了無掛礙的絕對自由,那是一個“無我”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那個境界會有一種圓融無礙的廣大自在之美,此時覺悟了的生命將與道同行!與道同行的生命安住在宇宙的實相里,安住在萬物的靈動里,安住在生命的單獨(dú)里,安住在廣大的靜默里,安住在這樣的境界里,慈悲與智慧將自然來臨,真善美將會得到三位一體的完美諧和,完滿的生命樂章即會奏響。覺悟了的個體生命將會獲得無窮的力量照亮黑暗!
對自我的探索就是對世界的探索,這將會是最艱辛的跋涉,因為這樣的跋涉全憑孤獨(dú)的自我,沒有任何外力可以依附,因為依附就是逃避,你必須直視自己的生命不有一絲躲閃。你必須要走出自己的道路,你必須是你自己的導(dǎo)師,你要對自我生命中所發(fā)生的一切都保持時刻的警醒,直到完全的覺悟!洞徹你的所有欲望讓它們無法躲藏,從食欲到你全部的享受欲直到透徹你的性欲,此時你才穿破了物質(zhì)的迷霧;從你對功名利祿等世俗成功的渴求再到你對自我克制的意志力的覺知,如果你能從中看到不幸與痛苦的扭曲,透徹了意志力乃是欲望的精髓,那么你才能穿破精神對你的束縛;從你生起虔敬的信仰直到對神祗的崇拜,從你著迷靜心的咒語一直到你對靈力的運(yùn)用,如果你能懂得永恒的虛空才是最終的不變,那么你才會掙脫靈力與宗教的束縛走向生命的覺悟!
每一個層次都有眾多的生命徘徊在其中迷惑不解,世界上的大覺者向世人指出了生命中的每一點(diǎn)迷茫,他們的指引被后來的門徒們記錄整理便創(chuàng)立了宗教,宗教成為對蕓蕓眾生最高的指引。但一切覺悟都是個體的,它不可能是群體的!任何一個團(tuán)體的利益都會凌駕于個體的自由之上,進(jìn)入一個團(tuán)體就不能不被影響和束縛,失去了個體生命的獨(dú)立與無依就會失去覺悟的機(jī)會!如果你在某個教團(tuán)之中,那么也許你對神祗的依賴將取代你對自我孤獨(dú)的覺知,如果是這樣你的生命將會在此處止步,失去獨(dú)自探索的力量。一切覺悟都并非是形式上的出世與脫俗,它只是要求你覺知生命的孤獨(dú),有勇力獨(dú)自的面對自我,有勇力獨(dú)自的無畏探索!
妙玉是一位非常不幸的女子,而她的不幸源于命運(yùn)亦源于宗教的束縛!曹雪芹用不多的筆墨將一個活生生的妙玉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讓她站立在我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妙玉是因為孑然獨(dú)立的個性而立于諸多的人物之中,她的孤僻與高潔使我們很難找出一個相似的人物能與她比肩。是她絕塵的孤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她絕對的高潔讓我們納罕和驚嘆,但這樣的震撼都還不曾進(jìn)入我們的魂魄,那么到底是什么撼動了我們靈魂的深處?到底是什么撥動了生命里那不和諧的音律,讓我們在妙玉的生命里感受到了一種至深的痛苦?
在妙玉的生命中,那蓬勃的生命力與自我的克制與壓抑成為一對不解的力量,這兩股力量同樣強(qiáng)大但又勢不兩立,是這一對復(fù)雜的不可調(diào)和的糾葛制造了生命里所有的不和諧,這不和諧的矛盾攪擾著生命本來的清明。這樣兩股力量的較量在妙玉身上表現(xiàn)的異常尖銳,因為這一對矛盾已經(jīng)變成了她無法逃遁的宿命!這兩股糾扯的力量蘊(yùn)涵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之中,是它們的不和諧制造了一切煩惱與痛苦,是它們的不和諧制造了人類的一切苦難!正是這樣一種至深而矛盾的生命能量所帶來的痛苦具有最深廣而普遍的意義,因此妙玉的形象深入了我們的魂魄。因為她的不幸與宿命不僅僅屬于她這一個個體,而是屬于我們整個人類,屬于我們每一個個體的生命!曹雪芹是要通過妙玉這樣一個人物給我們更深的啟悟,他要我們穿透藏在宗教里的那更深的迷霧,他要我們掙脫靈魂深處那難解的桎梏。
不如讓我們先從妙玉的身世看起,去一步步跟隨著她命運(yùn)的軌跡前行,去看那兩股潛藏著的力量是如何逐漸展開對峙與廝殺,是如何將珍貴的生命陷于痛苦的深淵。
……又有林之孝家的來回:“采訪聘買的十個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連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外有一個帶發(fā)修行的,本是蘇州人氏,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因生了這位姑娘自小多病,買了許多替身兒皆不中用,到底這位姑娘親自入了空門,方才好了,所以帶發(fā)修行,今年才十八歲,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邊只有兩個老嬤嬤,一個小丫頭伏侍。文墨也極通,經(jīng)文也不用學(xué)了,模樣兒又極好。因聽見長安都中有觀音遺跡并貝葉遺文,去歲隨了師父上來,現(xiàn)在西門外牟尼院住著。他師父極精演先天神數(shù),于去冬圓寂了。妙玉本欲扶靈回鄉(xiāng)的,他師父臨寂遺言,說他‘衣食起居不宜回鄉(xiāng),在此靜居,后來自有你的結(jié)果’。所以他竟未回鄉(xiāng)。”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說:“既這樣,我們何不接了他來。”林之孝家的回道:“請他,他說:‘侯門公府,必以貴勢壓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驕傲些,就下個帖子請他何妨。”林之孝家的答應(yīng)了出去,命書啟相公寫請?zhí)フ埫钣瘛4稳涨踩藗滠囖I去接等后話,暫且擱過,此時不能表白。[1]
原來妙玉亦是蘇州人氏,祖上亦是讀書仕宦之家,自小亦多病,加之父母又雙亡,其身世的凄苦與黛玉如此相似!出身高貴、心性高潔又極通文墨、聰穎非常的妙玉,一定是同黛玉一樣秉承了的清靈之氣而入得紅塵的非凡之人。因為妙玉的高貴與高潔,也因為她身在空門心向紅塵的難解宿命與不幸,妙玉以一個世外人的身份成為“金陵十二釵”之一,這位女子贏得了我們更為獨(dú)特的同情與感慨!
“金陵十二釵”中的女子都非同凡俗,她們都是稟賦了天地清靈的精華之氣而來,因身世與遭際的不同便有了各自獨(dú)特的性情,她們的性情里融入了生命中太多的真純與蒼涼,這些敏感多情的生命唱著自己各自的悲歌,首首都凄婉高亢、動人心魄。但這些悲歌里最為獨(dú)特的一首,便是妙玉這個紅塵之外的女子的不幸悲歌!信仰是生命探索的最高境界,它是要通過對世俗世界的全然穿透而達(dá)到的一個明澈的境界,到達(dá)這樣的境界便解脫了人類的一切煩惱,生命將超越有限,永恒的安住在澄明的極樂之中,進(jìn)入宇宙的本原,那廣大的虛無,在那里有最深刻最持久的幸福!脫俗本該是進(jìn)入這樣更大的福祉,那么這個在空門之內(nèi)的妙玉為何與這樣的幸福無緣?一切生命的覺悟必要經(jīng)過無盡的苦難,只有將生命展開,只有經(jīng)過紅塵與煩惱的歷練才會有開悟的機(jī)緣。而妙玉的不幸正在于她失去了這樣探索的自由,她失去了進(jìn)入生活的權(quán)利!而這樣的不幸在她幼年時就已注定,妙玉因自幼多病,買了許多替身出家皆不中用,因此親身入了空門。因為多病而進(jìn)入空門,并非因為覺悟而進(jìn)入空門,這樣的開始就已注定是一個錯誤。而其實妙玉連犯這樣一個錯誤的權(quán)利也沒有,妙玉今年才剛滿十八歲,但她已出家多年,試問誰又能在未成年之時替自己做一個如此重大的人生決定呢?
妙玉的不幸正在于她從來都沒有機(jī)會進(jìn)入真正的生活,她從來都沒有進(jìn)入生命真正的軌道,一個錯誤的開始注定她聰慧的情靈只能在壓抑中被扭曲,這樣的扭曲將帶領(lǐng)她走向一個偏頗的絕境!俗世中的父母俱已亡故,佛門中的師傅也已圓寂,誰能指引孤獨(dú)的妙玉?她孤獨(dú)的一個人在空門中行走,與鮮活的生命隔絕,游弋在狹小的牟尼院中。在這個世間再無人能夠走進(jìn)她的視野,再無人能夠指引她人生的迷茫,亦無人再給她講解佛經(jīng)的深奧,她被困在圣潔的佛堂之上,而這狹窄的方寸之上的圣潔是如此的蒼白而無力。但這卻只能是妙玉唯一的生活,因為她早已失去了選擇的可能和自由。
因此弱小而聰慧的妙玉身陷一個沒有土壤的潔凈之處,這樣的不幸真是非同尋常!試想,如果沒有淤泥蓮藕將根植何處?蓮藕尚且沒有扎根之處,何談蓮花的芳香雅潔?一切超絕的智慧都生于煩惱,一切超凡的脫俗都需要紅塵的歷練,每一朵圣潔的蓮花都根植于淤泥的肥沃!如果沒有生命的體驗,如果沒有生活的鮮活,一切的文字都將失去生命,一切的真理都會失去意義!從上文我們可知妙玉文墨極通,但佛學(xué)的造詣到底怎樣,我們卻只讀到了“經(jīng)文也不用學(xué)了”這幾個字,真是讓人覺得高深莫測,不知如何。只是我們還該耐心往下慢慢再看,也許這幾個字的深意便可逐漸解開。
二
妙玉出身高貴,性情高潔,又身處清凈佛門,因此萬人不入她目。沒有進(jìn)入生活的妙玉并不懂得蓮花要從淤泥中生出的真理,她只是一味的嫌棄淤泥太過污穢,因此她只能用孤僻保有自己的高潔,但這樣的高潔實在太無力,也太脆弱,因此我們從邢岫煙的話語里得知“聞得他因不合時宜,權(quán)勢不容,竟投到這里來”,[2]而“這里”正是“大觀園”里的“櫳翠庵”。妙玉因不合時宜、權(quán)勢不容從“牟尼院”投奔到“櫳翠庵”,難道“櫳翠庵”就是一個至潔至凈的所在嗎?那么妙玉為何會被請來此處呢?原來妙玉被請來此處并非它途,乃是為賈妃省親時所預(yù)備的一個裝點(diǎn),真是“欲潔何曾潔”啊!
妙玉是一個高潔的世外之人,即使她已在“大觀園”的“櫳翠庵”里修行,我們在杏紅李艷的“大觀園”中也很難看到她的身影,直到《紅樓夢》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中,我們才第一次正面看到了妙玉的風(fēng)姿,而這一次的窺看讓我們再難忘懷。
當(dāng)下賈母等吃過茶,又帶了劉姥姥至櫳翠庵來。妙玉忙接了進(jìn)去。至院中見花木繁盛,賈母笑道:“到底是他們修行的人,沒事常常修理,比別處越發(fā)好看。”一面說,一面便往東禪堂來。妙玉笑往里讓,賈母道:“我們才都吃了酒肉,你這里頭有菩薩,沖了罪過。我們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來,我們吃一杯就去了。”妙玉聽了,忙去烹了茶來。寶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龍獻(xiàn)壽的小茶盤,里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鐘,捧與賈母。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賈母接了,又問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舊年蠲的雨水。”賈母便吃了半盞,便笑著遞與劉姥姥說:“你嘗嘗這個茶。”劉姥姥便一口吃盡,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賈母眾人都笑起來。然后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3]
賈母帶著劉姥姥與眾人來到妙玉的櫳翠庵,賈母是個有經(jīng)歷的人,來到修行之地雖因吃了酒肉不便拜見菩薩,但來此吃一杯茶卻是必然。禪茶一味,與僧人一起品茶是最為高妙的一件事,因為在此處茶僅是一個載體,而在品茶的過程中體會人生的禪意才是禪茶的真髓。在賈母來到妙玉的櫳翠庵之后,我們先聽到的竟不是主人妙玉的音聲,而是過客賈母的一系列言語,為何主人是如此的斂氣息聲,而客人卻如此的隨意自在?既然妙玉少了些言語,那么我們就來看她的舉動吧,先是“妙玉忙接了進(jìn)去”,再是“忙去烹了茶來”,接著又是親自用云龍獻(xiàn)壽的小茶盤捧了一盞茶與賈母。在這樣一系列的舉動中我們雖看到了尊敬,但更多的卻是拘謹(jǐn),為何在妙玉這個專門修行之人的身上,我們卻反而看不見那種自在與隨意呢?也許是因為寄居的緣故竟令這個世外之人難以超脫吧!
我們再來看眾人前來櫳翠庵品茶,妙玉所用茶器又是如何呢?“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龍獻(xiàn)壽的小茶盤,里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鐘”這樣的一個明朝的上等瓷器是捧與賈母的茶器。再看眾人用的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也是皇室所用之物,亦非凡品,只是此瓷始制于宋代汝州青瓷窯,后來的官窯亦有仿品,因此其珍稀貴重當(dāng)在那個成窯五彩之下。妙玉用了如此不俗的器物,讓我們不得不想起妙玉出身的高貴與品性修養(yǎng)的不俗,而這樣的提示不僅是給我們讀者的,我想那些前來品茶之眾人的聰明敏銳未必會在我們讀者之下。讀到此處我們看到了妙玉的高貴、高雅與生活的精致,但對于佛法的真意我們卻一絲也不曾窺到。
我們再看“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六安茶”味苦不香,但本性實佳、品亦精,入藥最效,健胃消食更有奇效,此茶亦在供奉皇室的貢品之列,只是賈母卻不愛。賈母的不愛妙玉竟知,不知妙玉是否已經(jīng)學(xué)到了已故師傅的精演先天神數(shù)之法已能掐會算,還是她只是對于此事曾經(jīng)特別的留意,因而知道。不過這也都是作者在書中所用的玄虛之法,我們亦無須去深究。再看妙玉所烹之茶乃是“老君眉”,僅是此茶的名字就已經(jīng)很符合賈母的身份了,妙玉的細(xì)敏絕不在“大觀園”諸多的貴族小姐之下。老君眉乃是精選嫩芽所制,葉面滿布絨毫,型如長眉,香氣高爽,其味甘醇,亦是皇室貢品。此茶不象六安茶那樣平實,而更有一種高雅與不俗,而這樣的品性則更適宜于妙玉的清高和賈母的尊貴。再看烹茶所用之水竟是舊年蠲的雨水,如此考究的品茗非凡人可以企及!
茶、水、盞,無一物不高雅,無一物不精妙!這樣的高雅似乎已經(jīng)帶著我們到達(dá)了一個五千米的高處,人世間的氣息已變得那么稀薄,在這纖塵不染的高雅中我們卻感覺到了窒息!再看賈母對這樣的茶卻只吃了半盞,便遞與了劉姥姥,這至雅之物此時竟到了這至俗之人的口邊,再看這一輩子都在與土地打交道的農(nóng)婦便將這茶一口吃盡,竟言“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賈母眾人都笑起來”,劉姥姥這最為粗陋的俗語,給那凝固了的稀薄的空氣里帶來了些許的生氣。雅和俗就象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它們完全在同一個層次,而且它們都有著向自己相反方向運(yùn)動的規(guī)律,大雅即會走向大俗,而大俗亦會走向大雅!妙玉的茶、水、盞樣樣精到,但我們卻只吃到了茶,而劉姥姥領(lǐng)著我們?nèi)サ倪@個大俗之處我們卻品到了些許的禪意!因為正是這粗陋穿破了高雅的迷霧,給了我們一個農(nóng)婦的最深切與真實的體悟。而真實也許才是至雅!
禪茶一味,也許它的真髓乃在于超越世間一切分辨的狹隘,將生命回歸到最真實的存在,在此刻沒有高低與貴賤,只有生命最根本的齊一。在這生命的本純之中、在心中的清凈與澄明之中,一起去享用一杯茶的美妙,此刻一切都不存在了,只有共享的快慰,只有茶味的美妙,此刻你定會在一種忘我的禪境之中,這樣精神的極樂享受是由茶打開的,但它的真髓卻直通了無限宇宙的至深禪境。品茗又如同每個人必須獨(dú)自去面對自我的生命一樣,悲與喜的滋味都與他人無關(guān),這香茶的味道每個人飲后都會有不同于他人的感受,而這樣一個獨(dú)自品味的過程正象我們獨(dú)品人生的奧妙!如果你在此處品嘗到了與他人分享的快慰,如果你在此處品到了獨(dú)品的美妙,那么你也許嘗到了茶的真味,你也許得到了禪意的一二。妙玉所獻(xiàn)之茶雖高雅至極、考究至極,但終究只是茶,而賈母這個高貴之人與劉姥姥這個貧賤之人,此刻只因年歲已高而共品了一盞“老君眉”,也許這里面才真有幾分禪意!
至此,我們雖已對妙玉孤潔的品性深深驚嘆了,但這樣令人有些窒息的孤潔才只是這次品茗的一個開始。讓我們接著再往下看,去看一個本該豐盈的生命是如何被困在了一個狹隘的極端之地。
那妙玉便把寶釵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隨他出去,寶玉悄悄的隨后跟了來。只見妙玉讓他二人在耳房內(nèi),寶釵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團(tuán)上。妙玉自向風(fēng)爐上扇滾了水,另泡一壺茶。寶玉便走了進(jìn)來,笑道:“偏你們吃梯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趕了來飺茶吃。這里并沒你的。”妙玉剛要去取杯,只見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盞來。妙玉忙命:“將那成窯的茶杯別收了,擱在外頭去罷。”寶玉會意,知為劉姥姥吃了,他嫌臟不要了。又見妙玉另拿出兩只杯來。一個旁邊有一耳,杯上鐫著“□(缺字,左“分”右“瓜”)瓟斝”三個隸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晉王愷珍玩”,又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遞與寶釵。那一只形似缽而小,也有三個垂珠篆字,鐫著“點(diǎn)犀□(缺字,上“喬”下“皿”,音“喬”)。妙玉斟了一□(缺字,上“喬”下“皿”,音“喬”)與黛玉。仍將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綠玉斗來斟與寶玉。寶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兩個就用那樣古玩奇珍,我就是個俗器了。”妙玉道:“這是俗器?不是我說狂話,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這么一個俗器來呢。”寶玉笑道:“俗說‘隨鄉(xiāng)入鄉(xiāng)’,到了你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寶一概貶為俗器了。”妙玉聽如此說,十分歡喜,遂又尋出一只九曲十環(huán)一百二十節(jié)蟠虬整雕竹根的一個大海出來,笑道:“就剩了這一個,你可吃的了這一海?”寶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雖吃的了,也沒這些茶糟蹋。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你吃這一海便成什么?”說的寶釵、黛玉、寶玉都笑了。妙玉執(zhí)壺,只向海內(nèi)斟了約有一杯。寶玉細(xì)細(xì)吃了,果覺輕浮無比,賞贊不絕。妙玉正色道:“你這遭吃的茶是托他兩個福,獨(dú)你來了,我是不給你吃的。”寶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領(lǐng)你的情,只謝他二人便是了。”妙玉聽了,方說:“這話明白。”黛玉因問:“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么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話,亦不好多坐,吃過茶,便約著寶釵走了出來。[4]
人類是因為有了狹隘的分辨,才有了世間萬物的不平等,才有了無窮的苦惱和苦難,佛陀所推崇的最高智慧乃是無分辨的智慧,這樣的智慧超越小我的一切私欲和狹隘,帶領(lǐng)眾生超越了生命的一切有限和苦難而直入一種極樂的澄明之境,從這樣的智慧里將會升起慈悲的大愛,到達(dá)這樣的境界你時刻都將會安住在圓滿的美和愛之中。而這樣的一個完滿境界是從思維上的無分辨開始的,正如佛陀所說“世法平等,無有高下” [5]。世上本無高低貴賤,這一切都是狹隘的人心所造,世上本無有苦樂煩悶,這一切都是“小我”狹隘的好惡所造。我們生命中所經(jīng)歷的一切都是體驗、都是得到、都該無比珍惜,因為生命只在我們的一呼一吸之間,我們抓不住,它總在流逝,珍惜當(dāng)下的一切就是珍惜我們的生命!如果你懂得了這樣一個生命短暫存在的真實,你又怎能不去珍惜有限生命中的一切呢?你又怎能再去恥笑他人的貧賤與愚昧呢?你又怎能不去悲憫眾生的全部不幸呢?
可是在妙玉的內(nèi)心里,她一刻也無法停止對高低貴賤的分辨。這樣的分辨使她的生命遠(yuǎn)離純真與清凈,給她制造了一個又一個不潔凈的妄念和混亂,每一個妄念里都將會生出無窮的煩惱,而這些煩惱才是人生最大的苦難。一個人一旦陷入了這樣的分辨之中,即使她身在空門又靈秀高雅,也無法改變她僅是紅塵中一粒凡塵的事實,她的生命在這樣的分辨中被虛擲了,這樣的分辨制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幻相,讓她看不到生命的真實。是分辨和對立的思想制造了人類所有的不幸與苦難,制造了一個被無明黑暗所遮蔽的世俗世界;是這樣分辨的思想制造了每一個人生命里全部的混亂,因為它遮障了宇宙和生命的實相,制造了一切的虛假與偽飾;是這樣的思想將廣博的生命困在了一個狹隘不明的不幸之地!而這樣的不幸屬于我們整個人類,亦屬于每一個脆弱的個體生命。愿我們能在此處明察,通過妙玉的不幸!
妙玉另請黛玉和寶釵在耳房內(nèi)吃茶不與眾人相同乃是一種分辨。讓我們還是從這高雅的茶器上說起吧,賈母與眾人所用的茶器雖不同,但都屬于宋明之后官窯御用的富貴之物。再看寶釵所用之茶器,已不再是權(quán)利與富貴之極的御用之品,而是晉代以喜聚奇珍異寶而聞名的王愷珍玩的愛物,后又有蘇軾鑒賞于宮廷秘府的款印,其珍惜名貴即使價值連城也不為過。能與寶釵所用的“□(缺字,左“分”右“瓜”)瓟斝”一比珍貴的就是黛玉所用的“點(diǎn)犀□(缺字,上“喬”下“皿”,音“喬”)”了,兩物均已珍惜罕見至極,與宮廷御用之物相比,此二器物更有一種人文的內(nèi)涵和歷史的深邃。不過再珍貴的器物原本也是為人所用的,只是這兩個器物的審美價值已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它的實用價值,而此時這樣審美的價值已經(jīng)變成證明主人高雅的一個標(biāo)簽了。
如果有人一定要強(qiáng)加給一個器物高尚的寓意,那么即使該器物已被認(rèn)為是價值連城,那這件器物也無法具有鮮活的意義了,因為它已滿載了人類狹隘的分辨與標(biāo)榜。
如果我們從眾人所用的“官窯脫胎填白蓋碗”到賈母所用的“成窯五彩小蓋鐘”中看到了一種分辨;那么我們就從寶釵所用的“□(缺字,左“分”右“瓜”)瓟斝”、黛玉所用的“點(diǎn)犀□(缺字,左“分”右“瓜”)”與那個“綠玉斗”中又看到了一種分辨;只是前面的分辨是高低貴賤、雅與俗的分辨,只有到了這個“綠玉斗”,這樣的分辨才有了更深入的意義和情感。眾人、賈母、寶釵、黛玉所用之茶器即使珍貴的價值連城,但也仍舊不是一個活物,因為它們沒有浸潤妙玉的氣息,沒有妙玉的情感。只有妙玉常日自己用的那個“綠玉斗”才是一個活物,因為這件器物上浸潤了妙玉的氣息,而它的珍奇又在“□(缺字,左“分”右“瓜”)瓟斝”與“點(diǎn)犀□(缺字,左“分”右“瓜”)”之上,因為即使是繁華富貴至極的賈府中竟也未必能找出一件這樣的物品。如今這樣的一件稀世珍寶上已有了妙玉的氣息,它就不僅僅只是一個茶盞了,它因與妙玉有一呼一吸的親密接觸而變得靈動和鮮活,它迷人的魅力定會在“□(缺字,左“分”右“瓜”)瓟斝”與“點(diǎn)犀□(缺字,上“喬”下“皿”,音“喬”)”之上了!而這樣一件非同凡響、意義非凡的器物,妙玉卻用它來為寶玉斟茶!在這里我們又看到了一種分辨,只是這種分辨中已不知不覺地融進(jìn)了一種柔密的情思,它已經(jīng)不再那么冰冷,而是擁有了一種柔軟的溫度。
萬物本無貴賤,一切貴賤皆由人心所造,這是人類一切不幸的根本。我們再來看妙玉烹茶之水,妙玉為賈母與眾人烹茶用的是舊年密閉封存的清潔雨水,品茗之水如此考究已經(jīng)讓我們大為驚嘆了,可妙玉卻說“陳年蠲的雨水哪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妙玉對品茗的考究確實已要超出我們的想象了!只是我們在此處也許該問一句,舊年的雨水即吃不得那么為何又要布施于他人?不知出家之人的慈悲心又在何處?再看妙玉為寶、黛、釵烹茶所用之水,竟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水,如果我們在此時做一個深呼吸,也許還能聞到雪水中那梅花的幽香,妙玉的極雅已無人能比!只是這樣的雅已完全喪失了一種生的活力!水是有生命的,它的潔凈與甘甜都來自于它的流動,即使再美妙的水一旦被封存在一個死地,那么它的美妙定然會失去鮮活。
妙玉是不幸的,因為她的生命被困在了一個死地,正象那被封藏了五年的梅花雪水,本性雖至高至潔,但卻早已失去了鮮活。它甚至不如從大觀園流過的那條淺溪,因為這小溪它還有盤旋的鮮活,因為它可以繞石過橋、盤旋竹下、飄了落紅而去、亦可以灌溉園圃,它可以叮咚潺潺、也可以傾瀉而出,它有自己的喜樂亦有自己的音樂,而這一切便構(gòu)成了它鮮活的生命。可那至高至潔的梅花雪水早已死去,有的無非是一種高潔的象征,如果生命已經(jīng)死去,即使它承載了再高潔的象征也會因空洞而失去意義!
梅花雪水最為形象的勾勒了妙玉生命的處境與困境,失去鮮活的生活空間,珍貴的生命將如同一潭被困的死水,這樣的一潭死水既流不到河里、也流不到江里、更流不到那汪洋恣肆的大海里。對于妙玉來說生活的大門從來都不曾打開,她從未能夠真正的進(jìn)入生活!不進(jìn)入生活怎么會懂得生命的至理?無法用整個身心去體悟生命的奧秘,又怎么能夠窺得佛法的真意?妙玉被后來這些俗人所構(gòu)建的宗教和僧團(tuán)的戒律困死在生活的門外,失去了真實的生命體悟,她無緣聽懂佛陀的至理,更無力去敲開生命的智慧之門。即使她此時已身在空門亦無絲毫的益處,因為她與佛陀的智慧與慈悲終究無緣。
妙玉的高雅孤潔是對眾人的一個炫耀,亦是一種邀賞。而這樣的炫耀正是被“小我”困住的明證,正是她一絲也未超脫凡俗之氣的明證。沒有找到自我的人必要通過別人眼里的反光來尋覓自我,因為在這樣的反光中也許有她所渴望的些許贊賞。在整個品茗的過程中,無論茶、水、器物多么考究,我們始終未曾見到妙玉與他人共品。這茶無論如何美妙,如果不去親嘗,那么這美妙與自己又有什么關(guān)系?妙玉為何不能自在的與眾人一起去共品一盞清茶呢?她的心里到底裝了些什么使她竟不能享用這片刻的清凈呢?
是她內(nèi)心無休止的分辨,亦是她對情感與交流的渴望。只有死亡可以帶走生命的全部,只要活著,即使是被困在狹小的方寸之地,它也不可以令生命完全的死寂,只要活著就不可以息止對愛和美的渴望!妙玉正是青春曼妙的年齡,她怎能不渴望進(jìn)入美妙的生活、鮮活的情感?她怎能不渴望進(jìn)入友情和愛情?“櫳翠庵”的圍墻能收束住妙玉的軀體,但卻不能收束住妙玉渴望愛與自由的心靈;佛門的清規(guī)可以規(guī)范妙玉的行為,但卻不可以遏止她對凡塵的思戀;妙玉可以用頑強(qiáng)的意志控制自己,但卻無法熄滅生命向往自由的火焰!沒有進(jìn)入生活的人不可能得到生命的覺悟,沒有覺悟的人無法窺得宇宙的空性。一切的壓制都只會導(dǎo)致生命的扭曲,但卻無法熄滅追求自由的火焰,因為這是生命最根本的能量,沒有人能夠扼殺!
沒有人可以活在孤獨(dú)的空空的死寂里,因為這樣的死寂不屬于生命。妙玉被困在圣潔的佛堂之上,可她生命最根本的能量依舊活躍,她不能不去渴望友情,她不能不去渴望愛情,她不能不去渴望進(jìn)入那個外在的多彩的世界。妙玉天性高貴雅潔又聰穎敏慧,在大觀園諸多的女子中,她一眼就看中了群花之首的寶釵和高標(biāo)脫俗的黛玉,她們本該是一樣風(fēng)流靈秀的人物,只是妙玉更為不幸,因為她的處境讓她失去了一切妙齡女子應(yīng)該擁有的全部快樂。妙玉請釵、黛吃梯己茶是在表達(dá)一種贊賞,更是為她們之間靈犀的相通創(chuàng)造一個可以親近的私密機(jī)會。被困在狹隘之地的妙玉怎么能夠不孤獨(dú),她怎么能夠不渴望有人與她交流?她用自己舍不得吃的梅花雪水為寶釵與黛玉泡茶,我們不能說這里面沒有至真的誠懇。只是她已偏僻孤獨(dú)的太久,她已不知道應(yīng)該如何與他人平等的交流,用一種過潔的姿態(tài)進(jìn)入只會將自己拒絕在他人的門外,偏僻與孤潔都是一種扭曲,而這樣一顆扭曲的心靈又怎能打開赤誠的友誼?
黛玉是孤標(biāo)傲世的,在她的品格里有一種脫俗的超拔。她身上的清靈之氣一定是妙玉所贊賞的,但偏僻的妙玉孤獨(dú)的太久,她已失去了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在黛玉未能嘗出不凡的梅花雪水之時,妙玉沖口而出毫不留情的譏笑黛玉是個“大俗人”,這樣的表達(dá)遠(yuǎn)離了妙玉想要親近的本意,這樣的譏笑完全是妙玉狹隘的思維慣性,她不能覺知亦無力掌控更無力改變。這樣的思維將她困死在狹小的圣潔之地,這樣的思維將她封閉在友誼的門外,這樣的思維將她的生命引入了孤獨(dú)的偏頗,這樣的思維將豐美的生命變得枯竭和扭曲。
妙玉是不幸的,即使她的內(nèi)心深處是那么渴望交流和友情,但她已被生活隔離的太久了,她早已被這狹隘的思維困死。她無力掙脫宗教帶給她的束縛,她也無力掙脫小我思想的束縛,她更無力掙脫那遠(yuǎn)離紅塵的蒼白的高潔的束縛。妙玉是不幸的,她被一張巨大的網(wǎng)捆綁的扭曲而窒息,而這張大網(wǎng)是由宗教的束縛、社會的壓力、自我的狹隘、分辨的思想等等共同編織的,每一根繩索里都充滿了壓抑和扭曲。妙玉是不幸的,因為她還是孩童的時候就已生活在這種種的壓抑之中,她從來都不曾擁有覺悟的機(jī)會,因為她從來都不知道真正的生活是什么,真正的快樂和自由是什么,什么才是健康的生命!妙玉就象一棵小小的幼苗,在生命還沒有展開的時候就已被很多意志扭曲擠壓,她的枝蔓已經(jīng)不能自由的伸向天空,她被其它的很多意志所塑造,完全失去了本真。更為可悲的是她從未意識到這種痛苦,因為這樣的痛苦與生俱來,快樂自由的滋味她從未嘗到。
因此,在她渴望友誼的時候,友誼卻離她遠(yuǎn)去,因為她完全不懂得如何進(jìn)入,因為她完全無力掌控。“大俗人”這三個字就已經(jīng)給她與黛玉的談話貼上了封條,這樣的不幸多么令人感傷啊!妙玉無法阻止對交流的渴望,但她卻已完全失去了交流的能力!在整個品茶的過程中,我們卻未曾見到寶釵與妙玉交談的一字半言,寶釵是一個走入了慈悲的超凡之人,她將無分辨的愛給了身邊的每一個人,可是在妙玉這里她卻沒有一字的言語。這正是因為寶釵敏銳的洞察到妙玉已完全陷入了偏狹的自我,她已經(jīng)失去了開放和吸收的能力,慈悲是一種無私的大愛,她只需要對方有領(lǐng)受的能力,如果妙玉已無力領(lǐng)受,寶釵的慈悲又怎么給予?因此寶釵只能在此處沉默。
正當(dāng)妙齡青春的妙玉,她無法遏止青春的萌動,亦無法遏止情感的萌動,她無法逃離異性的吸引,因為她的心底是那么的渴望!而這樣的吸引來自于那個溫柔多情的富貴公子寶玉,這樣的吸引是致命的!因此,妙玉無法遏止心底的親昵,她用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個“綠玉斗”為寶玉斟茶,這樣的愛慕與親昵真是無以言表。妙玉是那么孤僻潔凈的一個人,劉姥姥吃過一口茶的明代成窯茶杯竟都嫌臟不要了,此時卻要寶玉用她自己的杯子來吃茶,這樣的舉動大大的違背了妙玉的潔凈。在這樣的一個違反常規(guī)的舉動后面,我們看到的是妙玉被激情灼燙著的情感,這灼燙的情感也許匯聚了長久的思念,而這思念是多么的令人痛苦!因為妙玉沒有思念的權(quán)利,這樣的思念也注定不能被對方所知,這樣的思念更不會有任何的結(jié)果,但是她卻無法讓自己停止這樣的情感、停止這樣的思念!是空門里的清規(guī)給了妙玉如此之深的折磨,生命最根本的能量渴望著自由、渴望著愛情,但是妙玉必須用自己的意志力控制它們,因為她是一個僧人,她是一個超越了凡俗世界的修行之人,因此在這兩股力量的糾葛與扭曲之下,妙玉就有了這反常的行為。而這兩股力量永遠(yuǎn)也無法分出高下,因為這力量都來自于自我。
雖然妙玉對寶玉升起了這無法克制的情感,但寶玉終究與她無緣,亦與這樣的情感無緣。即使妙玉那么渴望能有一次與寶玉親密接觸的機(jī)會,但寶玉還是無緣與妙玉共用那個“綠玉斗”。即使無緣,寶玉的溫柔體貼還是時時處處都打動了妙玉,因為寶玉的句句話都說在妙玉的心坎上,從“世法平等”到“隨鄉(xiāng)入鄉(xiāng)”,妙玉都聽得十分歡喜;從對茶的贊賞不絕到“我也不領(lǐng)你的情,只謝他二人便是了”妙玉又贊寶玉“這話明白”。寶玉每一個體貼的舉動,每一句款款的話語都直入了妙玉的心田。在妙玉孤寂的生活里,寶玉是唯一與她有過接觸的男子,也是她唯一可以想象與思念的男子,一個青春的少女,沒有任何情感的經(jīng)歷,她又怎能抵御這樣強(qiáng)烈的情感的吸引?
即使妙玉內(nèi)心的情感已經(jīng)灼熱,但她仍時刻不忘的要用自己的意志力加以克制,在這里我們清楚的看到了妙玉痛苦和矛盾的內(nèi)心,而這樣糾纏的兩股力量還將繼續(xù)對峙與廝殺下去。妙玉想要與寶玉共用一個“綠玉斗”,這是她內(nèi)心最真摯的渴望,但妙玉必須要用強(qiáng)烈的意志力控制自己的情感,因為空門對她有戒律,因為這個世俗的世界對她有規(guī)定,因此她不得不正色對寶玉道:“你這遭吃的茶是托他兩個的福,獨(dú)你來了,我是不給你吃的。”正是這虛假的語言扭曲了妙玉的心靈,正是這虛假的語言泄露了妙玉心底的秘密,正是這虛假的語言讓我們看到了妙玉的矛盾、困惑與痛苦,而這一切的不幸都因為妙玉無力回歸到生命的真實。這樣虛假的言語遠(yuǎn)離了佛陀的智慧,亦遠(yuǎn)離了平常而真實的赤子之心,更遠(yuǎn)離了“無掛礙無恐怖”的逍遙與自在。可是妙玉的這一切不幸卻又不僅僅是妙玉一個人的過錯,我們也許該在心底認(rèn)真的問一句,是什么力量扭曲了本來聰慧靈秀的心靈,又是怎樣的壓抑讓寶貴的生命不能自由舒展,將她困死在狹隘的牢獄?難道妙玉的不幸只屬于妙玉這一個生命嗎?難道我們每一個生命不都是在承受著這樣的壓抑與扭曲嗎?我們是否能夠探索出一條超然的路徑不為世俗的壓力和內(nèi)心的渴求所困惑呢?
世俗的力量能夠扭曲每一個脆弱的心靈,因為世俗所追尋的價值從來都不能帶給我們內(nèi)心永恒的自由與快樂,世俗的價值把我們的眼光從我們的內(nèi)部引向浮華的外部,讓我們在無數(shù)次欲望的追逐中迷失自我,迷失了自我的生命沒有自由,更找不到快樂。迷失了自我的生命無法掌控自我,亦無法掌控外部的世界。而這樣一個由欲求所構(gòu)成的“假我”便是你的全部,真實的自我、真實的世界你永遠(yuǎn)也看不見。“假我”奴役你,讓你不擇手段完成它的一切渴求,而這樣的渴求在完成之后卻只能帶給你一滴甘露,更強(qiáng)烈的渴求、更大的欲望在滿足的一剎那之后又占有你,讓你身陷干枯而焦灼的沙漠,沒有盡頭!每一個生命都面對這樣的掙扎,只有很少的生命能夠走出這不幸的怪圈,這樣的生命具有了穿透一切欲求與渴望的力量,他能夠看穿“假我”所制造的每一個虛妄的念頭,并且穿透它,讓它止息!學(xué)會止息頭腦里的每一個虛妄的念頭,才能擁有掌控生命的力量,才可以看到自我與宇宙的真相!
真實的存在里沒有掙扎、沒有扭曲、沒有頑強(qiáng)的意志力、也沒有無法止息的渴望,真實的存在里沒有一絲的控制,只有完滿的自由與和諧。真實的存在里充滿了美與愛,萬象俱足、沒有一絲痛苦的瑕疵。這是生命的真境,這是我們每一個生命都應(yīng)該體驗的境界,這樣的境界不需要我們?nèi)ヅκ裁矗恍枰覀兎畔峦耄贿@樣的境界不需要我們抓取什么,只需要我們伸開雙手,安住在這樣的境界里你會忘掉自我,但卻會擁有整個宇宙!
可是這樣的境界離妙玉還太遙遠(yuǎn)!我們往下再看,就能洞徹她的每一點(diǎn)虛妄的分辨、以及她那偏頗的高潔之后所掩藏的空洞與不幸。
寶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雖然臟了,白撂了豈不可惜?依我說,不如就給那貧婆子罷,他賣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聽了,想了一想,點(diǎn)頭說道:“這也罷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沒吃過的,若我使過,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給他。你要給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給你,快拿了去罷。”寶玉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說話授受去,越發(fā)連你也臟了。只交與我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來遞與寶玉。寶玉接了,又道:“等我們出去了,我叫幾個小幺兒來河里打幾桶水來洗地如何?”妙玉笑道:“這更好了,只是你囑咐他們,抬了水只擱在山門外頭墻根下,別進(jìn)門來。”寶玉道:“這是自然的。”說著,便袖著那杯,遞與賈母房中小丫頭拿著,說:“明日劉姥姥家去,給他帶去罷。”交代明白,賈母已經(jīng)出來要回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門,回身便將門閉了。不在話下。[6]
一切的矛盾、一切的糾葛、一切的分辨、一切的渴望,曹雪芹都已在前文中盡現(xiàn),但這隨后的一段,又將這一切推向了極致,妙玉的偏頗已遠(yuǎn)遠(yuǎn)的超出了正常的范圍,她的偏頗已帶她走向了懸崖的絕境,這偏頗使她失去了透徹事物本質(zhì)的能力,對高潔表象的空洞追求已將她困在了狹小之處,在這里我們看不到健康,更看不到自由和真實,看到的只是一個被困得死死的無力掙扎的生命,這樣的生命失去了真實健康的常態(tài)而走向了一種病態(tài)。
但在這樣的絕境里,妙玉的生命并未走入完全的死寂,因為她體內(nèi)的兩種能量仍在糾纏,對自由的渴望并未熄滅,那頑強(qiáng)的意志力也還未完全占領(lǐng)上峰,在這對峙與搏殺的兩股力量未分出勝負(fù)之前,妙玉就沒有失去拯救自己的機(jī)會!在這樣的絕境里妙玉將面對兩條道路,一條是絕處逢生,將生命中那些被障蔽的感官逐漸打開,即使這樣的打開異常痛苦,即使這樣的打開一樣預(yù)示著毀滅,但這卻是妙玉唯一能夠選擇的正確方向;另一條路就是順著從前的慣性滑行,讓鮮活的生命走向死寂,這條道路將是沒有一絲生機(jī)的毀滅!
三
妙玉步履蹣跚,她的內(nèi)心里充滿了不為人知的痛苦,這痛苦是靈魂與肉體深處的矛盾與對抗,這痛苦是最難解的糾纏,因為這是一場自我的戰(zhàn)爭,在平靜的外表下有著最為慘烈的搏擊!
妙玉陷落在這樣的搏擊之中,靈魂的搏斗沒有文字能夠描繪,但曹雪芹卻用“櫳翠庵”中那十?dāng)?shù)珠如胭脂般的紅梅映雪綻放的美景,勾勒了這場慘烈而俊俏的戰(zhàn)爭。冰天雪地之中紅梅如火炬、殘虹般怒放,映著玲瓏剔透飛雪漫天的乾坤,寒香飄去冷難鎖,香浸肺腑、奪魂攝魄。啊!這樣的美景正是生命的壯美,這樣的美景映襯出了俊俏的戰(zhàn)爭!誰能不為這生命的壯美一嘆?誰能不為這不滅的精神一贊?而這樣的一個世界正是妙玉靈魂世界的再現(xiàn)。我們且去看寶玉乞紅梅的一段,試著去從外部世界所展現(xiàn)的意象去窺探那沒有出場的妙玉的內(nèi)心。
紅梅映雪而綻,突顯其冷傲幽香。紅梅映著白雪成為一對兒最鮮明的對照,這樣的對照是絕不妥協(xié)的一對兒矛盾,但這一對兒對峙著的矛盾在冰雪映照的玲瓏乾坤之中更是相映成趣、曼妙非常,這一對兒對立著的美震懾魂魄!而這美的內(nèi)涵是雪的精神,也是梅的精神,但更是沉醉在其中的人的精神。
不如先讓我們從漫天的飛雪看起:
到了次日一早,寶玉因心里記掛著這事,一夜沒好生得睡,天亮了就爬起來。掀開帳子一看,雖門窗尚掩,只見窗上光輝奪目,心內(nèi)早躊躇起來,埋怨定是晴了,日光已出。一面忙起來揭起窗屜,從玻璃窗內(nèi)往外一看,原來不是日光,竟是一夜大雪,下將有一尺多厚,天上仍是搓綿扯絮一般。……出了院門,四顧一望,并無二色,遠(yuǎn)遠(yuǎn)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卻如裝在玻璃盒內(nèi)一般。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順著山腳剛轉(zhuǎn)過去,已聞得一股寒香拂鼻。回頭一看,恰是妙玉門前櫳翠庵中有十?dāng)?shù)株紅梅如胭脂一般,映著雪色,分外顯得精神,好不有趣!寶玉便立住,細(xì)細(xì)的賞玩一回方走。[7]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春夏秋冬的四件妙物皆是宇宙天地的絕妙造化,萬物在其中沐浴成長,而這四物之中雪花的到來最能驚魂動魄!雪花無聲無息從天而降,鋪天蓋地,洗滌了冬的一切衰敗與塵垢。漫天的飛花輕盈揮灑,落在樹頂山間、落在清泉石上、落在亭臺樓閣、也落在了綻放的紅梅之上,融進(jìn)了花心。一切萬物在雪花到來之時深深地靜默了,這靜默里飽含著受洗的虔誠與神圣。雪花帶來的世界是一個圣潔的世界、是一個純凈童貞的世界、也是一個寒冷的世界,雪花帶來的世界能夠洗刷一切的不潔,也能夠凍死一切的脆弱。
但雪的世界還不僅僅是這些,這嬌美的雪花片片垂落,凝聚在一起竟光比日月!這樣的奪目光輝怎能不令寶玉驚喜無比?寶玉步出院門,發(fā)現(xiàn)“自己卻如裝在玻璃盒內(nèi)一般”,他頓時被這一場大雪帶入了一個嶄新的世界,這個世界潔凈無瑕,這個世界完滿微妙!此時又有寒香拂鼻、直沁肺腑,孤傲高潔的紅梅迎雪而綻,真是好不精神!雪花是上天賜予人間最為驚奇的一份禮物,因為萬物將在這無瑕的美中接受神圣的洗禮,一切有情的靈與肉都將得到最徹底的洗滌,萬物安住在這個靜默無瑕的世界里,安住在這個完滿至純的境界里!
讓我們將目光從這天地乾坤中收回,讓這紛紛揚(yáng)揚(yáng)的曼妙雪花成為背景,我們且把目光聚焦在“大觀園”里的“蘆雪庵”中,去看寶玉這個“富貴閑人”和那些既美且才的女子們是如何在這個晶瑩的世界中去吸吮冬雪的芬芳。
李紈笑道:“逐句評去都還一氣,只是寶玉又落了第了。”寶玉笑道:“我原不會聯(lián)句,只好擔(dān)待我罷。”李紈笑道:“也沒有社社擔(dān)待你的。又說韻險了,又整誤了,又不會聯(lián)句了,今日必罰你。我才看見櫳翠庵的紅梅有趣,我要折一枝來插瓶。可厭妙玉為人,我不理他。如今罰你去取一枝來。”眾人都道這罰的又雅又有趣。寶玉也樂為,答應(yīng)著就要走。……李紈命人好好跟著。黛玉忙攔說:“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李紈點(diǎn)頭說:“是。”一面命丫鬟將一個美女聳肩瓶拿來,貯了水準(zhǔn)備插梅,因又笑道:“回來該詠紅梅了。”……李紈道:“饒過寶玉去,我不服。”湘云忙道:“有個好題目命他作。”眾人問何題目?湘云道:“命他就作‘訪妙玉乞紅梅’,豈不有趣?”眾人聽了,都說有趣。[8]
原來大觀園里這些既美且才的女子們和寶玉這個富貴公子映著這場飄灑的大雪在即景聯(lián)詩呢,他們不曾辜負(fù)這曼妙的雪花,也不曾辜負(fù)那雪中怒放的紅梅,更沒有虛度自己的生命。在此刻他們體驗著天賜的歡欣,體驗著相聚的開懷,吟頌著自我幽深的情懷,在這完滿的和諧中,他們享用著生命里的美與激情。就在這樣的背景中,性情聰穎的寶玉仍難敵那些精華靈秀的女子們的才情,而頻頻落第!在寶玉落第之后李紈罰的更是有趣,實在是至雅至妙,讓人不禁稱好,因為這罰的是寶玉能為亦樂為之事,隨后湘云再命寶玉作“訪妙玉乞紅梅”一首就更有點(diǎn)睛之妙了!
寶玉與妙玉之間究竟存在著什么樣的微妙?為何李紈偏偏選中寶玉去到“櫳翠庵”折取紅梅?為何李紈命人好生跟著時,黛玉又忙攔道“有了人反不得了”呢?為何湘云又用“訪妙玉乞紅梅”的刁鉆詩題等待寶玉回來做答呢?而這樣的微妙作者并未為我們?nèi)拷议_,只是忽隱忽現(xiàn)的留下了些許的線索,在這線索之后有一個巨大的空間留給我們讀者去玩味。
我們且往下再看:
一語未了,只見寶玉笑欣欣掮了一枝紅梅進(jìn)來。眾丫鬟忙已接過,插入瓶內(nèi)。眾人都笑稱謝。寶玉笑道:“你們?nèi)缃褓p罷,也不知費(fèi)了我多少精神呢。”……
一面說一面大家看梅花。原來這枝梅花只有二尺來高,旁有一橫枝縱橫而出,約有五六尺長,其間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筆,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蘭蕙,各各稱賞。[9]……
寶玉為折這枝紅梅到底費(fèi)了多少精神,曹雪芹在此處有一塊美妙的留白,其中的微妙只留待讀者去用豐富的想象填充。作者對妙玉雖只字不提,但對這枝二尺來高縱橫而出的梅花,卻用兼工帶寫的寥寥數(shù)筆勾勒出了精神與魂魄,這樣的精神與魂魄又與妙玉融為一體、不分彼此。讓我們看見這枝梅花就不禁會想起妙玉,而一談到妙玉我們的腦海里就又會浮現(xiàn)出這枝映雪而綻的紅梅,一定是他們所包含的相同精神內(nèi)核令我們難分彼此!
妙玉被困在了圣潔的佛堂之上,正如同冬日里的這場大雪,雖純粹而優(yōu)美,但這鋪天蓋地的潔白也掩埋了一切生的色彩,帶來了難以逾越的冰冷與嚴(yán)寒。這樣的一個圣潔而寒冷的世界正是妙玉靈魂所生長與生存的環(huán)境!妙玉的生命從來都不曾自由的舒展過,壓抑與扭曲伴隨著她的成長,她的枝條從來都不曾自由的伸向天空,但扭曲與壓抑卻不能將妙玉的靈魂完全摧毀。她不滅的精神與靈魂將如同這枝梅花一樣雖只有兩尺來高,但卻從旁邊縱橫而出者竟有五六尺長!誰能將生命最根本的激情困死?即使是大雪覆蓋的寒冬、即使是神圣高潔的佛堂!也許有一些力量能將生命扭曲,但卻從沒有一種力量能令精神與靈魂完全窒息!因此那枝紅梅縱橫而出的枝條上便有無數(shù)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筆,或密聚如林,在寒冷的壓抑中生命展現(xiàn)著頑強(qiáng)與不屈的力量,這頑強(qiáng)與不屈中凝聚了噴薄怒放的生命能量,這能量令我們敬畏,這能量令我們仰視!因此眾人無不被這“花吐胭脂,香欺蘭蕙”的紅梅所震撼而各各稱賞!
如果沒有什么可以阻擋梅花在冬日里怒放,那么就沒有什么可以扼殺青春的激情,就沒有什么再能阻止妙玉生命之花的盛開,即使這盛開必將凋謝,但她必須自由的盛開過,而這正是每一個生命偉大的使命!這在冰雪天地中怒放的紅梅正象征了妙玉靈魂里那深刻的激情與感召,以及生命最根本的啟示!
自由是一切宗教的最高歸宿,是一切靈魂的最深護(hù)佑,是一切生命的至上幸福。妙玉要用自我的力量沖破冰雪層層的束縛在冬日里怒放!
而這第一個鑒賞者正是那位“天下古今第一淫人”的多情公子寶玉。妙玉高傲孤僻,人人都能感到她的孤傲與冰冷,因此人人都對她敬而遠(yuǎn)之,李紈的一句“可厭妙玉為人,我不理他”無遮掩的道出了眾人對妙玉最真實的評價。可這樣一位冰冷的世外美人在與寶玉的交往中,我們看到的雖然還有孤傲但卻少了幾分冷僻,他們之間更有著一種難以言傳的微妙。寶玉在與妙玉的接觸中,除了感受到妙玉身上迥異于其他女子的獨(dú)特之美外,更深的感觸則是這種美圣潔得不可觸摸!這是一個無法跨越的距離,而這樣的距離并非圣哲佛陀所造,這距離是命運(yùn)所造,是妙玉的處境所造,是觀念與傳統(tǒng)的束縛所造,是遠(yuǎn)離了紅塵的佛堂所造,它讓生命離開了平等與平常的根本真實,而采取了一種仰視或俯視的姿態(tài)去看待其它的生命,這姿態(tài)里有著一種人為的虛妄!因此寶玉與妙玉之間始終豎著一層冰冷的薄紗,這薄紗雖然如煙似霧無處抓取,但它的寒冷卻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高墻,將寶玉與妙玉隔絕在兩邊!但這樣的隔絕妙玉即將要用生命的激情與赤誠將它穿破!沒有什么能夠阻擋最玄妙的情感,至真的情感從靈魂的深處發(fā)出,與另一個靈魂歡欣的和鳴,這樣的神交意會沒有憑借,也無須憑借,沒有憑借就沒有什么能夠阻擋!即使那圣潔佛堂上冰冷的薄紗也無法阻擋寶玉與妙玉心里生起的相互贊賞與愛慕,以及那心底難以言傳的微妙!
在此我們一起來讀寶玉的那首《訪妙玉乞紅梅》,讓我們?nèi)コ两谄渲懈惺苣欠N豐富而微妙的情思以及那無法逾越的神圣距離!
酒未開樽句未裁,尋春問臘到蓬萊。
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嫦娥檻外梅。
入世冷挑紅雪去,離塵香割紫云來。
槎枒誰惜詩肩瘦,衣上猶沾佛院苔。[10]
寶玉對妙玉的情思飄渺而高潔,有不可觸摸的空靈亦有超越凡俗的仰慕。這仰慕與情思纏綿在詩情之中,糾葛在詩意之外,徘徊于入世與離塵之間,這樣的情思里有著難解的微妙,在如絲般的纏綿中有著一絲清涼的冷靜,在難以逾越的神圣距離里又有著一片愛慕的溫情。
在聯(lián)詩賞梅的整個過程中,妙玉始終沒有出場,只有那枝紅梅代表了關(guān)于妙玉的全部意象。在寶玉帶寶琴到櫳翠庵又折取一枝紅梅之后,我們從寶玉口中聽到了如此的對話:
……寶玉笑向?qū)氣O黛玉等道:“我才又到了櫳翠庵。妙玉每人送你們一枝梅花,我已經(jīng)打發(fā)人送去了。”眾人都笑說:“多謝你費(fèi)心。”[11]
清冷孤僻的妙玉在這紅梅綻放的時節(jié)向每一個人都打開了誠摯的情誼,這是一個巨大的轉(zhuǎn)變,在此處我們已經(jīng)看不到品茗時妙玉的高傲與偏頗,她的心靈正從一個狹隘之地掙脫,努力想要融入鮮活的生活。而這樣一個小小的轉(zhuǎn)變卻是生命里的一大步,這樣一步的邁出得要憑借自我堅強(qiáng)的力量!妙玉是一個被長久束縛在圣潔佛堂之上的弱小的女子,但這樣的束縛并未能讓她完全的妥協(xié),她仍要憑借自我的力量丟棄這蒼白的圣潔、丟棄這無奈的麻木,她要憑借自己的力量穿透這強(qiáng)大的宗教迷霧走向鮮活的生活、走向自由的生活,也真正地走向佛陀的教誨,走向生命的至真!
紅梅在冰天雪地的嚴(yán)寒中綻放了,香沁肺腑!妙玉在圣潔的佛堂之上充盈了鮮活的生命激情,生命的花朵就要怒放,而這花朵定會光彩奪目!
四
如果你要擁有鮮活的青春,你就不能不渴望美妙的愛情,而妙玉,一個身在空門的修行之人,她該如何抉擇這樣的難題?如果你悟透了宇宙那恒長不變的空性,那么你一定曾深入的進(jìn)入過生活、生命以及自我的靈魂,你一定經(jīng)歷了從肉體到精神乃至靈性的種種虛幻,你一定深摯的進(jìn)入過愛與傷痛!而如果你不曾進(jìn)入過,那么你就永遠(yuǎn)也不會了解永恒的空性以及永恒的光明與愛,宇宙的實相、絕對的真理。即使你穿著僧袍,即使你吃齋念佛,即使你飽讀經(jīng)書,這些都一無用處,你只有無所畏懼的進(jìn)入生命的至真之處,你才有可能窺探到生命的奧秘、一瞥那絕對的真理!而這樣的真理才是佛陀所要揭示的唯一真理!
妙玉要如何解決這樣的難題?她一直被隔絕在生活的門外,而此時在她青春萌動之時,在她的肉體與靈魂都渴望更真實體驗之時,她會怎樣抉擇?身處宗教的束縛之中,她又如何去體悟自我生命的真理?
不如讓我們來看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中的一段,去看妙玉大膽的步伐:
這里寶玉梳洗了正吃茶,忽然一眼看見硯臺底下壓著一張紙,因說道:“你們這隨便混壓東西也不好。”襲人晴雯等忙問:“又怎么了,誰又有了不是了?”寶玉指道:“硯臺下是什么?一定又是那位的樣子忘記了收的。”晴雯忙啟硯拿了出來,卻是一張字帖兒,遞與寶玉看時,原來是一張粉箋子,上面寫著“檻外人妙玉恭肅遙叩芳辰”。寶玉看畢,直跳了起來,忙問:“這是誰接了來的?也不告訴。”襲人晴雯等見了這般,不知當(dāng)是那個要緊的人來的帖子,忙一齊問:“昨兒誰接下了一個帖子?”四兒忙飛跑進(jìn)來,笑說:“昨兒妙玉并沒親來,只打發(fā)個媽媽送來。我就擱在那里,誰知一頓酒就忘了。”眾人聽了,道:“我當(dāng)誰的,這樣大驚小怪。這也不值的。”寶玉忙命:“快拿紙來。”當(dāng)時拿了紙,研了墨,看他下著“檻外人”三字,自己竟不知回帖上回個什么字樣才相敵。只管提筆出神,半天仍沒主意。因又想:“若問寶釵去,他必又批評怪誕,不如問黛玉去。” [12]
書中交代寶玉、寶琴、岫煙、平兒四人同日生辰,可這四人中只有寶玉一人收到了妙玉“遙叩芳辰”的粉色賀箋。寶玉這個富貴公子的生辰繁華熱鬧更不乏新鮮的情趣,在這熱鬧與繁華之中妙玉送來的這個賀箋在眾人的眼里就實在是無足輕重了,只是這樣最輕的一份禮物寶玉看畢,竟直跳了起來!一切似乎都在眾人的意料之外,妙玉一個世外之人為何要恭賀寶玉這個紅塵中富貴公子的芳辰?而寶玉在生辰之日所收到的諸多禮物中并未有一驚一奇,為何妙玉送來的一紙信箋竟讓他因沒及時回復(fù)而急得跳了起來?妙玉的恭賀令世人不解,寶玉的反應(yīng)更令世人不解,只是在他們清雅相交的一應(yīng)一和中自有心靈的默契,自有片刻超然的快慰!
妙玉粉色的拜帖傳遞了她心中的真意,這小小的、投向?qū)氂竦陌萏┩噶藱纱溻帜呛裰氐膰鷫Γp盈的飛向了多彩的紅塵,飛向了紅塵中那位多情的公子。如果說我們曾在《櫳翠庵茶品梅花雪》中看到的是一個空門中的俗人,那么我們在此處看到的就是一位心向紅塵的脫俗之人。世俗是扭曲我們的無形的壓力,它來自四面八方,無孔不入的阻止你回歸生命的至真,用強(qiáng)大的力量阻撓你放棄對自由的追求,而這樣的壓力有可能來自于充滿顛倒妄想的物質(zhì)世界,也有可能來自于執(zhí)著靈性知識的宗教世界,而脫俗就是掙脫了這樣的束縛與妄想,強(qiáng)有力的回歸到生命的至真!妙玉走向了回歸的路途,她比俗人走向解脫更為艱難,因為她的手腳已經(jīng)被捆綁的太久,它們都已麻木甚至快要僵死!而妙玉正是用這被捆綁的肉體與精神去爭取自由和情感,這樣不屈而頑強(qiáng)的靈魂應(yīng)該贏得我們最真摯的敬佩和贊許,而不該是我們淺薄的嘲諷!
如果你認(rèn)為一個空門里的僧人就不該有血有肉,就不該向往自由的感情,那么你就并未比紅塵中的俗人多走出半步,這樣的枷鎖是歷代的傳承,它同樣套在你的脖子上,又用你的雙手去窒息他人的咽喉!枷鎖不能帶來圣潔,層層嚴(yán)密的捆綁也不能帶來靈魂的潔凈。佛陀指引我們真切的進(jìn)入生命,經(jīng)歷一切磨難無所畏懼的去探尋生命與宇宙的真理,而不是要我們將自己捆綁在狹隘之地去乞求蒼白的純潔。自由是一切宗教的最高歸宿,是一切靈魂的最深護(hù)佑,是一切生命的至上幸福。得道了的生命也許會放棄俗世里的一切生活,而前提是他自愿放棄、完全自由,沒有一絲的勉強(qiáng)與無奈;得道了的生命也可能不會放棄俗世的生活,因為俗世的生活對他沒有一絲的污染,他在其中任由自在地發(fā)揮大慈,他完全自由的選擇在紅塵里生活,沒有一絲的勉強(qiáng)與厭倦。可一個還并未完全徹悟的修行之人為何一定要選擇離塵獨(dú)居?不經(jīng)歷紅塵的歷練就不可能有了悟的機(jī)緣!妙玉身在空門卻心向紅塵,她有什么錯,在沒有徹悟宇宙大道之前這是她唯一能走的正確的道路,而她身在清規(guī)戒律的層層束縛之中卻堅強(qiáng)的選擇了這條道路,這是多么的不易,這難道還不能贏取我們對這個堅強(qiáng)生命最深切的贊許?
粉色的信箋象一只自由的蝴蝶飛向了繁華多彩的紅塵,飛向了她心底里那最深的眷戀與愛慕!讓我們?yōu)槊钣襁@飛走了的心蝶祝福,讓我們用潔凈的心靈去和她一起為自由唱一首最能神醉的歌吧!
“檻外人”妙玉也許猶豫過,也許掙扎過,也許被理智與情感苦苦的揪扯過,但她最終投出了那封粉色的賀箋,用“檻外人”的別號表達(dá)她身囚檻內(nèi)而心游檻外的決絕和徹悟。收到這個賀箋的多情公子,為此更是驚喜交集,在寶玉的驚、喜、嘆、急里我們看到了無比的仰慕,在寶玉即刻提筆親回中我們又看到了十二分的尊重與愛惜。只是寶玉看到妙玉帖子上下著“檻外人”三字,竟一時不知該用什么字樣才能相敵,于是擱筆。在寶玉看來妙玉是一個絕塵了的世外高人,她的一言一詞里或許都充滿了無限的禪機(jī),而寶玉又怎能辜負(fù)妙玉這一片悲憫的心意,他定要找到最貼切相敵的字樣才可回復(fù),因此我們往下再看:
想罷,袖了帖兒,徑來尋黛玉。剛過了沁芳亭,忽見岫煙顫顫巍巍的迎面走來。寶玉忙問:“姐姐那里去?”岫煙笑道:“我找妙玉說話。”寶玉聽了詫異,說道:“他為人孤癖,不合時宜,萬人不入他目。原來他推重姐姐,竟知姐姐不是我們一流的俗人。”岫煙笑道:“他也未必真心重我,但我和他做過十年的鄰居,只一墻之隔。他在蟠香寺修煉,我家原寒素,賃的是他廟里的房子,住了十年,無事到他廟里去作伴。我所認(rèn)的字都是承他所授。我和他又是貧賤之交,又有半師之分。因我們投親去了,聞得他因不合時宜,權(quán)勢不容,竟投到這里來。如今又天緣湊合,我們得遇,舊情竟未易。承他青目,更勝當(dāng)日。”寶玉聽了,恍如聽了焦雷一般,喜的笑道:“怪道姐姐舉止言談,超然如野鶴閑云,原來有本而來。正因他的一件事我為難,要請教別人去。如今遇見姐姐,真是天緣巧合,求姐姐指教。”說著,便將拜帖取與岫煙看。岫煙笑道:“他這脾氣竟不能改,竟是生成這等放誕詭僻了。從來沒見拜帖上下別號的,這可是俗語說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個什么道理。”寶玉聽說,忙笑道:“姐姐不知道,他原不在這些人中算,他原是世人意外之人。因取我是個些微有知識的,方給我這帖子。我因不知回什么字樣才好,竟沒了主意,正要去問林妹妹,可巧遇見了姐姐。”岫煙聽了寶玉這話,且只顧用眼上下細(xì)細(xì)打量了半日,方笑道:“怪道俗語說的‘聞名不如見面’,又怪不得妙玉竟下這帖子給你,又怪不得上年竟給你那些梅花。既連他這樣,少不得我告訴你原故。他常說:‘古人中自漢晉五代唐宋以來皆無好詩,只有兩句好,說道:‘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所以他自稱‘檻外之人’。又常贊文是莊子的好,故又或稱為‘畸人’。他若帖子上是自稱‘畸人’的,你就還他個‘世人’。畸人者,他自稱是畸零之人;你謙自己乃世中擾擾之人,他便喜了。如今他自稱‘檻外之人’,是自謂蹈于鐵檻之外了;故你如今只下‘檻內(nèi)人’,便合了他的心了。”寶玉聽了,如醍醐灌頂,噯喲了一聲,方笑道:“怪道我們家廟說是‘鐵檻寺’呢,原來有這一說。姐姐就請,讓我去寫回帖。”岫煙聽了,便自往櫳翠庵來。寶玉回房寫了帖子,上面只寫“檻內(nèi)人寶玉熏沐謹(jǐn)拜”幾字,親自拿了到櫳翠庵,只隔門縫兒投進(jìn)去便回來了。[13]
聚散離合皆天定!寶玉遇見岫煙才知她與妙玉竟是貧賤舊交,更有半師之緣,今日得遇情誼更勝當(dāng)日。岫煙雖出身寒素,但品格卻灑脫超然。寶玉贊嘆岫煙“舉止言談,超然如野鶴閑云”也決非憑空而來。這樣一個閑云野鶴似的女子,與妙玉又是舊交,今日兩人得遇清雅相投情誼更濃,由她去評說妙玉自會比他人貼切,我們再往下看就是。
岫煙看了妙玉的拜帖竟直言笑道“他這脾氣竟不能改,竟是生成這等放誕詭僻了”。在此前我們雖看到了李紈對妙玉的批評,但那卻實在是遠(yuǎn)距離的,是一種對妙玉混沌的感覺,而今天岫煙的這句話讓我們看到了妙玉性格發(fā)展的一個清晰的脈絡(luò),妙玉的放誕詭僻是離群獨(dú)居的必然結(jié)果,這結(jié)果源于與紅塵隔絕的孤獨(dú)。岫煙看了帖子上下的別號竟言妙玉“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不成道理,這樣的批評不留情面又一針見血,從這么嚴(yán)厲的批評里我們也可見岫煙與妙玉的友誼非比一般。妙玉在眾人的眼里從來都有著高不可攀的距離,她不食人間煙火的立在云霓的上端,連黛玉與寶釵亦不隨便與她多言,可此刻岫煙卻直指出了妙玉的缺點(diǎn),把她從萬丈高的云霓上拉下,讓她站在眾人的面前,讓她更有了人的氣息與鮮活,亦讓我們看到人的脆弱和有限!
“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是妙玉放誕詭僻的偏頗,但這亦是妙玉的處境,一個不幸的處境!這樣的處境伴隨著妙玉成長的整個過程,這樣的處境扭曲了一個妙齡女子的天真,這樣的處境將她的全部才情都擠壓在詭僻的窄地。妙玉在僧而心在檻外,處俗而性卻脫俗,有女兒之身卻不能舒展女兒的情思,被困在不僧不俗、不女不男的夾縫里困苦的生存。妙玉的不幸并非完全出于自己,因此這樣的不幸才令我們久久的感慨,因此我們才能在岫煙的批評里讀到寬容與情誼。在眾人眼里妙玉“為人孤癖,不合時宜,萬人不入他目”,但在寶玉的心底妙玉的這一切都源于脫俗,因此我們聽到寶玉由衷的贊嘆“他原不在這些人中算,他原是世人意外之人”!這贊嘆里有著靈魂的相惜與相知,這相知是超越了一切外在表象的最真實存在,妙玉與寶玉的一切默契都源于這深刻的靈魂相知與相惜!妙玉是一個世人意外之人,意外的是她天生的聰慧與雅潔,意外的是她命運(yùn)的格外不幸,意外的是她不愿被濁世污染的倔強(qiáng),意外的是她在重重的束縛之中仍有頑強(qiáng)的生命激情不滅!
妙玉是一個過于高潔的人,妙玉也是一個過于不幸的人,在這個諾大的世界里她找不到自我可以真正落足之地,她“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在這個世界里困苦的行走,孤獨(dú)而無依,更罕有人能理解,這樣一個天性聰慧的女子為什么不能擁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她為什么只能與難言的不幸結(jié)緣?難道這不幸僅僅是她性格孤僻的過錯?難道我們不能再去深究到底是什么力量造成了她的孤僻,到底是什么力量擠壓的她沒有自我的立足之處?我們?yōu)楹尾蝗ブ竼栠@個污濁俗世的壓迫?我們?yōu)楹尾蝗ブ竼枤⑷说挠^念與傳統(tǒng)?我們?yōu)楹尾蝗ブ竼栁幕莫M隘與宗教的偏頗?難道我們只該指問這個柔弱的女子沒有悟道!
妙玉是一個世人意外之人,這個人活得是那樣的艱辛,這艱辛不為人知,更不被人所理解,她的孤獨(dú)難以言表!
孤獨(dú)的妙玉被拒絕在生活的門外,因此她便將整個生命沉浸在典籍與知識之中。我們知道妙玉文墨極通,文選詩詞自不用說;亦知道她對古玩有極高的鑒賞力,歷史知識的深厚定在其中;其師又精演先天神數(shù),她也沒有可能不通;身在空門數(shù)年習(xí)禪調(diào)氣精研佛理,雖然她并未完全開悟,但我們亦不可以否認(rèn)她在佛學(xué)方面的知識;至于圍棋樂律凡人也并未能敵,侍弄花卉以及品茗她也無所不能;這樣一個聰慧的女子真是天造的意外之人,可她偏偏又被命運(yùn)戲弄,被拒絕在生活的門外,與孤獨(dú)為伴。
現(xiàn)在我們且只來看她帖子上的這個“檻外人”的淵源。原來妙玉認(rèn)為自漢晉五代唐宋以來只有兩句詩,那就是“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這兩句詩說的是生,但更說的是死,以及對生死的曠然。“檻外人”的別號表達(dá)了妙玉對這兩句詩的推崇與贊賞,這贊賞里有著妙玉對生命深刻認(rèn)知,“檻外人”的別號亦在有意與無意之間成為了對寶玉詩句中“檻外梅”的貼切回應(yīng),而這回應(yīng)也許在冥冥中早已注定。透徹了生死的人將會透徹生命,妙玉獨(dú)喜這兩句詩我們不能說她不具有超凡的冷靜與敏銳的悟性,但妙玉終究還是沒有完全透徹,因為她“自謂蹈于鐵檻之外”,而誰又能游離于生死之外?妙玉還并非是一個得道之人,因為她的全部認(rèn)識僅僅只在思維領(lǐng)域,而真理是需要用整個身心去體悟的,妙玉沒有體悟的機(jī)緣,因此一切才智與悟性都集中在思維領(lǐng)域,而思維與整個真理相比終究是空洞而狹隘的,思維仍是如露如電的短暫易逝,它總是與真理失之交臂,而這正是妙玉“云空未必空”的根本癥結(jié)所在。
除了這兩句詩,妙玉又常贊文是莊子的好,莊子是歷代文人的最愛,因為他有超絕的獨(dú)立與恣肆的文采,妙玉自稱“畸人”,“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14],“畸人”是不合于世俗,但卻與自然相通的人。妙玉以“畸人”自謂,可見她非常推崇與向往獨(dú)立于世俗污濁而與道共游的自由人格,而這樣的精神追求與向往將會影響她的整個命運(yùn),這樣的追求注定她會成為一個世人意料之外的人!
妙玉投向紅塵里那個多情公子寶玉的賀箋得到了“檻內(nèi)人”這個最貼切的回復(fù),寶玉親自將回箋送到櫳翠庵,但卻只隔門縫兒投了進(jìn)去。寶玉和妙玉的相交注定有一種超凡的高標(biāo)和離塵的默契,寶玉對妙玉有著心靈深處的仰慕和愛惜,但在他的心底終究不曾閃過一個愛情的火花。妙玉心底那幽密而熱烈的愛情只屬于自己,只屬于孤獨(dú)。對于妙玉心底的愛情曹雪芹只是留了一個巨大而完美的空白,這空白里有無比的深厚,也有無比的細(xì)膩;這空白里有深切的憂愁與情思,但也蘊(yùn)涵了在孤獨(dú)中轉(zhuǎn)變的無限力量!
也許正是獨(dú)品愛情滋味的過程會帶給妙玉開悟的機(jī)緣!
五
妙玉已經(jīng)向紅塵里投出了她依戀的情思,她已經(jīng)踏上了回歸的路途,向生命的真境走去,這回歸的路途艱辛而坎坷、充滿了泥沼與陷阱,更有不幸的命運(yùn)在不遠(yuǎn)處等待,要獲取它的獵物。妙玉逃不脫不幸的命運(yùn),但她或許可以解脫靈魂的枷鎖;妙玉也逃不脫生死,但她或許可以走向圓滿!
妙玉的一生注定會充滿不幸與坎坷,這不幸源于她命運(yùn)的遭際,源于世俗世界的狹隘與無情,亦源于一切有限知識在她心靈里種下的障蔽。人生是一趟悲苦的旅行,注定會以悲劇結(jié)尾。對于這樣無法逃遁的悲劇只有將自我擊碎,進(jìn)入無我的境界才可獲得永恒的寧靜,才可超然于命運(yùn)的不幸之上,才可獲得與道同行的自由。生的悲劇再也不能成為困擾,你純凈的情靈將直去一個完滿極樂的凈土,安住在廣大的慈悲與智慧之中,也許這才是渺小生命的圓滿價值,也許這才是生之使命!
妙玉離這樣的境界雖然還有著一段不近的距離,但重要的是她已開始回歸,如果能走上一條正確的軌道,那么就不怕會到不了終點(diǎn)。我們在前面看到了妙玉的掙扎、困頓、孤獨(dú)與渴望,看到了她不可遏止的激情,看到了她向世俗世界的小心試探,在這樣一個痛苦的內(nèi)心戰(zhàn)斗之后,我們將看到妙玉更堅定而平靜的一種回歸,這回歸得來不易,這回歸里有著自我生命深厚的力量,不幸的命運(yùn)只會使她對世俗世界有更大的震撼!
讓我們再從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館聯(lián)詩悲寂寞》看起。中秋佳節(jié)賈母帶眾人在凸碧堂賞月品笛,因?qū)氣O姊妹不在坐內(nèi),李紈鳳姐又病著,便覺冷清了許多,而這個中秋節(jié)又在抄檢大觀園之后,眾人難免心緒煩悶、郁郁無趣,遠(yuǎn)遠(yuǎn)又飄來笛聲嗚嗚咽咽、裊裊悠悠,都不禁有凄涼寂寞之意,眾人皆寂然而坐、默默傷感。百年繁華之家再也無力阻止衰敗的到來了!湘云與黛玉在凹晶館聯(lián)詩時那句“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的悲涼之詞就不禁脫口而出了。
妙玉也在賞玩浩月清波、聆聽笛聲幽怨,巧遇湘云與黛玉聯(lián)詩,待聽到這兩句悲涼頹廢之詞便出來止住,我們且看:
一語未了,只見欄外山石后轉(zhuǎn)出一個人來,笑道:“好詩,好詩,果然太悲涼了。不必再往下聯(lián),若底下只這樣去,反不顯這兩句了,倒覺得堆砌牽強(qiáng)。”二人不防,倒唬了一跳。細(xì)看時,不是別人,卻是妙玉。二人皆詫異,因問:“你如何到了這里?”妙玉笑道:“我聽見你們大家賞月,又吹的好笛,我也出來玩賞這清池皓月。順腳走到這里,忽聽見你兩個聯(lián)詩,更覺清雅異常,故此聽住了。只是方才我聽見這一首中,有幾句雖好,只是過于頹敗凄楚。此亦關(guān)人之氣數(shù)而有,所以我出來止住。如今老太太都已早散了,滿園的人想俱已睡熟了,你兩個的丫頭還不知在那里找你們呢。你們也不怕冷了?快同我來,到我那里去吃杯茶,只怕就天亮了。”黛玉笑道:“誰知道就這個時侯了。”
三人遂一同來至櫳翠庵中。只見龕焰猶青,爐香未燼。幾個老嬤嬤也都睡了,只有小丫鬟在蒲團(tuán)上垂頭打盹。妙玉喚他起來,現(xiàn)去烹茶。……自取了筆硯紙墨出來,將方才的詩命他二人念著,遂從頭寫出來。黛玉見他今日十分高興,便笑道:“從來沒見你這樣高興。我也不敢唐突請教,這還可以見教否?若不堪時,便就燒了;若或可政,即請改正改正。”妙玉笑道:“也不敢妄加評贊。只是這才有了二十二韻。我意思想著你二位警句已出,再若續(xù)時,恐后力不加。我竟要續(xù)貂,又恐有玷。”黛玉從沒見妙玉作過詩,今見他高興如此,忙說:“果然如此,我們的雖不好,亦可以帶好了。”妙玉道:“如今收結(jié),到底還該歸到本來面目上去。若只管丟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撿怪,一則失了咱們的閨閣面目,二則也與題目無涉了。”二人皆道極是。妙玉遂提筆一揮而就,遞與他二人道:“休要見笑。依我必須如此,方翻轉(zhuǎn)過來,雖前頭有凄楚之句,亦無甚礙了。”二人接了看時,只見他續(xù)道:
香篆銷金鼎,脂冰膩玉盆。
簫增嫠婦泣,衾倩侍兒溫。
空帳懸文鳳,閑屏掩彩鴛。
露濃苔更滑,霜重竹難捫。
猶步縈紆沼,還登寂歷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赑屃朝光透,罘罳曉露屯。
振林千樹鳥,啼谷一聲猿。
歧熟焉忘徑,泉知不問源。
鐘鳴櫳翠寺,雞唱稻香村。
有興悲何繼,無愁意豈煩。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誰言。
徹旦休云倦,烹茶更細(xì)論。
后書:《右中秋夜大觀園即景聯(lián)句三十五韻》。
黛玉湘云二人皆贊賞不已,說:“可見我們天天是舍近而求遠(yuǎn)。現(xiàn)有這樣詩仙在此,卻天天去紙上談兵。”妙玉笑道:“明日再潤色。此時想也快天亮了,到底要歇息歇息才是。”林史二人聽說,便起身告辭,帶領(lǐng)丫鬟出來。妙玉送至門外,看他們?nèi)ミh(yuǎn),方掩門進(jìn)來。不在話下。[15]
整篇讀下來,我們能深切地感到妙玉有一種內(nèi)在的強(qiáng)勢扭轉(zhuǎn)著凄涼的頹敗之氣!正如蒙本回末所評“漏永吟殘,忽開一洞天福地,字字出人意表”[16]。
繁華似錦的賈家內(nèi)囊已經(jīng)空虛,百年的鼎盛之家再也無法躲避它衰敗的命運(yùn)。一種陰翳的濃愁在這看似繁華與熱鬧的光鮮外表下籠罩在大觀園中,悲涼之氣象躲不開的迷霧一樣在賈府中蔓延,并直侵每個敏感生命的肺腑。因此那預(yù)示著湘云與黛玉不幸命運(yùn)的詩句便由心而發(fā)、脫口而出了,這是她們難逃的宿命,是她們的敏感與聰慧將這不幸提前預(yù)知!只是她們身處這頹廢的生活與難逃的愁緒之中,一時并未能明了自己的先知與先覺,倒是妙玉這個世外之人有著更為超然和敏銳的洞察,她從這悲涼凄楚的詩句中讀出了頹敗與蕭瑟的氣數(shù),她對未來有著一種更為直接和敏銳的透徹!
我們只知妙玉那已故的師父精演先天神數(shù),對于這深奧玄妙的知識妙玉到底得到了幾分真?zhèn)鳎恐钡酱颂幬覀儾诺谝淮慰吹矫钣竦纳詈瘛ξ磥淼念A(yù)知來源于對現(xiàn)實存在的全然透徹,它需要一種敏銳而全息的洞察,這樣的知識并非人人都能掌握,只有具有上上智的人才有可能窺得其中玄奧。在妙玉聽到那句“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之后,敏銳的洞察到了悲涼的氣息和不幸的預(yù)兆,因此從山石后轉(zhuǎn)出笑道:“好詩,好詩,果然太悲涼了。”“方才我聽見這一首中,有幾句雖好,只是過于頹敗凄楚。此亦關(guān)人之氣數(shù)而有,所以我出來止住。”湘云灑脫風(fēng)流,黛玉高標(biāo)超拔,但此時卻都敵不過這個世外之人妙玉對紅塵的警醒與通透。妙玉是一位奇女子!她在靈魂一次次的歷練中智慧已被開啟,她已逐漸走入了一個更為敏銳而全觀的高度,她的心靈對這個世界有了全然而超時空的洞察!
命運(yùn)的坎坷與靈魂的歷練終于使妙玉獲得了一種超然的智慧,她沉靜而坦然的安住于孤獨(dú)之中,灑脫自在。她獨(dú)自賞玩清池浩月,聆聽笛聲幽怨,再遇湘云黛玉聯(lián)詩,更覺清雅異常,此時我們既看不到妙玉形只影單的憂愁,也看不到凄涼頹廢之氣對妙玉的侵?jǐn)_,我們看到的是妙玉的清澈與自在,這是一種無喜無憂的坦然與自由!妙玉已從煩惱的淤泥里重生,一朵芬芳的荷花在心底綻放,它的光芒通徹?zé)o限的宇宙,將一切煩惱的瑕疵都化為烏有!
此時的妙玉已安住于超然自在的孤獨(dú)之中,并在這樣的實相中享用著自己生命的樂趣!妙玉獲得了無障礙的自由,此時的她安住在大自在的極樂境界,這樣的境界無喜無憂,明澈的象天空里的那輪皎月,豐富的象清池里泛起的層層漣漪。她的自由來源于她的坦然,因為這坦然是無一絲扭曲的完美和諧!一個新生的孩童也許并不能意味著嶄新的生命,而一個能從一切煩惱中超拔而出的生命才是真正的新生,因為她將具備完全不同的生命內(nèi)涵和意義,她將擁有一顆沒有一絲瑕疵的完美心靈,生與死的涵義將變得完全嶄新!
再看妙玉興致極高,竟要續(xù)湘云和黛玉的聯(lián)句。妙玉作詩之前所說的幾句話語最為有趣,“如今收結(jié),到底還該歸到本來面目上去。若只管丟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撿怪,一則失了咱們的閨閣面目,二則也與題目無涉了。”“本來面目”這四個字我們或許應(yīng)該把它當(dāng)做一句警人的禪語去解讀,“本來面目”就是不被虛妄干擾的真實。曾經(jīng)的妙玉被種種虛妄與分辨所困惑,而她此刻卻悟得了要不離真情真事的回歸到本來面目,誰能說這里面沒有生命最根本的真知與全身心的體悟?而“搜奇撿怪”四字是妙玉對湘云和黛玉的勸慰和建議,但更是對自己最為深刻的反省,因為妙玉從沒有真正擁有過進(jìn)入生活的自由,她一路走來一直是被困在搜奇撿怪的小徑之中,她曾經(jīng)的偏頗真是無人能比、讓人納罕,因此她最懂得其中的束縛與狹隘,而今天她要堅定的回歸到生命的本來面目!既然要堅定的回歸到本來面目,妙玉就毫無躲閃的直言不可失卻了“閨閣面目”,妙玉是一個在空門中的修行之人,她曾是一個“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人,但是她此時卻堅定的提出了自我的“閨閣面目”!“閨閣面目”才是妙玉真正的本來面目,這是上天賜予她這個生命的稟賦,只有在這最真實的存在里才會有不被扭曲的天真!妙玉的回歸是一種強(qiáng)有力的回歸,她穿透了一切障蔽堅定的回歸到了自我生命的真實!
面對真實就是最大的解脫,因為安住在真實里就不會再有一絲的扭曲,與真實在一起不需要抗?fàn)幰膊恍枰颖埽褪怯⒖释褪强释⿶谰褪菬⿶馈@一切構(gòu)成生命完整的存在。生命是一個因緣合和的短暫存在,珍惜這個短暫存在里的全部,這就是真實!因此,妙玉坦然了,她坦然的面對自己身為女子的生命,她坦然的面對自己的處境,她坦然的面對自己的煩惱,她活在了沒有一絲控制的自然里,所以她的心靈獲得了解脫。
因此我們在她的詩里讀到了“空帳懸文鳳,閑屏掩彩鴛”“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誰言”的句子,這詩句無一絲遮掩的表達(dá)了對愛情的向往以及情思的孤獨(dú),對于青春的激情以及幽微的情感妙玉再也不去躲避或壓抑,她讓它坦然的存在,她也全然的享受著這樣的情思與這樣的孤獨(dú),因此這存在是如此的健康而動人。妙玉是一個在空門中修行的女子,她一直生活在世俗之外,但這并不意味著她不了知紅塵中的污濁與險惡,因此我們讀到了“露濃苔更滑,霜重竹難捫。猶步縈紆沼,還登寂歷原。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赑屃朝光透,罘罳曉露屯”這樣的詩句,在她的詩句中我們讀到的不僅有世路的艱難與險惡,更有一種造化的渾然和不卑不亢的灑脫姿態(tài),這樣一種對待紅塵與命運(yùn)的超凡姿態(tài)決非一般凡夫可以企及!妙玉的詩不但沒有失去閨閣的面目,而且更擁有一種冷靜的透徹和完全的超然。“歧熟焉忘徑,泉知不問源”,這是在生命的激流中永不迷失的堅定!這樣的詩句里有妙玉對人生的明了和自信,有她對生命的了悟和獨(dú)自探索的堅決,這堅決與自信來源于她獲得了人生的自在與真實。平靜的心靈擁有無比的力量,是這樣的力量讓她看清楚了人生的路徑,再也不會迷茫。如果獲得了對生命的深刻洞知,獲得了如如不動的平靜力量,那么愁與悲又怎能來損傷這樣的生命呢?“有興悲何繼,無愁意豈煩”這樣的詩句自然就會由心而發(fā)了,這是生命的真境與禪境,這里面蘊(yùn)涵了生命最奧妙的真意!妙玉的詩是一揮而就的,這一揮而就里有縱橫的才情,更有慧由心生的自然,這就是修煉中的妙玉,一個克服了種種障礙不斷向生命本真回歸的妙玉!
心靈的自由與不自由只有自己知道,外人只能看到她對待事物的不同姿態(tài),而這姿態(tài)里蘊(yùn)涵了微妙的心理成長,這姿態(tài)里透露著一個人的全部秘密。在前面櫳翠庵品茶一節(jié)中,我們看到妙玉將賈母等“送出山門,回身便將門閉了”,而在此節(jié)中我們看到“妙玉送至門外,看他們?nèi)ミh(yuǎn),方掩門進(jìn)來”。前面我們感受到的是冷漠,這冷漠來自于高傲,而正是這高傲扭曲了妙玉的心靈。后面我們感受到了溫情與自然,因為這時妙玉的心里已經(jīng)沒有扭曲,有的只是不被攪擾的平靜。而這樣的一個細(xì)微的變化,這樣一個細(xì)小姿態(tài)的不同包含了妙玉成長中的昨天和逐漸成熟了的今天,在這細(xì)小的變化中我們看到了心靈的困擾與自由。妙玉身處的大觀園走向了頹廢與衰敗,但妙玉的心靈卻走向了平靜與喜悅。
妙玉的悲劇僅僅只是命運(yùn)的悲劇,這悲劇里雖蘊(yùn)涵了全人類的不自由以及痛苦的掙扎,但在她的悲劇里我們還是看到了深刻的啟示,因為一條嶄新的路徑,一條通往靈魂自由與極樂的路徑在不妥協(xié)與無畏探索中生成,并堅定的將不幸的命運(yùn)拋在了身后!妙玉向我們展現(xiàn)了心靈修煉的孤獨(dú)過程,這個過程在平靜淺淡中完成,但它卻是生命內(nèi)部的一個巨大革命,這過程展現(xiàn)了生命的成長與成熟,在妙玉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困惑與掙扎,在妙玉逐漸的成熟中我們看到了坦然與和諧。深刻的幸福源于自我的內(nèi)心,命運(yùn)可以將災(zāi)難降臨在妙玉的頭上,但它卻奪不走妙玉心靈深處的平靜與喜悅!而這從心底里溢滿的喜悅,就是一切圣賢要告訴我們的關(guān)于生命的全部真理與奧秘,這就是佛陀要指給我們的涅槃境界,它是一種超越苦難命運(yùn)、生死有限的絕對自由,完整的自由!
如美玉般潔凈的一顆靈魂,經(jīng)過佛法的歷練、孤獨(dú)的探索終于化現(xiàn)出了無限的微妙。即使這塊妙玉將會陷入泥沼之中,也無法改變她高潔的品質(zhì)和奪目的光彩!開悟僅僅只是生命的一個起點(diǎn),而不是最終的圓滿!妙玉掙脫了生命的混沌走向了一個新的起點(diǎn),而以后的一切都將是嶄新的未知和自由!妙玉為自己精心澆灌著一顆圓滿的種子,這顆珍貴的種子種在每個生命的最深處!讓它霉?fàn)或是發(fā)芽都取決于你!愿我們能從妙玉的悲劇命運(yùn)里獲得啟示,讓那顆圓滿的種子以真實做為土壤,發(fā)芽、成長、茁壯!
自由是一切宗教的最高歸宿,是一切靈魂的最深護(hù)佑,是一切生命的至上幸福!
注釋:
[1]《紅樓夢》第十七回至十八回,第242-243頁。
[2]《紅樓夢》第六十三回,第897頁。
[3]《紅樓夢》第四十一回,第567-568頁。
[4]《紅樓夢》第四十一回,第567-570頁。
[5]《金剛般若波羅密經(jīng)》
[6]《紅樓夢》第四十一回,第567-571頁。
[7]《紅樓夢》第四十九回,第680-681頁。
[8]《紅樓夢》第五十回,第693-695頁。
[9]《紅樓夢》第五十回,第693-695頁。
[10]《紅樓夢》第五十回,第697-698頁。
[11]《紅樓夢》第五十回,第700頁。
[12]《紅樓夢》第六十三回,第896-897頁。
[13]《紅樓夢》第六十三回,第897-898頁。
[14]《莊子·大宗師》篇
[15]《紅樓夢》第七十六回,第1092-1095頁。
[16]《蒙古王府本石頭記校本》第七十六回回末。
2007-8-27
有意轉(zhuǎn)載或出版該書者請與作者聯(lián)系:hzcco@yahoo.com.cn
發(fā)布日期:200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