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大師生平|著作年表|著述索引|作品選讀|大師研究|研究著述|書品推介|研究學人|相關鏈接
|
|
|
||||||||||||||||
|
|||||||||||||||||
【龍虎網訊】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一批抗戰文物也陸續浮出了水面。昨天,市民葉德興先生拿著兩本名為《晴暉吟稿》的詩集,找到記者。葉先生告訴記者,這兩本集子是著名國學大師陳中凡先生的詩詞稿本,其中創作于抗戰時期的22首詩作更是堪稱一部用詩歌寫成的抗戰史。在抗戰勝利60 廣告:ad_top 周年紀念的日子里,葉先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自己珍藏了十二年的這本詩集正式出版,公諸于眾。 地攤上淘得大師詩集 今年58歲的葉德興曾經搞過檔案工作,因此對于歷史文獻有特別愛好,幾十年來一直著力于收集歷史文物。199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葉德興在南京大學校門口的舊書攤上購得了名為《晴暉吟稿》的上下兩冊詩集。帶回家后細細研究,葉先生發現,這是著名古典文學家、國學大師陳中凡先生自印的詩集稿本,詩集用印藍紙復寫,其中還有不少陳中凡親自書寫、補充、修訂的手跡。葉德興告訴記者,該詩集可能是存世孤本,他曾經把詩集送給陳中凡的弟子、南京大學吳新雷教授考證,吳教授看到詩集后,異常激動,大為贊賞,表示從未見過此詩集,是陳中凡罕見的珍惜手協! 完整記錄八年抗戰史 在收藏《晴暉吟稿》的十余年中,葉德興對詩集作了全面的研究。他發現,詩集內容分為待旦集、感舊集、紀行集、說詩八首、熙春集五個部分,共收陳中凡詩作二百余篇,而創作時間從1931年一直持續到1965年,記錄了二十世紀中國歷史上最為風云激蕩的三十余年。 對于八年抗戰,《晴暉吟稿》的記述尤為詳細。從1931年抗戰軍興到1945年日本投降,其中每一個重大歷史事件,陳中凡都有詩歌記錄述懷。比如,《十九路軍在滬抗敵聞而壯之終于茫然》記錄的是1932年“一·二八”十九路軍抗戰;《聞盧溝橋駐軍奮起抗戰》講的是1937年“七七事變”;《吊四行倉庫八百守軍》表達對淞滬會戰中謝晉元團的褒揚;《王之鐘戰死臺兒莊歸葬成都》則悼念徐州會戰中犧牲的王銘章將軍。其他如《戰晉南》《聞廣州陷敵》、《長沙大火》、《敵軍由桂趨黔直逼貴陽進窺川蜀》等作則一一記錄了中條山會戰、豫湘桂戰役等重大事件! 葉德興說:“把《晴暉吟稿》看作一部用詩歌寫成的抗日戰爭史,一點都不為過!” 重新體會勝利心情尤為珍貴的是,《晴暉吟稿》中,還有一篇《金陵叟》,通過記敘1939年作者聽到一位逃至重慶的南京老人的講述,真實再現了南京大屠殺時的慘狀,已經被學界認為是證明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罪行的有力證據之一! 而抗戰期間,避難內地的陳中凡,在聽說日本投降的消息時,立刻揮毫寫下《聞日寇敗退》詩:“從來好勝愿終違,海澨驚傳一彈飛。戎馬八年隨逝水。河山百戰剩斜暉,盈廷僉壬儔堪恃。極目汗萊胡不歸。一軌同風成泡影,伯圖夢里尚依稀。”其激動興奮的心情躍然紙上。葉德興說:“這首詩可以和杜甫的名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相媲美!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我把陳先生的《聞日寇敗退》首次公布于眾,讓現在的人重新體會當年戰勝日本,國人‘喜欲狂'的心情!” 希望正式出版詩集 葉德興珍藏《晴暉吟稿》已經12年了,對于詩集中的詩作,他不知道通讀研究了多少遍,可謂爛熟于心。然而,對于這一本完整記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珍貴詩集,葉德興覺得,由他獨自收藏,其他人無緣得見,總是不太合適的。葉德興告訴記者,今年適逢抗戰勝利60周年,因此他很希望能促成《晴暉吟稿》的正式出版,使得現在的年輕人在閱讀陳中凡先生才華飛揚的詩作的同時,又能了解當年日本侵華的真實歷史,永遠緬懷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先烈們。 新聞資料 陳中凡先生:著名文學家,原名鐘凡,江蘇建湖人。1907-1911年就讀于兩江師范學堂,受業于李瑞清、繆荃孫、陳三立諸名師。1914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17年畢業后留校工作。先后任教于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東南大學、廣東大學、暨南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南京大學,曾擔任江蘇省政協副主席、江蘇省文史館代館長。1982年病逝。 主要著作有《中國文學批評史》、《諸于書目》、《經學通論》、《諸子通誼》、《中國韻文通論》、《兩宋思想述評》等十余部。
|
|||||||||||||||||
|
|||||||||||||||||
![]() |
國學網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mailto: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