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目論文部分 共52篇 |
作者 |
標題 |
出處 |
廖名春 |
郭店楚簡《成之聞之》《唐虞之道》與《尚書》 |
《中國史研究》1993年第3期 |
郭店楚簡引《詩》論《詩》考 |
《經學今詮初編》(《中國哲學》第二十二輯),2000年6月,遼寧教育出版社 |
郭店楚簡與《詩經》 |
《出土文獻與中國文學研究》,姚小鷗主編,2000年8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
郭店楚簡引《書》論《書》考 |
《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第二冊,1999年10月,武漢大學 |
從郭店楚簡漢馬王堆帛論“晚書”的真?zhèn)?/td>
| 《北方論叢》2001年第1期,頁119-123 |
從荊門楚簡論先秦儒家與《周易》的關系 |
《第二屆易學與當代文明研討會》論文,1997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學 |
荊門郭店楚簡與先秦儒學 |
《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第二十輯),1998年10月,遼寧教育出版社 |
高 正 |
論屈原與郭店楚墓竹書的關系 |
《光明日報》1999年7月2日 |
李學勤 |
郭店簡與《禮記》 |
《中國哲學史研究》1998年第4期 |
荊門郭店楚簡中的《子思子》 |
《文物天地》1998年第5期 |
先秦儒家著作的重大發(fā)現(xiàn) |
《人民政協(xié)報》1998年6月8日 |
新學問大都出于新發(fā)現(xiàn)
──考古發(fā)現(xiàn)與先秦、秦漢典籍文化 |
《文學遺產》2000年第3期 |
郭店楚簡與儒家經籍 |
《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第二十輯) |
陳 來 |
郭店簡可稱為“荊門禮記” |
《人民政協(xié)報》1998年8月3日 |
儒家系譜之重見與史料困境之突破
——郭店楚簡儒書與先秦儒學之研究 |
《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第一冊,1999年10月,武漢大學 |
郭店楚簡儒家記說續(xù)探 |
《郭店簡與儒學研究》(《中國哲學》第二十一輯),2000年1月,遼寧教育出版社 |
張立文 |
郭店楚墓竹簡篇題的認定 |
《人民政協(xié)報》1998年8月3日 |
李澤厚 |
初讀郭店竹簡印象記要 |
《世紀新夢》,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年 |
姜廣輝 |
郭店楚簡與原典儒家 |
《書品》1999年第1期 |
龐 樸 王 博 |
震驚世界學術界的地下文獻
——郭店竹簡的對話 |
《跨世紀對話》,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6月 |
龐 樸 |
儒聯(lián)召開“郭店楚簡”研討會 |
《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簡報》1998年第2期,1998年6月28日 |
|
“儒學的人論”國際學術研討會述要 |
《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簡報》1998年第2期,1998年6月28日 |
|
孔孟之間
——郭店楚簡中的儒家心性說 |
《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第二十輯),1998年10月,遼寧教育出版社 |
杜維明 |
論儒家的“體知”
——德性之知的涵義 |
《杜維明學術文化隨筆》,1999年 |
梁 濤 |
郭店簡與君子慎獨 |
《光明日報》2000年9月15日 |
《大學》早出新證 |
《中國哲學史》2000年第3期 |
郭店楚簡與《中庸》公案 |
《臺灣大學歷史學報》第二十五卷,2000年7月 |
楊朝明 |
周訓:儒家人性學說的重要來源
——從《逸周書·度訓》等篇到郭店楚簡《性自命出》 |
載東京日本國際大學儒學文化研究所編《21世紀儒學文化ィこ關する國際會議報告論文集》 |
葉國良 |
郭店儒家著作的學術譜系問題 |
《經學今詮三編》,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年 |
饒宗頤 |
從郭店楚簡談古代樂教 |
簡帛研究網站,2003年第1月18日 |
從新資料追溯先代耆老的“重言”
──儒道學派試論 |
《中原文物》1999年第4 期 |
周建忠 |
荊門郭店一號楚墓墓主考論
——兼論屈原生平研究 |
《歷史研究》2000年第5期 |
李縉云 |
郭店楚簡研究近況 |
《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1999年第4期(總第341期) |
郭齊勇 |
郭店楚簡的研究現(xiàn)狀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九卷第四期,中研院文哲所 |
郭店儒家簡《五行》的心術觀 |
2003年1月10日 |
楊朝明 |
郭店楚墓竹簡與儒學研究 |
《簡帛研究》2001年6月 |
耀 進 |
振奮人心的考古發(fā)現(xiàn)
——略說郭店楚簡的學術史意義 |
《文史知識》1998第38期,1998年8月 |
李 零 |
郭店楚簡研究中的兩個問題
——美國達慕斯學院郭店楚簡《老子》國際學術討論會感想 |
《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第二冊,1999年10月,武漢大學出版社 |
郭 沂 |
郭店楚簡與中國哲學 |
《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第二冊,1999年10月,武漢大學 |
江林昌 |
郭店儒道文獻的重大發(fā)現(xiàn)與先秦兩漢學術史研究 |
《文獻》2001年第1期(總87期) |
張正明 |
郭店楚簡的幾點啟示 |
《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第二冊, 1999年10月,武漢大學 |
李家浩 |
讀《郭店楚墓竹簡》瑣議 |
《中國哲學》第二十輯, 1999年1月,遼寧教育出版社 |
林義正 |
先秦儒學流衍的再探討 |
臺灣大學哲學系《先秦儒家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年4月21-22日 |
陳鼓應 |
郭店楚墓竹簡中儒道有關問題 |
臺灣大學哲學系《先秦儒家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年4月21-22日 |
陳麗桂 |
郭店儒簡的外王思想 |
臺灣大學哲學系《先秦儒家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年4月21-22日 |
王葆玹 |
郭店楚簡的時代即其與子思學派的關系 |
《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第二冊,1999年,武漢大學 |
程一凡 |
墨孟之間:以智性資源觀念看郭簡儒籍 |
《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第二冊, 1999年,武漢大學 |
鍾肇鵬 |
郭店楚簡略說 |
《郭店簡與儒學研究》(《中國哲學》第二十一輯))2000年1月,遼寧教育出版社 |
李存山 |
讀楚簡《忠信之道》及其他 |
|
“為父絕君”并非古代喪服制度之通則 |
|
彭 林 |
六德柬釋 |
|
陳 明 |
《唐虞之道》與早期儒家社會理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