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正文
初步認識篇
初探第一:
初讀郭店楚簡…………………………………………………………………………龐 樸
仁的宇宙本體和心性論,與孟學的關系,以德抗位的精神,倫理順序
古墓新知——郭店楚簡的價值………………………………………………………龐 樸
楚文化的地位,思孟學派的確定,儒道關系,原始的儒家精神
三重道德——漫說郭店楚簡之六……………………………………………………龐 樸
道德絕對且相對:人倫、天地的道德是絕對,社會道德是相對
孔孟之間——郭店楚簡的思想史地位………………………………………………龐 樸
提出“天-命-性-情-道”,認為“心”的作用是催化劑
《郭店楚簡評議》前言………………………………………………………………涂宗流
討論了幾個字的字形問題,《成之》教民求己、取信于民,《尊德義》明乎人倫,《六德》求人道、明六位、任六職、美六德
郭店楚簡的年代、用途及意義………………………………………………………羅運環
墓主是太子橫的老師,BC.303,思孟存在
荊門郭店楚簡筆談——郭店楚墓竹簡印象…………………………………………羅 熾
儒道初分后合,楚簡是“莊子而后黃老道家的先聲”,認為儒家是孔子(原初)—孟子(心性)—荀子(混合道、法),道家是老子(原始)—莊子(德于內)—黃老(治國)
中國先秦儒家文獻的重大發現與深遠意義——初讀《郭店楚墓竹簡》…………江林昌
春秋到戰國中期的百家思想“同歸”“一致”方面多,當時已有“六經”說法
郭店楚簡儒家簡的意義與價值………………………………………………………郭齊勇
楚簡的出土是對疑古思潮否定的否定,戰國早期儒家核心價值已經流布楚地,心性論的發端比想象中早,其內容中“善”超乎“善惡”之上,經學子孔子始
郭店楚簡儒家著作考…………………………………………………………………廖名春
新出楚簡試論…………………………………………………………………………廖名春
綜述第二:
郭店楚簡研究綜述……………………………………………………………………王永平
郭店楚簡研究散論……………………………………………………………………李存山
郭店楚墓竹簡研究綜評[上][下]……………………………………………………馮國超
提出要建立平臺機制,推進研究速度
郭店楚簡研究述評……………………………………………………………………刑 文
提出學者應以負責任的態度來進行研究,不要犯常識性的錯誤
郭店楚竹簡中外研究述略……………………………………………………………丁 巍
郭店楚竹簡研究——中國社科院哲學所'99第一次學術新進展報會紀要
…………………………………………………………………………中國社會科學院
“學脈探源儒道和,人文成化古今諧“——“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胡治洪
“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駱 蘭
“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劉國勝
“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丁四新
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姚才剛
郭店楚簡與歷史文化座談會綜述……………………………………………………興 亮
“郭店楚簡與歷史文化”學術座談會論點綜述……………………………………韓旭暉
“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劉體勝
外國學者占半數
“荊楚先哲留瑰寶,中外時彥閱元典”——“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黃敦兵
郭店楚簡與先秦學術思想史研究……………………………………………………周淑萍
《郭店楚簡》與早期儒家思想研究的新拓展………………………………………韓旭暉
各章專述篇
性自命出第三:
郭店楚簡之《性自命出》篇初探……………………………………………………陳 來
性的內涵:好惡為性、喜怒之氣為性,情生于性
性的擴展:性一心異、習以養性、修身近人、以德治民
性的產生:性出于天命、物誘性動
否定楚簡的“性善”
郭店儒家簡與孟子心性論……………………………………………………………郭齊勇
對李學勤先生《初讀郭店楚簡印象紀要》提出了看法;孟子并非排情
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的心術觀……………………………………………………郭齊勇
由內而外、身心互正,由于心無“奠志”,需用禮樂來影響
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的天命觀與心性論…………………………………………孫邦金
《性自命出》是由于情而心善,孟子是性善等于心善
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篇的人性論簡析……………………………………………陳代波
性-心-情,心與身互動
《性自命出》對孔子人性論的發展…………………………………………………王幸平
《性自命出》與《淮南子·繆稱》論“情”………………………………………劉樂賢
認為這兩篇文章富有很多的相同之處,需要對比研讀
從《性自命出》談孔子與詩、書、禮、樂…………………………………………李天虹
簡文中的圣人指孔子,孔子與六藝的關系更加密切
論郭店楚簡《性自命出》中的道……………………………………………………連劭名
道、禮樂
論《性自命出》對儒家人學思想的轉進…………………………………………歐陽禎人
孔子是人不是主體性存在,《性自命出》中人有了主體地位
《性自命出》的成德進路……………………………………………………………張衛紅
性非天性,是善惡之勢而未發,有別于《中庸》
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篇的價值意識………………………………………………趙馥潔
反對“唯情論”,性的正價值
從《性自命出》看儒家性善論的形成理路…………………………………………丁為詳
思孟學派的演進:《性》中“性自于天”是人的普遍本質,但不一定是普遍人性,有善的意味;《中庸》中“性”是天生稟賦,且是善的;《孟子》時“普遍性善論”出現。
儒家分為三個階段:孔子是普遍性原則,《性》是超越性原則,孟子是兩者相統一的原則。
心性本不二——從《郭店竹簡性自命出》篇論儒家“性”論之特征
………………………………………………………………李有兵 盧春紅 方 哲
守住“人道”即為“天理”
竹簡《性自命出》的人性論問題……………………………………………………梁 濤
《性》應分上下兩篇,上篇是自然情感,下篇是道德情感
從“反古復始”到“反善復始”…………………………………………………歐陽禎人
從“古”到“善”是從崇拜自然和祖先回歸人的本來面目的過程。“古”是禮制的威嚴,“善”是個人的修養
《性自命出》性情論辨析——兼論其學派歸屬問題………………………………郭振香
《性》中性不同于命,《中庸》中性命等值,二者不是一人所作;“情”字是“情”“偽”相對,“情感”義較少;《性》是“性近習遠”的拓展,是重禮思想的繼續
《性自命出》、《中庸》、《孟子》思想的比較研究……………………………許抗生
可以用《性》解釋《中庸》,《中庸》晚于《性》,《性》是自然人性論,孟子是社會倫理的人性論
論《性自命出》與思孟學派的關系…………………………………………………丁四新
《性自命出》的作者的推斷
《韓詩外傳》情性論與《性自命出》的淵源………………………………………艾春明
二者有著直接的淵源關系,“情”的出現晚于“心”“性”,詩學與性命道學的關系
郭店楚簡《性自命出》與上博藏簡《性情論》……………………………………陳 來
郭本為優,分上下兩部分,上是以樂化情、以禮養性,下是說的君子德行與容貌
竹簡《性自命出》與《孟子》“天下之言性”章…………………………………梁 濤
用“節性者,故也。”解答了孟子的千年疑問,并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庸》與郭店簡《性自命出》篇的人性論………………………………………梁韋弦
《性》與《中庸》皆性善,無矛盾
《性自命出》篇心性論大不同于《中庸》說………………………………………張茂澤
《性》處于孔荀之間,與《中庸》氣性不同、德性不同
論《性自命出》與公孫尼子的關系…………………………………………………丁四新
《樂記》“存天理,兼人欲”,來源于《性》
《性自命出》與法家“人情論”……………………………………………………韓東育
二者高度一致
郭店楚簡《性自命出》與《樂記》…………………………………………………家 浚
《性》非《樂記》基礎,《樂經》存在
《樂記》成書于戰國中期的力證——以湖北郭店楚墓竹簡為據…………………孫星群
《樂記》成書于戰國中期
郭店楚簡與《樂記》…………………………………………………………………鄒 華
對“樂教”進行了新的闡述
試論《性自命出》的美學思想……………………………………………………歐陽禎人
依托于性情、生發于心志、摩蕩于悲
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的美學意義………………………………………王振復 陳立群
建構與天命觀文化陰影背景中的儒家心性說及其重“情”而“可悅”的美學精神
郭店竹簡《性自命出》之音樂美學論………………………………………………孟修祥
音樂的緣起、審美功能、社會功用
窮達以時第四:
竹簡《窮達以時》與早期儒家天人觀………………………………………………梁 濤
注重“天人之分”
從竹簡《窮達以時》說到孔子“知天命”…………………………………………梁 濤
孔子的“天人之分”處于形成過程中
從命運天定到修正命運
——從《郭店楚墓竹簡·窮達以時》看先秦儒家對時運觀的一種解讀……陳榮慶
孔子的命運天、孟子的神格天、荀子的自然天
荀子天人論的幾個問題——兼論觀點竹簡《窮達以時》…………………………李英華
《窮》之“天”是時運,荀之“天”是自然
唐虞之道第五:
與郭店簡《唐虞之道》學派歸屬相關的幾個問題…………………………………梁韋弦
時間是戰國后期,比較了儒墨的不同
關于郭店簡《唐虞之道》的學派歸屬問題…………………………………………李景林
思想原則與思孟一致——“尊賢”,孟是對《唐》的闡發
關于《唐虞之道》的幾個問題………………………………………………………王 博
《唐》影響了《管子》,曾在稷下流傳
《唐虞之道》的民本思想……………………………………………………………鄧建鵬
斷定作者是子思,民本思想起于孔子,發展于子思子,成于孟子
“雙邊”的仁學內涵——“唐虞之道”與“孔孟之道”…………………………陳仲庚
“愛親尊賢”與“親親尊尊”各自獨立
郭店楚簡《唐虞之道》與墨家思想…………………………………………………薛柏成
儒家作品,有墨家思想
郭店楚簡《唐虞之道》的禪讓觀……………………………………………………馬云志
孔孟對“禪讓”與“世襲”采取兩可態度,《唐》則是徹底否定了“世襲”
《容成氏》、《唐虞之道》與戰國時期禪讓學說…………………………………羅新慧
《容》是廣義的尚賢,《唐》只指禪讓,兩文皆影響頗小
《唐虞之道》的歷史與理念——兼論戰國中期的禪讓思潮………………………劉寶才
戰國中期確有一股禪讓思潮
唐虞之道如何可能……………………………………………………………………張 盈
對文章分段進行了闡釋
郭店楚簡《唐虞之道》中原始儒家的終極理想……………………………………方 銘
《唐》替孔孟說出了他們心中“大同”的終極理想。
尊德義第六:
關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釋讀……………………………………………蓋 莉
《論語》可以重解
重申儒家“使民”思想——關于“民可使由之”章的最新解釋…………………吳 丕
批評了多位先生,提倡引入語法分析
成之第七:
試說郭店簡《成之聞之》兩章………………………………………………………李學勤
分《圣人之性》與《天常》兩章,早于孟子,源于孔子,應與《大學》、《中庸》對讀
忠信之道第八:
郭店楚簡《忠主之道》的思想傾向…………………………………………………李 剛
“忠信”的意義有由盛轉衰的過程,有民本和理想主義的傾向
郭店楚簡《忠信之道》簡論…………………………………………………………李 剛
同上,可能是子張之儒的作品,借鑒了別家觀點
《忠信之道》與戰國時期的忠信思潮………………………………………………黃君良
自“心內外”的說法和“信”的意義,斷定文章年代是春秋戰國之交
六德第九:
《六德》的哲學意蘊初探……………………………………………………………李維武
“六德”與“三綱”“六位”“六職”的關系,對徐復觀的說法進行了補正
再論郭店簡《六德》“為父絕君”及相關問題……………………………………彭 林
“絕”字非“繼”字,義為“不為服”,對妻與昆弟的喪制進行了研究
釋《六德》“為父繼君”——兼答彭林先生………………………………………魏啟鵬
再說“為父絕君”……………………………………………………………………李存山
承認彭林觀點
緇衣第十:
竹簡《緇衣》于先秦君臣、君民關系索隱…………………………………………虞萬里
《緇衣》發揮了儒家的政治理想
《詩》的最初意義與郭店楚簡《緇衣》篇…………………………………………藪敏裕
《緇衣》的時間處于《詩經》與《毛詩序》之間,是對《詩》不錯的解釋
魯穆公第十一:
從《魯穆公問子思》到《孟子》…………………………………………………歐陽禎人
中國古老的民主思想、民本與民主之別,中國古代民主的特點
五行第十二:
略論郭店楚簡《五行》思想…………………………………………………………丁四新
五行所和為天道,四行所和為人道,天道圣智為本,人道仁義為本
楚簡《五行》試論……………………………………………………………………刑 文
帛書有意修改了《五行》丟掉了子思思想的核心“圣智論”,楚簡有漏抄
德與善的探索——郭店楚竹簡《五行》新說………………………………………鄧球柏
注釋了很多內容,認為《五行》的和諧思想與孔孟、《左傳》不同,是在“追求天、人、君子道合一”
郭店楚簡《五行》篇理論結構探析…………………………………………………陳戰峰
對《五行》的結構提出了一些看法
試論楚簡《五行》篇的“德之行”…………………………………………………詹群慧
“德之行”與“行”對舉,孔子是“宗教倫理化”,子思是“倫理宗教化”
簡帛《五行》慎獨及其相關問題……………………………………………………劉信芳
鄭注應當修改,慎獨意為“謹慎地看待群體意識中的個人觀念”
試論《五行》的成德進路……………………………………………………………張衛紅
圣人是超越性道德,賢人是規范性道德,圣智之德是具有神性品格,慎獨意為:對脫形離智之心體、道體的誠慎把持,《五行》為孟子心性論作了鋪墊
論楚簡《五行》成德進路的“體知”維度…………………………………………張衛紅
儒家的“德性之知”是非概念化的,是體知,是知與行的合一
簡帛《五行》篇與原始“五行”說………………………………………田文君 李富春
楚簡《五行》確有荀子所批評的“案往舊造說”之嫌,與“洪范五行”的關系
從簡帛佚籍《五行》談到《大學》…………………………………………………李學勤
《五行》與子思大有關系,帛書的傳可能是世子陳碩所作
語叢第十三:
楚簡《語叢》前三篇思想論析……………………………………………丁四新 劉 琛
人為貴,修身,語叢一講人道,語叢二講人性,語叢三講倫理
偽書第十四:
《郭店楚墓竹簡》辨疑兩題…………………………………………………………呂紹綱
古文《書》是否偽作應重新考慮
郭店楚簡引《書》考………………………………………………………黃震云 黃 偉
古文尚書確屬偽作
從郭店楚簡和馬王堆帛書論“晚書”的真偽………………………………………廖名春
古文尚書確屬偽作
略論《尚書》的整理與研究…………………………………………………………王世舜
對待《尚書》應當“慎言其馀”
郭店楚簡與《中庸》…………………………………………………………………梁 濤
篇幅長,論述甚詳,認為《中庸》應分為《中庸》與《誠明》兩篇,肯定《中庸》是子思作品
《中庸》成書辯證……………………………………………………………………郭 沂
《中庸》部分為子思所做,但并無漢人假托
《中庸》成書再辯證…………………………………………………………………李文波
郭店楚簡與《禮記》…………………………………………………………………李學勤
認為不要著急將郭店簡稱為《荊門禮記》,這是針對陳來先生的文章
郭店簡與《禮記》二題………………………………………………………………龔建平
希望重新審視以往對于《禮記》的質疑
戰國楚簡的發現和《禮記》研究的反思……………………………………………王 鍔
郭店楚簡與《曾子》…………………………………………………………………羅新慧
認為《大戴禮》中的《曾子》不虛,且早于簡文
思孟第十五:
郭店楚簡與《子思子》——兼談郭店楚簡的思想史意義…………………………姜廣輝
將“儒分為八”作了具體的說明
從《郭店楚墓竹簡》論子思…………………………………………………………王德裕
《中庸》為子思晚年所作
郭店楚簡所見子思的修身思想………………………………………………………孔德立
子思修身論的必要性、基礎、途徑
子思的人性論思想…………………………………………………………劉 力 陳國峰
子思的思想命是人性特質,誠是本性,和是理念,情是內容、中是性狀
孔子與子思思想的幾點比較…………………………………………………………宋啟發
孔子是“近取譬”,是天命觀,為仁;子思將其邏輯化,是天道觀,成圣
天道第十六:
論孔子與郭店儒簡的天命、天道觀…………………………………………………丁四新
孔子的天是神格存在,人存在的圓滿意義是得到天的肯定,而簡突出了人道,“天生百物,人為貴”,是對孔子天命觀的發展
郭店楚簡儒家天道觀述略……………………………………………………………韓 星
提出“天命、天常、天德、知天、效天”的觀點,著眼于天人社會關系
先秦儒家天道觀的演化及其特征……………………………………………………鄭淑媛
先秦儒家的發展過程由實存的自然之天到神格之天到抽象的形上之天,從來沒有脫離過萬事萬物,是由少數統治者之天到大多數人之天,由外在之天到內在之天
天人三式——郭店楚簡所見天人關系試說(三)…………………………………龐 樸
楚簡的天人關系是人企圖從天的主宰下掙脫出來而尚未成功的表現,是一種既相合又相分的關系。
圣仁義第十七:
郭店儒家簡中的“圣”與“圣人”的觀念…………………………………………晏昌貴
在對“圣”字的訓上有見地,認為簡文“圣人”概念接近《中庸》,不同于孟荀,“圣”與“圣人”的概念含混,有荀子所說之嫌
略論郭店楚簡的“仁義”思想………………………………………………………張立文
認為應將《語叢(一、三)》和為一篇《天命》,對“仁”的解釋很詳盡,從“仁”字形字體說出了楚簡中“仁”字具有的四種可能意義。
郭店楚簡與儒家的仁義之辨…………………………………………………………羅新慧
分析了楚簡“仁”“義”對舉與并舉的原因與作用,并認為孔子、孟子、董仲舒是“仁義合一”,而楚簡和荀子則是其它的言論
從郭店楚簡看先秦儒家的“仁內義外”說…………………………………………劉 豐
儒家的“仁義”觀分為三個階段,內外相分到內外相合再到內外向分,代表是孔子、思孟、荀子,原因是社會現實所造成
倫理原則與心性本體
——儒家“仁內義外”與“仁義內在”說的內在一致性……………………李景林
認為楚簡講的是倫理關系,孟子講的是道,它們二者不僅不矛盾,而且有很大聯系
“身心合一”之“仁”與儒家的性倫理
——郭店竹簡“身心”字及儒家仁愛的構成…………………………………王中江
楚簡的“仁”是同情心、憐憫和慈愛,是儒家“身心之仁”的最基本屬性,并談到了身體與事親之“仁”的關系和“推己及人”與“愛民愛人”的問題。
性情第十八:
《郭店楚墓竹簡》中的儒家人性言論初探…………………………………………陳 寧
情謂之性、心性全通、人性兼善惡、人性可易,與孟子有同有異
從郭店楚簡看原始儒家德性論………………………………………………………戴兆國
彌補了孔孟之間的環節,“心性理論的深化”,“心神一體論的初步闡發”,“德行修養的深化”,“德治主義的濫觴”
郭店楚簡儒家人性思想的現代詮釋…………………………………………………唐雄山
從人性的層次結構、特征、運動形態和價值導向等方面進行說明
郭店儒簡“性”、“情”說探微……………………………………………………丁原明
上承孔子,又接近于孟子,是與“接受仁學義理的治《詩》派和禮樂派思想的初步結合。”并從從價值角度進行了闡釋
郭店竹簡“性”“情”說……………………………………………………………向世陵
竹簡中的“性”沒有確定內涵,不是哲學本體
論傳統儒家性情論的邏輯內涵及其現代價值……………………………黃志平 唐 媛
性情論大致經歷了孔子到《性自命出》到《中庸》到《孟子》再到《荀子》到《大學》的邏輯進程,有很高的現代價值
性命說——由孔子到思孟……………………………………………………………呂紹綱
思孟學派存在,性善是自子思始,孟子由《中庸》中習得
郭店楚簡的德治思想…………………………………………………………………王美鳳
郭店楚簡的德治思想是建立在神本基礎上的,強調重民、愛民、加強自身的修養
禮樂第十九:
緣情立教內外雙修——郭店楚簡所見儒家學派的教育思想………………………姜國鈞
以情論性,提出了緣情立教、教化成性,提出了“情性論”衰敗的原因
郭店儒簡與禮學——兼與孔子禮學比較……………………………………………陸建華
郭店楚簡的禮學思想是“禮本于天”
郭店楚簡儒家樂論試探………………………………………………………………蔡仲德
重視音樂的社會功用,強調音樂教德養心的作用,強調禮樂配合治人治國的功用;樂與人的關系和樂對人的教德養心功用;由禮至樂的遞進關系;樂與禮的相輔相成、相反相濟和樂的制作
從郭店儒家簡談古代“樂”的形上特征……………………………………………張世保
從《性自命出》、《五行》、孔子、莊子、詩、樂、頌等方面解釋了“樂”的形上特征。
郭店楚簡儒家禮樂文化精義辨析……………………………………………………韓 星
分析了禮樂的產生、禮樂制度的發生過程、禮樂文化的基本特征、禮樂的教化功能、禮樂與仁德、刑法的關系、禮與樂的關系
簡論郭店楚簡的樂教思想……………………………………………………………尹 紅
郭店楚簡與儒家禮樂教華美育觀的發展……………………………………………祁海文
雜說第二十:
從郭店楚簡看先秦儒道關系的演變…………………………………………………劉澤亮
儒道先合后分
早期儒道關系考辨——從楚簡《老子》與今本《老子》比較談起………………聶中慶
孔老同構說
武立波徐惠如
孔老同構
郭店楚簡儒家哲學思想與宋代理學…………………………………………………李玉潔
從“六位”到“三綱”………………………………………………………………李 銳
本來樣子的三綱——漫說郭店楚簡之五……………………………………………龐 樸
另有一種五行——漫說郭店楚簡之四………………………………………………龐 樸
儒簡的[性情論][五行論]——郭店竹簡哲學思想初探(二)……………………葛榮晉
儒簡的[治國論]——郭店竹簡哲學思想初探(三)………………………………葛榮晉
郭店儒簡的宗教詮釋………………………………………………………………歐陽禎人
認為“天道流行”灌注而下成為生命,性情的修煉是對天道的回歸,內外互證,上下摩蕩構成了人化的宇宙整體,這樣使儒家的心性學說與宗教的體悟相得益彰,這是儒家產生巨大影響的根本原因。
儒墨舉賢禪讓觀平議——讀《郭店楚墓竹簡》……………………………………彭邦本
討論了儒墨兩家關于“舉賢禪讓”思想
儒家“無為”說——從郭店楚簡談開去……………………………………………葉 坦
認為儒家有很多“無為”的內容,并且認為儒家的“無為”主張不僅是學術思想,也用于為政實踐。
從郭店楚簡看孔、孟之間的入學變遷………………………………………………羅新慧
重見“七十子”………………………………………………………………………李 零
郭店楚簡與稷下學關系試論…………………………………………………………黃海嘯
郭店儒簡的儒法融通…………………………………………………………………韓 星
《郭店楚墓竹簡》在先秦法律思想史研究上的價值………………………………崔永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