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仙姝寂寞林——試論林黛玉的詩情人生
四
黛玉是那么的仙逸脫俗,以至于讓我們無處抓取,只可在這點(diǎn)滴與片段中窺看她生命的深度與豐富,她的人生正象她的詩歌一樣充滿了超逸之美。但在這超逸中最能打動讀者的是她真摯的情感,黛玉是為愛情而生而死的,她的情感具有異樣的深度與幽微。我們雖不在此文中去深究她的愛情,但我們卻可在此處通過她與寶釵的友誼,去探看她純真的靈魂和深摯的情感,以及那化解不開的生命惆悵!
寶釵因姿容艷美、學(xué)識淵博又藏愚守拙,更比黛玉有一種灑脫坦然、嫵媚風(fēng)流的豐韻,眾人皆謂黛玉所不及。黛玉清高孤傲自然心里不服,何況又有寶玉時常忘情于寶釵,這讓黛玉在心底里有著對寶釵揮之不去的敵意,這敵意是因?yàn)榍甯撸且驗(yàn)閷矍榈暮葱l(wèi)!當(dāng)我們還未達(dá)到對宇宙的全然通透并獲得無分辨的最高智慧時;當(dāng)我們還未達(dá)到無我相無人相的無我之境時,就只能用自我的狹小去解讀他人的博大,這樣的解讀注定一無所獲而且還會產(chǎn)生巨大的偏差,這偏差雖不能傷及他人的博大,但卻會給自己帶來傷害。
黛玉絕塵脫俗、傲立于眾人之上,但她還未達(dá)到寶釵將出世與入世任運(yùn)自在的圓融化境,因此她還無法完全讀懂寶釵,她對寶釵的認(rèn)識自然就會出現(xiàn)偏差。寶釵深知黛玉對自己的不服和敵意,但每逢黛玉小性尖酸之時,只是并不與她計(jì)較,在外人看來似乎是寶釵渾然不覺。寶釵的內(nèi)心明朗燦爛,她的生命里充滿了慈悲的溫暖與明光,她的慈悲無分辨的普照萬物,自然也會普照到黛玉。這愛的光輝一定要等待機(jī)緣成熟的時候才會到來,一定要沒有一絲刻意和勉強(qiáng)。真正的慈悲一定要在尊重他人全部自由的前提下給予,而自由意味著有犯錯誤的權(quán)利。當(dāng)我們還不知道什么是正確的時候,就一定會犯錯,而錯誤是走向正確的必由之路,重要的不是正確或者錯誤,重要的是她在探索!如果你懂得了這些就再也不會強(qiáng)迫他人一定要每步正確了!你只是會在機(jī)緣成熟的時候恰當(dāng)?shù)慕o予引導(dǎo),這引導(dǎo)不會損傷他人一絲的自由。只有這樣的慈悲才是真正的慈悲,只有這樣的慈悲才具有巨大的耐心和力量!
寶釵與黛玉的友誼是在這誤會和不解的背景里建立起來,她們的友誼里有慈悲的力量,正是這慈悲的力量深切地打動了黛玉赤誠的心靈,因此這樣的友誼才更為真摯動人。
讓我們且從她們生命里出現(xiàn)的這個成熟的機(jī)緣看起吧。這機(jī)緣隱藏在一個小小的錯誤里,這樣的機(jī)緣被靈敏的寶釵捕捉到了。讓我們跟著寶釵去品味體貼的大慈,跟著黛玉去開啟真心的敬服。
且說寶釵等吃過早飯,又往賈母處問過安,回園至分路之處,寶釵便叫黛玉道:“顰兒跟我來,有一句話問你。”黛玉便同了寶釵,來至蘅蕪院中。進(jìn)了房,寶釵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審你。”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寶丫頭瘋了!審問我什么?”寶釵冷笑道:“好個千金小姐!好個不出閨門的女孩兒!滿嘴說的是什么?你只實(shí)說便罷。”黛玉不解,只管發(fā)笑,心里也不免疑惑起來,口里只說:“我何曾說什么?你不過要捏我的錯兒罷了。你倒說出來我聽聽。”寶釵笑道:“你還裝憨兒。昨兒行酒令你說的是什么?我竟不知那里來的。”黛玉一想,方想起來昨兒失于檢點(diǎn),那《牡丹亭》、《西廂記》說了兩句,不覺紅了臉,便上來摟著寶釵,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隨口說的。你教給我,再不說了。”寶釵笑道:“我也不知道,聽你說的怪生的,所以請教你。”黛玉道:“好姐姐,你別說與別人,我以后再不說了。”寶釵見他羞得滿臉飛紅,滿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問,因拉他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訴他道:“你當(dāng)我是誰,我也是個淘氣的。從小七八歲上也夠個人纏的。我們家也算是個讀書人家,祖父手里也愛藏書。先時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處,都怕看正經(jīng)書。弟兄們也有愛詩的,也有愛詞的,諸如這些《西廂》《琵琶》以及‘元人百種’,無所不有。他們是偷背著我們看,我們卻也偷背著他們看。后來大人知道了,打的打,罵的罵,燒的燒,才丟開了。所以咱們女孩兒家不認(rèn)得字的倒好。男人們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讀書的好,何況你我。就連作詩寫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內(nèi)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內(nèi)之事。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聽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這是書誤了他,可惜他也把書遭塌了,所以竟不如耕種買賣,倒沒有什么大害處。你我只該做些針黹紡織的事才是,偏又認(rèn)得了字,既認(rèn)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jīng)的看也罷了,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話,說的黛玉垂頭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應(yīng)“是”的一字。[31]
孤傲的人必定有超凡之處,一般人的評判決不會進(jìn)入她的視野,亦不會對她有絲毫的觸動,因?yàn)檫@一般人在她之下,完全不具備評判的能力。但若是有一個更高超的人能給予指點(diǎn),說出她的缺憾,她不但會信服,還會捧出自己的赤誠之心,因?yàn)樗么巳吮茸约焊鼮殡y得,更需要加倍的珍惜。黛玉正是這樣的人,就在此時她遇到了比自己更高超的寶釵。
要與他人建立真正的關(guān)系,就一定要在恰當(dāng)?shù)臅r機(jī)用恰當(dāng)?shù)难赞o指出他人的缺點(diǎn),指引他人的迷茫,降伏他人生命里的無明,共同走向光明的圣境,這才是真正的情誼。黛玉性情真純,最愛指出他人的缺點(diǎn),但她的直率里卻缺乏一種成熟,因此她的率真就缺失了一種糾正的力量,只是會顯得自己孤傲偏僻。寶釵對諸位姊妹時常都有引導(dǎo),但眾人卻覺得她慈愛體貼,那是因?yàn)樗恼嬲\里有著細(xì)致入微的愛惜,因?yàn)樗词乖谥赋鏊巳秉c(diǎn)之時仍舊心懷謙卑。雖同是直率真誠的引導(dǎo),但寶釵更為周到細(xì)膩,因?yàn)樗芡耆珜⒆晕曳畔拢耆珵樗酥耄@樣真誠而成熟的愛就是慈悲,因此這樣的愛就具有了非凡的力量!
“進(jìn)了房,寶釵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審你。’”在寶釵的一笑一審下,我們感受到這嚴(yán)厲里含著親昵的調(diào)笑,這調(diào)笑里又夾雜著慈愛,試問誰能有這樣亦莊亦諧的開篇,讓你不能有緊張的抗拒亦不能有親昵的輕佻!寶釵再一步步問去,說到黛玉有失檢點(diǎn)之處,卻只是含蓄的點(diǎn)到,又用“我竟不知那里來的”收住,不傷黛玉一絲情面,真是多情若此!再見黛玉已知錯,便款款的又說到自己也曾是從這些書里走來的,這樣的自剖是事實(shí),更是對黛玉不必過于自愧的勸慰,我們不禁要問誰能這樣心思細(xì)敏,如此的體貼入微!對于這樣真誠的勸慰還會有誰不接受呢?
再看黛玉亦是聰敏至極的人,當(dāng)寶釵點(diǎn)到昨兒賈母等眾人在一起吃酒,黛玉所行的酒令欠妥之時,一語提醒了黛玉,她便馬上自省紅了臉,亦摟著寶釵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隨口說的。你教給我,再不說了。”“好姐姐,你別說與別人,我以后再不說了。”高傲的黛玉在這里敬服了,敬服在寶釵私下相告的體貼愛意里,敬服在寶釵為她著想的一片真誠情誼里。在黛玉愧悔的話語里,我們看到了她在寶釵面前顯得年幼無知的嬌憨,這嬌憨令人為之動容!因?yàn)橛辛诉@樣的臣服,黛玉的高傲才有了更深的底蘊(yùn),因?yàn)轺煊竦母甙晾锊o一絲作繭的自戀與矯情的輕薄,因?yàn)樗母甙晾镆嘤猩钌畹木捶?/p>
再看寶釵要審黛玉并非只為黛玉所行的酒令,而是對黛玉有更深切的關(guān)懷。黛玉的酒令出自《牡丹亭》、《西廂記》,因此寶釵得知黛玉看過此類書。寶釵勸慰黛玉就先從這些雜書說起,這些書里雖有感人之處,但卻無非是用濃麗的詞匯描寫男女的離愁別緒、愛恨糾葛,終究是小情小愛的玩意兒,實(shí)在不曾入得生命的大道。而在青春期的黛玉若被此種纏綿的私情迷住,就會誤入歧途,再難入生命的大情大愛了。寶釵曾經(jīng)入得其內(nèi),如今又超然其上,她深知此類雜書的小趣和大害,因此她從自己深切的體悟說起,對黛玉的赤誠之心可見。她對黛玉的勸慰并非只為那不太妥當(dāng)?shù)木屏睿亲钆瞒煊瘛耙娏诵╇s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這樣深摯的關(guān)切,黛玉怎能不聽入耳內(nèi),記在心間,心底里怎能不深深的敬服呢?
不被雜書引入歧途,這才是寶釵勸慰黛玉的第一步,指引善讀的黛玉走向博而不雜,這才是寶釵的第二層深意。她認(rèn)為不但此種雜書不好,“就連作詩寫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內(nèi)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內(nèi)之事”。如果我們不能深切體會寶釵的良苦用心,只得了寶釵的只言片語,就說她是被毒汁子浸泡過的封建淑女,那就太過疏漏了!歷來的文人才子,即使如“前代之許由、陶潛、阮籍、嵇康、劉伶、王謝二族、顧虎頭、陳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劉庭芝、溫飛卿、米南宮、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龜年、黃幡綽、敬新磨、卓文君、紅拂、薛濤、崔鶯、朝云之流。”[32]他們的聰明靈秀雖在萬萬人之上,才情縱橫亦能留名千古,但他們大多被“小我”所困,未能走出自我才情的狹隘。其中雖亦有走向自我解脫之路的,但終究都沒能走向那個“大我”與“無我”的慈悲之境,因此對于生命的大道而言,他們終究是小覺之人,未能獲得生命完整覺悟的大道!詩情文彩大多言志訴情,多被自我的思想與情感所縛,難以走入“無我相”的任由自在與圓融之境,不得生命的真實(shí)與大美,因此寶釵才會說作詩寫字并非此生的要事。黛玉才情橫溢,決不遜色于前朝的這些文人才子,但寶釵卻在此處否定了這樣的才華,寶釵是提醒黛玉不要被才情所縛,不要被“小我”的思想與情感所縛,而失去體驗(yàn)生命至真大美的自由與自在。其勸慰的深意真是令小智之人不能領(lǐng)受!但黛玉也決非凡品,無論從黛玉教香菱作詩的那些話語里,還是從黛玉曾經(jīng)的詩歌里,我們都可深切的感觸到黛玉的生活雖時時都有濃郁的詩情,但她并未被小我的情感完全困死,她仍在向往與追求著那個超越小我之外的更博大而自由的境界,也正因?yàn)榇耍犯窭锊庞辛四敲撍椎南梢荨R虼耍拍苌钪獙氣O勸慰的深摯;因此,她才能領(lǐng)受寶釵那誠摯的慈悲。
那么既認(rèn)得了字,到底該選些什么書讀呢?寶釵只用了“正經(jīng)”二字概括了這一類書,那么我想只有與“道”同行的那些文字,指向宇宙絕對真理的那些文字,才可配寶釵的“正經(jīng)”二字。寶釵在學(xué)海書山中,給黛玉指引了一條直通生命光明彼岸的路徑,這樣的智慧與慈悲怎能解不開黛玉心中那狹隘的誤解,這樣深切的情誼怎能不令黛玉心下暗服感慨良多呢?
寶釵對黛玉的指引不但是真誠的,而且更是珍貴的!誰會拒絕生命中如此珍貴的情誼?這樣的情誼可遇而不可求,她是命運(yùn)恩賜的珍貴禮物,這樣的情誼會令她們的生命變得富饒!
黛玉獲得了這份情誼,她是用一顆真純的心解開了誤解,解開了自己內(nèi)心的狹隘,黛玉的真純深深的打動著我們每一個人,她的一愛一憎都無絲毫的雜念,都能由心而發(fā),由口而出,在言與行上沒有一絲的縫隙與裂痕,這樣的真純是最根本的真誠,黛玉用這樣的真誠面對自己,面對她人,因此她領(lǐng)受了寶釵的慈悲,因此她獲得了這樣珍貴的友情!在這兩個絕品女子的情誼里有著靈魂深處的體貼與關(guān)切、相契與相知,讓我們且隨著她們靈魂里琴瑟的合鳴一步步看去。
……黛玉每歲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賈母高興,多游玩了兩次,未免過勞了神,近日又復(fù)嗽起來,覺得比往常又重,所以總不出門,只在自己房中將養(yǎng)。有時悶了,又盼個姊妹來說些閑話排遣;及至寶釵等來望候他,說不得三五句話又厭煩了。眾人都體諒他病中,且素日形體嬌弱,禁不得一些委屈,所以他接待不周,禮數(shù)粗忽,也都不苛責(zé)。
這日寶釵來望他,因說起這病癥來。寶釵道:“這里走的幾個太醫(yī)雖都還好,只是你吃他們的藥總不見效,不如再請一個高明的人來瞧一瞧,治好了豈不好?每年間鬧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個常法。”黛玉道:“不中用。我知道我這樣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別說病,只論好的日子我是怎么形景,就可知了。”寶釵點(diǎn)頭道:“可正是這話。古人說:‘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養(yǎng)精神氣血,也不是好事。”黛玉嘆道:“‘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強(qiáng)的。今年比往年反覺又重了些似的。”說話之間,已咳嗽了兩三次。寶釵道:“昨兒我看你那藥方上,人參肉桂覺得太多了。雖說益氣補(bǔ)神,也不宜太熱。依我說,先以平肝健胃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氣無病,飲食就可以養(yǎng)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窩一兩,冰糖五錢,用銀銚子熬出粥來,若吃慣了,比藥還強(qiáng),最是滋陰補(bǔ)氣的。” [33]
黛玉的嗽疾每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此病是五臟脾肺之病,黛玉因先天柔弱又后天失調(diào),使臟腑之病終成痼疾久治不愈。但若要追究黛玉這痼疾的來源,那就要追溯到久遠(yuǎn)的因果了,此病皆因上世那未償?shù)墓喔戎拢艚Y(jié)在臟腑之中,氣息凝聚不通,終化作一段不盡纏綿之意,黛玉此病乃是從胎里帶來的因果,今世終難調(diào)治!人有五臟化生為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臟腑與這些情致若不能得到適時的調(diào)和,五臟便生病變,這病變又影響得五情七欲不能平和,導(dǎo)致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病弱的五臟又易于感傷此五情,因此交互影響使病情愈加沉重,頑疾難化。黛玉因前世的宿緣,今世的憂愁,使得此生被這病苦與情苦所縛,無力掙脫!高明的醫(yī)術(shù),只能解今日之病,不能解前世的因果,想要痊愈就需得要了脫生死,徹悟一切皆幻、萬物皆空的至理,回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的本真之境!
且不說這么久遠(yuǎn),現(xiàn)只說黛玉當(dāng)下這病該如何醫(yī)治。黛玉的病皆因氣血太弱,以至憂思寒暑皆能傷之;加之身世孤苦無依,憂憤難抑;每因無人解憂,惟以詩情舒懷,五情又傷于五臟,真是內(nèi)外交攻,此病竟一年重似一年。黛玉如此柔弱,即使調(diào)養(yǎng)亦需要溫和慢補(bǔ),若補(bǔ)的過急反會成傷,這也正是寶釵所言人參肉桂雖益氣補(bǔ)神,但若過多恐太熱不宜的緣故。寶釵主張以藥補(bǔ)為輔,還應(yīng)以五谷養(yǎng)神,這正是“五味入口,藏于腸胃,味有所藏,以養(yǎng)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34]的道理。因此寶釵主張應(yīng)以平肝健胃為要,胃氣無病,飲食便能養(yǎng)人了,于是給黛玉開了個冰糖燕窩的方子。燕窩性味甘平,入肺、胃、腎三經(jīng),最能養(yǎng)陰潤燥、益氣補(bǔ)中,不但是調(diào)養(yǎng)虛勞咳嗽,添精補(bǔ)髓的佳品,而且其色雪白,其味亦甚美,此方用于黛玉之病癥實(shí)為最切。此冰糖燕窩粥若能每日晨起不間斷服用,日久氣血自然會獲得補(bǔ)益。
我們在寶釵淵博的學(xué)識、透徹養(yǎng)生妙道的至理之后,看到的更是深切的體貼和情誼,這情誼是那么的真摯感人,正是這溫暖的情誼讓黛玉的靈魂不再覺得孤獨(dú)。我們再看黛玉聽了這樣的一番話后又是如何:
黛玉嘆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dāng)你心里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shí)在誤到如今。細(xì)細(xì)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象你前日的話教導(dǎo)我。怨不得云丫頭說你好,我往日見他贊你,我還不受用,昨兒我親自經(jīng)過,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說了那個,我再不輕放過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勸我那些話,可知我竟自誤了。若不是從前日看出來,今日這話,再不對你說。你方才說叫我吃燕窩粥的話,雖然燕窩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這個病,也沒什么要緊的去處。請大夫,熬藥,人參肉桂,已經(jīng)鬧了個天翻地覆,這會子我又興出新文來熬什么燕窩粥,老太太、太太、鳳姐姐這三個人便沒話說,那些底下的婆子丫頭們,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這里這些人,因見老太太多疼了寶玉和鳳丫頭兩個,他們尚虎視眈眈,背地里言三語四的,何況于我?況我又不是他們這里正經(jīng)主子,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他們已經(jīng)多嫌著我了。如今我還不知進(jìn)退,何苦叫他們咒我?”寶釵道:“這樣說,我也是和你一樣。”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親,又有哥哥,這里又有買賣地土,家里又仍舊有房有地。你不過是親戚的情分,白住了這里,一應(yīng)大小事情,又不沾他們一文半個,要走就走了。我是一無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紙,皆是和他們家的姑娘一樣,那起小人豈有不多嫌的。”寶釵笑道:“將來也不過多費(fèi)得一副嫁妝罷了,如今也愁不到這里。”黛玉聽了,不覺紅了臉,笑道:“人家才拿你當(dāng)個正經(jīng)人,把心里的煩難告訴你聽,你反拿我取笑兒。”寶釵笑道:“雖是取笑兒,卻也是真話。你放心,我在這里一日,我與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煩難,只管告訴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雖有個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個母親比你略強(qiáng)些。咱們也算同病相憐。你也是個明白人,何必作‘司馬牛之嘆’?你才說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媽媽說了,只怕我們家里還有,與你送幾兩,每日叫丫頭們就熬了,又便宜,又不驚師動眾的。”黛玉忙笑道:“東西事小,難得你多情如此。”寶釵道:“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應(yīng)候罷了。只怕你煩了,我且去了。”黛玉道:“晚上再來和我說句話兒。”寶釵答應(yīng)著便去了,不在話下。[35]
在寶釵給了黛玉那份如赤金般珍貴的情誼之后,黛玉便將自己孤寂的心靈打開給寶釵了。這是兩個高潔而多情靈魂的友誼,她們是高貴人格中慈悲與謙卑的合鳴,如果你的靈魂不夠純潔,那么你又怎能聽到如此美妙的和音!黛玉那顆如同幽蘭般高潔孤傲的心被寶釵那飄散而出的慈悲觸動之后,她的幽香便深深的從心底里散發(fā)出來,這是真誠和謙卑的芬芳,這芬芳隨風(fēng)遠(yuǎn)揚(yáng)、永久不逝,直沁我們的肺腑、留香于我們的魂魄!
黛玉以直剖自我內(nèi)心的真誠開篇,這樣真誠的愧悔與反思給我們以震撼!品格的高貴與品性的謙卑從來都是攜手而進(jìn)的,謙卑是一座真正的高山,能翻越過這座高山的人,才能進(jìn)入一個更為廣闊的境地。謙卑需要超越自我,需要對自我進(jìn)行深刻的反省和否定,沒有力量的人只能沉迷在自我的幻境里,無法進(jìn)入這樣的真誠!多少良才死在自我的狂傲之中,死在自我的狹隘之中,因?yàn)樗麄儾欢弥t卑,不懂得小我的局限,這是無知,更是無力。黛玉的真誠是那么動人,因?yàn)檫@真誠里有否定自我與超越自我的大力,這樣一個柔弱而孤獨(dú)無依的女子,她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是凡人不可企及的!她高傲脫俗翹楚于眾人之上,此刻她又以謙卑的真誠超越于小我的束縛之上。謙卑讓她獲得了真誠的友誼,謙卑讓她超越小我的狹隘。是真誠使黛玉邁向了人格的完滿,是謙卑使黛玉更為高貴,因此她獲得了珍貴的友誼!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dāng)你心里藏奸”,誰能這樣無一絲遮掩的將心意表達(dá)?誰能給自己如此不留情面的否定?誰能將自己內(nèi)心的狹隘捧于他人的面前?這樣的真誠如此的清亮,她將自己的靈魂照亮,讓那曾經(jīng)有過的瑕疵無處躲藏。“比如若是你說了那個,我再不輕放過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勸我那些話,可知我竟自誤了”這樣的愧悔,這樣的自剖,誰能做到?如果說前面的一句是對自己曾經(jīng)因狹隘而有的行為愧悔的話,那么這一句就是在為自己會有的一個念頭而愧悔了!這樣的自省是如此的深透,在此處黛玉將自己的狹隘徹底擊碎,這樣的大力我們不得不敬佩!在自省的謙卑里,在真誠的明光之中,黛玉的靈魂被照得通透,那曾經(jīng)的瑕疵早已化為輕煙隨風(fēng)而去了!對自我的超越需要謙卑的大力,但超越之后輕靈的快慰又怎能用言語形容!
“細(xì)細(xì)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象你前日的話教導(dǎo)我。”黛玉的孤苦無依是他人難以想象的,她被父母丟下,一個人在這個世界里游走,而她又是那么的柔弱。黛玉寄居在祖母家,雖有祖母疼愛,眾人憐惜,但誰又能進(jìn)入她的心底,誰又能解開她內(nèi)心深處的孤寂?寶玉雖能時時體貼入微,但愛情里總是苦樂相伴的,愛情里亦有無法排遣的孤獨(dú),并非可以無話不說的。黛玉此時的這一番感嘆真是發(fā)自肺腑的,因?yàn)槌藢氣O之外沒有人給過她這么體貼的指引和這么深切的關(guān)愛!
在這樣深切的關(guān)愛面前,黛玉低下了她那高傲的頭顱,黛玉用謙卑與真誠領(lǐng)受了寶釵的慈悲,她敏感的心靈捕捉到了這深切的愛意,她不會讓這如金般珍貴的情誼從生命中溜走,她要把心打開作為回應(yīng)!因此,黛玉超越了自我的束縛,獲得了靈魂的輕靈,獲得了珍貴的友誼,她的靈魂再也不會象以前那么孤寂了,因?yàn)橛腥擞蒙恼嬲\與她和鳴!黛玉捕捉到了寶釵的慈悲和愛意,她用自己赤誠而真純的心在領(lǐng)受。她領(lǐng)受了,所以她得到了,真正靈魂的相交需要一顆開放而謙卑的優(yōu)質(zhì)心靈。
因此,黛玉將自己處境的煩難告訴了寶釵,這無法向人啟齒的愁苦,她告訴了這樣一位真心相對的人,她無法傾訴無法排遣的憂愁,此刻有一人在用心傾聽,有一人愿意為她分擔(dān),這樣的情誼如此真摯,這樣的情誼如此珍貴!在黛玉訴說煩難之時,寶釵卻用一句玩笑收住:“將來也不過多費(fèi)得一副嫁妝罷了,如今也愁不到這里。”在此處讓我們先來看一看脂評的批詞:“寶釵此一戲直抵通部黛玉之戲?qū)氣O矣,又懇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鑿、又不牽強(qiáng),黛玉因識得寶釵后方吐真情,寶釵亦識得黛玉后方肯戲也,此是大關(guān)節(jié)大章法,非細(xì)心看不出。二人此時好看之極,真是兒女小窗中喁喁也。”[36]此時我們看到的非但只是兒女小窗中的喁喁,寶釵能用此語來戲黛玉,可知黛玉決非小性小氣之人。在此戲語之后我們亦能看到了寶釵的多情與大慈!寶釵用這樣的一句玩笑將黛玉的愁苦止住,這玩笑帶來的是無限的寬慰,寶釵用一個更為博大的胸懷釋解著黛玉的敏感。誰能將一句戲語用得如此貼切?誰能將無比的憐惜與慈愛隱藏在輕松的戲語之中?誰又能用一句戲語將黛玉細(xì)密的煩悶一下子解開,將她帶入一個更為廣闊的胸懷?黛玉的一切煩難都在寶釵這一句戲語里被釋解了,那些細(xì)密的煩惱被寬大的胸懷吹散了!
在這戲語之后,緊跟著而來的一番勸慰更為真切體貼,句句解開黛玉心中的癥結(jié),句句安慰都在排遣著黛玉心中的愁苦,難怪黛玉會感嘆道:“難得你多情如此”!寶釵的多情是真正的多情,她的多情象芬芳一樣飄散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從不偏私。她的愛意象甘露一樣灑向她身邊的每一個人,總能在最恰當(dāng)?shù)臅r候給的恰到好處。寶釵的情感已遠(yuǎn)遠(yuǎn)的超越了自我情感的得失,她的愛再沒有一絲的束縛,只是完全的給予,這樣的愛是無敵的慈悲,這樣的情是真正的多情!因此,寶釵在黛玉深深感慨之后卻說了一句“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應(yīng)候罷了”,沒有進(jìn)入慈悲的人永遠(yuǎn)也讀不懂此句。因?yàn)樵谟H密的濃情里,我們不能接受這樣的不溫不熱,因?yàn)槲覀冏x不懂寶釵不遠(yuǎn)不近不偏不倚的這句話的深意。她為何如此的坦然,她為何要表達(dá)自己的愛意并非在此處更多了一些?在寶釵與黛玉真摯的友情里我們看到了這樣的舒朗,她是那么的清晰,未被情感所駕御,這是慈悲的特性,只有超越了情感的慈悲才會持久留香、恒久不去,因?yàn)樗殉搅艘粫r的激情而進(jìn)入了永恒!最恰當(dāng)?shù)膼凼怯芯嚯x的,最恒久的愛不是癡迷的而是清醒的。寶釵此句是自己的真心,但這真心里有著對黛玉更深刻的勸慰,她不要黛玉癡迷于這樣的情誼,她不要黛玉被這樣的情感所縛,誰能領(lǐng)受如此之深的慈悲!
能夠遇到相知,在此生是多么的難得可貴!寶釵和黛玉相知了,她們的友誼里有著最深切的憐惜,那神通意會的默契與快慰,局外之人是無法體味的。讀懂了黛玉的謙卑與真誠,讀懂了她打開了的赤誠之心,我們就不得不對黛玉要有幾分深深的敬佩,這樣一個柔弱多病又孤獨(dú)的女子,她仍然掙脫著種種束縛,向著更廣博的人生境界走去。
寶釵和黛玉的神交只能意會,但黛玉因了這份友誼而有的行為變化,我們卻可捕捉到一二,從中我們來看她們兩心相投的情誼和親昵。
……薛姨媽只得也挪進(jìn)園來。……況賈母又千叮嚀萬囑咐托他照管林黛玉,薛姨媽素習(xí)也最憐愛他的,今既巧遇這事,便挪至瀟湘館來和黛玉同房,一應(yīng)藥餌飲食十分經(jīng)心。黛玉感戴不盡,以后便亦如寶釵之呼,連寶釵前亦直以姐姐呼之,寶琴前直以妹妹呼之,儼似同胞共出,較諸人更似親切。賈母見如此,也十分喜悅放心。[37]
有了寶釵的友誼,有了薛姨媽愛語慰癡顰的疼愛,無寄而孤獨(dú)的黛玉在心靈上便不覺得那么孤苦了。黛玉心靈深處蕩漾起了愛意的溫暖,她們之間有了親人一般的愛。黛玉陶醉在這樣的愛意里,她用自己親切的稱呼表達(dá)著內(nèi)心的親昵,誰能不被黛玉的至真所動!誰能不從內(nèi)心深處去疼愛憐惜這位可愛可敬真摯純真的女子呢?這樣至真的情誼是如此的動人!
我們再來看黛玉和寶釵在生活中微細(xì)的言行,來體會她們之間的親密與默契:
襲人便送了那鐘去,偏和寶釵在一處,只得一鐘茶,便說:“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寶釵笑道:“我卻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夠了。”說著先拿起來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遞在黛玉手內(nèi)。襲人笑說:“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這病,大夫不許我多吃茶,這半鐘盡夠了,難為你想的到。”說畢,飲干,將杯放下。[38]
黛玉與寶釵如此自然的共飲了一盞茶,而且黛玉飲干了剩下的半盞,我們何曾見過孤傲的黛玉如此?是內(nèi)心的敬服讓黛玉如此的謙卑,是默契的友誼使得這謙卑如此自然,是相契的靈魂與至真的情感使她們超越了一切外在的羈絆。真心的敬服,真誠的友誼竟可以遠(yuǎn)遠(yuǎn)超出小我的自尊,直達(dá)靈魂的深處,奏響琴瑟的和鳴!
在黛玉與寶釵的友誼中,我們看到她沖破了“小我”的種種捆綁,深刻反省與透徹著自己的局限,她用一種更大的力量直去生命的本真之境,直視生命的真實(shí),真誠與謙卑帶領(lǐng)她進(jìn)入了充滿博大愛意的生命之境。對生命本真的返歸從來都不可以輕易獲得,它需要超越自我的大力,它需要超越種種束縛進(jìn)入無礙的自由之境,獲得了這樣的大力和自由才可以超凡脫俗!是黛玉的真誠與謙卑讓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一種力量,黛玉的身體是柔弱的,但她的精神力量卻有著讓我們敬佩的強(qiáng)悍。她就這樣一次次的掙脫了層層束縛,直奔向生命的本真與自由之境!
在黛玉的身上有著一種不平衡的美,這種美如此之深的打動了我們,因?yàn)樗屛覀冊谌崛醯能|殼下看到了不妥協(xié)不屈服的倔強(qiáng)與強(qiáng)悍!黛玉在這“風(fēng)刀霜劍嚴(yán)相逼”的世路上孤獨(dú)的行走,捍衛(wèi)著自己純潔的靈魂,捍衛(wèi)著自己的愛情,捍衛(wèi)著生命中每一點(diǎn)滴真純的情靈。身體的柔弱與精神的堅(jiān)毅就這樣不平衡的發(fā)展著,直到這矛盾一天比一天更為尖銳,直到黛玉身陷病苦再無力掙脫,這樣的不平衡最終帶走了她的生命!
黛玉短暫的生命是不幸的,但亦是豐美的,因?yàn)樗S辛遂`魂的純潔與高貴,因?yàn)樗碛昧松锩恳稽c(diǎn)滴的愛意與惆悵,因?yàn)樗碛昧俗钌钭罴兊挠亚楹蛺矍椤.?dāng)死亡到來的時候,黛玉返回了那個澄明虛無的永恒之境。死亡的虛無留給了寶釵痛徹心扉的愁苦!這樣一份深摯的情誼再也不可以觸摸了,這痛楚刻進(jìn)了寶釵的魂魄,這痛楚揮之不去,這思念又無抓無取!
讓我們一起去到寶釵的那首《憶菊》詩里去感傷這斷腸的相失吧!
憶菊 蘅蕪君
悵望西風(fēng)抱悶思,蓼紅葦白斷腸時。
空籬舊圃秋無跡,瘦月清霜夢有知。
念念心隨歸雁遠(yuǎn),寥寥坐聽晚砧癡。
誰憐為我黃花病,慰語重陽會有期。[39]
黛玉的死帶給了寶釵無法排遣的生命惆悵,這痛楚深切的進(jìn)入了每一個白天和晚上,令她在傍晚癡坐,又在夢境中相思,沒有人再能懂得這樣的思念,也沒有人再能憐惜這靈魂深處的孤寂與痛苦。也許只有死亡才能撫平這樣的傷痛!
一個至美的情靈夭逝了,難道這痛楚只刻入了寶釵的魂魄,而沒有刻入我們的魂魄嗎?黛玉的死帶給了我們不盡的惆悵,我們曾跟隨著她的一顰一笑一步步走向了生命靈性的純美與至真,她帶領(lǐng)著我們游歷了愛情的巔峰與低谷,游歷了友情的真摯與赤誠,她用詩意的生命為我們打開了一個無限純美的時空,但她卻又用艷麗的生命指向了死亡,她的死亡將我們一下子拋入了永恒的虛空!如同一根琴弦突然繃斷,一首高昂的生命之樂嘎然而止!她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恒久不去的惆悵,是她用死亡打開了我們對生命更深刻的思索。這是前世的宿命還是現(xiàn)實(shí)的殘酷?這是生命沒有步入平衡的缺憾還是命運(yùn)的不幸?一個純美的生命死去了,但她給我們提出了許多關(guān)于生命的問題,如果你夠細(xì)心也夠勇敢,那么也許你會在此處解開生命的迷團(t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