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詩:刻畫林黛玉內心世界的重要載體

  曹雪芹《紅樓夢》前八十回中寫到林黛玉的有四十六個回目,其中一筆帶過或僅以一小段文字作簡單交代的約十個回目,以較多文字描寫林黛玉為主角或林黛玉參與活動的約有三十六個回目。在這三十六個回目中,作者著重寫了林黛玉的如下活動:黛玉進府,踏雪訪寶釵,氣鉸香袋,大觀園題詩,寶黛午間嬉戲,妒寶釵黛玉潑醋,題詩諷寶玉,看戲風波,葬花與共讀西廂,探望被燙傷的寶玉,春困發幽情,夜訪怡紅園風波(吟葬花詞),金麒麟風波,心痛寶玉被笞與寫《題帕》詩,結海棠社作《吟白海棠》詩,作《菊花》詩和《詠蟹》詩,蘅蕪院受審和釵黛談心,患病并作《秋窗風雨夕》詩,教香菱學詩,妒寶琴,蘆雪亭聯詩,作《五美吟》,賦《桃花行》,作《唐多令·柳絮》,聯句詠月。通過這些活動,作者塑造了一個美貌癡情,聰慧含蓄,孤傲尖刻,多愁善感的少女形象。從這些人格特點看,林黛玉是一個人格不健全的人。造成林黛玉人格不健全的主因,應該是林黛玉幼年喪母少年喪父。因為林黛玉幼年喪母少年喪父,她失去了母愛和父愛的關懷,因而找不到歸屬感,所以她很希望能夠得到可靠的歸屬。當她碰上了賈寶玉的時候,心中自然就產生了一種趨向賈寶玉的潛在力量。隨著年齡的增大,林黛玉要把自己托付給賈寶玉的意識也就越來越強烈。可是,她的這種意愿卻不斷地受到挑戰,一方面賈寶玉是一個濫情公子,另一方面大觀園里又有絕色女子來加盟,而林黛玉又是一個孤苦伶仃的人,所以林黛玉整天生活在擔憂之中,這樣就造成了林黛玉的不健全人格。林黛玉是一個喜寧靜不喜熱鬧的人,在一般情況下她不會隨便公開表白自己的內心,而且她也無處可訴自己的心事,于是她就把自己的內心感受都表現在詩中。詩在刻畫林黛玉內心世界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或者說,詩是刻畫林黛玉內心世界的重要載體。

  在曹雪芹《紅樓夢》前八十回中,林黛玉寫有五言律詩一首,七言絕句九首,七言律詩五首,長詩三首,詞一闋。還參與了兩首聯詩的寫作,另外還寫有謎詩。本文僅對林黛玉獨立創作的十八首詩及一闕詞進行一些討論,看看詩在刻畫林黛玉內心世界中的意義。

  林黛玉作的第一首詩是十三歲時作的頌大觀園詩,是一首五律。她為大觀園題匾為“世外桃源”,所以我們不妨把題詩叫做《題世外桃源》(第十八回),這是應元春之命而作的詩,當時賈府上下沉浸在元春省親的歡樂之中,林黛玉當然也不例外。林黛玉原以為可以大顯聰明才智,可是元春只命她們每人題一匾一詩,林黛玉大為失落,于是就隨便題詩以應付。所以盡管這首詩很符合格律,但其內容卻是落入俗套的,遣詞造句直白而沒有新意,其中“香融金谷酒”一句的用典更是欠斟酌的。“金谷酒”指“金谷園的酒”,金谷園是晉代石崇筑于金谷澗的私人宅院,石崇在那里存有許多酒,并常在那里宴客。大觀園是皇上賜建的,石崇的娛樂園是根本不能與之相比的,可是林黛玉這樣比了。更不可寬宥的是作了一個極不祥的類比,因為石崇后來因參與八王之亂而被殺了。而且她所題的匾也不妥,因為大觀園與朝廷密切相關而不是世外桃源,詩中就有“宸游增悅豫”和“宮車過往頻”的句子,這顯然不是世外桃源的氣象。由于不能如愿就馬虎應付,這正是林黛玉的孤傲品格的反映。

  《題賈寶玉續莊子文》(第二十一回)是一首七絕。當時,史湘云來到賈府,賈寶玉正在薛寶釵處,得知消息兩人就一起來賈母處看望,此事卻導致了林黛玉與賈寶玉的不和,后來經過賈寶玉的反復解釋和討好,才算平息。在這種情景下,賈寶玉寫了續莊子文。賈寶玉的續文表達了因為寶釵的美貌和黛玉的聰慧,以及襲人、麝月的規勸才使他陷入苦惱而不能自由的意思,同時也表達了要摒棄這一切困擾的念頭。林黛玉來看望寶玉時,看到了這篇續文,就題了這首七絕,對寶玉的觀點進行批評。她認為賈寶玉誤解了莊子《胠篋篇》的意義,所以說“不悔自家無見識,卻將丑語詆他人。”從這首詩看,林黛玉批評了賈寶玉的消極意識,她的態度是積極的,因為這時候賈寶玉已經向她表白了自己心跡,挑明了自己與黛玉和與寶釵之間的親疏關系,林黛玉解除了煩惱,所以心態趨向了積極。

  《葬花吟》(第二十七回)是一首五十句長詩。二月二十二日,寶玉與眾姐妹入住大觀園,此后的一段時間里,黛玉與寶玉情投意合,林黛玉也很舒心,到了三月中旬,兩人不約而同地來到桃花林中,賈寶玉是帶著《會真記》去的,林黛玉是帶著花鋤去的,兩人相遇之后就一同葬花,一同讀書,可謂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可是到了四月下旬,卻出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這件事著實使黛玉的情緒陷入低谷。那就是一天夜里,林黛玉去看望賈寶玉,卻敲不開門,后來又發現薛寶釵從怡紅園里出來,這怎能不使癡情的黛玉傷心之至呢?四月二十六日是芒種節,眾姐妹舉行餞花神活動,卻不見林黛玉。于是寶玉就去找黛玉。賈寶玉來到前次葬花之處,果見林黛玉在那里哭泣,林黛玉邊哭泣邊訴說的話就是《葬花吟》。林黛玉心里有結卻無人可訴,于是就只能用這種方式表達。所以《葬花吟》所表達的是一種孤立無助的悲情。人們說林黛玉多愁善感,其實這是環境造就的性格。《葬花吟》的內容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對葬花的描述;第二部分是抒發當時的感慨。雖然三月份葬花時,林黛玉的心境是好的,但此時林黛玉是以當時的心境來描述葬花的,所以整首《葬花吟》所表達的都是悲情。林黛玉深愛賈寶玉,但又存在著薛寶釵和史湘云這兩個情敵,這兩個情敵時時在威脅著她,所以她才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感慨。要不是這樣,林黛玉在賈府是養尊處優的,沒有人敢欺負她,因為她是賈母的寶貝外孫女,又是寶玉的戀人。三月份寶玉、黛玉一同葬花,一同讀西廂,可以說是情意交融,正有燕子的“三月香巢初壘成”之感,但是卻被寶釵給摧毀了,這就是“梁間燕子太無情”。自己就像那“明媚鮮妍”的花,被燕子啄落了。花很快就會凋零,而婚姻大事卻無著落,面臨此情此景林黛玉卻無人可商量,可傾訴,這怎能不使人愁殺?無奈之下只能對花哭泣,乃至于眼淚“灑上空枝見血痕”。葬花回來的夜里,又逢“冷雨敲窗”,久久不能入睡。總感覺春天太短暫了,花開花謝都太匆匆了,這實際上是對人生短暫的感慨。在抒發當時的感慨中,著重抒發了“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的情感。在林黛玉的心里,高潔的小姐是不能隨便配一個小子的,要是那樣,那就是鮮花陷渠溝了。實際上這是林黛玉表達非賈寶玉不嫁的決心。但是,這個理想能不能實現,仍然是未知數,所以,她發出了“他年葬儂知是誰”的嘆息。總之,林黛玉對賈寶玉的愛情是矢志不渝的,但對愛情的結果卻又無法把握,因而存在著揮之不去的擔憂和悲愁。

  曹雪芹《紅樓夢》前三十回很少正面寫林黛玉對賈寶玉的愛,著墨較多的是寫林黛玉向賈寶玉使性子的情節,這是側面寫黛玉對寶玉的愛。正面寫黛玉對寶玉愛的是在賈寶玉被燭火燙傷以后,林黛玉去看望寶玉時所表露的心痛情節。到了賈寶玉被笞之后,對林黛玉與賈寶玉息息相關情感的正面描寫就更多了。林黛玉去看望賈寶玉時話語不多,多的是眼淚,難道林黛玉無話可說嗎?不是,林黛玉有許多貼心的話要說,她把話都說在詩里了。林黛玉的《題帕》(第三十四回)詩三首是格律規范的七絕,這三首詩完全是林黛玉對寶玉愛的內心表達。三首詩都突出自己暗中哭泣的環節,這次的哭泣與前幾次的哭泣不同,以前是因悲自己的身世而哭,這一次完全是因心痛寶玉而哭。同時還運用了湘妃哭舜帝的典故,以表示黛玉對寶玉至死不渝的愛情。

  《詠白海棠》(第三十七回)詩是格律規范的七律。作此詩時,林黛玉與賈寶玉之間的情感隔膜已經消失了,因為林黛玉的兩大心結都已經解開。在林黛玉的心目中,薛寶釵和史湘云都是她的情敵,前面已經說過林黛玉對薛寶釵的疑慮已經化解了。林黛玉對史湘云的疑慮也在前不久化解。那就是在史湘云勸說賈寶玉“談講談講仕途經濟,也好將來應酬事務”時,賈寶玉大發脾氣,要趕走這個“知經濟的人”,而且還背后夸了黛玉,可巧這話被林黛玉暗中聽到了,林黛玉便確認了賈寶玉是自己的知己。當賈寶玉出來時發現了黛玉,又與黛玉進行了內心的交流,使黛玉感覺到寶玉的話“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來的還覺懇切”,從此黛玉的心病就減輕了許多。所以此時的黛玉已經減少了以前的那種擔憂,顯得比較積極了。何況,賈政又出學差去了,大觀園里少了許多管束,所以黛玉等人的心理也開朗了許多。但是,此時林黛玉已經十五歲了,到了該決定婚姻大事的時候了,可是此事仍然沒有著落,況且寶玉的婚姻大事并不決定于寶玉,所以林黛玉還不能完全放心。這種情思在《詠白海棠》詩中也就自然地流露了出來。“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就是這種心思的表露。林黛玉對白海棠賦予高潔無暇不同凡俗的品格,以冰為土,以玉為盆,如梨花之潔白無暇,如梅花之鐵骨幽香,是冷美人的形象,這是林黛玉的自畫像。白海棠的花是白的,但葉是綠的,黛玉把蒼翠欲滴的葉子之綠比作“秋閨怨女”之淚,那是因為黛玉此時的心事還沒有了結,所以就自然的流露出來了。有人認為當時“林黛玉正居父喪,身穿白色孝服”,所以才有“秋閨怨女”的說法。其實,此時離黛玉父親的去世已經三年了,而且從第三十七回的描寫看,黛玉沒有一點悲傷之態。就是在黛玉奔喪回府時,也沒有多少悲傷的表情,因為當時在寶玉眼里,黛玉“越發出落的超越了”(第十六回)。所以這里的“秋閨怨女”應該理解為指心事未了的黛玉為宜。

  《菊花詩》(第三十八回)共三首,也是格律規范的七律。林黛玉作《菊花詩》時的心境與作《詠白海棠》詩時的心境是一樣的。《詠菊》詩技巧特別,從寫詩人創作的角度寫菊花的品格。因為菊花具有很高的品格,所以強烈地吸引著詩人去寫詩,這就是“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寫詩的時候“毫端蘊秀”,“口角含香”,可見菊花是多么秀麗多么幽香。詩人是在“臨霜寫”,“對月吟”,可見菊花是何其高潔,何其冷峻。作者要向人們“訴秋心”,這“秋心”是什么?這“秋心”就是陶令所贊頌的菊花的崇高品格。《問菊》中,林黛玉向菊花問了四個問題:“孤標傲世”與誰一起歸隱?眾花大多在春天開放,你為什么開的那么遲?你在“圃露庭霜”的環境里是否覺得寂寞?你在“鴻歸蛩病”的時候會不會相思?林黛玉實際上是在問她自己,林黛玉把自己比作菊花,所以她要與菊花交流,她勸慰菊花,不要以為世界上沒有可以交流的人。這首詩的創作手法也很獨特。《菊夢》就更離奇了,菊花會夢嗎?只有詩人才會夢。菊花在籬畔酣睡,它作了個夢,在夢中菊花“和云伴月”,登仙而去。越去越遠,仿佛伴隨著鴻雁去了天盡頭,其實,她不是在追隨莊生羽化登仙,她不會忘記與陶令的盟約,于是她就回來了。她回來的時候,蛩正在鳴叫,實在叫人煩惱。回到現實中,就會有莫名的幽怨產生,因為花開是有時限的,等待著的只能是凋謝,是“衰草寒煙”的相伴。這種情感,也是林黛玉對自己青春無所寄托的一種表露。

  《蟹詩》(第三十八回)是一首七律,純粹是應酬之作。寫蟹是寫得生動的形象的。其中也有“助情誰勸我千觴”的感慨。這是她很希望有人能夠主持決定她和寶玉婚姻關系的愿望的表露。

  《秋窗風雨夕》(第五十四回)也是林黛玉十五歲那年秋天做的,全詩二十句。開頭四句為平聲陽韻,接下去四句是入聲屋韻,再接下去又是平聲庚韻,末尾八句是入聲錫(職、緝)韻。長詩,平仄聲交替用韻,讀起來瑯瑯上口而不單調。這首詩是黛玉在病中所作。當時,黛玉與寶釵已經比較融洽了,黛玉生病后,寶釵經常來看望她,照顧她,還熬燕窩粥給黛玉吃。黛玉此時對寶釵在情感方面的疑慮是不大有的,兩個人很談得來。黛玉還向寶釵作自我檢討說:“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有心藏奸。”(第五十四回)但是疾病卻使林黛玉又產生了嚴重的悲情。在秋天、疾病、風雨交加的夜所交織而成的情景中,這種悲情怎不涌上心頭!全詩著重寫秋雨夜的情狀以及黛玉的情感表露。寫秋風秋雨之景的有“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那堪風雨助凄涼”,“殘漏風催秋雨急”,“連宵脈脈復颼颼”,“疏竹虛窗時滴瀝”等句,寫黛玉情感表露的有“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挑淚燭。”“燈前似伴離人泣”“已教淚灑窗紗濕”等句。全詩構成了一幅林黛玉在秋風秋雨夜,淚流滿面,時而挑燈,時而傾聽,時而嘆息,或者就在床上輾轉反側,徹夜不眠的凄涼的畫卷。這時的凄涼感覺全然由病引發,所以沒有表露出別的怨恨。她期望著風雨早些過去,也就是她期望著自己的身體早日康復。

  《五美吟》(第六十四回)是林黛玉十六歲時做的五首格律規范的七絕。林黛玉當時的心境并不壞,她同寶玉已經達到內心相通的程度了,與寶釵的關系也很融洽。從她對薛寶釵說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她的創作動機,她笑著對薛寶釵說:“我曾見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終身遭際,令人可欣、可羨、可悲、可嘆者甚多,今日飯后無事,因欲擇出數人,胡亂湊幾首詩,以寄感慨。”在《五美吟》中,林黛玉表達了對西施的同情和對平常女子安逸生活的羨慕,表達了對虞姬的頌揚,對明妃的惋惜,對綠珠悲劇的同情,對紅拂的羨慕。五首詩都充滿了對一類男子的批判,比如對吳王、對英布和彭越,對漢元帝,對楊素、對石崇等人就進行了無情的鞭韃。從《五美吟》可以看出,林黛玉對綠珠為如石崇殉情是抱否定態度的。對虞姬在楚帳中飲劍身亡是持肯定態度的,可見林黛玉是非分明。她很尊崇紅拂的遠見和敢于為追求理想而沖破束縛的精神。林黛玉對西施并沒有表示贊賞,她還認為西施不及平常女子自在,這也是林黛玉真實思想的反映。林黛玉并不勸說賈寶玉去追逐名利地位,就是這種思想支配的結果。

  《桃花行》(第七十回)是林黛玉十七歲那年三月初作的長詩,有三十四句。作這首詩時,林黛玉的心境是好的。盡管當時大觀園里出了不少事,但是黛玉與寶玉之間的關系卻更加密切無間。所以在春暖花開之際,林黛玉倡議建桃花社,并寫了這首《桃花行》。賈寶玉認為林黛玉作這詩是因為“曾經離喪”故“作此哀音”。其實,賈寶玉的認識是錯誤的。《桃花行》從頭至尾揭示了“簾外桃花簾內人”的關系,桃花和人都非常向往對方,“花欲窺人簾不卷”,簾隔了花和人,雖然“人與桃花隔不遠”,但是卻無法跨越。簾內人是多么希望有人卷起簾子,讓簾外的桃花進來啊!正因為這簾沒有卷起,所以人就憔悴了,花也隨風飛了。實際上,這是十七歲的林黛玉盼望著有人卷起簾子的日子。這桃花就是賈寶玉,簾內人就是林黛玉。想起自己的身體又不爽快,所以就生出一點悲情來,她擔心在“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的情景下,會出現“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的結局。結局果真這樣,直到黛玉病故都沒有人卷起這簾櫳。根據我的推測,林黛玉之所以沒有與寶玉成親,原因就在于黛玉的病。曹雪芹《紅樓夢》寫到第七十回,寶玉與黛玉的關系一直在發展,在不斷的加深,不斷地親密,而黛玉的咳嗽病卻在加重,比如第七十九回又寫到,正當寶玉與黛玉在說話時,黛玉“一面說話,一面咳嗽起來”,可見黛玉的病越來越頻繁發作了,所以發展下去,黛玉自然就成了一病不起的人,這樣寶玉和黛玉的姻緣自然也就到盡頭了。黛玉走了,寶玉才與寶釵完婚,但是當寶玉與寶釵“齊眉舉案”時,寶玉始終忘不了黛玉,所以就出現了“到底意難平”的心境。

  《唐多令·柳絮》(第七十回)的創作時間在創作《桃花行》稍后。唐多令又稱南樓令。這闋唐多令格律比較規范,前闋寫柳絮飄零之景,后闋寫黛玉身世之不定。柳絮飄落的地方就是薄命美人居處過的地方,所以就有“漂泊亦如人命薄”的感慨。光陰易逝,十七歲的少女轉眼就會白頭,何況自己還是多愁多病的體。對于“嘆今生誰舍誰收”這樣的問題,多想也無益,反正解決不了,那就任其象“嫁與東風春不管” 的柳絮那樣,“憑爾去,忍淹留”吧!多么無奈!多么辛酸!

  詩言志,的確不錯,林黛玉的詩就是林黛玉內心世界的表露。林黛玉是才女,所以她的心事才能夠通過詩來傾訴。他對賈寶玉說話從來都不直白,何況對別人說話,只有在詩中,她才可以盡情的表露。所以說詩是林黛玉表露內心世界的重要載體。林黛玉詩中所表露的內心感受是同她當時所處的情景密切相關的。所以分析林黛玉的情感世界就要分析她的詩,要分析詩就要聯系當時的處境。筆者認為,分析問題要從實情實景出發,不能離開情景而隨意拔高人物的境界,不能隨意把“革命”的帽子戴在小說人物的頭上。曹雪芹寫《紅樓夢》是一種懺悔,《紅樓夢》中人物的許多行為只是本能的叛逆。林黛玉決沒有自覺的反封建意識,也不是反封建的斗士。林黛玉僅是一個生在豪門的不幸才女。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新县| 理塘县| 喜德县| 桂东县| 万州区| 大余县| 长武县| 宜州市| 封开县| 盐山县| 砀山县| 吴旗县| 保靖县| 陈巴尔虎旗| 富蕴县| 巴林左旗| 绍兴县| 林周县| 津南区| 郑州市| 沭阳县| 大连市| 寻乌县| 门头沟区| 孟州市| 襄樊市| 准格尔旗| 台州市| 肥乡县| 贞丰县| 墨玉县| 高密市| 肥乡县| 纳雍县| 额敏县| 唐海县| 尚义县| 蓝田县| 清远市| 仁布县| 宁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