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近三十年來古籍辨偽研究工作的新進展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學者們對過去疑古思潮盛行時期“偽書”大量充斥的現象自然會有所反思。隨著史學研究的深入發展,特別是地下文獻不斷出土,人們發現,曾經被判為“偽書”的不少古籍,原來很早在地下的竹簡、帛書中就已經出現,于是所謂該部古籍為“偽書”的說法便不攻自破、無法立足了。文章從考古發現、反思考查、辨證著作等三方面對古籍辨偽研究工作進展作了概述。

  【關鍵詞】古籍辨偽;疑古時代;先秦古籍

  【中圖分類號】K0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139(2011)01-0116-6

  【作者簡介】楊善群,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上?!?00235。

  中國歷史上向來有好疑古辨偽的傳統。至清代到近代,這股疑古辨偽之風愈刮愈猛。上世紀30年代張心澄編著的《偽書通考》,已把千部以上的古籍定為“偽”或有各種各樣的“偽”問題。其時以“疑古”為旗幟的“古史辨”派,出版了七冊九本(第七冊分上中下三本)《古史辨》又考定許多古籍為“偽書”。改革開放以來,學者們對過去疑古思潮盛行時期“偽書”大最充斥的現象自然會有所反思。隨著史學研究的深入發展,特別是地下文獻不斷出土,人們發覺,曾經被判為“偽書”的不少古籍,原來很早在地下的竹簡、帛書中就已經出現,于是所謂該部古籍為“偽書”的說法便不攻自破、無法立足了?,F將近年來對于古籍辨偽研究的新進展,分為三個部分進行綜述,以供史學工作者進一步研究的參考。

  一、因考古發現而由“偽”變真的古籍

  過去判定為“偽書”,由于近年考古發現的竹簡、木牘、帛書而可以確定為真古文獻的,有如下6部:

 ?。ㄒ唬秾O子》(或稱《孫子兵法》)。歷來懷疑此書為“偽”者比比皆是。清人全祖望作《孫武子論》說:“(葉適)疑吳原未嘗有此人,而其事其書皆縱橫家所偽為者,可以補《七略》之遺,破千古之惑。”近人梁啟超著《中國歷史研究法》說“(《孫子》)是戰國人依托”,“此書若指為孫武作,則可決其偽”?,F代學者中有類似觀點的,還有錢穆、齊思和等。1972年4月,在山東臨沂銀雀山的西漢前期墓葬中,同時出土了《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等大批古書竹簡〔1〕。此次出土的這兩部兵法竹簡,從涉及的事例、攻城的策略、作戰的兵種、戰爭宜速決還是持久等觀點來看,可以明晰地分辨:前者為春秋時期的孫武所著,后者為戰國時期的孫臏所著。楊善群《變混沌為清晰的重大發現》〔2〕對此作了詳細的辨析。在確鑿的事實面前,疑古辨偽論者不得不偃旗息鼓?,F在絕大多數學者都公認,《孫子》是春秋時吳國將軍孫武的兵法著作。

  (二)《老子》(或稱《道德經》)。老子是春秋后期人,與孔子同時,《史記·老子列傳》記有孔子向老子問禮之事。然而在疑古思潮盛行的時代,《老子》成了一部作者和撰寫時間不明的書。清人崔述在《洙泗考信錄》中說:“道德五千言(即《老子》)者,不知何人所作,要必楊朱之徒所偽托?!绷簡⒊趯W術講演時云:“《老子》一書或身分甚晚,究在莊周前或在其后,尚有商量余地?!鳖欘R剛則在《古史辨》中認為“《老子》書成于《呂氏春秋》與《淮南子》之間”,亦即秦漢之間。看了這些論述,使人如墮五里霧中。1993年冬,在湖北省荊門市郭店的戰國中期楚國墓葬中,出土了相當數量的抄寫《老子》的竹簡〔3〕。根據竹簡抄寫必先于墓葬時代,而其撰著時代更應在前的通則,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實物證明,《老子》一書只能是春秋晚期老聃的著作。不過,學者們從郭店簡《老子》中也發現,老子作為早期道家原本也“尚仁”、“守中”〔4〕,與儒家是“互補互濟”的關系〔5〕。今傳本有“絕仁棄義”、“法令滋彰”等反對儒家、法家的言論,是出于后期道家在傳抄時對《老子》的篡改。這樣,《老子》的作者、寫作時代及其在傳抄過程中的篡改,終于水落石出,得到明晰的結論。

  (三)《孔子家語》。此書歷來被判為“偽”。王柏《家語考》云:“四十四篇之《家語》乃王肅自取《左傳》《國語》《荀孟》《二戴記》割裂織成之?!贝奘觥朵ㄣ艨夹配洝分^:“今之《家語》乃(王)肅之徒所撰以助肅攻康成者”,“《家語》非孔氏遺書也,偽也。”這些言論,一直代表了學術界的普遍看法。1973年,河北定縣的漢墓中出土大批竹簡,其中定名為《儒家者言》的一種,內有十章與《孔子家語》基本相同〔6〕。1977年,安徽阜陽的西漢初期墓葬中又出土許多竹簡、木牘,其中一塊木牘上書寫篇題四十六條,其“內容大多能在今本《孔子家語》中見到”〔7〕。令學者們奇怪的是,王肅是三國魏人,王肅偽造的《孔子家語》怎么會在幾百年前的漢初墓葬中就已經出現?著名史學家李學勤先生在分析考古發現后指出:“看來我們對今本《家語》的認識應當重新考慮”;“王肅在序言中已說明《家語》得自孔子二十二世孫孔猛,這應當是事實?!薄?〕最近楊朝明等著《孔子家語通解》〔9〕,書中稱:“《孔子家語》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為‘孔子研究第一書’!”《孔子家語》非“偽”,是真古文獻,已成為學者們的共識。

 ?。ㄋ模儿煿谧印?。此書定為“偽”也由來已久。唐柳宗元說:“盡鄙淺言也,吾意好事者偽為其書。”明胡應麟又說:“后世偽《鶡冠》者剽(賈)誼賦中語以文飾其陋。”近人錢穆作《鶡冠子辨》,稱其“明為偽書”,“蓋后人見《漢志》有鶡冠楚人之說而妄托者耳”。1973年冬,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經法》等大量帛書,與《鶡冠子》的文字、思想有許多共通之處。唐蘭經過考證論定,《鶡冠子》與《經法》等都是戰國晚期“黃老派”的著作〔10〕。李學勤《馬王堆帛書與〈鶡冠子〉》〔11〕進一步就《歇冠子》書作者的活動年代、思想傾向、師承關系等問題作了考證。譚家健《〈鶡冠子〉試論》〔12〕對《鶡冠子》是“偽書”的言論進行駁斥,并對其書的價值作了細致評述。黃懷信《〈鶡冠子〉源流諸問題》〔13〕對該書作者、篇卷、時代、版本作了更詳細的闡述。甚為有趣的是,楊寬著《戰國史》在1980年修訂出第二版時對《鶡冠子》還只字不提,到1998年修訂出第三版時,不但在“戰國史料”中加進“《鶡冠子》”一書,并補寫《鶡冠子實現“大同”的道家學說》一節?!儿煿谧印肥钦婀盼墨I,正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贊同。

 ?。ㄎ澹段淖印?。這部古籍是老子弟子的著作,其為“偽書”早有定論。梁啟超謂:“此書班氏已疑其依托,今本蓋并非班舊,實偽中出偽也。其大半剿自《淮南子》?!卞X穆則說:“老子弟子文子,亦烏有先生也。”上世紀30年代,國學整理社編輯《諸子集成》,其“刊行旨趣”論《文子》說:“唐柳宗元謂其多竊取他書以成之,當系唐以前偽作?!惫蕳壷皇?。1973年,河北定縣40號漢墓出土大批竹簡,其中有許多與今傳《文子》相同的文字,而少數地方有所改動。這證明:“《文子》本非偽書,今本《文子》實經后人竄亂。”〔6〕這樣,所謂《文子》的“依托”說、“烏有”說、“竊取”說,在出土竹簡面前都不攻自破。接著,江世榮作《先秦道家言論集、<老子>古注之一——〈文子〉述略》〔14〕,論證《文子》“不是偽書”。隨后,李定生、徐慧君著《文子要詮》〔15〕,卷首《論文子》以大量事實證明“《淮南子》抄襲《文子》”,從而判定《文子》是“先秦古籍”。本世紀初孫以楷作《文子與墨子》〔16〕,論證“文子是一位重要的道家學者,起著重要的學術津梁作用”。還有許多學者認為,《文子》吸收了儒家、法家、兵家的精華,把道家思想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于是,一部早有定論的“偽書”,又成了有珍貴價值的重要典籍。

 ?。段究澴印?。此書在北宋神宗時還被尊為“武經七書”之一,當作古代軍事學的瑰寶。但自南宋以后,特別是到清代、近代,逐漸被定為“偽書”。清人姚際恒稱:“其偽昭然,必焚其書然后可。”姚鼐認為:“蓋后人雜取,茍以成書。”現代學者金德建在《司馬遷所見書考》中更直斥其為“偽物”。鄙視之意,溢于言表。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的西漢前期墓葬中出土大批書寫古代文獻的竹簡,其中有多篇與今傳本《尉繚子》相合。據學者們分析,其抄寫年代應在秦漢之際以前,則今傳本《尉繚子》為先秦古籍當無問題。所謂“其偽昭然”、“后人雜取”等說法,不過是疑古者的主觀想像罷了?!段究澴印分杏小傲夯萃鯁栁究澴印钡挠涊d,《史記·秦始皇本紀》又記“大梁人尉繚來說秦王”,兩事相隔有80多年。徐勇《魏惠王的紀年質疑》〔17〕通過精深功力的考證,確認魏惠王時的尉繚與秦始皇時的大梁人尉繚當為一人。這樣,《尉繚子》不但摘掉了“偽書”的帽子,而且其作者生平也得到精確考證,其卓越精深的軍事思想更為學者們所闡揚,此乃學術事業的一大進步。

  二、因反思考查而陸續辨正的古籍

  除了因考古發現而由“偽”變真的古籍外,還有一些古籍因學者對疑古時代的反思和考查而陸續得到辨正。這樣的古籍得到大多數學者認可的,有如下5部:

  (一)《尹文子》。此書是戰國中后期名家尹文的著作,《漢書?藝文志》著錄為“一篇”,今本析為上、下二篇。近人顧實說“其為魏晉間人所依托無疑”;馬敘倫稱其“不類戰國時文”,二篇“并出偽作”。《古史辨》第六冊載唐鉞和羅根澤討論《尹文子》的兩篇文章,都認為“確是偽書”,“序與書同出一人偽造”。面對疑古時代的“偽書”說,上世紀80年代,周山《〈尹文子〉非偽析》〔18〕首先提出異議。他對《古史辨》兩文所提出的懷疑論據逐一進行辨駁,指出所謂“偽書”的結論,“實在沒有根據”。接著胡家聰《〈尹文子〉與稷下黃老學派》〔19〕從“有戰國時代的特征”、“黃老思想的內容”、“其書流傳有序”三方面來證明“《尹文子》并非偽書”。邵蓓《尹文及〈尹文子〉》〔20〕也論證今本《尹文子》“應是戰國后期出于齊稷下的作品”。至此,《尹文子》是真古文獻,已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認可。

 ?。ǘ读凶印?。此書為戰國時道家學者列御寇及其弟子所撰。今傳本由東晉時張湛重新整理并作注,因此歷來認為其是“偽書”。梁啟超《古書真偽及其年代》說:“張湛假造《列子》,自編自注,因此大出風頭。”馬敘倫《〈列子〉偽書考》(《古史辨》第四冊)認為:《列子》書早亡,“魏晉以來好事之徒”聚斂舊籍之言,“成此八篇”。對于上述說法,上世紀40年代,岑仲勉《〈列子〉非晉人偽作》〔21〕已指出,“《列子》成于戰國末”,是先秦古籍;“近人指為偽撰各節”,經過詳細考證,“幾全無作偽之痕跡”。近年來,隨著道家文化研究的開展,對《列子》所謂“偽書”問題更引起人們關注。陳廣忠《〈列子〉非偽書考》〔22〕首先從張湛注本保存異文、異注方面證明張湛治學極為嚴謹,對梁啟超等人誣張湛“假造”輕率做法提出批評;其次考證《列子?湯問》篇載,“火浣布”戰國時已有;最后從大量古詞語進行分析,充分證明“《列子》乃先秦古籍”。同時,臺灣著名學者嚴靈峰亦著《〈列子〉辨誣及其中心思想》一書,對《列子》研究進行“撥亂反正”(見上引陳廣忠文)。《列子》非“偽書”的考證,暴露了疑古學者的輕率,推動了學術事業的進步。

  (三)《鬼谷子》。此書是戰國中期縱橫家鬼谷先生的著作,據《史記》記載他是張儀、蘇秦的老師。然而該書在《漢書?藝文志》中不見著錄,因此歷來被認為是“偽書”。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許多“偽書”被辨正,學術界對《鬼谷子》的真偽也開始進行審查,召開了多次討論《鬼谷子》的學術會議,出版了不少有關著作和論文集。學者們經過潛心研究,排除成見,都認為《鬼谷子》也是先秦古籍。其論據主要有:(1)《漢志》未載的先秦古籍在近年出土的銀雀山漢簡、馬王堆帛書中屢有發現,不勝枚舉。因此,《鬼谷子》很可能為《漢志》失載的真書。(2)漢代著作《淮南子》《法言》《說苑》都有明引或暗引《鬼谷子》的文字,說明其書漢代一直在流傳。(3)書中多古音古義。清代著名學者阮元在《〈鬼谷子〉跋》中早有引證,稱“非后人所能依托”。李學勤《〈鬼谷子?符言篇〉研究》〔23〕又證明該篇某些標題“來自竹簡,決非依托”,某些文字來自馬王堆帛書,“確有所本”,為《鬼谷子》是先秦古籍找到新的證據。目前,《鬼谷子》的學術和應用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成為中國古代又一部智慧謀略的結晶。

 ?。ㄋ模犊讌沧印?。此書是孔子及其家族各種文獻的匯集。由于內容比較復雜,歷來被判為“偽書”。宋人洪邁在《容齋隨筆》中稱其是“齊梁以來好事者所作”。明人宋濂《諸子辨》又說:“其偽妄昭然可見。”近人羅根澤在《古史辨》中著文,稱《家語》《孔叢子》都是王肅的“作偽”。對于《孔叢子》的辨正可以說是因《家語》的辨正而連類及之。既然《孔子家語》在漢簡中發現,證明其不是偽書,由此可以推斷,《孔叢子》一書也不可能是王肅一手偽造出來的。李學勤《竹簡〈家語〉與漢魏孔氏家學》在實事求是地論述《家語》后接著指出:“《孔叢子》一書可以說是孔氏家學的學案,由孔子一直記到孔季彥?!弊髡卟⒂蓵嘘P于孔季彥的記載,推斷這部書的纂輯“很有可能出于孔季彥以下一代”。黃懷信《〈孔叢子〉的時代與作者》〔24〕對該書作了更為細致的研究和辨正。他把《孔叢子》前21篇分為五大段來論析,評述其作者與敘事的可靠性;后面考證該書《連叢子》上下兩篇的撰者及編訂者,認為全書最終編定時間當在東漢晚期。此文以詳盡的分析和嚴密的論證,使《孔叢子》成為孔氏家學的可靠史料書。

 ?。ㄎ澹┕盼摹渡袝贰!渡袝分械墓盼?5篇,因為是東晉時梅賾所獻,歷來懷疑它是“偽書”。清初閻若璩作《尚書古文疏證》,列出128條證據證明其書之“偽”,于是成為定案。改革開放以來,不少學者經過考查研究,發現這個“偽書”定案是不能成立的,紛紛著文進行辨正。

  李學勤《竹簡〈家語〉與漢魏孔氏家學》指出:“今傳本古文《尚書》、《孔叢子》、《家語》,很可能陸續成于孔安國、孔僖、孔季彥、孔猛等孔氏學者之手,有著很長的編纂、改動、增補的過程?!憋@然,古文《尚書》不是某人造作的“偽書”。

  楊善群經過精心研究,撰文多篇,《古文〈尚書〉流傳過程探討》證明古文《尚書》自西漢以后長期流傳于世〔25〕,至魏晉之際完備成集,其來源可能有七個方面?!豆盼摹瓷袝蹬c舊籍引語的比較研究》〔26〕通過古文《尚書》與舊籍引語的比較,證明其書決非編自引語,而是別有來源的真古文獻?!墩摴盼摹瓷袝档膶W術價值》〔27〕證明其書有補充許多歷史事實、訂正舊籍引文之訛等五方面的珍貴價值?!侗鎮螌W的歧途——評〈尚書古文疏證〉》〔28〕把閻若璩《疏證》中的128條論據歸納為主觀武斷、顛倒先后、吹毛求疵、門戶之見、自相矛盾、信口雌黃、虛張聲勢、二難推理等八大類型進行細致評析。黃懷信《〈說命〉考信》〔29〕先駁閻若璩《疏證》的五條證據“無一能夠成立”,再列13條證據證明古文《尚書》中的“《說命》當為先秦真書”。近年清華簡整理發表,黃懷信《“周文王遺言”:〈保訓〉》〔30〕以此簡文證明古文《尚書?大禹謨》載舜告禹之言“不為無據”,《君陳》、《君牙》、《五子之歌》等篇也“可能非為后人偽托”。他認為:“‘偽古文’的問題有望通過清華簡而得到解決?!?/p>

  三、集辨正工作大成的著作相繼出現

  隨著對“偽書”辨正工作的深入展開,近年還出現了一些集辨正工作大成的著作:

 ?。ㄒ唬﹦⒔▏断惹貍螘嬲贰?1〕。該書對先秦49部以前被疑古學者判為“偽書”的古籍進行辨正,資料翔實,論證得體。其中如《鄧析子》、《子華子》、《關尹子》等,現在還未有人涉及,因此這是一部極有用的資料辨析的工具書。該書對“偽書”的辨正,往往提出新的論據,發前人之所未發。如《〈尹文子〉偽書辨正》一節,提出書中有“田子讀書”時“互相對話和討論,不是親臨其境的稷下學者,并與宋子、田子、彭蒙在一起討論問題的尹文是寫不出來的”,這是“戰國中期百家爭鳴親自參與的場面”。又如《〈列子〉偽書辨正》一節,指出馬敘倫見《列子》中有“西方之人,有圣者焉”,即論定其“剽取浮屠”;今查《莊子?讓王》也有“西方有人,似有道者”,難道其書又“剽取浮屠”?實際上所謂“西方圣人”是道家的理想人物,與佛教無關??芍@條“偽書”證據是完全不能成立的。

  (二)張巖著《審核古文〈尚書〉案》〔32〕。這是一部以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為審核對象的著作。書中分《文獻流傳篇》、《史地篇》、《史實篇》、《歷法篇》、《制度篇》、《引文篇》等許多章節,對閻若璩提出古文《尚書》為“偽書”的證據進行“全面甄別”。其結論是:“所謂‘偽古文《尚書》’的‘定案’無法成立?!痹摃€評析閻氏《疏證》的辨偽方法以及閻氏其書為什么會大受褒揚的原因。據清代學者透露:“伏思我朝《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一書,皆奉高宗純皇帝欽定,刊布海內。古文(《尚書》)二十五篇之偽,朝廷早有定論,非草茅下士一人一家之私言也。”(見251頁)可知閻氏《疏證》的“定案”迎合了清朝政府的政治意圖,這一揭示值得學術界深思。

 ?。ㄈ罹w敏著《中國辨偽學史》〔33〕。該書對歷史上的辨偽學分為初起、發展、成熟、再發展等幾個時期,從先秦到明清以至現當代進行詳細闡述。值得注意的是,書末添加了《竹簡帛書的出土對古書辨偽的作用及影響》一節。作者坦言“大量竹簡、帛書的出土”,“為古書的辨偽提供了大量新的證據”,“促使學術界感到有對前人辨偽成果進行重新審視考辨的必要”??上ё髡邔@一論斷并未展開全面的闡述。

  十幾年前,李學勤先生把自己在一次學術座談會上的講話以及一本論文集定名為《走出疑古時代》〔34〕,如今這一名言已得到廣大學者的認同。王廷洽《簡牘帛書與文獻的傳播》〔35〕以《呂氏春秋?去尤》中“竊斧的故事”來比喻那些疑古者,他們懷疑古籍是“偽書”,就像觀察“竊斧”者的行步、顏色、言語、動作、態度一樣,似乎大批古籍的作者、年代、內容、字詞、術語都是偽的。作者提出:“現在‘斧子’找到了,‘斧子’就是那些出土的簡牘、帛書和其他有關的考古材料。”這個比喻極其形象生動。審慎鑒別疑古時代的“定案”,擺脫疑古時代的陰影,就會使學術事業不斷進步繁榮,這是改革開放在中華文化研究方面帶來的新氣象。

【參考文獻】

〔1〕山東省博物館.山東臨沂西漢墓發現《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等竹簡的簡報[R].文物,1974,(2).

〔2〕楊善群.變混沌為清晰的重大發現[A].孫子探勝[C].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196-201.

〔3〕湖北省荊門市博物館.荊門郭店一號楚墓[R].文物,1997,(7).

〔4〕陳鼓應.從郭店簡本看《老子》尚仁及守中思想[A].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輯[C].三聯書店,1999.

〔5〕張立文.論簡本《老子》與儒家思想的互補互濟[A].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輯[C].三聯書店,1999.

〔6〕定縣漢墓竹簡整理組.定縣40號漢墓出土竹簡簡介[R].文物,1981,(8).

〔7〕阜陽漢簡整理組.阜陽漢簡簡介[R].文物,1983,(2).

〔8〕李學勤.竹簡《家語》與漢魏孔氏家學[J].孔子研究,1987,(2).

〔9〕楊朝明.孔子家語通解[M].濟南:齊魯書社,2009.

〔10〕唐蘭.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的研究[J].考古學報,1975,(1).

〔11〕李學勤.馬王堆帛書與《鶡冠子》[J].江漢考古,1983,(2).

〔12〕譚家健.《鶡冠子》試論[J].江漢論壇,1986,(2).

〔13〕黃懷信.《鶡冠子》源流諸問題[A].黃懷信.古文獻與古史考論[C].濟南:齊魯書社,2003.

〔14〕江世榮.先秦道家言論集?《老子》古注之一——《文子》述略[J].文史,第十八輯.

〔15〕李定生.文子要詮[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

〔16〕孫以楷.文子與墨子[J].學術月刊,2002,(3).

〔17〕徐勇.魏惠王的紀年質疑[J].史學月刊,1986,(3).

〔18〕周山.《尹文子》非偽析[J].學術月刊,1983,(10).

〔19〕胡家聰.《尹文子》與稷下黃老學派[J].文史哲,1984,(2).

〔20〕邵蓓.尹文及《尹文子》[J].中國史研究,1999,(2).

〔21〕岑仲勉.《列子》非晉人偽作[A].岑仲勉.兩周文史論叢[C].北京:中華書局,2004.

〔22〕陳廣忠.《列子》非偽書考[A].道家文化研究第十輯[C].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3〕李學勤.《鬼谷子?符言篇》研究[J].中國史研究,1994,(4).

〔24〕黃懷信.《孔叢子》的時代與作者[A].黃懷信.古文獻與古史考論[C].濟南:齊魯書社,2003.

〔25〕楊善群.古文《尚書》流傳過程探討[J].學習與探索,2003,(4).

〔26〕楊善群.古文《尚書》與舊籍引語的比較研究[J].齊魯學刊,2003,(5).

〔27〕楊善群.論古文《尚書》的學術價值[J].孔子研究,2004,(5).

〔28〕楊善群.辨偽學的歧途——評《尚書古文疏證》[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05,(3).

〔29〕黃懷信.《說命》考信[J].先秦史研究動態,2008,(2).

〔30〕黃懷信“.周文王遺言”——《保訓》[N].社會科學報,2009-6-11.

〔31〕劉建國.先秦偽書辨正[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4.

〔32〕張巖.審核古文《尚書》案[M].北京:中華書局,2006.

〔33〕楊緒敏.中國辨偽學史[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34〕李學勤.走出疑古時代[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7.

〔35〕王廷洽.簡牘帛書與文獻的傳播[J].學術月刊,2003,(9).

文章來源:《中華文化論壇》2011年第1期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宁市| 江孜县| 楚雄市| 米林县| 永修县| 旌德县| 五大连池市| 通州市| 东阿县| 奇台县| 木里| 昌宁县| 武隆县| 泗阳县| 泰顺县| 永城市| 博罗县| 长岛县| 登封市| 武夷山市| 万盛区| 九龙城区| 门源| 涿鹿县| 阿拉尔市| 华池县| 兖州市| 临朐县| 丰宁| 宜州市| 安丘市| 望谟县| 彰武县| 安仁县| 嘉黎县| 海城市| 北安市| 大同县| 开化县| 论坛| 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