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鄂培
張岱年先生在學術上蜚聲中外,譽為當代中國哲學泰斗。他出生于1909年,今年是岱老95華誕。在20世紀初,我們的祖國處于存亡危急之秋。外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內有軍閥割據。連年戰火,經濟凋零,人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張岱年先生還在中學念書時,就滿腔愛國熱忱,立志“報效祖國”。1933年,他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先后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從事教育和科學研究工作,至今已是70周年。70個寒暑,歷經艱辛,默默耕耘,春風化雨,為祖國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有用之才。70個寒暑,安于貧困,潛心研究,為祖國的富強、文化的繁榮而筆耕不輟。今天已出版的《張岱年文集》、《張岱年全集》,收入宏文達四百萬言。這是張岱年先生的愛國情懷與智慧的結晶。
三個理論基石奠定學術體系
“高以下為基”。一座摩天大廈,不能沒有其堅實的基礎;一個博大的思想體系,必要有其深厚的理論基石。張岱年先生的學術思想體系建立在三個理論基石之上:
(一)中國哲學與文化。張岱年先生成長于書香世家,父眾清先生為晚清進士。他自幼受到家學的熏陶,對中國傳統哲學、文化興趣濃厚。在中學時代,發表了《評韓》、《關于列子》。在北京師范大學求學時,他發表了《關于老子年代的一假定》,受到著名史學家羅根澤的贊賞,將該文收入《古史辨》第四冊。在中國哲學、文化領域里已有深厚功底。
(二)哲學辯證唯物論與社會主義新文化。張岱年先生在1933年來清華大學哲學系執教。在此前后的幾年中,他在長兄張申府先生的指引下,閱讀了大量的辯證唯物論經典著作。這種新的哲學和文化深深吸引著他。他初登清華課堂,講授“哲學概論”,以高昂的熱情宣揚哲學辯證唯物論,并稱之為“當代最偉大的哲學”。他是將這個新哲學和新文化引進清華課堂的第一人。與此同時,他又熱衷于為之闡發、弘揚,在報刊上發表了一篇又一篇文章。他一生始終不渝地堅持辯證唯物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文化,功力深厚。
(三)西方哲學與文化。在1933年來清華的前后幾年中,還是在其長兄張申府先生的指引下,他閱讀了西方各主要流派的論著。對西方的實驗主義等形形色色的哲學和文化均不能“契入”,而對英國穆爾、羅素的新實在論,特別是對這個學派中的“邏輯解析法”情有獨鐘。認為這是西方哲學中的科學內容。在這一時期內,張岱年先生寫有《論外界的實在》、《譚理》兩篇論文,采用“邏輯解析法”以證實“外界實在”和“理在事中”這兩個唯物論的重要命題。它受到學術界的重視。張岱年先生被譽為“解析的唯物論”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邏輯解析法”也就成為張先生的第三個理論基石。
以上三個理論基石,為張岱年先生的學術思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綜合創新探求真理
從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來,外來的哲學、文化紛紛傳入中國,與中國傳統的哲學和文化激烈地“碰撞”。中國傳統的哲學、文化已不能完全適應新的時代,必須更新、轉型。
在當時中國的哲學和文化論壇上,中國的、辯證唯物論的和西方的哲學文化,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三者之間并非“道并行而不相!保恰暗啦煌幌嗯c謀”。彼此排斥,各不相容,門戶之限,壁壘森嚴。而張岱年先生以恢宏的氣魄,瞻前的智慧,敢于突破門戶壁壘;萃取三家之精華,綜合于一,建立了他的學術思想體系。其重要成就有二:
(一)為中國文化的更新、轉型探索出一個新路,并建立了一個新的文化模式。
1935年,張岱年先生發表《關于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一文,為中國文化的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主張兼綜東西兩方之長”“融合為一”,“不要平庸的調和,而要作一種創造的綜合”。這就是張先生的文化觀雛形———“綜合創造”說。1987年,張岱年先生已年近八旬,以滿腔熱忱投入當時的“文化熱”高潮。他根據中國國情和世界形勢的變化,發表了《綜合、創新,建立社會主義新文化》一文,正式提出了他的文化觀———“文化綜合創新論”,為中國文化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模式。它與半個世紀前提出的文化“綜合創造”說,在內容上一脈相承,即融會中西文化精華于一體,目的在于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由于這個新模式順應世界文化潮流,又適應于中國現實,因此,一經提出就獲得學術界的廣泛認同。
(二)為中國哲學的發展探索出一個新路,并建立了一個新的哲學模式。
1936年,張岱年先生發表了《哲學上一個可能的綜合》,文中為中國哲學的發展探索出一個新路:“唯物、理想、解析,綜合于一”。其中“唯物”指辯證唯物論與中國傳統唯物論、辯證思維相結合;“理想”指中國的道德與人生哲學;“解析”即西方的“邏輯解析法”。這是一個融會中西哲學精華于一體的新路。1937年,張先生完成了巨著《中國哲學大綱》,1948年完成了《天人五論》。前者為史,后者為論。史論結合,建立了一個新的哲學模式。這是一個開放性的模式,它所綜合的內容可隨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更新、豐富。因此,這是一個富有生命活力的、有極高價值的哲學模式。
張岱年先生的文化觀是“綜合創新”,其哲學觀亦是“綜合創新”!熬C合創新”是他首創的治學方法。從更深層來說,他的“綜合創新”是將多個外來文化、哲學與中國文化、哲學相結合,用中國的語言、形式來表達,使之中國化,成為中國文化和哲學的有機部分。張岱年先生為中國文化、哲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張岱年先生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見《易傳·象傳》)提升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他一生坎坷,而追求真理之心不變;他提出的“綜合創新”,顯示出他的廣闊胸懷。張岱年先生的為學、為人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的體現。他深受學人的景仰。
來源:中國孔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