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添入收藏

 

 
大師生平|著作年表|著述索引|作品選讀|大師研究|研究著述|書品推介|研究學人|相關鏈接 

相關文章

談談中國傳統文化
“仁人”鐘敬文
《周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
做學問的三個基本方法
心靈超越與境界
張岱年的新道德學說
張岱年:我與北師大
中國哲學史界泰斗張岱年與馮友蘭共同走過的路
 

 

 

 

 

 

張岱年的新道德學說

  我國當代著名哲學家張岱年先生的新道德學說精髓有以下幾個方面。

  充生以達理,勝乖以達和

  這是早在40年代,張岱年先生在他的《天人五論》中提出的深刻哲理命題,他說這是“人生之要誼”,“人生之道”。此命題無疑是他的新道德學說的核心,也是他所追求的人生思想。他的這一核心思想是運用辯證唯物論對中國傳統哲學中人生哲學的創造性的發揮,具有嶄新的內容。

  張岱年先生的“充生”,不但包括維持生命力,更強調發展、擴充生命力,惟其如此,才是人的合理的生活。怎樣發展、擴充生命力?張岱年先生又有精辟的論述:“一切生物都具有生命力,但人的生命有其特點。人的生活是社會生活,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生存。人只能在社會中保持生命力,發展生命力。人的生活是社會化的生活,可以說表現生命力的社會化。……人的生命力只有在社會中才能保持和發展。”

  在強調生命力充實的同時,張岱年先生又講生命力的調節。何謂調節?即在充實生命力時用道德準則來規范這一充實。他說:“每一個人,作為一個人,必須保持自己的生命力。生命力的保持與發展有待于欲望的滿足。追求欲望的滿足,亦即追求利益。人與人之間,各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發生矛盾沖突。如果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過于激烈,毫無調和的余地,勢必同歸于盡。為了保持社會的繼續存在,必須對個人利益的沖突加以調節,使人與人之間遵守一定的行為準則。這種準則即是道德。道德即是調節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擬議新德

  30年代,張岱年先生根據當時中國處在一個大轉變時期,既有滅亡的危機,也有飛黃騰達的希望,挑戰與機遇并存之特點,提出需要促進為民族為理想而戰斗的事業之道德,即為民族生存的戰斗和有利于社會改造的新道德。40年代,他又在所撰的《天人簡論》中提出了“審時代之需而建立新道德”。新中國成立后,他滿懷激情地宣揚建立社會主義新道德。80年代以后,又撰寫了多篇論新時代的道德規范建設的文章。在這些論著中,他根據自己的道德理論,系統地提出了新道德規范。

  如以新時期為例,1992年,張岱年先生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中,與時俱進,又提出愛國主義、團結互助、為人民服務、以助人為樂、忘己濟人、舍己救人為內涵和原則的“新時代道德規范”的“九德”:公忠、仁愛(任恤)、信誠、廉恥、禮讓、孝慈、勤儉、勇敢、剛直。上述“九德”,“有循于舊名”,而“加以新的詮釋”,這個“新”就在于都包含新時代和“人民”內涵或從人民的新時代出發,是新時代人民的普遍道德。如釋“信誠”說,“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更應守信。”“廉恥是人民群眾最重視的道德,最具人民性。”“勤儉是幾千年人民群眾所恪守的道德,不因時代變化而改易。”“勇更為新時代所必需。”剛直即“堅持主體的自覺性而決不屈服外力的壓迫。這種剛直的品德,是新時代所必須發揚的。”

  張岱年先生還論述了各行各業應遵循的職業道德,如道德與法、道德與教育、“官德”和知識分子的“士節”等。又1995年,他還提出了在市場經濟中,應堅持的商業道德。“企業經營中,也有一個堅持民族尊嚴、堅持民族利益的問題。”企業應有四項道德:信,誠實不欺;和,企業內部和在社會中保持一定的和諧;義,見得思義;廉,行清廉。

  理想人格與道德修養

  張岱年先生的新道德學說不只是停留在理論上,從上述可以看出,更是密切聯系實際,為現實服務的。他更強調人們要提高精神境界和發揚傳統美德,通過嚴格的自律和道德修養完善理想人格,他一生信守不渝的原則是直道而行,行之有恒,這正體現了他的道德修養。

  張岱年先生不贊成離開現實生活去追求和提高精神境界,主張由實際生活深處發出的新的人生理想,他提出提高精神境界四項原則:1、理生合一:“一方面要培養生命力,充實生活,擴大生活;一方面要實踐理義,以理裁制生活,使生活遵循理。”2、與群為一:“社會、國家與個人融合無間”,在“與群為一中使個人人格達到圓滿”。3、義命合一:義是人事、道德;命是自然的限制,“義須應命,又要改變命”。4、天人合一:克服天與人的矛盾,使合于人的理想,“由戡天而得到天人和諧”

  張岱年先生自己平生經歷就體現了上述四項原則。據清華大學教授劉鄂培先生在《育人·筆耕·清貧》(載《文化月刊》,1999年,第5期)文中說:“他一生清貧,而在這60多年中,育人不倦,筆耕不輟,創立了非凡的業績。這就是‘安貧樂道'吧!”張岱年先生自律的格言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好學深思,心知其意。言有物而行有恒。”這也可見他的精神生活所反映的精神境界,豈是“清貧”可以束縛了的!

  張岱年先生把發揚傳統美德當作道德修養,完善人格的重要內容和必要環節。

  在論述傳統美德實質及發揚的必要性時,他說:“傳統美德的思想基礎是人格意識,亦即人的自覺。”“我們現在要建設具有時代精神的新道德。新道德的主要原則應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在建設新道德中,“弘揚傳統美德是一個必要的環節,人類社會生活的發展,既有變革性,也有繼承性。新事物是在舊傳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徹底否定過去,從零開始,另起爐灶,那是不可能的。應該承認,傳統美德是傳統文化中的珍貴遺產,在今天仍有提高覺悟的重要意義。”張岱年先生撰寫了一系列發掘和闡述傳統美德的論著。

  直道而行,行之有恒。作為張岱年先生平生信持的修養原則,當代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在《張岱年文集序》中曾有評述:“張先生之學生有習篆刻者,欲治一閑章相贈,請示印文,張先生命刻‘直道而行'四字。”“直道而行則毅”,說他“木訥氣質,至老不變”,治學與立身,“律己以嚴,高自要求”。馮友蘭先生與張岱年先生多年友好,相知甚深,這一評述,恰如其分。

 



國學網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mailto: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拉玛依市| 通海县| 渝中区| 河间市| 桓仁| 吉安县| 贞丰县| 浮梁县| 新乡县| 丹巴县| 咸阳市| 南部县| 呼图壁县| 屏南县| 拉萨市| 清徐县| 古浪县| 莱阳市| 鄢陵县| 岳普湖县| 类乌齐县| 喀喇沁旗| 衡东县| 宁武县| 海城市| 通渭县| 四川省| 逊克县| 平顶山市| 静宁县| 大丰市| 台湾省| 巴林左旗| 通州区| 招远市| 江口县| 海门市| 广昌县| 安乡县| 镇坪县| 嘉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