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大師生平|著作年表|著述索引|作品選讀|大師研究|研究著述|書品推介|研究學人|相關鏈接
|
|
|
|||||||||||||||||||
|
||||||||||||||||||||
摘自新浪文化 作者:劉貴賢 |
||||||||||||||||||||
…… 吳梅,字瞿安,號霜崖。江蘇蘇州人。當今文學界,40歲以下的人,可能對這位文學界有影響的名人的大名,有些陌生。可一提朱自清、田漢、鄭振鐸、齊燕銘,則如雷貫耳。可這些大教授甚至帶長(官)的大作家,見了吳梅卻要鞠躬叫老師。奇怪嗎?更奇怪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俞振飛,見了吳梅也要哈腰稱先生。80年代的日本東京大學校長也是吳梅的弟子。見怪不怪。吳梅對古典詩、文、詞、曲研究精深,作有《霜崖詩錄》、《霜崖曲錄》、《霜崖詞錄》行世。又長于制曲、譜曲、度曲、演曲。作《風洞山》、《霜崖三劇》等傳奇、雜劇十余種。老先生終生執教,自1905年至1916年,先后在蘇州東吳大學堂、存古學堂、南京第四師范、上海民立中學任教。1917年至1937年間,在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光華大學、金陵大學任教授。他精通昆曲,他不但整理了唐宋以來的不少優秀劇目,還創作了不少昆曲,并且是第一個把昆曲這一民間藝術帶入大學的教授,在北京大學文學系教昆曲和戲劇。難怪他的弟子既有名教授大作家又有梨園界的大師,可謂桃李滿天下,目前臺灣的昆曲名家,都是吳梅的第二代弟子。1993年,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等在吳梅故里蘇州召開了吳梅誕生100周年學術討論會,海內外特別是寶島臺灣,來了不少專家、學者…… 遺憾的是,這位著名的教授、昆曲大師正當壯年客死他鄉,什么原因?用長孫吳林的話說,老爺子才華橫溢但膽子小,一生膽小。抗日戰爭爆發,當時在中央大學任教的吳梅,決定舉家"內遷",大逃亡!從蘇州經武漢逃到湘潭,從湘潭逃到桂林,從桂林逃到昆明,可是兩條腿加上火車輪子,也沒有日本鬼子的飛機快,日本鬼子的飛機轟炸昆明,老爺子怕挨炸彈,非要躲到飛機找不到的鄉村,1939年1月11日,吳教授率領一家人從昆明出發,坐了兩天汽車,又步行兩天,來到了大姚縣李旗屯。這個在當時云南地圖上找不到的李旗屯,雖然離昆明不遠,生活條件卻很差。缺醫少藥,衛生條件更差。在大姚縣李旗屯住了兩個月,吳梅因喉病復發去世,年僅55歲多一些。被譽為"曲學之明辨章得失,明示條例,成一家成言,領后來先路"的一代戲曲大師,因蘆溝橋事變后日寇轟炸蘇州,自9月12日攜家人離蘇州經南京達武漢到桂林,從桂林到昆明而大姚縣李旗屯,做夢都想回到故鄉蘇州,辭世前兩日,致友人書云:"避居始入鄂,繼至湘,又至桂,最后至滇,今不再動矣。路日行日遠,病亦日積日深,目下氣急咳嗆,骨瘦如柴,雖有盧扁,亦無能為役,但冀稍延時日,得返故里而已。"遺憾的是,夢想落空,只能魂歸故里。令人不解的是,自幼酷愛古典詩、文、詞、曲的戲曲奇才,在逃難路上仍有詩詞問世的吳梅教授,竟然不讓子孫們學文。用畢生獻于古詩文戲曲事業形容吳梅,一點兒也不過分。離昆明前還在手抄《霜崖詩錄》,去世前數日仍然為弟子的著作校閱,并作《羽調四季花》--"法曲續長平,把賢藩事,嬌兒怨,又譜秋聲。前朝夢影空淚零,如今武昌多血腥。舊山川,新甲兵,亂離夫婦,誰知姓名。安能對此都寫生。苦語春鶯,正是不堪重聽。倒惹得茶醒酒醒,花醒月醒人醒。"花醒月醒人醒,骨瘦如柴卻頭腦清醒的大教授,作詩寫詞的同時,有氣無力地寫遺囑,哆哆嗦嗦,一天僅能寫一、二條。最后,手不能,臨咽氣,特別囑咐孫子們:要學工,不要搞文……吳梅有4個兒子,都學理工。 ……
| ||||||||||||||||||||
|
||||||||||||||||||||
![]() |
國學網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mailto: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