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
曾來香港講學的語言學家王力(了一)教授,一九四九年前曾任廣州嶺南大學文學院長,當時我在嶺大讀書,但沒有上過他的課,不過因為性喜文學,也常到他的家中向他請教。他有一門“絕技”,和新來的學生談了幾分鐘,往往就能一口說出那個學生是哪個地方的人,可知其對語言學的造詣之深。
他是廣西博白人,法國留學生。他有一部語言學方面的著作是用法文與的,研究的專題就是“博白方音”,書名《博白方音實驗錄》(一九三一年巴黎出版)。廣西的一個小縣的方言,由于他的著作而為國際學術界所知,也可說是罕有的佳話了。
他對鄉土感情甚深,桂林發現蘆笛巖時(五十年代中期),他是首批游客之一,曾有《游桂林蘆笛巖》七律一首:
喜從地下得天宮,洞府幽深曲徑通;
玉柱雕楹資鬼矛,碧文圓頂是神工;
天教名勝裝新國,地以靈奇餉健翁;
出洞其嗟人境熱,披襟猶可捉雄風。
他在語言學方面最重要的著作,當屬《漢語史稿》,漢語史包括三部分,一、漢語語音史;二、漢語語文史;三、漢語辭匯史。《漢語史稿》本來早已寫成,而且在一九五七年由北京科學出版社出版了的,但他覺得未能滿意,目前正在加以重寫。據他透露,第一部分“語音史”已經全部寫完,只這一部分就有四十萬字。另外一部他編的《古代漢語》則“知名度”更高,不僅在中國學術界獲得盛譽,世界各國研究“漢學”的人,也都把這部書當做必備的工具書。
他今年(一九八一年)已是八十一歲高齡,不過精神還很好。前兩天我到港大拜訪他的時候,已經先有一批他的門生拜訪過他了,他仍然和我談了個多鐘頭,毫無倦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