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粹學報》
研究國學的學術性刊物。1905年2月23日(光緒三十一年正月二十日)創刊,在上海出版。革命學術團體“國學保存會”規定其為機關刊物。編輯者鄧實、章炳麟、劉師培、陳去病、黃節、黃侃、田北潮、馬敘倫、羅振玉等。由鄧實任總纂。月刊。每期約六十頁左右,售價三角。有光紙(后用連史紙)鉛印,豎排,線裝本。所有圖版均用道林紙印刷。刊物版心上端署報名,中署欄目名稱及該欄面碼,下端書口外署期數。該刊前四年為三十二開本,后三年為二十五開本。
該刊聲稱以“發明國字,保存國粹”為宗旨。用文言文撰寫稿件。主要欄目頭兩年設社論、政篇、史篇、文篇、叢談、撰錄,第三年增設博物篇、學術篇。第四年第一期又設藏書志:第二期開地理篇:第五期設紹介遺書。第六年起,欄目有較大更動,分通論、經篇、史篇、子篇、文篇、博物篇、美術篇、叢談、撰錄等。該刊共出八十二期,最后一期為1911年9月12日(宣統三年七月二十日)出版的第82期,連續刊行七年,從未間斷。停刊之后,改名《古學匯刊》,另行出版。該刊自1911年(宣統三年)起改在北京琉璃廠土地祠內設立分社,并在全國二十四個地方的幾個書莊設了代售處。
|
|
姓名
|
籍貫
|
通訊處
|
出生年代
|
參加革命團體
|
鄧 實(秋枚)
|
廣東順德 |
上海四馬路國粹學報館 |
1876 |
|
黃 節(晦聞) |
廣東順德 |
愛爾近路本會事務所 |
1873 |
同盟會、南社 |
劉師培(光漢) |
江蘇儀征 |
|
1884 |
同盟會、光復會 |
陳巢南(去病) |
江蘇吳江 |
吳江同里 |
1874 |
同盟會、光復會、南社 |
許宗元(貞壯) |
浙江山陰 |
上海城內道署 |
1875 |
同盟會、南社 |
惲 森(菽民) |
江蘇陽湖 |
安徽提督署 |
|
|
馬敘倫(夷初) |
浙江仁和 |
兩廣師范學校 |
1884 |
同盟會、南社 |
陸紹明(良丞) |
浙江仁和 |
杭州教育會 |
|
|
高天梅(劍公) |
江蘇金山 |
上海西門外健行公學 |
1877 |
同盟會、南社 |
朱葆康(少屏) |
江蘇上海 |
上海西門外健行公學 |
1881 |
同盟會、南社 |
馬君武(馬和) |
廣西桂林 |
上海新靶子路中國大學 |
1882 |
同盟會、南社 |
文永譽(公達) |
江西萍鄉 |
廣東學務所 |
|
|
王仲麟(毓仁) |
江蘇江都 |
上海漢口路18號申報館 |
|
|
沈詠韶(屋廬) |
江蘇吳江 |
元和縣屬周莊鎮 |
|
南社 |
柳亞子(人權) |
江蘇吳江 |
上海健行公學 |
1887 |
同盟會、光復會、南社 |
吳欽廉(一青) |
江蘇吳江 |
松江洙涇鎮 |
|
南社 |
張桂辛(坒五) |
江西金山 |
吳淞復旦公學 |
|
|
盧爵勛(藝亭) |
廣東順德 |
順德城外羅氏家族學堂 |
|
|
胡 孛(薛賓) |
江西都昌 |
肄群小學校 |
|
|
黃 質(賓虹) |
安徽歙縣 |
|
1865 |
南社 |
蔡哲夫(寒瓊) |
廣東順德 |
|
1879 |
南社 |
黃 侃(季剛) |
湖北蘄春 |
|
1886 |
同盟會、南社 |
胡玉韞(樸安) |
安徽涇縣 |
|
1878 |
南社 |
(是表錄自鄭師渠著《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國學保存會藏書樓合影

|
《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本書第一次明確提出,晚清國粹思潮是資主階級民主革命思潮的一部分,章太炎等國粹派一身二任,他們不僅是其時資主階級革命派的一翼,而且是一批富有新時代詩情的國學大家。章太炎諸人的學術研究有力推致力了中國傳統學術的近代化。國粹派尤其以復興中國文化為已任,他們對于發展中國新文化的思考。富有可貴的前瞻性。
將晚清的康有為和國粹派都說成是文化保守主義者,未必準確。從表面看,康有為倡言公羊“三世”說,主張光大孔教,很像是“文化保守主義”,但是,他公然宣傳“孔子改制”,“新學偽經”,欲推翻封建統治的正統學說古文經學,為維新變法提供理論根據,這在當時被頑固派視為洪水猛獸,何能激烈。辛亥時期的國粹派,主張保存國粹,反對“醉心歐化”,似乎也很“保守”,但是,他們提升諸子,貶抑孔子,章太炎甚至著有《問孔》、《訂孔》的雄文,直截了當指斥孔子是中國的禍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