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驛站
胡樸安(1878—1947) 安徽涇縣人,原名韞玉。辛亥革命前抵滬參加《民立報》等工作,并在國學保存會掌管藏書。加入南社。與詩人柳亞子、弘一法師等創辦“文美會”。后任國民大學等校教授。 幼習經史,精研經子文字訓詁之學,學宗戴震、包世臣,尤長于《易》、《詩》、《說文》及訓詁學。胡氏一生著述甚豐,計有六十三種。著有《中國訓詁學史》、《中國文字學史》、《詩經學》、《周易古史觀》、《儒道墨學說》、《戴先生所著書考》、《中華全國風俗志》等。 蔡哲夫(1879-1941年) 原名守,一作有守,字成城,號寒瓊、寒翁、寒道人、茶丘殘客、折芙。齋堂為茶丘、寒廬、有奇堂、味雪庵、磚鏡齋、二條一廛、寒瓊水榭、茶四妙亭。廣東順德龍江鄉人。早年加入南社,襄助黃節和鄧實主辦《國粹學報》,刊輯《風雨樓叢書),與潘達微合編《天荒畫報》。工詩詞書畫及文物鑒賞,惟懶于涉筆,對外酬醮多由王竹虛、尹笛云、張谷雛代筆。篆書多由鄧爾雅揮毫。平生嗜茶,有饋贈佳茗者,多以書畫篆刻為報,自比杜茶村。發妻張氏傾城,后又娶談溶溶(月色)為如夫人。富收藏文物。治印不專一家,因廣究金石,印作每得佳趣。或自篆而倩其夫人刻之。著有《寒瓊碑目》、《寒瓊金石跋續)、《說文古籀補》、《漆人傳》、《瓷人傳》、《畫璽錄》、《印雅》等。
胡樸安(1878—1947)
安徽涇縣人,原名韞玉。辛亥革命前抵滬參加《民立報》等工作,并在國學保存會掌管藏書。加入南社。與詩人柳亞子、弘一法師等創辦“文美會”。后任國民大學等校教授。
幼習經史,精研經子文字訓詁之學,學宗戴震、包世臣,尤長于《易》、《詩》、《說文》及訓詁學。胡氏一生著述甚豐,計有六十三種。著有《中國訓詁學史》、《中國文字學史》、《詩經學》、《周易古史觀》、《儒道墨學說》、《戴先生所著書考》、《中華全國風俗志》等。
蔡哲夫(1879-1941年)
原名守,一作有守,字成城,號寒瓊、寒翁、寒道人、茶丘殘客、折芙。齋堂為茶丘、寒廬、有奇堂、味雪庵、磚鏡齋、二條一廛、寒瓊水榭、茶四妙亭。廣東順德龍江鄉人。早年加入南社,襄助黃節和鄧實主辦《國粹學報》,刊輯《風雨樓叢書),與潘達微合編《天荒畫報》。工詩詞書畫及文物鑒賞,惟懶于涉筆,對外酬醮多由王竹虛、尹笛云、張谷雛代筆。篆書多由鄧爾雅揮毫。平生嗜茶,有饋贈佳茗者,多以書畫篆刻為報,自比杜茶村。發妻張氏傾城,后又娶談溶溶(月色)為如夫人。富收藏文物。治印不專一家,因廣究金石,印作每得佳趣。或自篆而倩其夫人刻之。著有《寒瓊碑目》、《寒瓊金石跋續)、《說文古籀補》、《漆人傳》、《瓷人傳》、《畫璽錄》、《印雅》等。
國學網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mailto:web@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