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中國古代繪畫簡介(十二):元代士人畫

  5、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一字瑤姬,華亭(今上海青浦)人,說為浙江德清茅山(今干山鎮(zhèn)茅山村)人。元代著名的女書法家、畫家和詩詞作家。自幼聰慧,幼習書畫,篤信佛法。曾手書《金剛經(jīng)》數(shù)十卷,贈名山寺。嫁趙孟頫,元延祐四年(1317)冊封魏國夫人,世稱管夫人。延祐五年,管道升腳氣病復發(fā),經(jīng)趙孟頫多次上書請求,次年四月,方得準送夫人南歸。四月二十五日從大都(今北京)出發(fā),五月十日至山東臨清,延祐六年五月十日管道升病逝于舟中,葬東衡里戲臺山(今德清縣洛舍鎮(zhèn)東衡村)。趙孟頫為她親筆撰寫了《魏國夫人管氏墓志》,其中充滿了對其妻的深切懷念和沉痛悼挽。三年后,趙也去世。兩人合葬于湖州德清縣東衡山南麓。

  管仲姬為人不慕榮華,為人恬淡。趙孟頫以宋室后裔而入元為官,晚年晉升為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官居從一品,貴傾朝野,管道升卻填《漁父詞》四首,勸其歸去。其中寫道:“遙想山堂數(shù)樹梅。凌寒玉蕊發(fā)南枝。山月照,曉風吹。只為清香苦欲歸”;“人生貴極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爭得似,一扁舟,吟風弄月歸去休!”其中不僅有淡泊名利的志向表白,亦含有歸隱山林操守上的規(guī)勸。管道升留下詩文并不多,除上述四首《漁父詞》和幾首題畫詩外,還有一首梅花詩,作于皇太后在興圣宮召見她時,奉懿旨而作:“雪后枝瓊嫩,霜中玉蕊寒。前村留不得,移入畫中看”通俗淺近,素雅淡薄,亦如其人。管仲姬的書法比其詩文更為著名。所寫的楷書和行書“秀潤天成”,與趙孟頫頗相似, 董其昌說她的書法與趙孟頫“殆不可辨同異,衛(wèi)夫人后無儔”。

  因此又與東晉的女書法家衛(wèi)櫟“衛(wèi)夫人”,并稱中國書法史上的“書壇兩夫人”。曾手書《金剛經(jīng)》等數(shù)十卷,遍贈名山名僧。其書牘《璇璣圖詩》,五色相間,筆法工絕。其代表作《秋深帖》為行書,其筆力扎實、體態(tài)修長,秀媚圓潤,暢朗勁健。整篇文字斷句、起筆不拘一格,結(jié)構(gòu)錯落有致,研讀觀賞之下,每一處的起筆、停頓、運勢,都有其章法,卻又化章法于無形,體現(xiàn)出書法家的藝術(shù)技巧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但大部分專家認為,《秋深帖》應該是趙孟頫代替夫人管道升所寫。從字跡上看,《秋深帖》筆體溫和、典雅,正與趙孟頫的行書特點相契合。

  繪畫上善畫花草,兼工山水、佛像,尤擅畫墨竹梅蘭,筆意清絕。著有《墨竹譜》1卷。曾在湖州瞻佛寺粉壁上繪竹石圖,高約丈余,廣一丈五六尺。其晴竹新篁,為其首創(chuàng)。她于仁宗皇慶三年畫了一副竹子長卷,畫面上竹枝竹葉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還題有“竹勢撒崩云觸石,應是瀟湘夜雨時”詩句。元仁宗嘗將趙孟頫、管道升及趙雍書法合裝一卷軸,藏之秘書監(jiān),曰:“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婦父子皆善書,亦奇事也?!惫艿郎粌H是一位絕代蓋世的才女,溫柔嫻淑的良妻,同樣也是一位循循善誘、言傳身教的慈母。趙家三代人出了七個大畫家。趙雍、趙麟、趙彥正皆名冠一時。元畫四大家之一的王蒙亦是管道升的外孫,他們的成才與管道升的關(guān)系極大。至元二十六年(1289),其子趙雍(字仲穆)出生。從趙雍日后的書畫等藝術(shù)成就來看,管道升曾在一首《題畫竹》的詩中寫道:“春晴今日又逢晴,閑與兒曹竹下行。春意近來濃幾許,森森稚子日邊生!”借森森竹筍表達母親對兒女的殷切期望。今傳世作品有《墨竹圖》、《水竹圖卷》、《山樓繡佛圖》、《長明庵圖》等。

  墨竹圖 紙本、水墨、墨筆,縱34cm,橫57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此圖描繪一株竹從左下方向右上方傾斜,小枝左右分開,竹葉濃密,生動有致,用筆尖勁有力,頗見功力。其密葉中有趙孟頫潤飾處-(用筆較圓厚的部分)。畫上自題“仲姬畫與淑瓊”,鈐白文“管氏仲姬”一印。此圖與趙孟頫、趙雍墨竹合裝一卷,被稱為《一門三竹》卷。


管仲姬《墨竹圖》

  竹石圖 紙本、墨筆,縱87.1厘米,橫28.7厘米,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畫中土坡上立一奇石,左邊是一高一低,一濃一淡兩竿修竹,右下是一叢竹葉。竹葉上挺,謂之“晴竹”,畫時下筆須略帶逆勢藏鋒,然后以中鋒重按掠去,至葉尖處疾挑而出。梢頭結(jié)頂,挑出時尤須注意左右顧盼,姿態(tài)生動。學過書法的人有體會:書法中的“撇”,用筆多是自右上而向左下,而畫中“撇葉”則須自下而上、向左右兩向撇出,筆力用不上,有一定的難度。管道升的撇葉,雖抵不上趙孟頫的厚重,但是筆力尚強,竹葉的粗細變化也恰到好處,獨具豐采。


管仲姬《竹石圖》

  6、趙雍字仲穆,湖州(今屬浙江)人。趙孟頫次子。以父蔭入仕,官至集賢待制、同知湖州路總管府事。晚年隱居在家,往來于湖、杭間。為人多才多藝,散曲《黃鐘?人月圓》:“人生能幾渾如夢,夢里奈愁何?別時猶記,眸盈秋水,淚濕春羅。綠楊臺榭,梨花院宇,重想經(jīng)過。水遙山遠,魚沉雁渺,分外情多!相思何日重相見,山遠水偏長。風弦雖斷,鸞膠難接,愁滿離腸。最傷情處。鮫綃遺恨,翠靨留香。故人何在?濃蔭深院,斜月幽窗”。屬于白樸、張可久清麗派,詩文有《趙待制遺稿》一卷;書法上善正、行、草,亦長篆書;精鑒賞;善于刻印,并創(chuàng)始以花乳石作印材,傳世作品頗多。

  繪畫上,趙氏一門,趙孟頫、管道升夫婦,子趙雍,孫趙麟、趙風,外孫王蒙等,三代人出了七個大畫家,影響了元、明、清直至現(xiàn)代將近一千年的中國書畫的發(fā)展,這在歷史上似乎是絕無僅有的。趙雍幼即勤奮,得母指教,稍懈母即嚴責之。稍長,“所畫濃淡淺深皆至理”,人物、山水、界畫、花鳥、鞍馬無所不能。后人點評他恪守家法,未能超越雷池,但是趙孟頫開一代新風,涉及領(lǐng)域廣泛,正需要有一個后人繼承并發(fā)揚光大,趙雍可以說無愧為擔當重任者。張羽題其畫:“古來名畫傳父子,唐有二李蜀兩黃。吳興公子冠當代,雍也繼之早擅場?!眰髡f趙孟頫晚年為幻住庵寫《金剛經(jīng)》,未半遽逝,趙雍為之補全,其接續(xù)處竟無人能辨。他擅山水,繼承父親畫風,參學董源、巨然而兼容李成、郭熙,蕭散清遠,筆力勁健,其一《秋林遠岫圖》,畫江山秋樹,江面空闊,鴻雁驚飛,遠山如帶。山石上所畫樹木枝干挺勁如虬,枝頭如蟹爪,遠山用披麻皴。用筆勾、點、染結(jié)合,畫法多樣,設(shè)色淡雅,給人以秋天清冷的氣息。此圖反映了趙雍典型的山水畫風貌有個人面貌;精人物鞍馬,法唐人,有古意,得曹霸之神髓。其《駿馬圖》、《長松系馬圖》中駿馬行走滾臥,馳驟奔跳,浴水嚙草,各式姿容皆神態(tài)生動;寫蘭竹則師其母,腴潤灑脫,頗有風致,又創(chuàng)以胭脂色點垛梅花,花密枝繁,別具一格;亦作界畫。傳世作品有《蘭竹圖》、《秋林遠岫圖》、《松溪釣艇圖》、《溪山漁隱》等。

  傳世作品有:《采菱圖》至正二年(1342)作;《挾彈游騎圖》至正七年(1347)作;《松溪釣艇圖》至正二十年(1360)作,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沙苑圖》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蘭竹圖》;《墨竹圖》;《長松系馬圖》;《清溪垂釣圖》藏上海博物館;《溪山漁隱圖》張衍舊藏;《駿馬圖》至正十二年(1352)作,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人馬圖》至正十九年(1359)作,藏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澄江寒月圖》紈扇,藏遼寧省博物館等。子鳳,字元文;子麟,字彥徵,俱擅書畫。

  松溪釣艇圖 紙本、墨筆、縱30厘米,橫52.8厘米,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乃其傳世精品,為趙雍、王冕、朱德潤、張觀、東方壺五位高手之合作畫卷。趙雍時年72歲,筆墨俱老。

  構(gòu)圖是典型的元畫特征:寬闊的江河間隔前后兩岸。江面遼闊,近處有一艘小艇,上有一翁端坐船頭,神態(tài)寧靜,一手執(zhí)釣竿。近岸的坡石中畫四株樹,前兩株是松樹,一株側(cè)向江中,枝干枯槎,松葉攢針,猶是宋人李、郭畫法,但已趨于簡率;后兩株是點葉樹,一株作介字點,一株作橫筆點?!∈渣c綴荊棘。近處的坡石及遠岸的山巒,則以長披麻皴繪就,石廓及結(jié)構(gòu)折轉(zhuǎn)處以濃墨密點,顯然是董、巨畫法,但也趨向疏松。水面無水紋,只在遠山的岸邊水中略用淡墨干筆掃過,令人一看即知是元人筆墨。全畫構(gòu)圖疏朗,意境曠遠,用筆較放,用墨略重。這種將李、郭畫法與董、巨畫法熔于一爐,正是發(fā)揚了趙孟頫“畫貴有古意”,對古代傳統(tǒng)之優(yōu)秀處兼容并蓄的革新精神。
  圖左自識::“至正廿年(1360)二月既望仲穆畫”。鈐印“仲穆”、“魏國世家”。另有清乾隆御題詩一首。鈐清乾隆內(nèi)府諸印及“喜慶御鑒之寶”以及“李肇亨”、“儀周鑒賞”、“李氏鶴夢軒珍藏記”印共十六方。


趙雍等《松溪釣艇圖》

  人馬圖 紙本、設(shè)色,縱30厘米,橫65厘米,藏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圖繪一西域長髯奚官雙手牽一白馬。線描渾圓、文秀,不作刻意表現(xiàn)之筆,近于白描的畫法。趙雍畫馬,繼承其父趙孟煩的畫風,此圖屬李公麟人馬畫一系??钭R中注明作于“至正十九年”( 1359),作者時年七十一歲。是晚年之作。


趙雍《人馬圖》

  7、趙麟字彥徵,趙雍次子。趙孟頫之孫。至正十一年,以國子生參加會試,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登進士第,初授之官不詳。至正十九年,在任承事郎、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檢校官。據(jù)《明太祖實錄》卷二十六,吳元年十月甲寅,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兼任議律官,受命參與制訂律令。洪武元年,以御史出任莒州知州,史載其“清藻若冰雪,而性敏才優(yōu),遇事輒辦”。值元末兵燹之后,官廨學宮一切毀廢,麟次第營建,規(guī)模略備,氣象更新,而民間不知有力役之擾,故州人尤頌之。

  善畫人馬、山水,其構(gòu)圖、技法、筆墨等方面深得家傳,書法亦承襲趙字風骨,可謂書畫均能造其祖、其父之域。傳世之作有至正二年(1342年)作的《春山圖》;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作的《洗馬圖》;《林巒福地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相馬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等。

  洗馬圖 紙本、墨色,縱111厘米,寬29cm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此畫以淡雅的山水為背景來烘托寧靜悠閑的氛圍。畫中奚官神態(tài)安詳,馬亦溫順,整幅作品追求色調(diào)的華美和景物的和諧一體,人物、馬匹則是此幅畫作的靈魂所在。似乎反映了作者在元末亂世之時,避居世外、獨自享受著隱逸恬靜生活的心態(tài)。但從畫上自題的七絕來看:“苜?;ㄩ_霜葉濃,竹批兩耳氣何雄。承平閑卻金絲絡(luò),留作觀風御史驄”,還是隱含著對世路不平合有志難伸的慨嘆。趙麟在畫上自題:“學龍眠白描法”,這亦是承襲了家風。以李公麟白描手法表現(xiàn)人物和馬匹,采用白描的形式,線條勻凈文雅,不激不厲。,技法上注重描法與形象和質(zhì)感的統(tǒng)一,是趙氏家族繪制這類題材經(jīng)常采用的技法,趙孟頫、趙雍都曾有類似的作品。趙麟在這幅畫中,既吸收了前輩的繪畫技法,又融入了個人的情感,對馬的容貌、奚官的舉止刻畫得十分傳神。用筆簡練、線條纖細而遒勁,不作色彩渲染而體積感、質(zhì)感頗強,體現(xiàn)了畫家細膩的觀察力,高超的表現(xiàn)技巧和深厚的人文修養(yǎng)。

  趙麟的作品,在皇家收藏中尚為鳳毛麟角,在民間則更難以覓得,此件《洗馬圖》軸當屬僅見。上有款署:“至正廿又五年(1365)秋暮學龍瞑白描法并題。趙麟”。鈐印為“浙江行省檢校之印”。


趙麟《洗馬圖》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景山区| 铜鼓县| 马关县| 霸州市| 沾化县| 姚安县| 宁蒗| 宁津县| 阳西县| 全椒县| 大安市| 贡觉县| 屯昌县| 锡林郭勒盟| 卓尼县| 福州市| 察哈| 榆中县| 开鲁县| 德惠市| 临夏市| 凉城县| 科技| 大荔县| 伊川县| 怀宁县| 白沙| 武夷山市| 潼南县| 肥乡县| 珠海市| 丹巴县| 临清市| 鄂温| 霸州市| 黑河市| 江源县| 北京市| 莎车县| 贡觉县| 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