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港臺主要漢學出版物近期目錄(三十五)

24、民國人物與檔案

20160806_053

時  間:2015年12月
作  者:周惠民 主編
出版單位:臺北:政大出版社

內容簡介:

導論(周惠民)

胡適檔案與胡適研究(黃克武)

檔案、日記、回憶錄與外交史研究——以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內爭為例(唐啟華)

由日記與檔案所見的林獻堂(許雪姬)

1949年前張羣與蔣中正之關系——兼介紹張羣《中行廬經世數據》的史料價值(劉維開)
為薪?為釜?——汪精衛的生死抉擇(邵銘煌)
胡宗南與蔣介石關系的轉折(1945-1950)(林桶法)
德國軍事顧問團在華工作 (周惠民)

25、文學東亞:歷史與藝術的對話

20160806_054

時  間:2015年12月
作  者:陳芳明 主編
出版單位:臺北:政大出版社

內容簡介:

文學東亞的視野(陳芳明)

明治「敗者」史觀與殖民地臺灣:以北白川宮征臺論述為中心(吳佩珍)

雙城漫游:郁達夫小說中20年代的東京與上海(郝譽翔)

板蕩之際的現代抒情:試論鄭愁予早期的愛情詩(劉正忠)

外來美學,抑或在地現實?臺韓文學史對現代主義文學的評價問題(崔末順)

離心的電影跨域實踐:以臺語間諜片為例(王君琦)

愛錢來作伙:1970年代女女關系(紀大偉)

試析后90年代透過戲劇展演臺灣歷史的一種美學趨勢轉向:以三位女性劇場創作者的劇作及演出為例(王婉容)

施施而行的歷史幽靈:施叔青作品的思想轉折及其近代史觀(邱雅芳)

26、水利秩序之形成與挑戰——以后村圳灌溉區為中心之考察(1763-1970)

20160806_055

時  間:2015年12月
作  者:李進億 著
出版單位:臺北:國史館

內容簡介:

本書是以大嵙崁溪作為水源的后村圳灌溉區,主在探討后村圳從清治至日治時期的歷史變遷,及其與國家、環境及相關人群所共構的水利秩序之互動歷程,試圖厘清水利秩序的形成及其面臨的挑戰,對于一地水利發展的具體影響。 透過本書的研究發現,后村圳的水利秩序能否維持穩定,與大嵙崁溪流域整體的水利秩序密切相關。此外,河川上、下游間有著休戚相關的共同命運,從而牽引起流域內各地區間的緊密聯系。透過與其它埤圳的爭水行動,有助于灌溉區內水利秩序的強化及水利社會的凝聚。由本研究可以了解,單一水圳水利史的研究不應局限其灌溉區之內,對于該水圳與共享水源的上、下游各水圳之間的水利秩序,也需檢視與探討,始能得到較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成果。

27、抗戰時期的中國軍醫

20160806_056

時  間:2015年12月
作  者:楊善堯 著
出版單位:臺北:國史館

內容簡介:

本書以軍醫作為論述與討論之對象,試圖探討抗戰時期軍醫在戰爭中所扮演的角色與作用。在軍隊中,負責救治傷員與防疫衛生的任務,通常是由軍醫所擔負之。近代中國自清末以來引進西方各項事物時,軍隊醫療亦同時在革新的范圍當中。因此,探討軍醫行政及教育制度體系如何由中轉西的發展過程,即為本書之濫觴。然而,軍醫之發展,亦與國家及軍隊領導人有莫大之關聯,透過戰時國家最高軍政領導人蔣中正的指示與建議規劃,亦可看出軍醫發展之重大轉折。軍醫這個角色,不論其教育或規劃如何,最終之目的即在于實地救治戰場上的傷員,故軍醫與傷兵兩者間,在救治與處置方法上為何,則是本書欲探討之另一重點。

28、遇見文學美麗島:25座臺灣文學博物館輕旅行

20160806_057

時  間:2015年12月
作  者:臺灣文學博物館采訪小組 編
出版單位:臺北:前衛出版

內容簡介:

無論是根深土地的宿命,或是歷史流轉的契機,臺灣的作家們在各自的時代里留下了文學的追尋或見證。然而,臺灣文學其實就在你我的生活里,或許在下個轉角、一個錯身經過的那些地方,就曾是哪位作家靈感或愁緒的收藏。而一座座文學博物館,正是作家、作品、時間與空間磚瓦落成的文本,永遠等待著下一位讀者的探索與對話……

本書精選25座臺灣文學博物館進行深度采訪與介紹,包括作家故居、作家紀念館、文學數據館、圖書館等文學館家族,以館舍為中心,連結作家與作品,鉤勒出在地的文學與歷史面貌,并收錄7條在地走讀路線,帶領讀者一訪作家原鄉、創作現場與文學地景。在輕旅行中遇見文學美麗島,或走或讀,讓我們一起尋找關于島嶼的感動與記憶,以及臺灣文學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某些意義。

29、中外宗教與文學里的他界書寫

20160806_058

時  間:2015年12月
作  者:李奭學、黎子鵬 主編
出版單位: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內容簡介:

任何宗教都有「他界」信仰,奉教者每視之為地理上如實的存在體。就基督宗教而言,「天堂」與「地獄」是對應的他界。如果縮小范圍,以羅馬教會為例,那么從歐洲中世紀鼎盛開始,還得添上另一個稱為「煉獄」的所在。基督宗教入華以前,中國儒、釋、道三教也有類似現象。儒家的祖先崇拜與天地祭祀早就預設「今世」之外,另有「他界」存在?!渡胶=洝放c《穆天子傳》流傳下來的西王母所居的「瑤池」,則幾乎是「道教天堂」的代稱。佛教入華,西方極樂世界與十八層地獄變成信眾信仰中的實地實景,道教的仙山圣地常加挪轉。本書所收諸文,討論的面向涵蓋東西各大宗教里的他界書寫,篇篇都是研究上的絕佳入門磚,也是論說精辟的文學與宗教的跨學科范文。

30、劉子節要附惲日初集

20160806_059

時  間:2015年12月
作  者:(清)惲日初 著、林勝彩 點校、鍾彩鈞 校訂
出版單位: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收入明末清初學者惲日初編輯之《劉子節要》及惲氏個人著作。明儒劉宗周絕食殉國后,其后人及門弟子欲藉由整理刊刻其著作以宣揚其學說。鑒于蕺山著作篇帙繁富,刊行不易,惲日初乃仿照高攀龍編《朱子節要》的方式,采用《近思錄》例,分為十四卷,將蕺山著述文字分門別類采入其中。惲氏個人著作則包括《惲遜庵先生文集》、《惲遜庵先生文槀》、《不遠堂文集》鈔本、《續證人社約誡》。整理者并由惲氏后人所編《惲氏家乘》,及清代學者文集、家譜中搜得部分惲氏著作,將諸本匯為一編,名為《惲日初集》。學界向來認為《劉子節要》已經亡佚,惲日初著作亦較為罕見。今點校整理《劉子節要》及《惲日初集》,希望有助于學界認識惲氏個人學術思想,并厘清清初蕺山學說的傳播歷程,以期對清初學術思想發展的面貌有更完整真實的認識。

31、流亡日日:一段成為西藏人的旅程

20160806_060

時  間:2015年11月
作  者:鄧湘漪 著
出版單位:臺北:游擊文化

內容簡介:

序章 流浪
知識轉折與取向認同|我、西藏及田野角力|落腳與重返田野地

第一章 負傷的鄰人
西藏抗暴歷史創傷|流亡開展與難民身分|藏民庇護背后的中印角力|經濟觀點下的政治庇護|西藏流亡的歷史定位|宗教精神支撐生存信念|移動造就日常變化|無家可歸與生存異化

第二章 快捷方式
默會的轉山儀式|崇敬神圣的身體苦行|決意離開西藏家鄉|想象中的自由及其代價與折磨|考慮遷移西方的難題及盤算|流亡歲月仰仗快捷方式|山城夜晚風雨生活|跨國視訊安頓「回不去」的惆悵

第三章 思念轉化
隱匿巴士站里的遠行盼望|相互取暖依偎的「失敗人生」|夢想天堂里日日等水|西藏民族運動與非政府組織|文盲格桑的民族情感轉化

第四章 生產與勞動
印南拜拉古比的經濟生產:農業與宗教交融|印北德蘭薩拉的經濟生產:商業與宗教交融|合作社事業|翻轉難民刻板形象的經濟差異|印藏勞動力交換中的文化張力

第五章 暗黑經濟
還俗札西的諸多「第一次」|錢流轉與風險無常|邊界經濟與商品供應鏈|邊境走私「賭一把」翻身機運

第六章 隱匿
熱情的人引來熱情的耳語|流言蜚語關乎族群集體欲求|聽聞佛法的搶位戰略|修行道上以關系為網、謠言為障|藏匿自身,任語言堆棧封存流言

第七章 自焚
族群身心受苦的終極化現|受民族情感灌溉的哀悼|自焚英雄遺體回城的單行道路|喪禮儀式撫慰集體哀傷|儀式的神圣性與精神召喚|團結向上的精神力量|藏人受苦的集體性及其意義|與死亡鑲嵌的哀慟復仇和民族情感轉折

終章 民族苦難的精神氣質:后殖民的心理糾結
缺乏連字號的難民身分矛盾|貼附于印度社會的藏族離散|不融合生活圈的族群加壓|屯墾區作為連結世界的中心|跳機翻轉西藏民族情感的糾結|公民與難民身分的矛盾|少數族群的歸屬困境和倫理選擇|流亡藏人的過渡性后殖民情懷

32、六朝同題詩歌研究

20160806_061

時  間:2015年11月
作  者:沈凡玉 著
出版單位: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聯 絡 人:嚴嘉云

內容簡介: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范圍義界
第三節 研究文獻回顧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預期目標

第二章 同題詩歌產生之環境與理論背景
第一節 文學集團的形成與同題共作
第二節 文學觀念的演變與同題詩歌
第三節 文學史的建構——經典意識與同題詩歌
第四節 作者的經典——同題與其它連結傳統的創作形式

第三章 異代同題:文學傳統的形成與嬗變
第一節 無題之同題:「雜詩」與「擬古」同題群的特色與發展
第二節 樂府同題擬作中抒情、托喻傳統的成立與消解
第三節 歲時節候同題群的嬗變與成型
第四節 人物同題群之個體形象塑造與轉變

第四章 同題共作:文學集團的對話與時空凝聚
第一節 同題共作與時空情境的凝聚
第二節 同題共作中的社交話語
第三節 同題共作中的游戲話語
第四節 同題詠物詩的發言模式與君臣對話
第五節 同題邊塞詩的言志傳統與忠誠宣示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文學史上「同題」現象之成因
第二節 縱向同題傳統之形成與嬗變
第三節 文學集團同題共作之話語功能
第四節 結語

33、《漢學研究》第34卷第1期目次

時  間:2016年3月

內容簡介:

【專論】
「梁山七器」與周代巡狩之制(陳絜)

話語招魂術里的雙重性格——揚雄之書寫模式及其經典觀析探(龔韻蘅)

六朝佛法「殺生戒」與世教祠祀信仰的交涉(紀志昌)

傳記與辨體觀——內部沖突的分類過程(黃自鴻、胡梓穎)

Antonio Pérez——一個華人雇傭兵與十六世紀末西班牙人在東亞的拓展(李毓中)

理禮雙彰——鄭齊斗的經世之學(劉芝慶)

氣節與道脈之間——東林祠祀爭議與清初士風之轉折(胡琦)

談「的」字(準)定語結構——以四縣客家話名物化為例(鍾叡逸)

On the Locative Existential Construction in Taiwanese Hakka: Interface between Construction and Lexical Semantics(構式和詞匯語意的互動——以臺灣客家語處所存在構式為例)(葉瑞娟)

【問題與討論】
上博五〈季庚子問于孔子〉通釋(林清源)

明清所編總集造成的漢魏六朝文本變異——拼接插入的處理手法及其方法論反?。謺怨猓?/p>

資料來源:臺北《漢學研究通訊》、臺北《國家圖書館電子報》等 陳友冰輯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密市| 晋宁县| 眉山市| 宜兴市| 安多县| 清水河县| 来安县| 塔河县| 墨脱县| 涪陵区| 苗栗市| 申扎县| 敦煌市| 芜湖县| 江阴市| 宝山区| 南宁市| 南投市| 永丰县| 黄山市| 长沙县| 兴业县| 峡江县| 科技| 黄平县| 浦县| 乌海市| 通江县| 黄山市| 栾川县| 精河县| 新余市| 绍兴市| 白朗县| 土默特左旗| 沿河| 尖扎县| 寻甸| 蚌埠市| 南涧| 西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