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人小令鑒賞之五
【雙調·沉醉東風·重九】 盧摯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盧摯小令的題材范圍較為廣泛,山水田園、懷古登臨、歸隱之志、贈友送別以及男女戀情等皆有表現,且風格多樣。
盧摯的小令中題材最多的是“懷古”,但也有相當的篇目是表達了自己的林泉之志和對田園生活的詠歌,即使在“懷古”曲中也不例外,如[雙調蟾宮曲·箕山懷古]:“巢由后隱者誰何?試屈指高人,卻也無多。漁父嚴陵,農夫陶令,盡會婆娑。五柳莊瓷甌瓦缽,七里灘雨笠煙蓑。好處如何?三徑秋香,萬古煙波”。曲中由在箕山隱居巢父、許由聯想到不愿為官的嚴子陵和陶淵明,并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歸隱之思,可見盧摯即使在仕途一帆風順,高居河南路總管之時仍懷歸隱之念,這與那些遭受政治打擊后方生歸心的士大夫是有所不同的。更多的散曲則是表達對田園生活的詠歌,如[雙調蟾宮曲]:“奴耕婢織生涯,門前載柳,院后桑麻。有客來,汲清泉,自煮芽茶。稚子謙和禮法,山妻軟弱賢達,守著些實善鄰家。無是無非,問什么富貴榮華?”曲中描繪自由自在、無是無非的隱居生活,從農耕、桑麻、鄰居、妻兒等不同角度進行贊頌,并同富貴榮華的官宦生活做一對比,借以表達自己的歸隱之樂。此曲即作于歸隱于宣城之后,內中應當是作者實際生活感受。這首【雙調·沉醉東風·重九】亦為同一題材,作于同一時期。
盧摯晚年寓居宣城,過著一種倚歌醉吟、悠游林下的閑適生活。宣城是沿江一個富庶州縣,好山好水,風景特佳:青弋江出其左,馬鞍山俯其右。南齊詩人謝朓有“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之嘆,李白有“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之譽。盧摯隱居其間,心情寧靜,志趣淡泊,最容易感受到山川的靈氣,也最能品味山水之佳色。這首小令寫重九之日登臨之感慨,緊緊把握住深秋的季節特征和江南山水的特色,寫出一個隱居者此時此地獨特的人生感受!
此曲之妙,首先在于抓住季節和地域的特征來選擇典型的景物。季節是暮秋,地域是江南的宣城。紅葉、黃菊、歸雁、寒蟬、衰柳、空山,都帶有明顯的季節和地域特征。唐代詩人杜牧就寫過:“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山行》);宋代女詞人李清照也用“東籬把酒黃昏后”(《醉花陰》)來抒寫她秋日的離愁。秋風一起,大雁南飛。等到雁影漸稀之時,也就是暮秋了。春夏草木豐盛時,山體也就顯得豐腴。到了暮秋,草木凋零,山體也就顯得清瘦了。其中“稀”:雁影稀疏,與長天相襯,更顯空曠冷寂?!笆荨保阂环矫嫔鷦有蜗蟮孛枥L出了山的孤,,同時瘦山與冷月相融,更添一份落寞與凄冷。所以“雁影稀”和“山容瘦”也都是典型的暮秋特征。至于寒蟬、衰柳,更是“冷落清秋節”的典型物象。我們在古人詩詞中不止一次聆聽過這種觸景傷情的秋吟。宣城地處江南丘陵,有山有水,山環水繞。山上丹楓如火,才會使作者聯想到“題紅葉清流御溝”,也才會有“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的人生感慨!這種感慨有兩個內涵:其一是傷秋之情,““衰柳寒蟬”使作者油然而生“一片愁”情;其二是寂寞之情:感嘆寂寞之時沒有朋友送酒共飲。其中“白衣送酒”是東晉王弘在重陽節遣白衣使者給陶潛送酒的故事。據南朝宋人檀道鸞在《續晉陽秋》記載:有年重陽節,他在東籬下賞菊,撫琴吟唱。由于無錢備酒過節,他只好漫步菊叢,采摘了一大束菊花,坐在屋旁惆悵。就在這時,他看見一個向他走來,一問才知此人是江州刺史王弘派白衣使者送酒過來給陶助興。陶淵明大喜,立即開壇暢飲,酒酣而詩興起,吟出了《九日閑居》這首名詩。其中提到“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盧摯在此提到這個典故,倒非無錢買酒,而是無友人共飲而生孤獨感。這與“雁影稀”、“山容瘦”形成同一個孤獨傷感的基調!
這首小令中,不但景物的選取典型,景物間的搭配也很精妙:紅葉與黃花,不僅色彩不同,而且一是葉,一是花顯示出大自然色彩和物種的繁富,這也同結尾處的“白衣送酒”構成鮮明的對比。這個對比,既有色調上的,也有情景上的:前為物,后為人;前為景,后為情,可見構圖設色是很注意相互之間搭配的。再如“天長”二句:“天長雁影稀”寫白天,“月落山容瘦”寫夜晚。兩句之間組成工整的對句,概括出江城秋天的日日夜夜秋色秋容。而且每句的前后之間亦構成對舉:秋日天高氣爽,可以極目遠眺,故曰“天長”。正因為“天長”可以極目遠眺,天際盡頭幾只飛雁盡收眼底,方可得出““雁影稀”的結論。這也是在暗示此時已是深秋?!吧饺菔荨币膊粌H僅是上述的草木凋零之故,亦與“月落”有關。月落之際,清光斜照,山體拖著狹長的影子,因而越發顯得清瘦。
另外,作者在選取典型景物時還注意到不同的角度、不同側面,從整體上勾勒宣州的秋容秋色:紅葉、黃花,這是秋景;寒蟬凄切、長空雁叫,這是秋聲;“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是秋光;“冷清清暮秋時候”是秋態。秋景、秋聲、秋光、秋態,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來描摹江城秋天風貌,給我們的印象即是整體的又是深刻的。這種手法,很容易讓我們想起歐陽修的《秋聲賦》。那篇著名的散文,也是從秋容、秋氣、秋意、秋聲、秋色五個角度、五個側面為我們描摹作者秋日感受的??磥?,一篇曠世之作,會對后人產生無盡的影響,而后人也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摘取文學之樹的碩果。
這首小令之妙,還不在于描摹的江南宣州典型的秋景,還在于它抒發了一位歷盡宦海風波、閱遍人間春色的隱者的秋情秋慨,做到觸景生情,情景交融。這樣的例子在全篇俯拾皆是,如紅葉、黃花是秋景,“題紅葉”、“賞黃花”則變成秋情,情景交融了?!凹t葉題詩”是個唐人傳奇故事,說一位宮女在秋日流經御溝的紅葉上題了一首詩:“流水何太急,深宮陣日閑。殷勤題紅葉,好去到人間”,借以抒發宮中的閑愁與寂寞。盧摯在此取“秋”和“閑”二字意,既點明秋景,又表達一位曾歷宦海陣日風濤,今日終得休閑歸來的隱者的“閑情”。“賞黃花”則糅合了陶淵明、杜牧等人的詩意,其中既有陶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閑,又有杜的“世事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的頹放。至于“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既是景語又是情語。“冷清清”既是從紅葉、黃花、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等秋景中得出的結論,也有曲作者的內心感受;既有季節的清冷也有作者的內心孤獨,就像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名句“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一樣,那種寒意絕不僅僅是由于夜深氣候上的寒冷,更是由于情人遠去、從此孑然一身所引起的孤寒。至于“衰柳寒蟬”自然不會言愁,言愁的當然是曲作者。曲作者既是觸景而萬物搖落之悲,也有人生暮年萬般皆空的傷感清代學者王夫之說:“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融,榮悴之迎,互藏其宅”(《姜齋詩話》)。這段話把情景相互包含、互相轉化說的相當透徹。他曾舉謝靈運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蕭愨的“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為例,說明古人絕唱多景語,“而情寓其中”。盧摯這首小令雖說不上是絕唱,但也是符合這一創作規律的。
最后,這首小令之妙,還在于它語言的典雅清麗。語言典雅清麗,這是盧摯小令的一大特色,在這首小令中表現得特別充分。整首曲就像幅清淡的水墨畫:色調清麗,淡淡哀愁,余韻悠悠。這種淡雅意境、清麗格調的形成與典故的運用關系極大。在這首小令中,可以說無句沒有典故,甚至一句數典。有時明用,有時暗用;有時正用,有時活用。題紅葉、白衣送酒既是明用典,又是創造性的活用。紅葉題詩本是個宮怨故事,盧摯取典故中的“秋”和“閑”二字意,既點明秋景,又表達隱者的“閑情”。“白衣送酒”在檀道鸞在《續晉陽秋》中是用來表現陶淵明的曠放,但在這首曲中卻改為表現自己重九佳日的孤獨和惆悵,這都是典故的活用。另外像雁影、月落、衰柳寒蟬、冷清清暮秋時候,表面上好似出自己口的寫景之語,實際上皆是暗用典故,范仲淹的“,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漁家傲》),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楓橋夜泊》);李清照的“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聲聲慢》)這些人們熟誦的名句皆被暗用到小令之中。這不但使此曲顯得更加典雅清麗,也加大了此曲的容量。
附:
《新元史》卷二百三十七 柯劭忞
盧摯,字處有,一字莘老,大都涿州人。至元中,以能文薦。累遷河南路總管。真人吳全節,代祀岳瀆,過河南,聞其治行,力薦之。大德初,授集賢學士。出為江東道廉訪使,復入為學士,遷承旨。卒。
元初能文者,曰姚、盧,謂燧及摯也。古今體詩,則以摯與劉因為首。著有《疏齋集》。臨川呈澄曰:“盧學士所作古詩,類魏晉清言,古文出入《盤誥》中,字字土盆瓦缶,而有三代虎蜼瑚璉之色”見者莫不改觀。摯嘗曰“清廟明堂,謂之古,朱門大廈,謂之華屋可也,不可謂之古;太羹元酒謂之古,八珍謂之美味可也,不可謂之古。知此,可與論古文矣”。其自言得力如此。
《天府廣記》卷三十 清·孫承澤
盧摯,涿州人。仕至翰林學士,博學有文思。元初稱能詩者,必以劉因、盧摯為首。所著有疏齋集。嘗書一天字,下注云:有記性,無急性,謂之一字銘。
盧摯詩詞作品
《青華觀西軒》:琳宇夏天曉,官曹今日閑。深松欲無路,疏竹不遮山。靜對黃冠語,時看白鳥還。平生林壑趣,聊復此窗間。
《行農洛西題王居仁山堂春曉》:幽人持所見,曠然捐世故。豈薄軒冕榮,正有林壑趣。興居惟自適,早晏常暇豫。芳草澤氣春,鳥鳴嵐光曙。巖花抗韶容,溪云淡吾慮。圖史敦夙好,朋游非外慕。相邀具雞黍,笑言在農務。我來忝符竹,行田課耕助。撫卷懷清風,長吟山郭慕。
《六州歌頭》:詩成雪嶺,畫里見岷峨。浮錦水,歷滟澦,滅坡陀,匯江沱。喚醒高唐殘夢,動奇思,聞巴唱,觀楚舞,邀宋玉,訪巫娥。擬賦招魂九辯,空目斷云樹煙蘿。緲湘靈不見,木落洞庭波。撫卷長,重摩挲。問南樓月,癡老子,興不減,夜如何?千載后,多少恨,付漁蓑。醉時歌。日暮天門遠,愁欲滴,兩青娥。曾一舸,奇絕處,半經過。萬古金焦偉觀,鯨鰲背,盡意婆娑。更乘槎,欲就織女看飛梭,直到銀河。
《清平樂·行郡歙城寒食日傷逝有作》:年時寒食,直到清明日。草草杯盤聊自適,不管家徒四壁。今年寒食無家,東風恨滿天涯。早是海棠睡去,莫叫醉了梨花。
《清平樂·歙郡清明》:海棠癡絕,忙甚都開徹。不是蕪菁花上蝶,誰為清明作節。溪山今日無塵,繡衣卻待禁春。莫遣鳴騶多事,老夫也是游人。
文章分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