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人小令鑒賞之七
【雙調·沉醉東風】贈妓朱簾秀 胡祗遹
錦織江邊翠竹,絨穿海上明珠。月淡時風清處,都隔斷落紅塵土。
一片閑云任卷舒,掛盡朝云暮雨。
胡祗遹(1227~1293),字紹開,號紫山。磁州武安(今屬河北省)人。少孤,自力於學。元世祖中統初(1260)張文謙為大名宣撫使,辟員外郎。第二年,入為中書省詳定官。至元元年(1264)授應奉翰林文字,兼太常博士。著《禮論》以糾時之弊政。后調戶部員外郎,轉右司員外郎,尋兼左司。此時阿合馬當國,官冗事煩,胡祗遹建言“省官莫如省吏,省吏莫如省事”,忤其意,出為冀寧路治中,兼提舉本路鐵冶。在任期間歲賦超過往年,升任河東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宋亡后,轉任湖北道宣慰副使。至元十九年(1282)任濟寧路總管,后升任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使,治績顯著。上八事於中央樞府:曰役重,曰逃戶,曰貧難,曰正身入役,曰偽署文牒,曰官吏保結,曰有名無實,曰合并偏頗。樞府采其言,著為令。后召拜翰林學士,未赴,改任江南浙西按察使,不久以疾辭歸。至元二十九年,征天下年長有德者十人,以祗遹為首,祗遹以病辭不赴朝。至元三十年(1293)卒,年六十七。謚文靖。《元史》有傳。子胡持,為太常博士。
胡祗遹為官以廉能著稱。在任荊湖北道宣慰副使時,有佃戶誣告田主圖謀不軌,胡祗遹勘破其奸,反將誣告者佃戶治罪。濟寧路總管時,郡治鉅野縣一帶因戰亂,學校荒廢,“祗遹選郡中子弟教之,親為講說,文學最於他郡。擢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使,以敦教化為先務。有父子兄弟相告者,必諭以倫常之重,不獲已,始繩以法?!∶貢上羯偈軐W於胡祗遹,祗遹告之曰:“士所以賢於人者,以義理養心,以學問養才,能以名位養功業,以道養天下,以著述養萬世”。
胡祗遹也是位著名的學者。其學出宋儒,著述較豐,著有《易解》三卷、《老子解》一卷、《紫山集》六十七卷。前兩種已佚?!蹲仙郊罚翊娑肀尽<治氖烦霭嫔?008年12月出版有《胡祗遹集》,為該出版社“元朝別集珍本叢刊”之一胡祗遹在文藝創作和批評方面頗有成就的。其詩文風格,《四庫全書總目》指為質實暢達,雖不是特別出眾,卻有自身特色。其史學價值則早已被元史學界所重視。作為散曲名家,其散曲風格曾被明初朱權評為“秋潭孤月”。他的曲學批評如《黃氏詩卷序》、《優伶趙文益詩序》、《贈宋氏序》諸篇,被學者視為 “元代戲劇學第一人”,紀昀曾斥為“蝶狎倡優之語”的,恰恰是現存元初戲曲批評的珍貴文獻。其書法也“脫去翰墨蹊徑,自成一家”,與王磐同為蒙元初期北方書法家的佼佼者。
這首小令借物喻人,表達了作者對歌伎朱簾秀色藝雙全、清雅脫俗、淡泊嫻幽的贊美之情。朱簾秀,元初著名的青樓歌伎,朱姓,以演雜劇著稱。排行第四,人稱朱四姐。色藝雙全、清雅脫俗、淡泊嫻幽朱簾秀為其藝名,亦作“珠簾秀”?!槿饲逍旅撍?,色藝雙全,與當時的名士,如關漢卿、盧摯、胡祗遹、王惲、馮子振等多有交往,酬唱贈答,現存的元人散曲中尚存關漢卿、盧摯、胡祗遹、馮子振等文人顯貴給她的贈曲,她本人也存有一曲《壽陽曲·答盧疏齋》一曲《壽陽曲·答盧疏齋》作答,后嫁與錢塘道士洪舟谷,不知所終。
在朱簾秀與眾多文人學士的酬唱贈答中,胡祗遹和馮子振與她關系最為密切,給她的贈曲影響也最大。元末明初的陶宗儀在有關元朝史事的筆記《南村輟耕錄》中曾有以下記載:“歌兒珠簾秀,姓朱氏,姿容姝麗,雜劇當今獨步。胡紫山宣慰(按:胡祗遹號紫山,曾官荊湖北道宣慰副使)極鐘愛之,嘗擬《沉醉東風》小曲以贈之云。馮海粟(馮子振號海粟)亦有《鷓鴣天》云云,皆詠珠簾以寓意也,由是聲譽益彰”??磥?,胡祗遹和馮子振給她的贈曲、贈詞皆傳誦一時,對抬高珠簾秀的藝術身價關系極大。而且其表現手法皆是用借物喻人、諧音雙關的手法,使人回味無窮,留下極為廣闊的想象空間。但如在細加比較,馮子振的贈詞似不及胡祗遹的贈曲的,下面試加說明:
馮子振的贈詞叫《鷓鴣天·贈珠簾秀》,詞云:
憑倚東風遠映樓。流鶯窺面燕低頭。蝦須瘦影纖纖織,龜背香紋細細浮。紅霧斂,彩云收。海霞為帶月為鉤。夜來卷盡西山雨,不著人間半點愁。
詞從珠簾秀的名字落筆,緊扣人名與實物“珠簾”之間的諧音,用雙關手法來贊譽珠簾秀的清艷脫俗,讓人解愁忘憂。手法十分巧妙。但此詞也帶有元曲詼諧幽默的特色,那珠簾秀的體型打諢開涮。據元人夏庭芝《青樓集》介紹:珠簾秀“背微僂”。馮子振便抓住珠簾秀背有點佝僂的形體特征,在“曲”、“鉤”上大做文章:,形容她像一只弓蝦:“蝦須瘦影纖纖織”;像微駝的龜背:“龜背香紋細細浮”;像一彎新月:“海霞為帶月為鉤”。雖然意境、文詞也不粗俗,體現的也是元人散曲的諧謔風格,但畢竟有損于珠簾秀色藝雙全的美好形象,像一鍋好湯雜入幾粒沙子,給人一種不舒服的感受。
胡祗遹的贈曲與馮詞手法相同,皆是借物喻人、諧音雙關,但詠物對象不再是珠簾上如月彎鉤,而是整個珠簾。因而喻人中也就回避了“背微僂”的缺陷,而是突出她的色藝雙全、清雅脫俗、淡泊嫻幽。風格上也除去調侃諧謔,顯得意趣純正,格調清雅。下面對此略作分析:
開首二句“錦織江邊翠竹,絨穿海上明珠”是詠歌珠簾的精美質地,首句扣住“珠”,次句扣住“簾”,總體突出“秀”。此簾用料是江邊翠竹,其色青潤,其骨堅挺。錦緞鑲織,又加上珠玉之輝,更在清純之中有華貴之感。于是“秀”字即從中暗暗點出。在手法上,這兩句表面上是詠歌珠簾,實際上是借物喻人,借珠簾的質地精美來贊美朱簾秀的色藝雙全。作者一開篇僅用兩句就把所詠之物與所贊之人挽合在一起,契合如此之妙,是很難得的。
朱簾秀之所以成為一代名優,不僅在于她有美麗的容貌和出色的技藝,更在于她清雅脫俗,有著高潔的內心世界,而且后者似乎更重要一些。但用文學語言來表現一個女人舉止、修養、意態,這比勾勒她的容貌。發膚、姿態要困難得多,就像王安石所說的那樣:“意態由來畫不成,當年枉殺毛延壽”(《明妃曲》)。那么,胡祗遹是怎樣來表現朱簾秀的意態、舉止之美的了,作者仍是借物喻人:“月淡時、風清處,都隔斷落紅塵土?!蓖皟删洳煌氖牵呵皟删涫菍崒?,具體描述珠簾的質地之美,構造之精,這兩句則是虛擬,通過環境描寫和氣氛渲染作出某種氣質、意態上的象征。珠簾在日常生活中是起著某種隔離、遮蔽的作用,作者就利用珠簾這一特征,賦予它象征意義:珠簾淡泊雅潔,如光風霽月;珠簾高掛,可以隔斷紅塵世俗。這實際上是對朱簾秀內在人品的謳歌。關于朱簾秀的為人,由于資料匱乏,我們知道的很少,但從他的一些知己好友的人品以及這些人對她的一致贊美中,亦可知其大概:他的好友關漢卿,自稱是一?!罢舨粻€、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南呂一枝花·不服老》),公開表達作為一位“書會才人”不畏高壓、不甘屈辱的錚錚鐵骨和淡泊名利的淚落襟壞。他給朱簾秀的贈曲中稱贊她“愛的是透長門夜月娟娟”,“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盡日懸”,這同胡祗遹在曲中把朱比作隔斷紅塵的光風霽月,一片任卷舒的閑云如出一轍。朱簾秀的另一位好友盧摯,(朱現存的唯一一首散曲就是贈給他的),其為人一如他自己醉酒后的表白:“煉成腹內丹,潑煞心頭火。葫蘆提醉中閑過。萬里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沉醉東風·醉酒》),亦是位內心淡泊、厭棄塵俗的高潔之士。他在給朱簾秀的贈曲中亦是表達對朱人品的傾慕:“愛林下風姿,云外歌聲。寶髻堆云,冰弦散雨,總是才情”(雙調·蟾宮曲·贈朱簾秀)。其內涵亦是殺三個方面:朱的佳麗、朱的才情,朱的人品?!妒勒f新語》品藻阮籍、嵇康等竹林名士風度時,稱贊嵇康“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稱阮籍是“濯濯如春月柳,謖謖如松下風”。盧摯說朱簾秀有林下風姿,是暗把朱比作正始名士,遺世獨立,瀟灑而淡泊。從上述朱的友人、知己的品格、操守以及他們對朱的稱贊來看,說朱的為人清雅脫俗、淡泊幽嫻大概是不為過的。
清雅脫俗、淡泊幽嫻,只是朱簾秀內在品格的一個方面。作為社會地位異常低下的歌伎,又生活在異族統治、蔑視才情,“八娼、九儒、十丐”的元代社會,要保持高潔的操守和正直的人品,但有清雅脫俗是不夠的,還必須堅貞剛毅,面對任何邪風惡雨都能從容鎮定。這一點,朱也是具備的,胡祗遹又通過對珠簾的詠歌對朱加以贊頌:“一片閑云任卷舒,掛盡朝云暮雨”。珠簾一領,掛于門前窗外,歷盡夏日冬雪,閱遍朝云暮雨。風吹簾動,任意款擺,如一片閑云浮于天際,隨風舒卷,無拘無束。這是門簾、窗簾的真實寫照,也是朱的從容鎮定、應對自如品格的形象再現?!俺颇河辍?,在中國古典詩詞中除了表示時間和氣候的特征外,還有種處世的內涵,即任憑亂云飛渡仍從容鎮定。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的《滕王閣》詩贊頌滕王閣,曰:“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就顯示出高閣臨渚,閱遍風云變幻而不為所動的沉穩感。胡祗遹曲中的“朝云暮雨”即由此點化而來。而“閑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則是曠達、悠閑、從容、無機務心等內涵的集合。如形容隱逸者如閑云野鶴,李白說自己的心態是“浮云游子意”等皆是如此。此曲中的“閑云”則側重于“安詳從容”。以此贊美珠簾秀雖為地位卑下的風塵女子,深處風月場中卻不為金錢權勢所動,面對元代社會特有的“花花太歲”卻不為所侵,就像珠簾面對變幻風云卻不為所攘、不為所侵一樣。
最后想說的是:這只曲最大的特色借物喻人、諧音雙關手法,也是對中國古典詩詞中常用手法的繼承和創新。兩千多年前中國第一部民歌集《詩經》中《魏風·碩鼠》、《召南·行露》等皆是借物喻人,借罵偷吃麥黍、咬壞家具、腦滿腸肥的大老鼠來罵殘民以逞的權貴。《楚辭》中的《橘頌》更是借橘詠志,表達青年時代的屈原那儲滿才華。又高潔堅貞的操守。到了六朝樂府,這種比興手法又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喻體不但在物象上相似,而且字音相同,如用“蓮子”喻“憐子”,用“蠶絲”喻“殘思”, 用“芙蓉”喻“夫容”; 以“石碑”之“碑”喻“悲傷”之“悲”, 以“布匹”之“匹”喻“匹配”之“匹”。所謂“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石闕生口中,含碑不得語”等。胡祗遹的這首贈曲正是繼承了這個優良傳統,曲作者處處詠歌珠簾,贊美其質地精美、姿容秀美以及所造成的絕佳意境,但處處又在詠歌這位名妓,贊美她的姿容、風韻和內在品格。更可貴的是,曲作者不但有對傳統的繼承,更有對傳統詠物詩的創新。詠物詩,貴在借物喻人,包孕豐厚,其要旨在于不黏不脫,虛虛實實,恰到好處。不可太黏太實,否則見物不見人,失之于膚淺;也不可太脫太虛,否則不知所云,失之于空泛。一些詠物佳篇,如左思詠澗底松,陳子昂詠蘭,張九齡詠丹橘,杜甫詠胡馬、詠蒼鷹,皆能抓住詠歌對象的主要特征,刻意摹其形,現其神,再由精神生發聯想暗示:或是由澗底松屈于山上苗指斥門閥制度的壓抑人才(左思《詠史》);或是由空谷幽蘭、歲華搖落而生年歲漸老、壯志難遂的深悲(陳子昂《感遇》);或是借丹橘的歲寒心,胡馬、蒼鷹的剽悍來詠歌自己的志向(張九齡《感遇》、杜甫《房兵曹胡馬、《畫鷹》),皆能“不即不離、不縛不脫”(《圓覺經》)胡祗遹的這只散曲亦繼前人之余緒,借珠簾的質地、形態和風韻來贊嘆朱簾秀的容貌、才華和品格,亦得詠物詩之要旨。尤其是在內在精神的聯想和暗示之上,又能扣住同字同音,借此而贊彼,做到珠聯璧合,這也是對傳統詠物詩手法的創新,這也是他的贈曲在諸名公贈曲中獨領風騷的原因所在。
附
柯劭忞《新元史》卷一百七十四·列傳第七十一
胡祗遹,字紹聞,磁州武安人。少孤,自力於學。中統初,張文謙宣撫大名,辟員外郎。明年,入為中書詳定官。至元元年,授應奉翰林文字,尋兼太常博士,著《禮論》以糾時之弊政后調戶部員外郎,轉右司員外郎,尋兼左司。時阿合馬當國,官冗事煩,祗遹建言“省官莫如省吏,省吏莫如省事”忤其意,出為冀寧路治中,兼提舉本路鐵冶,將以歲賦不辦責之。及蒞職,乃以最聞,改河東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
江南平,遷荊湖北道宣慰副使。有佃戶訐田主謀為不軌,祗遹察其誣,坐告者。十九年,遷濟寧路總管,上八事於樞府:曰役重,曰逃戶,曰貧難,曰正身入役,曰偽署文牒,曰官吏保結,曰有名無實,曰合并偏頗。樞府采其言,著為令。濟寧移治鉅野縣,兵后流亡,未復土,不知學。祗遹選郡中子弟教之,親為講說,文學最於他郡。擢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使,以敦教化為先務。有父子兄弟相告者,必諭以倫常之重,不獲已,始繩以法。召拜翰林學士,不至,改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未幾,乞病歸。二十九年,征耆德十人,以祗遹為首,以病辭。三十年卒,年六十七。延祐五年,贈禮部尚書,謚文靖。子持,太常博士。
柯劭忞《新元史》卷一百九十六·列傳第九十三
席郁,字士文,大名人。以御史薦為殿中知班。御史中丞崔斌嘗目之曰“是讀書明理,吾知其不回撓也”累遷秘書郎。郁少受學於胡祗遹,告之曰“士所以賢於人者,以義理養心,以學問養才,能以名位養功業,以道養天下,以著述養萬世”故郁之學醇然不雜,其立身如古獨行君子焉。
胡祗遹小令
仙呂一半兒 四景
輕衫短帽七香車,九十春光如畫圖,明日落紅誰是主?漫躊躇,一半兒因風一半兒雨。
紗廚睡足酒微醒,玉骨冰肌涼自生,驟雨滴殘才住聲。閃出些月兒明,一半兒陰一半兒睛。
荷盤減翠菊花黃,楓葉飄紅梧干蒼,鴛被不禁昨夜涼。釀秋光,一半兒西風一半兒霜。
孤眼嫌煞月兒明,風力禁持酒力醒,窗兒上一枝梅弄影。被兒底夢難成,一半兒溫和一半兒冷。
中呂陽春曲 春景
幾枝紅雪墻頭杏,數點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幾睛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殘花醞釀蜂兒蜜,細雨調和燕子泥,綠窗春睡覺來遲。誰喚起?窗外曉鶯啼。
一簾紅雨桃花謝,十里清陰柳影斜,洛陽花酒一時別。春去也。閑煞舊蜂蝶。
【雙調】沉醉東風
月底花間酒壺,水邊林下茅廬。避虎狼,盟鷗鷺,是個識字的漁夫。蓑笠綸竿釣今古,一任他斜風細雨。
漁得魚心滿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個罷了釣竿,一個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兩個不識字漁樵士大夫,他兩個笑加加的談今論古。
文章分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