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主要漢學出版物近期目錄(三十)
28、一八七四年那一役,牡丹社事件:真野蠻與假文明的對決
時 間:2015年8月
作 者:楊孟哲 編著
出版單位: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內容簡介:
在臺灣南部原本住著與世無爭的牡丹社群,1871年琉球朝貢船的一場意外船難,擾亂了牡丹山區原住民寧靜的生活,引發了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此事件牽動了東亞的局勢,不僅改寫之后東亞的歷史,也改變了琉球人和臺灣人的命運。本書分別從琉球、日本、中國、臺灣原住民與現代人的觀點來解讀牡丹社事件,內容精彩,附有豐富圖片與年表。讀者可從書中侵入者、被侵入者等不同角度的觀察來全面理解牡丹社事件的來龍去脈。
29、戲曲表演藝術之內涵與演進
時 間:2015年8月
作 者:曾永義 著
出版單位: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內容簡介:
若欲探討「戲曲之表演藝術」,必須同時考慮戲曲之藝術本質與演員之藝術修為。其各自
之發展完成,即是其「藝術內涵」與「演進歷程」。而戲曲演員之表演藝術內涵,根源于構成戲曲之元素及其所形成之戲曲質性。雖然戲曲有大戲小戲之精粗、劇種各自之差別,但就演員之藝術修為而言,前賢所歸納之「四功五法」,實為此中之不二法門。所謂「四功」即「唱做念打」,「唱念」在咬字吐音與行腔,講究字清腔純板正,行腔在傳情動人,其間則有賴于天然音色之質性與口法之運轉。「做打」則在手眼身發步「五法」之造詣,以肢體語言行精妙之姿韻。也就是說戲曲演員表演藝術之基本修為不外「歌」與「舞」,而歌舞性也正是戲曲之藝術本質。而演員之進入戲曲藝術,莫不因材質而以腳色分科,資質出類拔萃者,則可以兩門三門抱,其不世出者則可以「文武昆亂不擋」。
戲曲由于歷代劇種之遞嬗與發展,其藝術之內涵與輕重,自然有所演進與變異。譬如小
戲基本在「踏謠」,腳色由不明顯到二小三小;北曲雜劇由說唱藝術一變而來,重在歌唱,身段動作尚且在于配搭歌唱,但已具科泛程序,腳色末旦之命義止于獨唱全劇之男女主腳,凈腳但為插科打諢,無男女性別之分。直到傳奇才發展為歌舞樂融而為一之綜合藝術,其做工已極精致,但源自武術雜技之「打」,則有待于京劇之完成。
然而縱使戲曲表演藝術已如此教人眼花撩亂,若論其表演藝術之境界,則文人眼中,莫不以形神俱化為至尚;而其「藝」術縱然妙絕,若其「色」不相稱,亦終非完美。因此完美之
戲曲表演藝術家,既要得之于人又要得之于天,乃能「色藝雙全」、「形神合一」而成為世人稱道、仰望難于世出之典范。
30、紅樓夢導讀(一)
時 間:2015年8月
作 者:白先勇 著
出版單位: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內容簡介:
《紅樓夢》是一部天書,有解說不盡的玄機,有探索不完的秘密,集中國古典文學之大成,是一部最瑰麗的經典;白先勇則是戰后臺灣現代主義文學最傳奇的作家——當《紅樓夢》與白先勇金風玉露一相逢,將薈萃出怎樣的人間勝景?
臺灣大學「白先勇人文講座」自2014年春季起,非常榮幸地連續三個學期邀請到美國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部榮退教授白先勇先生,到校講述《紅樓夢》,由才子解讀才子書,由小說家領讀經典小說,這不僅是古典新詮的一門課,更是兩個偉大文學心靈的相遇。今將授課內容分三輯出版,本輯為此一系列的第一部分。
在開學的第一堂課,白先勇教授感性地說道,自1994年退休以后,原以為今生不會再有執教鞭的精神體力,但是2011年,因緣際會在臺大做了一次昆曲的講座后,內心突然產生了想把一己的所知,傾囊相授給臺大小學弟、小學妹的沖動——于是促成了本次《紅樓夢》課程的開設,將他在美國多次講授的《紅樓夢》帶回臺灣,全程以中文授課。
白先勇教授乃是在1960年代于臺大外文系接受大學教育,時值英美新批評與歐陸存在主義等西方思潮在學院盛行,而文藝青年則嗜讀譬如亨利.詹姆斯、吳爾芙及喬伊斯這類帶有鮮明現代主義風格的作家作品。正是立足在如此訓練的基礎上,白先勇教授對于《紅樓夢》敘述風格的分析,對于曹雪芹哲學思想的詮釋,有了他的一家之言。
在這一系列的《紅樓夢》講課中,白先勇教授對于文本接近默背于心的高度嫻熟,對于人物及氛圍如何構造形塑,情節與場景怎樣鋪陳布置的細致拆解,以及對于作者曹雪芹行文字斟句酌的反復強調,在在顯示出形式主義和新批評閱讀的精髓。白先勇教授強調,他的課程是要把《紅樓夢》完全當作小說來讀,著重解析其中的小說藝術,包括:神話架構、人物塑造、文字風格、敘事手法、觀點運用、對話技巧、象征隱喻、平行對比、千里伏筆等等,檢視曹雪芹如何將各種構成小說的元素發揮到極致。
然而除此之外,在講解《紅樓夢》成書的時代背景,曹雪芹寫作的生命情境,以及書中大量使用的古典詩詞時,白先勇教授亦展現了他在中國古代歷史與古典文學方面的深厚造詣。在這個意義上,本次課程除了是一次對于經典的新詮釋外,也是一世代知識分子出入于中國與西方、古典和現代兩造,不斷摸索的精神史。
31、開枝散葉根猶在:宜蘭總蘭社的繁華與衰微
時 間:2015年6月
作 者:簡秀珍 著
出版單位: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內容簡介:
宜蘭總蘭社作為蘭陽平原歷史最悠久的北管福路派社團,有其不可取代的象征地位。它曾經獨占宜蘭市西門一處,孕育出許多杰出的子弟,然受到時代與環境更迭的影響,往昔風光絢彩逐漸褪卻…… 本書敘述宜蘭城里的北管發展,并透過報紙、文獻、文物、訪談、田野調查等,聚集眾人的只言詞組,爬梳報章的簡短記載,一點一滴拉近與逝去時空的距離,社團里參與者的生命故事、親屬脈絡、譜系關系浮現出來,附錄里也有子弟居住區域圖、他們的可考事跡等,這些不常見的研究發現,讓更多人了解宜蘭總蘭社的輝煌歷史。
32、民族主義與近代中日關系:「民族國家」、「邊疆」、歷史認識
時 間:2015年11月
作 者:王柯 著
出版單位: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師乎、友乎、敵乎?——中國近代民族國家思想與日本?第一部
并非只是為了「革命」——清末東瀛「游學」與近代國家之夢?第一章
「民族」,一個來自日本的誤會——民族國家思想進入中國的歷史考察?第二章
民權、政權與國權——辛亥革命與黑龍會?第三章
「吾國」與「吾教」——「民族國家」話語與中國穆斯林的近代國家想象?第四章
從「勤王大清」到「滿蒙獨立」——川島浪速的「滿蒙獨立運動」?第五章
宗教共同體的邊界與民族國家的疆界——「回教工作」與侵略戰爭?第六章
二重的中國——1930年代的新疆問題與近代國家的「邊疆」意識?第七章
來自邊緣的挑戰——從文化主義到民族主義之歷史觀變遷?第三部
從「中華」思想到「中華思想」說——一個日本關于中國國民性話語的歷史?第八章
在歷史與歷史學論述之間——二十世紀日本的「中華思想」說?第九章
結語
近代中日關系與民族主義?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