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港臺主要漢學出版物近期目錄(二十九)

27、王叔岷先生百歲冥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時  間:2015年5月
作  者: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編
出版單位: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內容簡介:

校讎與義理――王叔岷教授《莊子校詮》讀后記(胡楚生)

王叔岷先生「說情十一品」(黃啟方)

王叔岷先生有關《說文》引經問題之創見――以《左傳考校》為例(黃沛榮)

有溫度的學問――王叔岷先生論學書札管窺(沈寶春)

引導與典范:王叔岷先生論著在臺灣學位論文的引述及意義探論(楊晉龍)

王叔岷先生《斠讎學》述略(趙飛鵬)

莊周心齋與寶玉悟情之歷程比較研究――以王叔岷教授之道家論述為觀照起點(歐陽宜璋)

讀新見〈宋公鋪〉二器札迻(張光裕)

論甲骨綴合的方法――以十二組甲骨綴合為例(蔡哲茂)

從漢簡本《老子》異文及篇制談古籍之校勘(徐富昌)

平安朝文學的中國語譯(林文月)

風景的誕生(川合康三)

善戲謔兮,不為虐兮――陶淵明〈止酒〉詩析疑(齊益壽)

《古今詩話探奇》研究〉(張健)

《玉臺新詠》趙氏覆宋本系統諸版本略說(傅剛)

《太平廣記》引書考辨――以《戎幕閑談》、《甘澤謠》、《本事詩》為主要對象(王國良)

臺灣大學所存高凌霨舊藏中文善本古籍初探(張寶三)

漢長孫氏《孝經》有閨門章說辨惑(陳鴻森)

姚永樸《尚書誼略》研探(蔣秋華)

浦鏜《十三經注疏正字》論略(劉玉才)

俞樾《古書疑義舉例》釋例商兌(卷一之部)(洪國梁)

王龍溪《大學》首章解義考釋(鍾彩鈞)

《尚書·堯典》「納于大麓」試詮〉(黃啟書)

先秦漢初文獻中的「孔子形象」(李隆獻)

28、全球化時空、身體、記憶:臺灣新電影及其影響

20160206_050

時  間:2015年5月
作  者:張靄珠 著
出版單位: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于幾位最具影響力的臺灣新電影導演如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以及新一代導演如魏德圣、周美玲、張作驥、鍾孟宏,以犀利無畏的評析呼應了臺灣電影對于當代社會所提出的挑戰,探討他們的二十三部作品如何反映世紀轉折全球化過程中,臺灣城鄉的社會變遷、價值遞嬗與文化想象。

書中并搜集多張精采劇照及電影畫面,結合電影分析與理論,闡析這些作品如何呈現個人記憶、歷史、人生與戲之間的辯證。

作者簡介:

張靄珠教授,紐約大學戲劇博士,現為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曾任該校電影中心主任、副教務長、主任秘書。主要研究領域為性別研究、全球化理論、電影及戲劇。曾出版英文學術專書Queer Performativity and Performance以及Remapping Memories and Public Space: Taiwan‘s Theater of Action in the Opposition Movement and Social Movements, from 1986 to 1997.另有中英文期刊論文多篇,見于國內外重要期刊。作者亦是一位作家,曾獲多項全國重要文學獎項,并出版長、中、短篇小說、劇本、詩及散文。

29、日本流行文化與香港:歷史.在地閱讀.文化想象.互動

20160206_051

時  間:2015年8月
作  者:吳偉明 著
出版單位:香港:商務印書館

內容簡介:

首本談論日本與香港兩地流行文化互動的專書。

香港是東方一個文化全球化的重鎮,東西文化交匯,日本文化的影響尤大,生活各層面隨處可見日本的影子。

本書以日本流行文化在香港的在地消費及文化想象為兩大切入點,梳理近半世紀日本流行文化包括漫畫、動畫、游戲、電影、電視劇及小說等,傳入香港的歷史及其與本土文化的互動。同時闡述日本人眼中的香港文化特色和城市形象。

作者認為香港的流行文化沒有趨向日本化,反而是透過挪用、在地化及混種化的策略,將新生命帶入本地的流行文化事業,表達香港的情懷。

作者簡介:

吳偉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教授,專攻中日思想文化交流史,旁及港日關系史及日本流行文化。近年研究以德川時代的中國人傳說、明治易學及港日文化交流為重點。著作包括:《易學對德川日本的影響》、《在日本尋找中國》、《東京暴走搜查線》及《知日部屋》等。

30、香港女警六十年

20160206_052

時  間:2015年7月
作  者:陳效能、何家騏 著
出版單位:香港:商務印書館

內容簡介:

香港警隊已成立170年,女性警務人員的出現則始于50年代,短短60年的發展,女警們在警隊中的角色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調查妹仔幫辦稽查員」到出現首位女警務處助理處長;從警隊中享受「嫁妝費」的secondary earner到與男警「同酬并進」;從不佩槍、不值夜班、入職三年內不能結婚的「特殊待遇」到強制佩槍、接受防暴訓練,接受「歸一管理」,女性在60年間于警務發展中擔當職責的變遷,是警隊次文化轉化、社會大環境和警政策略變化,以及不同時代的女性對自身職業生活認知轉變的共同結果。

本書從社會和歷史兩條線索入手,通過歷史檔案、官方文件、報章報導以及50多位在不同年代入職的女警的「現身說法」,展現香港女警們不平凡的60年。檢視女警的歷史,也是在回顧香港近代的歷史大事,書中將呈現如戰后難民從內地涌入香港所引起的社會問題、政府收回新界土地發展新市鎮、70年代越南船民問題、大型的示威游行事件及社會運動、普及教育的推行以及平等機會法例的通過等,如何直接或間接影響香港警隊的工作方向及帶來女警使命的轉變。。

作者簡介:

陳效能,畢業于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在牛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為嶺南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副教授,同時任社會科學院(本科生課程)副院長。研究范疇包括性別研究、家庭及親密關系、女性就業和香港社會研究等。

何家騏,畢業于香港大學歷史系,并于2001年及2010年于香港大學考獲政治及公共行政學哲學碩士及社會學哲學博士學位。現為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及香港大學犯罪學中心名譽研究員。研究范疇包括香港及澳門歷史、比較亞洲地區社會及警政制度的發展,及各地當前警務議題的論述。

31、晚清白話文與啟蒙讀物

20160206_053

時  間:2015年6月
作  者:夏曉虹 著
出版單位:香港:香港三聯書店

內容簡介:

白話文及啟蒙讀物是晚清通俗教育的一部分,都是把精英知識轉化成國民常識的重要工具。本書收錄的五篇論文,是夏曉虹教授針對晚清白話文及啟蒙讀物的研究成果。書中提出了不少新穎的見解:本書先論證了官方資源在白話運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及官話與方言在白話書寫發展過程中的復雜結合;再從西式食譜、蒙學課本、人名辭典等啟蒙讀物入手,觀察出晚清時期中西文化調適的過程。

作者簡介:

夏曉虹,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先后赴日本、美國、德國、捷克、韓國、英國、馬來西亞、以色列、新加坡、法國以及臺灣、香港地區從事研究與參加學術會議,并曾在德國海德堡大學(一九九八)、日本東京大學(一九九九—二〇〇一)、香港嶺南大學(二〇〇九、二〇一四)客座講學。主要關注近代中國的文學思潮、女性生活及社會文化。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禄劝| 黔东| 日照市| 西平县| 锦屏县| 广平县| 宁海县| 秦安县| 印江| 顺义区| 东城区| 历史| 石台县| 克拉玛依市| 武义县| 临泉县| 瑞昌市| 宜城市| 建昌县| 禄丰县| 酒泉市| 广南县| 安顺市| 罗定市| 江北区| 泸定县| 隆回县| 辽宁省| 新竹县| 宁阳县| 石渠县| 连城县| 安西县| 丰原市| 绥滨县| 巢湖市| 肇源县| 淳安县| 河西区| 鄂托克旗| 太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