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漢魏南北朝樂府清賞之二十四

北朝樂府·雜歌謠辭

 

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載于宋代郭茂倩編輯的《樂府詩集》的“雜歌謠辭”之中。“雜歌謠辭”是古代樂府采自民間的歌謠。其中歌是入樂的,謠雖未入樂,但是性質和樂府民歌卻相似。宋人郭茂倩在編輯《樂府詩集》時,把樂府詩分為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和新樂府辭12大類?!峨s歌謠辭》七卷,其中又分為歌辭四卷,謠辭三卷。

  這是一首敕勒族的民歌。它的產生年代大約在北魏時期。敕勒是我國古代北方一個少數民族。秦漢時代稱“丁零”(或“丁令”),魏晉南北朝時期改稱“敕勒”(“鐵勒”)。因為他們造的車“車輪高大,輻數至多”(《魏書·高車傳》,所以又叫“高車丁零”。敕勒人原生活在北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一帶)。北魏初年,被太武帝拓撥燾擊敗后降歸北魏。拓撥燾把敕勒族數十萬眾遷徙到“東至濡須,西暨五原陰山三千里中,使之耕牧而收其貢賦”(《資治通鑒》卷121)。自此之后,敕勒族才在陰山地區安定下來。經過他們的辛勤開發,使得漠南地區這塊荒原變得牧草豐茂、牛羊肥壯,“民間馬、牛、羊及氈、皮為之價賤”?!峨防崭琛窞槲覀兠枥L的正是這樣一幅牧草豐茂、牛羊肥壯的草原風光圖。詩中表現了北方少數族以氈帳為房、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習俗,也表現了他們對這個天高地廣。雄奇壯闊的塞北草原無限熱愛之情。

  歌的開頭“敕勒川,陰山下”簡潔地為我們交代了敕勒族生活的地點和環境,顯得突兀而雄渾?!疤焖岂窂],籠蓋四野”則突出了地域獨特風貌和民族的生活習尚。敕勒族的住房是氈帳(俗稱蒙古包)。由于平原平坦而遼闊,放眼望去天連草原,草原連天,天幕與地平線遠遠地連接在一起,就像是一頂大氈帳大草原的上空一樣。這一比喻既準確又帶有地域和民族特色,只有以氈帳為家、逐水草而居的北方游牧民族,才會有這種獨有的生活體會。“天蒼蒼,野茫?!眲t是在上述準確又帶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比喻之上,對大草原作進一步的形容和描繪。蒼蒼是一種深青色,只有當天空萬里無云、空氣又極潔凈時才會呈現這種顏色,而這種顏色又會反襯得天空更為高遠深邃。“茫?!笔敲爝h之狀,只有在地平如砥又無遮無礙的大草原上,才會有這種視覺感受。而這種蒼茫之感,又使得大草原顯得更加曠遠和雄渾。總之,如此天,如此地,是塞北草原上獨有的景象,它與中原,與江南的天和地是完全不同的?!氨淘铺?,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這是中原的天和地;“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這是江南的天和地。所以用“天蒼蒼”來描繪那籠罩在敕勒川上空穹廬似的天,用“野茫?!眮硇稳蓐幧侥_下的大草原,確實是極為準確形象又極富地域特色的。

  以上幾句以極為簡練生動的筆墨,勾勒出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草原風光。但僅如此似乎還缺少生機,缺少歡樂,也不足以表現水美草肥、安定富足的景象。所以詩人又補上一句:“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樣一來,整個畫面就由靜景轉為動景,由風景畫轉為風俗畫了。你看:陣風過處,牧草低垂,成群成片的牛羊從草中顯現出來。如果沒有風,牛羊就會掩沒在草叢之中。能遮蓋住羊,尤其是牛的草還不茂盛嗎?在深藍色的天幕下,白色的羊群、黃褐色的牛群散放在一望無際的綠色大草原上,隨著陣風時隱時現,這是何等壯美的景象!敕勒川的安定與富饒,敕勒族人民對家鄉的熱愛和自豪,都透過這幅色彩鮮明又充滿生機的草原放牧圖盡情地展現出來!

  這首詩渾厚蒼莽、雄渾豪放,語言上質樸自然、語言上簡練明快,形式上長短不齊、伸縮自如,從它開始傳唱的那時起,就被眾口交贊。歷代一些著名學者如元好問、王灼、王夫之等對它都贊不絕口。對《敕勒歌》在布局、結構、風格和表現手法上的杰特之處,以及該詩的雄渾風格和壯美的畫面,近現代的文論家們也多有詳盡而中肯的分析。但是我以為:這首詩的價值絕不僅僅在于文學方面,它也是民族文化間互相影響、南北詩風互相融合的實例;也是中華境內各族從征戰對抗走向和解交融的歷史見證,是一元主體、多元格局中華文化形成過程中的典型個案。其史學和文化學乃至民族學上價值絕不低于文學創作。

  首先,《敕勒歌》的成功在于吸收了漢詩的優長,又保持了少數族詩歌語言的節奏和風格,它是民族文化間互相影響、南北詩風互相融合的實證應當說,在用漢語記錄的北朝諸少數族詩歌中,《敕勒歌》是翻譯、加工得最成功的一種,我們只要與同樣記載在《樂府詩集》中其它的北朝少數族詩歌加以比較即可得知。其中的《地驅歌樂詞》云:“青青黃黃,雀石頹唐。槌殺野牛,押殺野羊”;《慕容垂歌辭》:“慕容攀墻視,吳軍無邊岸。我身分自當,枉殺墻外漢”(郭茂倩《樂府詩集》卷25,“橫吹曲辭”五)。前詩的“雀石”不知為何物,是“雀屎”的訛音?抑或是雀形的卵石?如是雀形的卵石又怎么和“頹唐”連到了一起?后一首在歷代學者中產生許多歧見,主要也是因為“枉殺墻外漢”搞得大家莫名其妙。就來歷來傳頌的《木蘭詩》,也出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等六句與全詩極不協調的文言句式,也出現“天子”與“可汗”混用的敗筆。我想這都可能是在翻譯加工的過程中過分向漢詩的齊言靠攏和追求語言的雅化所至。而《敕勒歌》的成功恰恰在于吸收漢詩優長的同時,又保持了少數族詩歌語言的節奏和風格,前面提到的《敕勒歌》“六、八、六、七”結構方式,就是保持了突厥民歌的語言節奏。至于它奔放粗獷的文學風格,更是這個馬上民族特色的原始風貌。沈德潛稱贊它是“天籟”,提倡白話詩的胡適贊之為“神來之筆”,我想都是對此保持民族語言風格的肯定。當然,這樣說并不意味著漢文化對其影響的微弱,相反,它的杰特正是漢文化對其影響和改造的結果。金代少數民族詩人元好問曾指出它與漢文化之間的關系:“慷慨歌謠不絕傳,穹廬一曲本天然。中州千古英雄氣,也到陰山敕勒川”(《論詩三十首》,見《中州集》卷四)。元好問認為《敕勒歌》的豪宕慷慨風格是受中原詩風的影響,其實倒毋寧說是敕勒族民族精神的體現,《敕勒歌》受中原詩風影響最大的應是其文學語言和表達方式。此詩中多處采用虛實映照、動靜相承、對偶比襯、疊字對句、情景交融等結構方式和表現手法,都是漢詩詩論和詩評中反復強調和加以申說的,也是同時代北朝樂府中鮮有的。僅以布局為例,漢詩強調局部與全局的和諧配合,既能化實為虛,又能以虛襯實;既能以動寫靜,又能動靜相承,這在《敕勒歌》中都可找到實證。從空間布局來看:構圖之中有上部的“陰山”、“天似穹廬”、“天蒼蒼”,下部的“敕勒川”、“野茫?!焙筒莸厣系呐Q?。上下部既有分隔,又渾融成一個整體,這是形成此詩蒼莽壯闊風格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動靜關系上:山、川、穹廬是靜物;風吹、草低、牛羊則是動態,做到動靜相承,使畫面既具有穩定感,以象征生活的和平安定;又富有生命的活力,象征著這個游牧民族的開朗和豪邁。在虛實處理上:天、川、穹廬、草、牛羊等都是實景,是在畫面之中;生活在其間并創造了如此富裕安定生活的敕勒人則是虛像,是在畫面之外,需要我們去體悟、想象。作品以實寫虛,寫實是為了寫虛。就是畫面中的草和牛羊也有明暗虛實:草比牛羊高——明寫這里水肥草茂;風在這里是動因:風吹草伏,牛羊盡現——這是暗寫牛羊肥壯、和平富庶。明寫是手段,暗寫是目的,是主旨所在,寫明是為了顯暗。單就構圖、布局這點來說,《敕勒歌》也明顯受了漢詩、漢詩理論和批評的影響。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承德县| 丹东市| 太和县| 镇安县| 彝良县| 梅河口市| 抚松县| 攀枝花市| 万荣县| 民乐县| 清苑县| 花莲市| 金昌市| 丰原市| 佛坪县| 平潭县| 紫金县| 昔阳县| 惠来县| 信宜市| 靖远县| 锡林郭勒盟| 房山区| 高清| 铜陵市| 瑞昌市| 五台县| 读书| 西宁市| 宝应县| 漯河市| 礼泉县| 苍溪县| 通河县| 珲春市| 宁河县| 沁水县| 乌拉特后旗| 丰镇市| 庄浪县| 淳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