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港臺主要漢學雜志近期目錄(十五)

12、墨舞之中見精神——文人墨客與書法文化

20141130_015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作  者:李繼凱 著

出版單位:臺北:秀威信息公司

內容簡介:

作者以現代文化研究視野觀照古代書法文化與文人間的關聯,側重在古代文人──士人及士大夫階層的書法及其精神,尤其注重此階層中著名書法家的分析,書中述及王羲之、王獻之、趙孟俯、顏真卿、董其昌、米芾、柳公權等書法名家,在考察古代文人借書法抒情冶性這一雙向性的精神現象時,力求結合宏觀的文化分析和微觀的心理分析,希望貫通古今文人與書法文化的脈絡,并拓展書法美學研究的新視野。

作者簡介:

李繼凱,中國江蘇宿遷人,文學博士、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及書法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新文學的心理分析》、《中國近代詩歌史論》、《民族魂與中國人》、《秦地小說與「三秦文化」》、《全人視境中的觀照——魯迅與茅盾比較論》、《20世紀中國文學的文化創造》等,在《中國社會科學》、《文藝研究》、《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中國書法》、《書法研究》、《中華書畫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80余篇。兼任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東亞漢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近代文學研究會理事等。

13、日治時期臺灣體壇與奧運

20141130_016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作  者:林瑛琪 著

出版單位: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內容簡介:

四年一次的奧運是國際間的盛大賽事,來自各國的選手無一不使出渾身解數為國爭光。在日治時期的臺灣亦出了幾名運動好手,他們拼盡全力,揮撒汗水,為的不單單是自己的名譽,也為了國家的榮耀。除了奧運會,嘉農打進甲子棒球園更是臺灣體壇的一大風光記錄。本書根據臺灣日治時期棒球發展、天下嘉農進軍甲子園、日治時期的臺灣與奧運及體壇人物篇,分別進行闡述,使讀者能更加了解日治時期臺灣體壇的輝煌紀錄。

作者簡介:

林瑛琪,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班畢業。

14、濁水溪三百年:歷史.社會.環境

20141130_017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作  者:張素玢 著

出版單位:臺北:衛城出版

內容簡介:

殘山剩水的警訊(劉翠溶)
親近歷史現場的濁水溪專著(許雪姬)

導 論

第一章 洪患、聚落變遷與傳說信仰
第一節 濁水溪的水文與災害
第二節 戊戌水災與聚落變遷
第三節 洪水傳說與「水」崇拜

第二章 從治山到治水
第一節 治水事業:河川工事的展開
第二節 治山防洪
第三節 山林保育思想的萌發

第三章 邊際土地的開發與農村菁英的崛起
第一節 農業拓墾的邊際
第二節 濁水溪的邊際土地
第三節 邊際土地的開發
第四節 農村菁英的崛起

第四章 濁水溪出代志──經濟環境變遷下的社會運動
第一節 河流與社會
第二節 濁水溪下游的自然環境與農業發展
第三節 一九○七︱一九四七 的農民抗議事件
第四節 一九八○︱一九九○ 年代的農民抗爭
第五節 一九九七︱二○一一 工農搶水之戰

第五章 「后米糖」時代的農業盤整
第一節 經濟變遷下的蔗作與稻作
第二節 稻作替代─葡萄栽培
第三節 另辟蹊徑的花卉園藝產業
第四節 異軍突起的蔬菜栽培
第五節 工業對農業的「滲透」與「侵蝕」

第六章 濁水溪的歷史難題
第一節 南岸或北岸?
第二節 分水或爭水?
第三節 從地上到地下
第四節 從農業之河到工業之河
第五節 工農相克?

結 論 濁水溪開發三百年的省思

15、簡吉:臺灣農民運動史詩(修訂新版)

o??a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作  者:楊渡 著

出版單位:臺北:南方家園出版社

內容簡介:

從一位小學老師,到一位「帶著小提琴的農民革命家」;簡吉可說是臺灣農民運動與民間反抗史的先聲與領袖,他組織農民向日本殖民政府發聲,當時曾卷起了近兩萬四千名農民的參與;而1945年后,二二八的大鎮壓之后,這一頁農民運動及簡吉、當年在臺的「中共地下黨」也一并被掃入臺灣史的塵封檔案中。作者楊渡在本書中走訪了多位當年與簡吉有真正交誼的臺灣「老左」前輩;也爬梳了包括國家檔案初解密的簡吉文件,讓讀者初識這位以知識分子投身農民反抗運動的臺灣史英雄,也由簡吉其人的一生,見證了在「二二八」前后的臺灣,更深刻的民間史頁與社會悸動。這是一部追尋父親而起的報導文學作品,也是一章臺灣歷史課須補上的一頁。

作者簡介:

楊渡,詩人、作家。生于臺中農村家庭,寫過詩、散文,編過雜志,曾任《中國時報》副總主筆、輔仁大學講師,主持過專題報導電視節目「臺灣思想起」、「與世界共舞」等,現任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著有詩集《南方》,散文集《三兩個朋友》、《飄流萬里》,報導文學作品《民間的力量》、《強控制解體》、《世紀末透視中國》,及戲劇研究《日據時期臺灣話劇運動》等十來種著作。

16、臺灣摩登咖啡屋:日治臺灣飲食消費文化考

20141130_019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作  者:文可璽 著

出版單位:臺北:前衛出版社

內容簡介:

一、走進臺灣摩登咖啡屋
摩登時代的代名詞——咖啡屋與咖啡
走向時代尖端 
嘗一口咖啡形容詞 

臺式與洋式咖啡屋
臺灣本島游廓的形成 
臺灣本島人的花柳界 
歡樂的王宮カフェー(咖啡屋) 
官方定義下的カフェー(咖啡屋) 
穿越時空喝咖啡 

二、明治年間的飲食料理店與咖啡屋
飲食男女的情欲空間——料理屋與飲食店
臺灣出現西洋咖啡茶館 
軍政時期禁制渡臺 
日本咖啡屋興起 
臺北城內第一家西洋料理店 
交際與情欲流動的飲食空間——料理屋與飲食店巡游 
女招待員群像 
料里屋之今日昨日 
西門外竹圍內 
日人統治最初十年的艋舺花柳界 
春色無邊的料理店和飲食店 

另類咖啡產品
舶來咖啡糖 
日本產咖啡糖 
配茶好滋味——咖啡糖 

咖啡與茶的對話與競爭
第一回臺北縣物產評品會 
鼓吹茶葉振興,設立吃茶店 
吃茶店與菓子(甜點)店在臺灣 

明治末年的城市消費文化與空間
臺北新公園 
電光照耀下的臺北市
初期施行的都市計劃
臺南刮起日式時尚風
明治40年的臺南西洋料理店

臺灣出現第一家咖啡專賣店
新起街市場八角堂
臺北物產共進會
臺灣第一家咖啡專賣店——新起街市場關口商店
八角堂的一頁滄桑

大眾旅游時代的來臨
西洋料理價格騰貴
南北縱貫鐵道開通與鐵道大飯店落成開業
第一回臺灣南部物產共進會觀光團
喝咖啡的特殊空間——鐵道車廂、郵輪和空運
明治時代的結束

三、大正年間的文化咖啡屋
大正時代咖啡的消費與生產
大正咖啡消費文化的普及 
日本農民移民巴西種咖啡始末 
咖啡農移民之路 
笠山農場的黃金夢 
人口販賣與異俗奇觀的污點

歐風咖啡屋公園獅
臺北新公園內公園獅「ライオン」的創立
公園獅開幕園游會
公園獅的評價
公園獅新增營業空間
番茶會與公園獅寫真臺北公園獅的十分鐘印象
公園獅在總督府新廳舍設立分店
公園獅新廳舍店的小插曲
漫畫家國島水馬速寫公園獅
公園獅轉手糾紛
公園獅走入歷史

臺灣產業博覽化時代
大正工業化、都市化、大眾消費文化時代的到臨
臺灣勸業共進會
市街改善計劃
始政三十年展覽會——中部臺灣共進會
大正文化商品化
創新商業廣告手法
官民聯合促進消費
大正年間的政治社會文化運動

純臺式咖啡屋——大酒樓
臺式大酒樓東薈芳的競合與起落
春風得意樓,稻江烹調第一流
如此江山如此樓,東南盡美不勝收
文化沙漠中的甘泉、大稻埕的「梁山泊」——山水亭

大正文化末俗
大正時代末期的日常物質生活
大正時代結束

四、昭和時代咖啡屋大觀
昭和文青、咖啡屋與文化運動
昭和年代臺北島都與東京帝都的文藝青年
文化運動的聚會場所

最風行的休閑活動在臺灣
尖端的跳舞時代
時代的尖端寵兒——「カフェー」繁昌記
行動咖啡屋

昭和時期的世界變局與大眾生活
從滿洲事變到蘆溝橋事變
高雄港勢展覽會
廣告祭與商業美術展覽會

咖啡屋時代的來臨
咖啡屋營業變遷 
咖啡界最時髦的社交活動
島都咖啡屋、吃茶店寫真大觀
臺北咖啡屋、吃茶店之旅
昭和時期臺灣咖啡的生產與消費

臺灣史上第一大博覽會
公園獅與臺北俱樂部熄燈結束
躍進臺灣之姿——「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

漢字文人的摩登咖啡屋
咖啡屋時代的風花雪月
風花雪月話「珈琲」

進入戰爭時期的咖啡二三事
決戰下停止娛樂的聲音
戰爭下的青年悲歌
昭和時代結束

17、聚焦臺灣——作家、媒介與文學史的連結

20141130_020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作  者:洪淑苓 主編

出版單位: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內容簡介:

導言/洪淑苓

《三六九小報.新聲律啟蒙》語言美學初探/楊秀芳

活字印刷與臺灣意識:日治時期臺灣民族主義想象的社會機制/蘇碩斌

久保天隨與臺灣漢詩壇/黃美娥

一九四○年代臺灣日語小說之成立與臺北帝國大學/張文熏

臺靜農先生詩作中的兩岸經驗/柯慶明

夏濟安、《文學雜志》與臺灣大學:臺灣「學院派」文學雜志及其與「文化場域」 和「教育空間」的互涉/梅家玲

《現代文學小說選集》的現代主義特色/郭玉雯

試論林文月、蔡珠兒的「飲食散文」──兼述臺灣當代散文體式與格調的轉變/何寄澎

越南、臺灣、法國──尹玲的人生行旅、文學創作與主體追尋/洪淑苓

18、史作檉的六十堂哲學課:中國哲學精神溯源

20141130_021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作  者:史作檉 著

出版單位:臺北:典藏藝術家庭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國哲學精神溯源》一書之2014修訂新印收藏版,采穿線裱布精裝裝幀。內容有八大篇六十小節,首篇為基本觀念之厘清,深入淺出地厘清字詞與思維之錯覺與迷失;接著,從文字前文化開始往下,推自文字后文明之各時代演變,細究中國哲學觀之天人地的「三劃」演化開展,綜觀春秋諸子各家并辨明。

作者簡介:

著名哲學思想家,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擅長以全史觀的視野從哲學、心理學、藝術等層面思考現實的人生信仰、生命現象、文化理念等諸多與人的存在相關的課題,并兼及詩歌創作和繪畫。曾任教于臺灣大學、文化大學,并在各大學巡回演講,現于各地舉辦長期講座,深受各方好評。著作多達五十多部,影響深廣。

19、中國文學史新講(修訂版)

20141130_022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作  者:王國瓔

出版單位: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內容簡介:

第一編 中國文學的源頭──先秦文學
第一章 緒說
第二章 古代神話
第三章 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第四章 作家文學的開端——「楚辭」
第五章 敘事文學的前驅——歷史散文
第六章 說理文章的肇始——諸子散文

第二編 中國文學的起步與飛躍——兩漢文學
第一章 緒說
第二章 兩漢辭賦的發展
第三章 史傳文學的楷模——司馬遷《史記》
第四章 兩漢詩歌的發展

第三編 亂世文人的心聲——建安風骨與正始之音
第一章 建安風骨——雅好慷慨
第二章 文學的自覺
第三章 正始之音——詩雜仙心

第四編 中國詩歌主要類型的形成——兩晉南朝詩歌之發展
第一章 緒說——環境背景
第二章 擬古詠史之懷
第三章 綺情兒女之思
第四章 仙隱玄虛之詠
第五章 田園山水之情
第六章 詠物宮體之盛——「齊梁詩」

第五編 中國詩歌發展之高峰——唐詩發展演變歷程及其余波
第一章 緒說
第二章 唐詩的前奏——隋詩概覽
第三章 初唐詩壇——走向盛唐
第四章 盛唐之音
第五章 中唐風貌
第六章 晚唐夕暉
第七章 唐詩的余波蕩漾

第六編 散體古文發展之高峰——唐宋古文的盛行及其后續
第一章 緒說
第二章 唐前駢文的興盛
第三章 文章復古的主張
第四章 唐代古文的發展
第五章 宋代古文的復興
第六章 古文地位的鞏固——金元明清散體古文

第七編 文言短篇小說發展之高峰——唐人傳奇及其后續
第一章 緒說
第二章 唐傳奇的先聲——魏晉六朝筆記小說
第三章 唐傳奇的開拓與創新
第四章 唐傳奇的后續

第八編 唐宋詞的發展演變及余響
第一章 緒說
第二章 詞為「艷科」的形成與蛻變——晚唐五代詞
第三章 宋詞的茁長與演變——北宋詞
第四章 宋詞的極盛與漸衰——南宋詞
第五章 宋詞的余響——金元明清詞

第九編 元散曲之興起發展及后續
第一章 緒說
第二章 散曲風格的形成
第三章 元散曲發展大勢
第四章 元人散曲的后續——明清散曲

第十編 中國戲曲發展之雙峰——元雜劇與明清傳奇
第一章 元雜劇緒說
第二章 元雜劇的先聲——中國戲曲的萌生與形成
第三章 元雜劇興盛的環境背景
第四章 元雜劇的發展歷程
第五章 元雜劇的體制特征
第六章 元雜劇的文學特質
第七章 明清傳奇的茁長演變
第八章 明傳奇的興隆與發展
第九章 清傳奇的全盛與漸衰

第十一編 白話短篇小說之發展與后繼
第一章 緒說
第二章 白話短篇小說的前驅——敦煌變文與話本
第三章 白話短篇小說的形成——宋元話本
第四章 白話短篇小說的繁榮——晚明「擬話本」涌現
第五章 白話短篇小說的成熟——《三言》與《二拍》
第六章 白話短篇小說的后繼

第十二編 明清長篇章回小說發展歷程
第一章 緒說
第二章 章回小說的前驅——宋元話本
第三章 章回小說的問世與定型——元末明初至明中葉
第四章 章回小說的繁榮——嘉靖、萬歷年間
第五章 章回小說的鼎盛——明末清初至晚清
第六章 章回小說的夕陽——晚清譴責小說的風行

20、文與哲:臺灣南區大學中文系策略聯盟學術論叢

20141130_023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作  者:劉昭明 主編

出版單位: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清代學術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因子明理──論陳藎謨《皇極圖韻》的理數思想與韻圖設計(王松木)

風景與心境的鏡像:日據時期新詩中的海洋書寫──以林修二之詩為例(王建國)

清代「論詞絕句」論溫庭筠詞探析(王偉勇)

論臺北城的殖民現代性──以市區改正與新興建筑為觀察核心(江寶釵)

南朝清談之型態及其發展綜論(紀志昌)

翁方綱《石洲詩話》論宋詩宋調──以蘇軾、黃庭堅為核心(張高評)

佛教論述女性障礙修行的相關省思──從凈土法門談起(陳劍锽)

丘光庭《兼明書》經說的意義與價值(馮曉庭)

蘇軾〈荔支嘆〉發微(劉昭明)

來唐新羅詩人崔致遠生平著作交游考(蔡振念)

氣化流行與人文化成──《莊子》的道體、主體、身體、語言、文化之體的解構閱讀(賴錫三)

宗教英雄的解構與重構──以唐代釋儀光圣傳為例(簡齊儒)

21、戰鼓聲中的殖民地書寫——作家龍瑛宗的文學軌跡

05-cover-outline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作  者:王惠珍 著

出版單位: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內容簡介:

序文一 真摯的龍瑛宗研究∕北岡正子
序文二 踏尋龍瑛宗的文學道路∕陳萬益
序文三 正式的龍瑛宗研究之出版∕下村作次郎

緒 論
  一、龍瑛宗作家生命小史
  二、龍瑛宗作品出版概況與研究回顧
  三、章節架構
  四、孤獨的文學者

第一章 殖民地作家的文化素養及其南投時期
  一、殖民地作家的文化素養
  二、龍瑛宗的南投時期

第二章 殖民地文本的光與影——以〈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為例
  一、前言
  二、〈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的創作意圖與書寫主題
  三、日本文壇對〈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的評價
  四、臺灣文壇對〈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的評價
  五、結語

第三章 揚帆啟航:殖民地作家龍瑛宗的帝都之旅
  一、前言
  二、與改造社的交流
  三、與文藝首都社的交流
  四、與日本文化界的交流
  五、帝都之旅
  六、烽火中的返航
  七、結語

第四章 地志書寫港市想象──龍瑛宗的花蓮文學
  一、前言
  二、浪跡花蓮港廳
  三、杜南遠系列的出現和蛻變
  四、與阿美族的邂逅
  五、民族融合愿景的書寫
  六、結語

第五章 第一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的虛與實:以龍瑛宗的文藝活動為例
  一、前言
  二、第一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的實況
  三、動員與被動員:返臺后龍瑛宗的文學活動
  四、融合的文學:看不見的殖民空間
  五、結語

第六章 殖民地文學的傷痕——論龍瑛宗《蓮霧的庭院》的禁刊問題
  一、前言
  二、禁刊的《蓮霧的庭院》
  三、戰后龍瑛宗文學的譯本問題
  四、結語

第七章 青天白日旗下的希望與絕望:龍瑛宗的臺南時期
  一、前言
  二、臺南時期的前奏
  三、貶謫南下的詩人
  四、臺南時期的文學實踐活動
  五、對臺灣女性的啟蒙:以《描寫女性》為例
  六、臺南時期小說里的戰后臺灣再現
  七、結語

結 論

22、知識分子的存在與荒謬:錢鍾書小說的主題思想

20141130_025

出版時間:2014年5月

作  者:辛金順 著

出版單位:臺北:秀威信息公司

內容簡介:

緒 論
第一節 生成與位置
第二節 閱讀的路徑
第三節 論述的架構

第一章 文化命題:審視與反思
前 言
第一節 對知識分子的反省與批判
第二節 對中西文化雜交現象的反省與批判
第三節 中西文化雙向視角的批判策略
小 結

第二章 情感命題:追尋與失落
前 言
第一節 兩性情愛.追求與失落
第二節 婚姻欲望.幻象與破滅
第三節 人際網絡.情感與疏離
小 結

第三章 人生命題:存在與虛無
前 言
第一節 生命的漂泊與虛無
第二節 存在的孤寂與迷惘
第三節 人生的意義與歸向
小 結

第四章 結論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江| 竹山县| 偏关县| 林州市| 方正县| 宁国市| 洛川县| 中卫市| 斗六市| 电白县| 松潘县| 青铜峡市| 广丰县| 石城县| 浑源县| 泸溪县| 长顺县| 安国市| 玉环县| 六盘水市| 烟台市| 连城县| 武汉市| 金坛市| 克山县| 永定县| 封丘县| 庆安县| 永吉县| 若羌县| 思茅市| 西安市| 清水县| 洛川县| 长沙县| 巴林右旗| 牡丹江市| 石首市| 湘潭县| 外汇| 玉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