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港臺主要漢學雜志近期目錄(十)

21、從復原救濟到內戰軍運:戰后中國變局下的民航空運隊1946—1949

20140514_026

出版時間:2013年11月
作  者:張興民 著
出版單位:臺北:國史館

內容簡介:

  本書研究之對象為飛虎將軍陳納德于戰后中國成立的民航公司——民航空運隊。討論民航空運隊創立過程以及日后正式營運之后的發展,并從這家在戰后中國具有重要地位的民航公司身上,了解航空運輸在戰后中國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22、秋柳的世界:王士禛與清初詩壇側議

20140514_027

出版時間:2013年11月
作  者:嚴志雄 著
出版單位: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探論清詩「一代正宗」王士禛(漁洋,1634—1711)之成名作〈秋柳詩四首〉及當時諸名家之和作。王氏之〈秋柳詩〉構成清詩創作、詮釋傳統中非常獨特的一個「小傳統」——順治十四年(丁酉,1657)秋,王氏于山東濟南大明湖賦詠〈秋柳詩〉,一時和者數十人,后之和者以百數,王氏之詩名從此鵲起。王氏歿后,〈秋柳詩〉的和作仍不絕如縷,直到清末民初尚見蹤影。王氏之原唱及其和作有無「故明之思」,當時后世聚訟不休,迄今仍無定論。明湖「秋柳社詩」及其后續之再創作、詮釋、接受,允為清代文學史上重要事件。本書作者認為,在過去政治托寓的詮釋范式外,〈秋柳詩四首〉的研究尚有更豐富的文化、理論意義。本書于既有研究范式外另辟蹊徑,在詮釋、考證、理論方面均有重要突破,對清代詩學研究有開拓性的意義。

作者簡介:

  嚴志雄(Lawrence Yim),香港中文大學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合聘教授。明清文學、錢謙益研究專家。

23、李東華教授論文集

20140514_028

出版時間:2013年11月
作  者:關玲玲、楊宗霖 編校
出版單位:臺北:稻鄉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李東華教授文稿41篇,以及書末「附錄」三篇:〈同福堂.同和生瑣記〉(作者為李東華教授尊翁李福生教授)、〈李東華教授的學術成就〉及〈李東華教授歷年著作目錄〉。本書分為學術論著、賦論.隨筆兩區塊。學術論著部分,中外關系史在前,其它性質之論著在后。賦論.隨筆部分,敬悼恩師、贈別師友在前,其它部分在后。本書所收〈敬悼半賓劉子健先生〉一文為未竟稿,仍予留存原貌,以茲紀念。

作者簡介:

  李東華教授(1951-2010),祖籍河南省嵩縣,1951年生于臺灣臺東。1981年獲得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國家文學博士。1982年起留任臺大歷史學系,歷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文學院院長等職。2007年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海洋史研究專題中心合聘為研究員,同年自臺大退休,轉任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先生研究領域大致在中國海洋發展史、中國近現代史學史、臺大校史三方面,先后出版《中國海洋發展關鍵時地個案研究:古代篇》、《方豪先生年譜》、《羅宗洛校長與臺大相關史料集》等書。

24、經學研究論著目錄(1998-2002)

20140514_029

出版時間:2013年11月
作  者:林慶彰、蔣秋華 合編
出版單位: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自民國78年本中心出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林慶彰教授主編之《經學研究論著目錄》(1912-1987)以來,由于該目錄頗獲學界重視和好評,而陸續合作二編(1988-1992)、三編(1993-1997)。本書系第四編(1988-2002),由中研院中國文哲所林慶彰、蔣秋華教授帶領團隊歷時八年艱辛完成。收錄專書(含收于叢書中者)、期刊論文、報紙論文、論文集論文(含自著、合著)、博碩士論文、學術會議論文等,約兩萬三千余筆。書后附有「收錄報紙、期刊一覽表」、「收錄論文集一覽表」、「收錄工具書、數據庫一覽表」、「作者索引」。

25、西風東漸:晚清民初上海藝文界

20140514_030

出版時間:2013年11月
作  者:張偉 著
出版單位:臺北:秀威信息科技公司

內容簡介:

  一八四三年上海開埠后迅速發展成為西方文化輸入中國的最大窗口和傳播中心。這里集中了全國最早、最多的中、外文報刊和翻譯出版機構,也是中國最大的藝術活動中心,電影、美術、音樂、戲劇、舞蹈等等,均占全國的半壁江山。它們在這里合作競爭、交匯融合,共同譜就了上海文化的開放格局。從十九世紀末開始,上海已是整個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區域內最繁華、最有影響力的文化大都會,并與倫敦、紐約、巴黎、柏林等城市并駕齊驅,躋身于國際性大都市之列。本書內容追溯土山灣畫館和樂隊、上海世博會、電影史和新聞史。作者并對中國早期攝影的思索,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并披露一些罕見文獻。

作者簡介:

  張偉,浙江鎮海人。上海圖書館研究館員,學術帶頭人,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委員,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兼職教授。從事歷史文獻整理與研究逾三十年,籌劃并主持「中國與世博」、「國際名流與近代上?!沟日n題的研究,著有《滿紙煙嵐》、《民國電影筆記》、《遙望土山灣》等專著,主編《中國現代電影期刊全目書志》、《國際名流與近代上?!?、《中國近現代話劇圖志》等。

26、桂林抗戰文藝論

20140514_031

出版時間:2013年11月
作  者:李建平 著
出版單位:臺北:秀威信息科技公司

內容簡介:

  抗戰時期桂林的文藝運動,其活躍程度和重要性不亞于戰前的北平、上海。自1937年至1944年,當時先后在桂林活動的作家、藝術家和學者有1000多人,著名的有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田漢、柳亞子、艾青、徐悲鴻、歐陽予倩、焦菊隱、熊佛西、洪深、王魯彥、艾蕪、周立波、胡愈之、胡風、范長江、黃藥眠、端木蕻良、司馬文森、秦牧、秦似、李樺、黃新波、關山月、張曙、林路、吳曉邦、戴愛蓮等。許多重要的作品在這里創作,許多重要的劇作在這里首次上演和發表;出版和發行的書刊,在全國堪稱第一。

  作者自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研究桂林抗戰文藝,本書為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匯編,分為「總論」、「文藝活動」、「作家研究」、「藝術家研究」、「史料探微」、「歷史與傳承」六個部分,全面地反映了抗戰時期桂林文藝活動的歷史與貢獻,對中國抗戰文藝史研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李建平,廣西陸川人,生于廣西桂林?,F任廣西社會科學院文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廣西民族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西抗戰文化研究會會長、廣西桂學研究會副會長,獲「廣西優秀專家」榮譽稱號。長期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文學批評和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新潮:中國文壇奇異景觀》、《桂林抗戰文藝概觀》、《桂林抗戰文學史》、《理性的藝術》、《廣西文學50年》、《抗戰遺蹤——廣西抗戰文化遺產圖集》、《文學桂軍論——經濟欠發達地區一個重要作家群的崛起及意義》、《廣西文化圖史》,主編《抗戰文化研究》第1~6輯等?,F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桂林抗戰藝術史》研究。

27、關帝信仰與現代社會研究論文集

20140514_032

出版時間:2013年10月
作  者: 蕭登福、林翠鳳 合編
出版單位:臺北:宇河文化出版公司

內容簡介:

關圣帝君前史(麥谷邦夫)
《道法會元》中的關元帥(朱越利)
《護國佑民關帝伏魔寶卷》初探(蘇瑞?。?br /> 論華人民間宗教神祇的神格轉化:以關公晉升玉皇大帝為焦點(張家麟)
香港關帝信仰與善書(游子安)
明末西洋教會與宮廷關公信仰的沖突(胡小偉)
關帝:唐山過臺灣(胡小偉)
南洋天地會的關帝信仰(王琛發)
福建詔安客家地區的關帝信仰(林振源)
《關帝明圣經》的流傳與著作年代初探(王見川)
論關帝信仰的成因及其文化意涵(丁孝明)
關帝信仰文化之忠烈余韻:明花關索詞話與福建等地關索戲述略(葉明生)
臺灣關帝信仰與文創產業(廖芮茵)
宋元至清,關帝神格及相關道書、鸞書探論(蕭登福)
越南關帝信仰(陳益源)
儒家忠義觀念與關帝信仰(李焯然)
三國演義的關羽與關圣帝君的「義」(林安梧/廖崇斐)
高雄地區關帝廟簽詩之研究:以《關帝百首簽詩》為中心(林文欽)
關帝信仰與善書的社會教化(鄭志明)
關帝信仰在臺灣之探析(林翠鳳)
近現代「玄靈」關帝經典及其儒學義理略論(李建德)

28、東亞考古學的再思——張光直紀念論文集

基本 RGB

出版時間:2013年10月
作  者:陳光祖 主編
出版單位: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內容簡介:

  張光直先生與史語所淵源甚深,從早期從師問學到在歐美學術界嶄露頭角,都與史語所前輩學者保持密切聯系;后期教學授徒,培育不少在史語所任職的研究者,張先生一生不倦怠地為西方與中國、中國與臺灣學術界擔負起架橋對話的工作。在張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際,史語所與一些有意舉辦紀念會的單位協商,由史語所主辦『東亞考古學的再思:張光直先生逝世十周年紀念學術研討會』,邀請張先生門生故舊與學術交游與會,就張先生所研究的一些議題提出其相關的研究成果,以彰顯張先生的學術貢獻與影響。這些議題包括:文明起源的比較研究、中國考古學、商文明研究、臺灣及東南亞考古學與民族學、其它考古學專題研究、薩滿及藝術與儀式研究、其它等七個主題。本書收錄的十七篇論文大致涵蓋了上述的所有主題,這些文章的論題主旨或撰作緣起,也大多可與張先生的研究相比并,得見張先生學術工作的后續影響。

29、性別、宗教、種族、階級與中國傳統司法

20140514_034

出版時間:2013年9月
作  者:柳立言 主編
出版單位: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內容簡介:

  本論文集的十篇論文探討性別、宗教、種族、階級對中國傳統司法的影響。
  張文晶〈唐代的女性與訴訟〉認為影響判決的因素,主要是女性在家中的「角色」和「身分」而非「性別」。臧健〈南宋時期立嗣繼產官司中的女性〉則指出情、理、法、事實的重要性不下于性別。
  柳立言〈從《名公書判清明集》看南宋審判宗教犯罪的范例〉指出判決大同小異的因素,如制度的約束。黃靜嘉、胡學丞〈從黜邪崇正到破除迷信〉認為妖術被輕罪化和除罪化,得力于西學和科學。林端、蔡博方〈清末民初繼受西法后的宗教團體法人化問題〉指出影響法人化的原因有政治外交、政府態度,和寺廟型態等。
  劉曉認為〈元代司法審判中種族因素的影響〉不如「各從本俗」重要,四等人制也非法有明文。Joseph Dennis(戴思哲)探討〈Legal Education and the Circulation of Legal Texts in Ming and Early-Qing Gansu〉如何提升了少數民族地區的法律水平。Thomas Buoye(步德茂)的〈Evenhandedness and Excess: The Diverse Fates of Ethnic Minorities and Women in Qing Criminal Justice〉認為國家政策有時凌駕種族與性別的考慮。
  吳艷紅〈試論明代中后期生員的司法參與〉指出生員這身分之于百姓享有部分優待,之于鄉宦和地方官則無大優勢。黃源盛〈從半人半物到齊民──晚清民國禁革買賣奴婢的光與影〉認為終止奴婢制度的主要推手是自由平等和人性尊嚴等西方理念

30、《肇論》的哲學解讀

20140514_035

出版時間:2013年9月
作  者:陳森田 著
出版單位:臺北:文津出版社

內容簡介:

  僧肇站在非有非無的中道基礎上,否定對有、無兩邊的執著。〈般若無知論〉否定有執的認識,指向無執的認識,這是在真實層面對事物的觀照,此之謂「一切知」?!床徽婵照摗抵赋鍪挛锓钦嬗?,亦非真無,這是對非有非無更進一步的闡釋?!次锊贿w論〉以緣起為基礎,指出常人所見的動,其實是靜,由此指出事物不常不斷的義理?!茨P無名論〉則指出涅盤超越世間的名言概念,而且在證得涅盤當中,沒有能證與所證的區分,此謂之「玄得」。僧肇更在本論中揭示一種「恒常的動」的圣人或涅盤觀念。

作者簡介:

  陳森田,一九九四年以〈法稱《正理滴論》研究〉,獲香港能仁研究所頒授文學碩士。其后跟隨吳汝鈞教授研習,擔任吳汝鈞著《龍樹中論的哲學解讀》、《京都學派哲學七講》、《唯識現象學:世親與護法》的筆錄工作。一九九六至九八年在能仁研究所修習哲學博士課程。一九九八年往香港科技大學就讀,二○○○年以〈僧肇三論中的空之概念〉,獲頒哲學碩士。歷任香港能仁書院佛學課程講師、香港浸會大學宗哲系研究助理、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客席講師等職。譯作有《中道佛性詮釋學:天臺與中觀》。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钟山县| 咸宁市| 无为县| 芦溪县| 仙游县| 永德县| 海伦市| 光山县| 永定县| 井研县| 河北区| 定边县| 汉沽区| 南充市| 阿拉善右旗| 平舆县| 金湖县| 余姚市| 林周县| 资阳市| 汤阴县| 东丰县| 祥云县| 沂南县| 凤山县| 唐河县| 通许县| 万宁市| 大兴区| 宁乡县| 泉州市| 博罗县| 桃园市| 年辖:市辖区| 行唐县| 大冶市| 中阳县| 郧西县| 南部县| 丹江口市| 二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