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港臺主要漢學雜志近期目錄(十)

11、封建秩序的黃昏:左傳

20140514_016

出版時間:2013年12月
作  者:楊照
出版單位: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內容簡介:

  無「傳」不成「經」。
  《春秋經》是記載魯國歷史的編年體著作,也是后世研究東周初期歷史的重要材料,經文筆法簡省,用字遣詞遵守嚴格體例,意在彰顯封建秩序的價值觀。但是,單獨研讀《春秋經》本身的簡潔文字,并無法讓我們了解它所承載的意義,必須配合與每條經文相關的史實說明,我們才有辦法明白它為何提出那樣的價值判斷,而《左傳》正是這樣一部解明春秋大義的史書。
  《春秋經》記事前后長達二百四十二年,《左傳》則多了十三年,在這么長的時間里,豐富的史事被記錄下來,經傳合計超過二十萬字,即使有時間通讀全書,可能也被紛亂的事件模糊了焦點。
  在《封建秩序的黃昏:左傳》里頭,楊照為我們挑選了他認為最值得注意的三十年,這三十年正是周朝封建秩序嚴重崩壞,霸主體系逐漸崛起的關鍵時期。專注研讀這一時期的歷史,更能讓我們體會到,《春秋經》以文字褒貶來維持封建秩序最后尊嚴的期望。
  在這本書里,我們可以看到「辦外交像走親戚」的封建體制如何運行,可以看到哪些諸侯德行有虧,因而招來滅國之禍,還可以看到「才能」取代「血統」、「計謀」凌駕「禮法」的觀念轉變,更可以看到第一位霸主齊桓公如何取代周王室成為國際沖突的仲裁者。這本選讀,正是帶領讀者進入東周時代,體驗春秋巨變的最佳指引。

作者簡介:

  楊照,本名李明駿,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明日報》總主筆、《新新聞》總編輯、總主筆及副社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已出版數十部文學創作及文化評論著作。長期于「誠品講堂」、「敏隆講堂」開設人文經典選讀課程。

12、「慢讀王文興」叢書(一套12冊)

20140514_017

出版時間:2013年12月
作  者:黃恕寧等 合編
出版單位: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內容簡介:

  王文興,錘煉文字的小說家,一生以閱讀、寫作為職志。他善寫人物的心靈思維,視文學為文字藝術,為國家文藝獎得主,其作品思想深刻,語言精致而獨特,故而享譽國際。所撰作品《家變》、《背海的人》已經成為臺灣文學史的經典作品,他的名字已足以標示這個時代。
  王文興以慢寫聞名,更提倡慢讀。「慢讀王文興」是由臺大出版中心策劃,黃恕寧、康來新與洪珊慧聯合編輯的叢書,集結了自1960年代以來,中外學界就王文興作品主題、情節結構、人物設計、語言特性、影響研究、寫作發展及其生平事跡等議題的評論文字,以及王文興新世紀以來的書寫與言論,以及豐富的研究書目與回顧照片,是研讀王文興其人其書的必讀之作,可謂王文興研究的「百科全書」

13、民國史論(一套3冊)

20140514_018

出版時間:2013年12月
作  者:呂芳上 主編
出版單位: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內容簡介:

上冊
序文
壹、 民國史的發展與走向
第一章 從改革、革命到告別革命──近代中國政治發展的省思
第二章 近代中國制度的移植與異化──以一九二○年代國民革命軍政工制度為例的討論
第三章 繼承與創新──中華民國百年來的高等教育
第四章 政治轉型的挑戰──近代中國「黨國」體制的發展與省思
第五章 走出「黨國體制」的陰影──中國國民黨的轉型(一九五○~二○一○)
第六章 二十世紀中國政治史的研究──新資料、新視野

貳、 婦女史研究
第一章 兒女情短、英雄氣長?──辛亥革命時期的性別與革命
第二章 娜拉出走以后──五四到北伐青年婦女的活動
第三章 法理與私情──五四時期羅素、勃拉克相偕來華引發婚姻問題的討論(一九二○~一九二一)
第四章 個人抉擇或國家政策:近代中國節育的反思──從一九二○年代《婦女雜志》出版產兒制限專號說起
第五章 革命與戀愛──一九二○年代知識分子情愛問題的抉擇與討論
第六章 「好女要當兵」──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女生隊的創設(一九二七)
第七章 抗戰時期的女權論辯
第八章 另一種「偽組織」──抗戰時期婚姻與家庭問題初探

中冊
叄、民初政局發展
第一章 辛亥革命百年:臺灣觀點
第二章 南洋僑界的卜式:鄧澤如與辛亥革命(一九○六~一九一六)
第三章 二次革命后國民黨孫黃兩派的政治活動(一九一三~一九一七)
第四章 民初孫中山、宋慶齡的情誼
第五章 尋求新的革命策略──國民黨廣州時期的發展(一九一七~一九二七)
第六章 廣東革命政府的關余交涉(一九一八~一九二四)
第七章 陳炯明與孫中山、蔣介石(一九一八~一九二二)──由《蔣介石日記》的觀察

肆、抗戰前的中國
第一章 北伐前學運的動向(一九二○~一九二七)
第二章 「學閥」乎?「黨化」乎?──一九二五年的東南大學學潮
第三章 「竺震旦」與「驅象黨」──一九二四年泰戈爾的訪華與東西文化之爭
第四章 北伐時期英國增兵上海與對華外交的演變
第五章 抗戰前的中央與地方──以蔣介石與廣東陳濟棠關系為例的探討(一九二九~一九三六)
第六章 對訓政時期江西縣長的一些觀察(一九二六~一九四○)

下冊
伍、 抗戰中國
第一章 凝聚抗戰共識──廬山談話會的召開
第二章 抗戰時期的遷徙運動──以人口、文教事業及工廠內遷為例的探討
第三章 臺灣革命同觀會與臺灣光復運動(一九四○~一九四五)
第四章 抗戰時期在大陸的臺灣抗日團體及其活動
第五章 一九四○年代中英香港問題的交涉(一九四二~一九四五)
第六章 為戰后中國外交綢繆──國際問題討論會(一九四一~一九四五)

陸、 蔣介石日記與民國史研究
第一章 蔣介石的日記與民國史研究
第二章 重評蔣介石
第三章 面對強鄰:一九三五年《蔣介石日記》的考察
第四章 「最后關頭」已到:一九三七年《蔣介石日記》的考察
第五章 日記、檔案中的蔣介石、宋子文和史迪威(一九四○~一九四四)
第六章 蔣介石:一位彈性的國際主義者──以一九四二年訪印為例的討論

柒、戰后中國
第一章 總裁的「首腦外交」──一九四九年蔣中正出訪菲韓
第二章 痛定思痛──戰后中國國民黨改造的醞釀(一九四七~一九五○)
第三章 蔣中正先生與人才培訓:革命實踐研究院的創辦與初期發展(一九四九~一九六九)
第四章 「文化跨海」:戰后初期臺灣學術與文化走向—以許壽裳、傅斯年領導的機構為例

14、清領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

20140514_019

出版時間:2013年12月
作  者:林慶彰、蔣秋華 合編
出版單位:臺北:Airiti Press

內容簡介:

  關于清代臺灣儒學的研究,雖然方興未艾,但是學界缺乏入門的參考書籍,以致真正用心投入者,并不太多。有鑒于此,林慶彰、蔣秋華教授特別編纂本書,提供學界認識此一領域的背景材料,希望出版之后,可以引發更多有志趣者加入研究的行列。
  本書所采擇之范疇,為清康熙廿三年(1684)明鄭降清至光緒廿一年(1895)臺灣割日,大約二百一十二年的期間。內容分成上、下兩編:上編收錄清領時期臺灣各種受儒學影響的制度討論,包括科舉、府縣儒學、孔子廟、書院、義學、社學、社會教育、學規、藏書九項;下編收錄宦臺儒學家(陳璸、謝金鑾、鄭兼才、胡承珙、姚瑩、徐宗干、林樹梅)和本土儒學家(章甫、鄭用錫、鄭用鑒、施瓊芳、黃敬、吳子光、楊浚、施士潔)的著作選集,一共收錄十五位。相信本書的刊印流傳,將激起研究臺灣儒學的風潮。

作者簡介:

  林慶彰,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博士。日本九州島大學文學部訪問研究員。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臺北大學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研究所兼任教授。
  專研經學、日本漢學、圖書文獻學。著有《明代考據學研究》、《清初的群經辨偽學》、《清代經學研究論集》、《學術論文寫作指引》、《讀書報告寫作指引》等十種。
  主編有《經學研究論著目錄》、《日本研究經學論著目錄》、《日本儒學研究書目》、《日據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經學研究論叢》、《國際漢學論叢》、《民國時期經學叢書》等六十余種。譯有《經學史》(合譯)、《論語思想史》(合譯)等五種。另有學術論文二百余篇。
  蔣秋華,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教授。專研《尚書》學、《詩經》學。著有《二程詩書義理求》、《宋人洪范學》等《尚書》學專著。
  曾主編《晚清經學研究目錄》、《李源澄著作集》、《臺灣國學研究叢書》等多部著作,擔任《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總編輯。撰有〈宋人洪范圖書說〉、〈王充耘的尚書學〉、〈明人對蔡沈書集傳的批評初探〉、〈焦廷琥《尚書申孔篇》初探〉、〈顧棟高《尚書質疑》撰作小考〉等多篇學術論文。

15、唐代以來的邊疆策略

20140514_020

出版時間:2013年12月
作  者:劉學銚 著
出版單位:臺北:致知學術出版

內容簡介:

  本書系將作者劉學銚教授針對中國歷代邊政相關問題所撰述之六篇論文綜合而成,論文名稱分別為〈論清代邊政之得失〉、〈神秘富裕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土爾扈特(喀爾瑪克)蒙古與喇嘛教格魯派〉、〈西域東端的高昌古國〉、〈消失的樓蘭與精絕〉及〈從岑參的邊塞詩看唐代的邊疆觀〉。
  本書書名雖以「邊政」為主,但內容卻不以「邊政」為限,而是兼及中國邊疆特定地區的史地變遷、風土民情、經貿發展、宗教文化、詩詞歌賦等,內容深入淺出,對于前人鮮少述及者多所引介闡釋,值得關注此一議題者細細品味。

作者簡介:

  劉學銚,政治大學法學士,現任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邊政協會秘書長、《中國邊政》季刊主編,著有《匈奴史論》、《鮮卑史論》、《五胡史論》、《外蒙古問題新論》、《北亞游牧民族雙軌政制》、《蒙古論叢》、《從古籍看中亞與中國關系》、《中亞與中國關系史》、《藏族源流蠡測》、《文化外史》、《胡馬渡陰山》、《五胡興華》、《清季民初中蒙之分合關系》、《從法律政治層面看外蒙古問題》、《十三輩達賴喇嘛圓寂與熱振呼圖克圖》、《少數民族史新論:平心靜氣看新疆西藏事件》、《蒼狼與白鹿蒙古帝國》、《狼的子孫突厥汗國》、《行國的始祖匈奴帝國》、《大與嶺的傳奇鮮卑王朝》、《旮旯?的國史》、《國史?的旮旯》、《新疆史論》、《歷代胡族王朝之民族政策》、《從歷史看清西藏問題-揭開達賴真實面貌》等。

16、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出土材料與新視野

20140514_021

出版時間:2013年12月
作  者:李宗焜 主編
出版單位:臺北:中央研究院

內容簡介:

評〈三論武乙、文丁卜辭〉(林澐)
殷墟甲骨文形聲字所占比重的再統計―兼論甲骨文「無聲符字」與「有聲符字」的權重(黃天樹)
甲骨文從「苣」之字及其相關意義之探討(季旭升)
「備子之責」與「唐取婦好」(陳劍)
從豐豊同形談商代的新酒與陳釀(李宗焜)
史墻盤銘文所見西周政治史(馮時)
從銅器銘文析古鄧國的婚姻與文化(徐少華)
從文獻與出土文物看早期秦國融入華夏的歷程(陳昭容)
越王差?戈銘文新研(李家浩)
「夏商周斷代工程」十年后之批判——以西周諸王在位年代為例證(夏含夷)
西周金文「宕」字釋義重探(沈培)
一粟居讀簡記(四)(王輝)
清華簡〈系年〉所記西周史事考(朱鳳瀚)
清華簡〈耆夜〉初讀及其相關問題(李峰)
試說簡牘文獻的年代梯次(陳偉)
談戰國文字的特殊形構——承繼與創新(林素清)
六朝《毛詩》異文所見經師傳承與歷史層次——以陸德明《毛詩音義》為例(虞萬里)
九店56號楚墓第1–3號簡考釋(林清源)
岳麓秦簡〈占夢書〉的文字特征試論(陳松長)
阜陽雙古堆漢簡〈說類雜事〉研究(胡平生)

17、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敦煌遺書

20140514_022

出版時間:2013年12月
作  者:方廣锠 主編
出版單位: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敦煌遺書51件,時代跨度達七百余年,包含漢、藏、回鶻等各類文獻,以及木捺佛像、經袟等。本書全彩精印,可反映史語所收藏敦煌遺書之全貌,并有詳細〈敘錄〉,以供參考。

18、翻譯研究與跨文化交流

20140514_023

出版時間:2013年12月
作  者:高亮、陳平 合著
出版單位:臺北:書林出版公司

內容簡介:

  翻譯和文化緊密相關,稱職的譯者必須對兩種語言與文化有深入的理解。缺乏對原語文化的深切理解,翻譯難免會偏離原文傳達的意思;缺乏對譯入語文化的熟練把握,譯者與讀者的溝通也可能出現障礙,這種關系存在于各種文體和文本的翻譯活動。本書有專文18篇,分「文學翻譯」、「應用翻譯」、「翻譯訓練」、「跨文化的探索」等四部份,是翻譯和文化研究的結合,并探討相互間的問題,尋求解譯之道。

作者簡介:

  高亮(Leong Ko),廈門大學外文系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獲廈門大學現代英語碩士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翻譯學博士學位。1988年起在澳大利亞迪金大學(Deakin University)文學院教授英漢筆譯和口譯課程。現任昆士蘭大學中文翻譯碩士課程負責人、博士生導師、澳大利亞翻譯資格認證局(NAATI)考官和高級翻譯。曾任澳大利亞中文翻譯協會主席,Translation Watch Quarterly期刊編輯委員,并在中國大陸、香港和澳大利亞從事過大量翻譯工作。主要著作包括《澳大利亞應用英漢翻譯》、《英漢漢英口譯教程》(主編)、《中國經濟新詞匯》(編輯)、Liaison Interpreting–A Handbook(章節作者)和《澳中關系史》(譯作),并在Interpreting、META 和BABEL等國際刊物發表多篇翻譯研究論文。
  陳平(Ping Chen),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漢語語言學講座教授。畢業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語言系,獲現代漢語碩士學位,及美國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UCLA)語言學系,獲語言學碩士、博士學位。曾在UCLA、美國俄勒崗大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及香港城市大學擔任教學與研究工作,后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工作至今。陳平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功能語法、語義學、語用學、社會語言學及歷史語言學,先后擔任多家國際語言學專業刊物編輯委員與顧問委員。

19、冒襄和影梅庵憶語

20140514_024

出版時間:2013年12月
作  者:大木康 著
出版單位:臺北:里仁書局

內容簡介:

序 章
第一部 文人冒襄
第一章 黃牡丹詩會
第二章 宣爐因緣
第三章 順治十四年的南京秦淮
第四章 冒襄的戲劇活動
第五章 冒襄與杜詩

第二部 《影梅庵憶語》與女性
第一章 《影梅庵憶語》校注
第二章 關于《影梅庵憶語》
第三章 陳維崧〈吳姬扣扣小傳〉
第四章 蔡夫人傳
第五章 冒襄、《影梅庵憶語》與《紅樓夢》
第六章 彭劍南之戲曲《影梅庵》《香畹樓》及其時代

附 論 清代女詩人與柳如是

作者簡介:

  大木康,東京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研究領域為明清文學、明清江南社會文化史。著作有《馮夢龍《山歌》研究》、《明末江南的出版文化》、《風月秦淮》等多種。

20、島嶼或大陸(一套18本)

20140514_025

出版時間:2013年11月
作  者:北島等 合編
出版單位: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地  點:香港
連結網址:http://www.chineseupress.com/

內容簡介:

  《島嶼或大陸》是呼應香港國際詩歌之夜2013而出版的珍貴詩集,由北島、陳嘉恩、方梓勛、柯夏智和馬德松所編,收錄了來自世界各地,如敘利亞、瑞典、菲律賓、韋爾斯、南韓、加拿大、緬甸、伊拉克、澳洲、波蘭、西班牙、美國、智利、中國、臺灣、香港、澳門等優秀當代詩人的作品,以雙語或三語呈現。
  Following the convening of International Poetry Nights in Hong Kong 2013, Islands or Continents 島嶼或大陸 is a collection of selected works by some of the most internationally acclaimed poets today. Included are the poems of Adonis (Syria), Aase Berg (Sweden), Conchitina Cruz (The Philippines), Menna Elfyn (Wales), Lee Seong-bok (South Korea), Tim Lilburn (Canada), Zeyar Lynn (Myanmar), Dunya Mikhail (Iraq), Peter Minter (Australia), Tomasz Ró?ycki (Poland), Olvido García Valdés (Spain), Jeffrey Yang (USA), Raúl Zurita (Chile)as well as leading Chinese poets such as Natalia Chan, Han Dong, Lan Lan, Un Sio San, and Ye Mimi. The collection makes a treasured anthology of the finest contemporary poetry in trilingual or bilingual presentation.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河县| 德兴市| 辽源市| 万宁市| 卓资县| 镇原县| 南京市| 中超| 济阳县| 安溪县| 海淀区| 德令哈市| 葵青区| 德惠市| 双桥区| 定远县| 金乡县| 深圳市| 织金县| 南陵县| 黑河市| 奉节县| 尖扎县| 许昌县| 绍兴市| 齐河县| 图片| 鞍山市| 井研县| 海宁市| 屏东市| 长兴县| 合水县| 博客| 密山市| 鄱阳县| 双桥区| 屯昌县| 龙门县| 莎车县| 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