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國學院將于今年9月掛牌成立 。目前,十多名教師已被確定為國學院的基礎力量,另外還要外聘30多位教師!弊蛱欤袊嗣翊髮W校長紀寶成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了國學院的籌建情況,“中國文化的傳承學習需要用中國自己的學術架構,恢復中國文化的創造力,回復中國文化的主體性,破除西方的學術壁壘很重要。”
無庸質疑,國學主要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乃我中華民族立世之本,發展之源。經過近一個半世紀的發展,“東漸之西學”偏重科學輕視人文精神的弊端已現,這引起有識之士的憂慮,既而呼喚重建國學,張揚中華文化的主體意識與時代精神,可以理解。但是,筆者認為,在眼下的社會轉型期,各種思潮并立,尤其是現代文明還沒有在我國立穩根基的前提下,急于呼喚重建國學,有點不合時宜,把握不好,有可能弄巧成拙,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封建思想復辟。
國學的衰落決不是偶然,可以說,與封建社會晚期的沒落相輔相成,互成因果;诮⒁粋獨立民主強大的新中國,在新文化運動中,以陳獨秀、胡適和魯迅為代表的一代思想巨擘,對孔子所代表的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給予猛烈批判,全面否定孔子與儒家經典,主張徹底廢除國學。當然,這種做法并不理性,與他們鼓吹的科學精神背道而馳。但是,他們自己并不是沒有意識到這點,而是囿于封建思想的頑固,封建勢力的強大而不得以而為之,是矯枉必須過正,是有意造成封建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斷裂,而便于在封建思想的廢墟上樹立起現代文明。
認識到這點,我們必須把眼光拉回現代社會。誠然,經過新中國半個多世紀的建設,我們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國家實力蒸蒸日上,各項改革事業順利進行,人民安居樂業,法律制度日趨完善,人權等各種福利事宜得到保障,現代教育蓬勃發展……但是在這些成就面前,我們要看到不足,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各種腐朽落后的思想渣滓開始死灰復燃:某些官員特權思想開始回頭,貪污受賄現象嚴重,迷信思想抬頭,如省部級高官接連落馬,官員年初燒香拜佛,如修豪華活人墓,如不斷出現的寶馬車撞人事件;由于鄉村教育的相對落后,法律普及不夠,法制意識淡薄,封建思想在一些偏遠農村還根深蒂固,如各地新出現的家族黑惡勢力把持村務,大肆貪污村集體財產等現象;如有關部門組織高考狀元游行、塑像……這些都不容樂觀,都是現代文明的天敵,都是我們繁榮社會下的暗流。
可見,陳獨秀、魯迅等倡導的新文化運動要實現的使命,我們還沒有徹底完成,甚至可以說,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繼續付出艱辛的努力去完成。在這種情況下,紀寶成先生主張“重估國學的價值,走向國學的重建”,并將成立國學院,開課授徒,我覺得出發點是好的,但有點操之過急,不合時宜。
為什么呢?國學,一國之學也,本中之義,自然以四書五經等文化典籍為主要課本。四書五經長期作為封建社會士子仕進必讀之書,其包含的價值自然是五花八門,但是不能掉以輕心的是,很大程度上,它是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識的載體,歷代王朝堅持不易就是證據。如果在授課過程中,老師不能分辨出哪些是這些原典的糟粕,哪些是精髓,就有可能是誤人子弟,傳播流毒了。
當然,就像紀寶成先生說得那樣,“重建國學、振興國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應當在實踐中積極摸索,隨時調整,逐步完善,持續發展,因此必須允許多樣化,允許討論和爭議,由歷史來檢驗,由社會來評判。”,筆者還是希望人大國學院能在老師的選擇上把好關,盡量先少招收學生,等實驗成功了,再推而廣之,造福國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