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若漁
|
中國人民大學將組建國學院,這是一個令人稱道的好消息。雖說中國近代教育歷史上,著名的清華大學就有國學堂,人大此舉并非創舉,但我仍然要為其大大叫聲好。
我所以稱其為好,是因為看到太多不好的現象。隨便舉一例,眼下,我們不少青少年深度迷戀于好萊塢制造的夢工場里不能自拔,而對屈原、司馬遷、朱熹、曹雪芹卻知之甚少;我們有些大學生GRE能考出讓老外都咋舌的成績,可對老祖宗留下的文言文卻不甚了了……如此看來,人大組建國學院,重整國學精華,退一萬步來說,至少是有利于上下5000年的中華文明不致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迷失。
國學是5000年華夏文明的主要載體,它像一條堅韌的紐帶把浩如煙海的中華文明串連在一起,使我們中華民族成為一個完整、獨立和開放的整體;它還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哺育著中華民族的成長,使得我們中華民族以特有的氣質和風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引領世界文化發展的風騷。近代中國雖然落后,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全盤否定歷代祖宗傳承下來的國學精華。我們始終不能忘記: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人要想在全球化浪潮中牢牢站穩腳跟,我們不僅要虛心汲取世界各個民族的優秀文化,更要清醒理智地認清自己的國學精華之所在。
國學對于一個民族可謂是文化的靈魂,當這種文化的靈魂深深植根于我們每一個同胞體內的時候,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不僅僅是一句響亮的口號,而是一種蘊涵了巨大能量的內在沖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