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您所在的位置:國學網學者春秋→羅宗強
 
相關文章
 ·學術理念與研究方法
  ——羅宗強先生學術思想述論
 
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

 作者:羅宗強 著
 出版社: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14648
 出版時間:1996-10-1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部研究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的專著。魏晉時期戰亂不斷動蕩不安,這也是個思想異常活躍、精神空間開闊、文化環境寬松的時期,杰出的極富個性的人物輩出,文學成就也極高。本書詳盡勾勒了這近四百余年間文學思想的發展脈胳,點明各時期的特征,力求描述文學思想發展的真實面貌,凸顯出發展的總趨勢。作者治學嚴謹,評價客觀公正,讀來有如沐春風之感。

目錄

引 言
第一章 建安的文學思想
第二章 正始玄風與正始之音
第三章 西晉士風與西晉文學
    思想
第四章 東晉的文學思想
第五章 元嘉與永明的文學思
    想演變
第六章 劉勰的文學思想(上)
    ——劉勰文學思想的    產生和《文心雕龍》
第七章 劉勰的文學思想(中)
第八章 劉勰的文學思想(下)
    ——劉勰的理論成就
第九章 文學思想的多元發展
第十章 北朝的文學思想
結束語: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
    發展中的幾個理論問
    題
部分引用書目
后 記

 
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

 作者:羅宗強 著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0941072
 出版時間:2005-1-1

內容提要

  本書對魏晉時期不同時間段落中政局的變化、玄學思潮的演變, 與士人心態變化的關系作了深入探討, 描述了這一時期士人心態變化的軌跡。作提從古代文學的實際出發,深入到文學思想發展原因中去尋討,從研究士人心態的演變軌跡去確切地闡釋文學思想發展地主要原因,標志文學思想史學科的又一新的進展。

目錄

第一章 玄學產生前夕的士人
    心態
第一節 處士橫議——士與大
    一統政權的疏離
第二節 論無定檢——士從儒
    有大一統思想的禁錮
    中解脫出來
第三節 任情放縱——士人生
    活情趣、生活風貌的
    變化

第二章 正始玄學與士人心態
第一節 正始玄學的出現
第二節 正始玄學的現實主義
第三節 正始士人的心度
上 篇 嵇康:悲劇的典型
中 篇 阮籍:苦悶的象征
下 篇 入世的名士:何晏、
    山濤及其他

第三章 西晉士人心態的變化
    與玄學新義
第一節 政失準的與士無特操
第二節 “士當身名俱泰”:
    西晉士人心態之主要
    趨要
第三節 西亞的玄學新義

第四章 東晉士人心態的變化
    與玄釋合流
第一節 西晉的亂亡與士人的
    反思
第二節 東晉初期的士風與士
    人心態
第三節 偏安心態的發展及其
    諸種表現
  一、追求寧靜的精神天地
  二、追求優雅從容的風度
  三、山水怡情與山水審美
    意識的發展
  四、仙的境界和佛的境界
第四節 玄釋合流與玄學理論
    發展的終結
第五節 陶淵明:玄學人生觀
    的一個句號

結束語
后 記
再版后記
三版附記

 
明代后期士人心態研究

 作者:羅宗強
 出版社:南開大學出版社
 ISBN:7310024559
 出版日期:2006-6-1

內容提要

  本書截取明代后期這一特殊時段,對明后期士人心態開展論析,意圖描繪明代后期士風與士人心態之變化的若干側面。在心態分析上,特別關注士人的深層心理與現實行為、理論講說與人生踐履、最初動機與實際效果間的種種復雜關系,從而將士人心態引入立體化的格局。

目錄

第一章 皇權之不受制約與諫
    臣之傳統心態
第二章 思想家之拯世情懷
第三章 徘徊于入仕與世俗之
    間的士人
第四章 改革者之拯世情懷
第五章 心學另類之人生悲劇
第六章 自我回歸之適意與迷
    惘
第七章 末世拯救者希望之失
    落

羅宗強

  羅宗強,1932年11月25日生于中國廣東省揭陽縣榕城鎮。1956年入南開大學中文系學習,1961年畢業后考取碩士研究生,師從王達津先生治中國文學批評史,1964年畢業后至江西贛南師范學院任教。1975年回到南開,1981年晉升副教授,1985年晉升教授,1986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審為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任教至今。兼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顧問、《文學遺產》編委、中國古代文論學會顧問、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云南大學、河北大學、廣西師范大學兼職教授。

  羅宗強先生致力于研究中國文學批評史和中國古代士人心態史。1980年以來,著有《李杜論略》、《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唐詩小史》、《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道家道教古文論談片》、《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唐詩小史》、《明代后期士人心態研究》。主編《古代文學理論研究概述》、《隋唐五代文學史》(與郝世峰合作);并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產》、《南開學報》等刊物發表多篇論文。

  先后承擔國家教委博士學科基金項目《中國古代文學思想史》、主持國家“九五”重點項目《中國古代士人心態研究》、與陳洪教授共同主編教育部重點教材《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等。研究成果多次受到獎勵,《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獲全國高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天津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魏晉玄學與士人心態》獲第二屆全國高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天津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李杜論略》獲天津第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論文《唐代文學思想發展中的幾個理論問題》獲天津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主要出版著作

《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初版;1995年獲全國高等學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中華書局1999年出版修訂本

《唐詩小史》(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臺灣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1998年獲第二屆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道家道教古文論談片》(臺灣文津出版社,1994年

《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中華書局,1996年10月

《羅宗強古代文學思想論集》(汕頭大學出版社,1999年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概述》(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

《隋唐五代文學史》(上、中冊)(與郝世峰、李劍國、項楚合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1994年

《因緣集:羅宗強自選集》(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

《明代后期士人心態研究》(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

主要發表文章

一、論文

樂記的藝術思想(《河北日報》1962年9月4日

非《文心雕龍》駁議(《文學評論》1978年02期

李白詩歌藝術風格散論《詩刊》1978年09期

渾涵汪茫兼收并蓄——杜甫文學思想芻議(《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79年03期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審美理想蟸測(《文學理論研究》第一輯,1979年12月

中國古代詩歌風格論的一個問題(《文學評論叢刊》第五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年3月

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李白與杜甫《文史知識》1981年01期

評《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兼論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中的一些問題(《中國社會科學》1982年03期

隋代文學思想平議(《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叢刊》第7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

論盛唐文學思想(《天津師專學報》1983年01期

論唐大歷初至貞元中的文學思想(《社會科學戰線》1983年03期

詩的實用和初期的詩歌理論(《文學遺產》1983年04期

唐代文學發展中的幾個理論問題(《中國社會科學》1984 年05期

論唐貞元中至元和年間尚怪奇、重主觀的詩歌思想(《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九輯,1984年4月

牛希濟的《文章論》與唐末五代倡教化的文學主張(《天津社會科學》1984年05期

讀《莊》疑思錄(《南開學報》1985年02期

“新樂府運動”種種(《光明日報》1985年11月19日

一九八四年唐代文學理論研究綜述(《陜西師大學報》1985年02期

古文運動何以要到韓、柳出來才開了新局面(《唐代文學論叢》總第七輯,1986年

從思維形式看中國古代詩論的一個特點——對“象外之象”說的一種考察(《社會科學戰線》1986年01期

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化背景(《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87年02期

李白與道教(《文史知識》1987年05期

唐代古文運動的得與失《文史知識》1988年04期

儒學的式微與士人心態的變化(《中國文化》創刊號,中華書局(香港),1989 年12月

論阮籍的心態(《社會科學戰線》1990年04期

正始玄風與正始文學思想(《文史知識》1990年06期

路越走越遠——研究中國古代文學思想史的體會(《文史知識》1990年10期

也談李白與《長短經》(《中國李白研究》1990年集下,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6月

嵇康的心態及其人生悲劇(《中國社會科學》1991年02期

陶淵明:玄學人生觀的一個句號(《南開學報》1991年02期

劉勰文體論識微(《文心雕龍學刊》第六輯,齊魯書社,1992年

從《莊子》的坐忘到唐人的煉神服氣(《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3年03期

李白的神仙道教信仰(《中國李白研究》1991年集——中國首屆李白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4月

劉勰文體論識微(續篇)(《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輯,臺灣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漢魏文章與洛陽(《文史知識》1994年03期

自然范型:李白的人格特征(《唐代文學研究》第六輯——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七屆年會暨唐代文學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4年

一個旁觀者和他的文學觀——讀《抱樸子外篇》隨記(《社會科學戰線》1994年04期

近百年中國古代文論之研究(《文學評論》1997年02期

二十世紀古代文學理論研究之回顧《二十世紀古文論研究文存》之“導言”

李白研究的一個更為廣闊的領域(《文學遺產》1998年04期

陶淵明:玄學人生觀的一個句號(《九江師專學報》1998年04期

古文論研究雜識(《文藝研究》1999年03期

文學史編寫問題隨想《文學遺產》1999年04期

講授文學史的一些思考(《中國大學教學》2000年01期

我國古代詩歌風格論中的一個問題

論海子詩中潛流的民族血脈(《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詩的人文傳統問題——關于選詩和解詩的一些問題(《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弘治、嘉靖年間吳中士風的一個側面(《中國文化研究》2002年04期

目的、態度、方法——關于古代文學研究的一點感想(《天津社會科學》2002年05期

關于士人心態研究(《中華讀書報》2002年12月4日

隆慶、萬歷初當政者的文學觀念(《文學遺產》2005年04期

社會環境與明代后期士人之心態走向(《粵海風》2006年03期

二、書評

讀《文心雕龍論稿》隨想(《文學遺產》1987年01期

讀書憶舊(《讀書》1989年03期

舍易就難舍熱就冷——談傅璇琮《唐詩學論稿》(《讀書》1990年10期

老人不再耳提面命——評袁行霈《中國文學概論》(《讀書》1991年8月號

我們非常需要不尚空談的書——讀蔣寅《大歷詩風》札記(《文學遺產》1994年05期

分期、評價及其相關問題──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三人談(曹道衡、羅宗強、徐公持,《文學遺產》1999年02期

關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編選的一點想法(《中華讀書報》2004年12月22日

三、序跋

《唐詩論學叢稿》序(傅璇琮《唐詩論學叢稿》卷首,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報1月

張峰屹《西漢文學思想史》序2000年3月5日;《西漢文學思想史》,張峰屹著,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

四、訪談

“自強不息,易;任自然,難。心向往之,而力不能至”——羅宗強先生訪談錄(羅宗強、張毅,《文藝研究》2004年03期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信宜市| 白山市| 卓资县| 吴旗县| 诏安县| 滕州市| 嘉荫县| 容城县| 桐柏县| 长沙市| 凌源市| 扎鲁特旗| 南漳县| 乌审旗| 三江| 稷山县| 台东市| 安乡县| 丰顺县| 南召县| 锡林郭勒盟| 长顺县| 侯马市| 曲阜市| 策勒县| 霍山县| 霍林郭勒市| 麻城市| 饶河县| 枣阳市| 大宁县| 临江市| 达日县| 手游| 峡江县| 富民县| 寻乌县| 富蕴县| 巴南区| 会宁县| 钟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