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周振甫《<管錐編>審讀意見》之四

 

 

《管錐編》審讀意見
    
——附錢鍾書先生批注


     □周振甫 遺作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三《全上古三代文》卷三樂毅《獻書報燕王》(中華版第三冊857頁)
     816 "薊丘之植,植於汶篁",讀後感到"於"字的問題還沒解決。"於"承上文的"於"字作解,植在汶篁,不可通。檢《詞詮》,作"以"字解,始通。對"於"字作何解,是否要說明一下?
     【錢批】遵尊意補"周君振甫曰"一節,稍加申說。楊書未睹;"於"可訓"以"早見高郵王氏書中,以《老子》"以戰則勝"而《韓非子》作"於戰則勝"為例。句法與此不近,故另舉《墨子》一例,不識楊書有之否?請裁定之。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四《全上古三代文》卷五孫武《兵法》(中華版第三冊860~862頁)
     818 "圍師必缺"是一方面,殲滅戰所謂"十則圍之"是另一方面,要不要點一下?
     【錢批】此節僅扣孫子此語,不敢僭妄談兵。主席弘文具在,有馀師矣。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一三《全漢文》卷一五賈誼《服鳥鳥賦》(中華版第三冊884頁)
     843(2) 劉孝綽詩"苦極降歸樂,樂極苦還生",似亦指環境變換而言,苦極則業消而轉為福故樂,樂極則業聚轉為禍而為苦歟?(【錢批】劉詩遵教已刪去。)漢武帝《秋風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奈老何!"此則環境未變,愁變老而悲,只是心情的變換而引起悲樂的不同。此中心情之變換,則《前赤壁賦》哀人生之須臾而悲,聽水月之共食而笑,事亦相類。必以漢武之歌為樂極哀來之證,而赤壁之笑不足以為悲轉成樂,恐未足以服人。倘以後者不“排遣譬解,忘悲改痛”,并非真的轉悲為樂,則漢武之歌,則當前極聲色之娛,而奈老之嘆實未足以易其聲色之娛,則悲是空洞的而樂是具體的,仍是樂而非悲,亦猶《赤壁賦》之悲而非樂。《淮南子·原道訓》之所謂悲與樂,是道家之所謂悲樂,又異乎常人。"吾所謂樂者人得其得者,夫得其得者,不以奢為樂,不以廉為悲!枪视幸宰缘茫瑔棠局,空穴之中,足以適情;無以自得也,雖以天下為家,萬民為臣妾,不足以養生也。能至於無樂者則無不樂,無不樂則至極樂矣。"是道家之說,恐不足以論常人之所謂悲樂。窮居野處,常人所悲,而得道者以為樂。《抱樸子·暢玄》:"故玄之所在,其樂不窮;玄之所去,器弊神游。"則"樂極哀集","欺假借而非真,故物往若有遺也。"《閑情賦》:"悲樂極兮哀來,終推我而輟音。"在膝上時樂,不在膝上時哀,則哀樂還是由于環境的變換。(【錢批】似倒果為因,因哀來而"推"玄膝上;不然"終"字何解?若曰"不能長在膝上彈下去,終須推下",則此正"疲乏律"之一種表現,"環境"之變由于身心之變耳。)王勃"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則與客喜而笑,識水月之共食相同。以上說的樂極生悲有三種:一種是環境變了,一種是心理轉變,這兩種悲轉為樂也有,一種是環境不變也不是認識上的變化而確是情緒的悲哀,這一種是不是悲極生樂還沒有。至於道家的所謂悲與樂,則與常人不同,又當別論。
     【錢批】環境祗有順逆否泰,性情方有苦樂悲歡。而性情之苦樂悲歡正緣環境而來;環境變而性情隨變者有之,環境未變而性情轉變者亦有之。拙文所言指後者,心理學所謂"情感疲乏律",如《大智度論》卷一九:"初坐時樂,久則生苦",亦如嵇康《答難養生論》:“飽滿之後,釋然疏之,或有厭惡”故"樂極"則厭倦自生,"苦極"若非強自寬解,則不能勝。(吃飽而再吃,則苦;吃不飽,老吃不飽,則必不怡然自得,須一番學道工夫或吃苦鍛煉,庶得安焉。)一自然而一須矯揉,反躬切已可體察也!对烙枴氛詫こ?鄻分滋帲麆e尋長樂以免轉化耳,非不知常情之"悲喜轉"(即拙文所引)也,故曰"能至於無樂者,則無不樂",此即佛家"常樂我凈"境界,修煉方"至"。自當"別論",蓋非拙文所論也。尊論似以"俗"與"道"混同矣。

同前(中華版第三冊886頁)
     845 "悲極則樂,文獻尠徵。"按《李娃傳》稱某生為父鞭樸,死而復蘇,乞食疥癘,殆非人狀,娃與之沐浴,以酥乳潤其臓,衣以珍異,不知亦可稱悲極則樂乎?《聊齋》記某生患處墳起,狐女用釧收束墳起處,以刀割治,而病者以得親芳澤為幸,忘其病痛,而冀其手術之勿速,即"曾經滄海難為水"者。不知可否以患病為憂,從憂得樂乎?驪姬悔其前之泣也,前泣則悲,悔泣則樂,不知亦可作悲轉為樂乎?
     【錢批】拙文乃言情感本身之"極而反";公所舉乃感情隨外境之改善而轉移。"悲極"則心力疲盡而不能復悲,轉為麻木癡鈍,轉為"樂"則"罕徵";外境轉移,另起爐灶矣。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一四《全漢文》卷一五賈誼《上疏陳政事》(中華版第三冊888頁)
     847(1) 《朱子語類》評賈文"不成文義,更無段落"。按上文言太子生,下引成王在襁抱,周召太公為太保、太傅、太師,下即釋保、傅、師及三少之職,因所釋皆扣緊太子,故不突兀。太子少長則入學,下面即說入學為何,即貴仁、信、德而尊爵,得治道,此與上文釋保、傅、師及三少之職用意相同,意謂太子入學以後受貴仁、信、德而尊爵得治道之教,特是前者行文緊扣太子而後者引"《學禮》曰",引文後不再申說太子入學所受之教,行文疏宕,一密一疏相映以成文,何言"不成文義,更無段落"耶?引"《學禮》曰",亦如今人于行文中引"馬克思曰"云云,特是今人引文後必申說上文之意,其實申說之意已含蓄在引文中矣。
     【錢批】此乃公回護賈生之詞;以偌大一段接,懈散突兀,茍以二三句了之則順理而又成章矣。此等處當思茍學生作文如是,公須為之刪改否?如須,則古人不必回護也。漢人文法實"疏"於唐,唐又"疏"於宋,宋又"疏"於明清,此理不可誣也。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一五《全漢文》卷一六賈誼《過秦論》(中華版第三冊888頁)
     847(2) "抒慨則與詞賦通家",按《過秦論》,"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一段是抒慨,上面幾大段都不似抒慨,則《過秦論》之為賦體,當決定于前幾大段之"敷陳其事"乎?《辨亡論上》亦同。末段"爰及末葉"以下似抒慨,前幾大段似敷陳其事。
     【錢批】是極,遵改"敷陳"。

同前(中華版第三冊889頁)
     848 "尹師魯讀之曰:「傳奇體耳!箓髌妫婆徙o所著小說也。"按"用對語說時景",六朝駢文已然,何以不稱之為儷辭而稱傳奇乎?傳奇之名,當本于情事之奇,而不由于語言之偶,師魯言之而後山稱之,不知何意?
     【錢批】《全梁文》論江淹賦中有駁尹師魯語,此處不復及。

同前(中華版第三冊890頁)
     【錢批】848頁補注明《古文家別集敘錄》乃公之所授。

同前(中華版第三冊891頁)
     849頁 《過秦論》按嚴氏按語誤,似當將嚴氏按語引入。
     【錢批】已見《總敘》一者,似可不再引,觀上下句意便明。

同前(中華版第三冊893頁)
     850(3) 朱子以《過秦論》"上文本意主張形勢,而其末卻"主仁義,"蓋他也知仁義是個好底物事,不得不說,且說教好看"。按賈論明言秦王由于仁義不施,攻守勢異。即取天下主形勢,守天下主仁義,并無矛盾。朱子橫生枝節,把"取"和"守"改為"本意"和"末(意)",篡改賈論原意制造矛盾。賈論以守天下需仁義,并非"說教好看"。葉適謂"專指險塞設攻守,殊不然"。其實賈論多言設險攻守(是多言而非專指,如"然而陳涉……"一段即非言設險攻守),是一種修辭映襯手法,通過"成敗異變"的對照,以顯示守天下不能恃設險耳。
     【錢批】拙稿明言此乃朱斥馬遷語,非斥賈生也。公雖出唐門,而於朱似有深仇者;雖未盡允,亦見特立獨行矣。"多"與"專"固有毫厘千里之別,然葉適主意在"賈生本在縱橫之學而緣以仁義",此言未為大謬也。

同前(中華版第三冊893頁)
     葉適以詐力如魚肉,禮義猶鹽梅,以此為論,豈其然乎?賈誼《陳政事疏》,首陳"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無邪心"。又欲移風易俗,定經制,尚禮義,教太子,為長治久安之道。是賈誼之論,切中時弊,其所言仁義,皆為根本之圖,即為魚肉而非鹽梅。葉氏之論可以指帝王之術,而用以論賈誼似未諦。
     【錢批】此非論賈生,正是論帝王之以"仁義"竊國者,見卷十;其論賈生語見卷一九也。"逆取順守"之術,不必如此赤裸裸,然因不能外乎此耳。賈生之道,大可供"帝王"利用也;"父殺人則子行劫"之論。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一八《全漢文》卷二〇枚乘《上書諫吳王》(中華版第三冊903頁)
     863 銖稱寸度,見小忘大,可通于談藝。亦有見大忘小,觀大義,不求甚解而有所失者乎?
     【錢批】是也,故拙文結處曰"兩事難兼"。然此處以"銖積寸度"發策,故未兼及耳。

同前枚乘《七發》(中華版第三冊905頁)
     864 末行:釋書句法亦曰"其樂得未曾有";文言卻少有,常曰……。按"其樂得未曾有"亦屬文言,"文言卻少有"之"文言"是否作"古文"?
     【錢批】是也。改為"外書(別於釋書內典)則常曰",何如?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二六《全漢文》卷四二王褒《洞簫賦》(中華版第三冊948頁)
     912 上文言鬼谷、王充、鄭玄以"悲"、"哀"與"好"、"和"、"妙"互文通訓,則悲哀亦即好妙,則胡僧之言"悲鳴"、"哀鳴"亦同于好音,何以稱"胡僧未嫻漢語,蠻截硬搭"乎?
     【錢批】重違尊意,增一句。如色以白為好(粲者),論女色,"白"與"好"可通訓("白人",見《太平廣記》卷《張又新》則),但不得曰"好白"、"白好"。通訓未必可連用,"哀"與"和"、"好"、"妙"同意,豈可連而言"哀好"、"哀妙"、"哀和"乎?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二七《全漢文》卷五一揚雄《羽獵賦》(中華版第三冊955頁)
     919 王世貞《望太湖》"青天不道向外生"兩句,承上指寫景窠臼言;下"徽車輕武"十二句,另起一意,指似八股兩比說;下接"左思《吳都賦》加厲焉"。寫景與兩比似未加分畫,而左思視王世貞加厲,一若左後于王。
     【錢批】甚是。乃拙稿漏去"又《羽獵賦》:";此節乃言兩事也。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二八《全漢文》卷五二揚雄《解嘲》(中華版第三冊959頁)
     924 "為可為于可為之時,則從;為不可為于不可為之時,則兇。"是否可以有另一解。"可為"指事,"可為之時"指時,時可為而事不可為則仍不從,事可為而時不可為亦不從,必事可為而時又可為則從。"為于可為之時則從",如事不可為則雖為于可為之時仍不從。"前不可先,後不可追",是否可以有另一解,在前者不可能居先,終必為它所超越;在後者不可能追上它。同理,"後不可及,前不可越",在後者不可能追上它,在前者不可能超越它,終必為它所超越。
     【錢批】甚是。前"為可……",弟本欲增入一節,與尊意可相發明,乞斟之。後"前不……",此處刪去,擬於《後漢文》卷傅毅《七激》增入"周君振甫曰……",但《後漢文》卷在尊處,俟擲下時補。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三五《全後漢文》卷一五《桓子新論·辨惑》(中華版第三冊977~980頁)
     946 按王圣美右文之說似與拆字有別,與安石字說似也有別,前者或就形聲字而聲旁相同者,其中或有一部分聲兼義,就此部分說當為合理,但恐不能推及于全部,後者只是牽強附會。恐不宜等同,請再考慮。
     【錢批】三者皆偏主"會意",特所會之"意"不同耳,其手眼之穿鑿附會,則每不相上下。拙文謂其相連,舉宋人拆字書、陸佃挽詩為蛛絲馬跡,非謂三者相等也。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四四《全後漢文》卷二九馬第伯《封禪儀記》(中華版第三冊997頁)
     962倒5 "端端如桿升","桿",嚴本似作"杅",但末筆不清,似"杅"而已,語不可解。查《後漢書·祭祀上》作"端如行朽兀,或為白石,或雪",下兩句亦與嚴輯不盡同。標點王注李白詩時即碰到此句,曾向王利器先生請教,未得解決,希望先生加以解決。(【錢批】《後漢書》語更不可解,因既曰"行",則何待下文見"移動"乎?臆測如稿,乞正之。)"「見後人頂」之「見」字必誤,當是「踐」字之類。"按"後人見前人履底,前人見後人頂,如畫重累人矣。"當是旁觀者所見,故曰"如畫重累人"。又兩"見"字相呼應,倘作"踐頂",作為夸張亦可,倘真踐頂,則非摔倒不可。
     【錢批】明曰"前人見",似不得釋為"旁觀者所見"。袁中道曰"踏",即所謂"夸張"也。拙稿用曰"或是踐",本其意。然仍未安,故易為"就"字,形較近,意亦通。尊意欲存"見"字,則未敢從耳。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五一《全後漢文》卷四三傅毅《七激》(中華版第三冊1004頁)
     【錢批】971 《七激》,已增入上次尊批語:"周君振甫曰……",請核正。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七一《全三國文》卷六魏文帝《詔群臣》(中華版第三冊1049頁)
     1026 引詩贊荔枝之美。按魏源《誚荔支》二首:"予至南海啖荔支,方知為果品之最下,視橙、橘、枇杷、梨、桃、葡萄皆不及也。文非甜俗不名彰,果諫居然遜果娼。北地葡萄南橘柚,何曾萬里貢沉香。萬里南來為荔支,百聞一見負相思。同心幸有莊兼阮,不受英雄耳食欺。聞昔阮云臺相國制兩粵時,不啖荔支。同年武進莊惠生守福州歸,亦極言其色香味三劣,可謂口有同嗜。"此當為補天之所棄。因無可吹求,姑錄之。
     【錢批】見《古微堂詩集》卷十,可作陪襯,甚妙。已增"周君振甫曰……",請正之。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八二《全三國文》卷三〇卞蘭《許昌宮賦》(中華版第三冊1075頁)
     1057行倒8 "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舞罷而殿為之凄凄",與"無歌鼓"則"生晚寒"相比,竊意兩者不同。杜賦夸大阿房宮之大,譬諸稱中國之大,同一天內,廣州則春光融融,而東北則風雨凄凄。至姜詞則寫情境之熱鬧或冷靜。故杜賦以"暖響"與"冷袖"對舉,響指歌,袖指舞。冷袖者舞時即冷,與姜詞之無歌鼓冷靜不同。倘舞時熱鬧而罷舞人散以後冷靜始與姜詞一致。"春光融融"與"暖響"相應,"風雨凄凄"與"冷袖"相應,是舞時即冷,即"風雨凄凄"也。從情境言,舞時是熱鬧的,即舞罷而人未散時也是熱鬧的,故此之"冷袖"不指情境而指氣候,故曰"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錢批】若曰"一時",則尊意確矣,可以"廣州"、"東北"為比;若"一日"則如"朝朝寒食,夜夜元宵",非同時而為相消息作止也。)
     【錢批】公言甚辨,亦由拙稿言之未晰。茲補數句,請酌。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一二四《全晉文》卷七四左思《吳都賦》(中華版第三冊1152頁)
     1150(2)倒9 "拆碎不成片段"。"七寶樓臺拆碎下來不成片段",既已拆碎,自然不成為樓臺,但七寶還是七寶,就七寶中之一寶珍珠說,這還是完整的一顆顆珍珠,何言不成片段乎"檀欒金碧",倘拆成"檀欒"與"金碧"皆可通,只是合在一起才不通。故于拆碎語不甚了了。
     【錢批】張語即謂其"餖飣",不可以詞害意。果如公言,則"餖飣"雖不足登筵,其零星食品亦當不失為可口也。"百家衣"雖不足為盛服,然襯鞋底亦大用的著。且茍以"片段"指一句言,則"金碧檀欒"之硬湊,即經不得推敲,不得為成片矣。"一尺之捶",推類至盡,即"珍珠"不成顆,珠粉亦不失為珍葉。一笑。

同前(中華版第三冊1152頁)
     1164(2) 上言荀韓之言性惡與仲氏不同,(【錢批】不如仲氏之徹底。)中言仲氏以性惡則歸于刑治,末言西人言性惡則主專制保守,乞靈于神明,言性善則主自由進步,自立于人定。把這三者結合起來看,就發生矛盾。荀講性惡,卻不主保守,不信神明而歸于人定,韓主專制,卻不主保守,不求神明。則荀韓之言性惡與西人之言性惡不同。又荀言性惡而不主刑治,又與韓不同,則稱仲氏"考鏡學術,具此識力"者亦屬可宜。從考鏡學術說,則荀子是儒家,不尚刑治。其言性惡而又以圣王為善,則人性原有兩種,圣王本善而常人本惡,使圣王之性本惡,則又誰化性起偽而使之歸于善耶?必以圣王本善,故可化常人之性惡而使歸于善。韓非之人性亦有兩種,曾史善而盜跖惡。荀韓同言性惡而學派不同,則仲氏似未能考鏡學術。西人之言性惡當與荀韓異,故其言治言教又與荀韓不同。
     【錢批】拙文言此,以批林時流行之說謂"性惡"乃"進步"之說,因主後天教育而反"天才"論;而"性善"乃"反動"之說。故聊拈西說,以見持論之談何容易。明曰"亦資參驗同異",非謂三者相等。荀子言性惡不徹底,故不刑治;韓子言性惡亦不徹底,故以刑治律"眾人"。性惡與法家主張,有因果必然關系;荀子言性惡而不識刑治之為必然,正其未達一間。"考鏡學術"非考訂學派,正須掇皮見真,剝膚存液。如公言則老韓不能同傳、荀韓何得淵源乎?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一三八《全晉文》卷九七陸機《文賦》(中華版第三冊1176頁)
     1176 "文適多,體便欲不清",釋"多"為"長語"之"長",即多馀。下引張華語"子之為文,乃患太多",此"多"字恐是豐富意,倘作多馀,則一"多"已不行,況"太多"乎?又"綺語頗多",此"多"指綺語,文賦中綺語似未見有可刪者,則"多"似亦指多少之多。
     【錢批】"太多"等于"多",詳見論《登徒子好色賦》。"綺語"本意即華詞,非淫艷意。今《文賦》若"未見有可刪",則安知非大陸從小陸之諫,已省削一番乎?一笑。

同前(中華版第三冊1176頁)
     1176行13 "子之為文,乃患太多",按《晉書·陸機傳》作"人之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與《文章傳》不同。按張華稱"伐吳之役,利獲二俊",則是否會病其文多冗語?
     【錢批】拙文據《世說》注(注明),似較《晉書》為朔。稱為"俊"而又恨其"多",似無矛盾,世事常有。

同前(中華版第三冊1196頁)
     1201倒6 "意不指適","適"是否音"的",作專主解,即指主旨,"意不指適"即未指出主旨,"指"作動詞,如何?倘把"指適"作"指歸",則"不"當作"無",亦可。在文中要否說明"不"作"無"?
     【錢批】甚佳,已增入"周君振甫曰……",請酌正。

同前(中華版第三冊1206頁)
     1210(2)倒4 《儒林外史》第幾回未注,檢本書未見,請補。
     【錢批】已補。

同前(中華版第三冊1207頁)
     1212第二段 "陸機二十作《文賦》",按陸云《與陸機書》九:"《文賦》甚有辭……","《感逝賦》愈前,恐故當小不,然一至不復滅。《漏賦》可謂清工。兄頓爾作多文,而新奇乃爾,真令人怖,不當復道作文。"是作《文賦》的同時,又作了《感逝賦》、《漏賦》(書中還提到《詠德頌》、《扇賦》)。按陸機卷中沒有《感逝賦》,只有《嘆逝賦》,可能《感逝賦》即《嘆逝賦》!秶@逝賦》序"余年方四十,而懿親戚屬亡多存寡",既然《嘆逝賦》同《文賦》是同一時期的作品,則二十作《文賦》之說不確。
     【錢批】甚確,即增"周君振甫曰"一節,并以善注引臧榮緒《晉書》語,亦作公言,以羽翼之。請酌。

同前陸機《謝平原內史表》(中華版第三冊1208頁)
     1212倒8 "念臣才能薄","薄"與"固多"對,疑脫一字。
     【錢批】已補。

 

翻頁1 2 3 4 5 6    (共6頁) 回首頁
版權所有 國學時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網絡部 Copyright©
     國學網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朔县| 广平县| 雷波县| 维西| 开平市| 德令哈市| 广东省| 山阴县| 玉门市| 滦南县| 酒泉市| 郑州市| 弋阳县| 如皋市| 隆昌县| 大方县| 长宁区| 惠州市| 河源市| 修武县| 清苑县| 琼中| 定日县| 岑巩县| 阿坝县| 日土县| 泸溪县| 木里| 柳州市| 九龙城区| 凭祥市| 临安市| 汝南县| 新闻| 陵川县| 枞阳县| 长治县| 五寨县| 开封县| 河西区| 新巴尔虎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