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心香貫古今——淺談我與國學網之緣
接觸國學網是經朋友幽蘭的推薦。最初進入國學論壇,主要是發布一些我組織的國學類活動,同時分享一些個人心得。隨后逐漸喜歡上了國學網。在當今網站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情況下,國學網猶如一股清風更如一縷花香沁人心脾。每次登錄和瀏覽國學網都仿佛在心靈上經歷一番洗禮,更有一種難得的喜悅之情!
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即國學的喜愛從小便開始。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每次春游都會省下母親給的零花錢,攢到一定數額后便去書店買自己喜愛的圖書,當時中國少兒出版社有一套《中國歷史故事叢書》從先秦直到近代,對此我一直關注,記得第一本是戰國,后來逐漸買了春秋、先秦、唐、宋等等,直至買齊了一套。國學包括文、史、哲,我是從史開始,逐漸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的。尤其是喜愛唐詩、宋詞,初中時已經能背誦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等唐代著名詩人的經典作品,以及蘇、柳、秦、李、辛等詞家的佳篇。與此同時也對中國傳統哲學有了更多的喜愛,我至今還記得初一時在家門口坐在小板凳上大聲朗誦任老的《老子新釋》。
工作之后,由于沒有從事與國學有關的工作,對于國學不免漸行漸遠。但是一次朋友偶然的介紹,讓我接觸并由此喜愛上了國學網,從此國學網便成為我的良師益友。在這紛繁復雜且混亂迷離的社會氛圍中,國學網始終保持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色,影響著我也影響著更多喜愛國學的朋友,同時也影響著我們的社會。
我自2005年開始關注國學網,這幾年來國學網也在逐漸發生著變化,相信在當今功利化色彩十分濃重的時代,國學網的生存壓力一定很大,但是我感覺國學網始終堅持自身的信念,為廣大國學愛好者搭建了一個可以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同時國學網也在與時俱進,不僅網頁在更新,向著界面更加友好,更耐看的方向發展,更令人欣喜的是內容也更加充實。以我個人來講,所需了解的相關國學資料,基本上都能從國學網上找到,這給我節省了許多時間。
看到“國學十周年”征稿的貼子,心中感慨萬千,作為國學網的一位老朋友,雖然平時工作較忙,登錄國學網的次數不是很多,但是我仍想談談我個人對于國學網未來發展的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首先,希望國學網多加強線上與線下的交流。作為一個國學愛好者,我也經常組織一些國學沙龍活動,比如“問智國學”系列,比如“唐詩、宋詞佳賞會”等等,一般都在豆瓣、六人行和天際網上發貼,而在國學網上發貼效果不是特別好。感覺這一網站偏研究而交流得不太夠,尤其是線下交流我感覺不是特別充分。希望國學網同仁們今后牽頭多搞一些國學普及活動,讓國學精華真正能走到老百姓心中,并用國學精神影響他們,讓我們的社會能變得更美好。為此建議平時可考慮多舉辦一些豐富的專題活動,比如“儒、釋、道”中的思想精髓交流;比如古典詩歌經典品讀;比如古典音樂賞析;比如傳統藝術欣賞等。我想國學博大精深,里面的好東西一定很多,關鍵是如何普及。網站是一個方面,但個人愚見線上交流與線下交流相互配合才是國學網未來發展的趨勢。
其次,希望繼續增加國學網站的內容建設。從目前來看,內容確實比較豐富。今后可以在專題方面做得更細一些,同時在內容方面也可做得更精一些,畢竟瀏覽國學網的朋友除了像我這樣的普通愛好者之外,多數是有一定水平的“國學發燒友”,文章如果更精彩,更有深度,對于提升國學網的品味一定更有幫助。
最后,建議國學網繼續加強征稿的力度。與網友的交流線下固然重要,但網上交流絕對不能忽視,而網上交流除國學論壇外,網上征稿不失為一條很好的渠道,希望國學網今后多組織一些稿約專題活動,增強網友的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加強網友間的互動、聯系及聯誼,對于促進國學網今后更好發展一定會大有裨益。
以上淺見僅供參考,真誠的祝福和祝愿國學網今后發展越來越好,更希望更多朋友能走進國學網,感受國學的魅力和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