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寶典》專家意見
許嘉璐(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國學寶典》的特色可以概括為三個字:第一是“多”。現在掛在網上和做成U盤的古籍數字已經超過10億字,沒有第二家網站趕得上這個量。第二是“便”。我兩次跟他說,《四庫全書》你要繼續做。在我家,《四庫全書》的光盤是一大排,150多張。如果我要找一部書,先要到第一本找目錄,然后查到在第幾張盤上,拿來再看。《四部叢刊》是我的創意,做成了拷在我的筆記本電腦里,也是幾十張光盤,它是文本文件和圖像文件兩種。因為是我的創意,所以給我免費安裝到的筆記本電腦里,這臺電腦我已經淘汰,但還舍不得扔,為什么?因為一扔,就把4萬多塊錢扔掉了。現在好了,尹小林的移動硬盤在剛才白化文先生進來時提的電腦包里一放,走到天涯海角,插上就用。便捷,這是領一代風騷的一個亮點。第三是“佳”。我沒有通讀《國學寶典》,更不能通讀四庫系列,一個人不可能通讀。但就我的需要,我查了一些。不放心,又找來原本查,還沒有發現錯誤。就這一點,我想讓其他學者也來檢驗。從目前來看,我認為是校勘比較好的電子版本。所以我把“佳”放到最后一點。多第一,便第二,佳第三,這是他們的特色。有了這三點,再吸取其他專家、顧問提出的建議,堅持去做,特色就越來越明顯,就能在眾多的同行里領先,永遠領先。(詳情)
戴逸(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
尹小林同志的《國學寶典》網羅豐富,信息浩瀚,有益於學術界,此亦為研究工作與現代科學手段結合的先聲。(詳情)
樂黛云(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
《國學寶典》是一套包括十三經、二十四史、諸子百家、小說戲曲的大型古籍全文檢索數據庫軟件,由尹小林先生于1999年創建。經過十多年的不斷改進完善,該數據庫陸續完成了6000余種近20億字古籍的入庫工作,其規模超過《四庫全書》的兩倍,是國內最大的古籍數據庫之一。該軟件功能強大、技術先進、質量可靠,許多方面具有創造性,不僅在學術界具有廣泛影響,在國際上也有很高知名度。我們是《國學寶典》的用戶,并不同程度地參與了數據庫的建設。《國學寶典》具有獨立的知識產權,凝聚了眾多專家學者的智慧和心血,為中華文化的傳播做出了杰出貢獻。(詳情)
李偉國(上海人民出版社總編輯、中國辭書學會顧問)
《國學寶典》是古代文史研究的利器。與《文淵閣四庫全書》數據庫相比,《國學寶典》數據庫的數據已被延伸到了清乾隆以后,其總品種數、總字數亦已大大超過《四庫全書》,更為可貴的是,《國學寶典》是一個開放性的數據庫,其容量、質量和檢索方式在不斷充實、提高和改進。我把《國學寶典》當作好朋友,《國學寶典》也將我們當作好朋友,我們常常給他提意見、建議和要求,而他總能滿足我們,我們一直在對話和互動。按照這個路子走下去,《國學寶典》的容量和質量一定會越來越高,其生命力也一定會越來越強,他在學術界的地位也一定會越來越高。(詳情)
楊成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從一九九九年至今,我一直在使用《國學寶典》古籍數據庫,并參與了古籍版本選擇、句讀、校勘和審定等工作。《國學寶典》包括十三經、二十四史、清史稿、歷代筆記、小說、戲曲、唐詩、宋詞等。經過十多年的建設,目前,《國學寶典》收書總數已達6000多種,總字數達15億字,數據均為全文新式標點。特此證明。(詳情)
傅剛(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從一九九九年至今,我一直在使用《國學寶典》古籍數據庫,并參與了古籍版本選擇、句讀、校勘和審定等工作。《國學寶典》包括十三經、二十四史、清史稿、歷代筆記、小說、戲曲、唐詩、宋詞等。經過十多年的建設,目前,《國學寶典》收書總數已達6000多種,總字數達15億字,數據均為全文新式標點。特此證明。(詳情)
白奚(首都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
從一九九九年至今,我一直在使用《國學寶典》古籍數據庫,并參與了古籍版本選擇、句讀、校勘和審定等工作。《國學寶典》包括十三經、二十四史、清史稿、歷代筆記、小說、戲曲、唐詩、宋詞等。經過十多年的建設,目前,《國學寶典》收書總數已達6000多種,總字數達15億字,數據均為全文新式標點。特此證明。(詳情)
張德建(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從一九九九年至今,我一直在使用《國學寶典》古籍數據庫,并參與了古籍版本選擇、句讀、校勘和審定等工作。《國學寶典》包括十三經、二十四史、清史稿、歷代筆記、小說、戲曲、唐詩、宋詞等。經過十多年的建設,目前,《國學寶典》收書總數已達6000多種,總字數達15億字,數據均為全文新式標點。特此證明。(詳情)
李先耕(黑龍江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
《國學寶典》數據庫使用國家規范的漢字,編者對古籍進行的選目、確定版本、錄入、加工編制花費了大量心血,而規范漢字的使用符合現行絕大多數學術刊物、論著的要求,且多種檢索方法及有關工具更便于學者的使用,因而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而編者對入選篇目不僅不斷擴充其內容,而且精益求精,一校、再校,以致三校或更多,質量不斷提升。可以相信,《國學寶典》必將成為我們深入了解國學的利器,文史哲工作者最好的助手。(詳情)
楊秋生(福建泉州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教授)
最使我感動的是,《國學寶典》的主要研究者尹小林先生不管互聯網事業經歷怎樣的寒冬,他都能始終如一、矢志不移地堅守中華典籍數據的整理與研究陣地,并以此為契機,聯絡國內一大批古籍研究專家和研究單位,共同為中華文化的研究投入資金和精力,客觀上也保證了《國學寶典》質量,傳播了中華傳統文化,是當值無愧的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功臣。(詳情)
姜斐德(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國學寶典》是非常好用,我最喜歡的功能即是分開四段句子檢索。而萬一有問題尹老師會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