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著名家教選介(十七):羊祜、顏延之、劉義隆
庭誥(節錄) 顏延之
【原文】
道者識之公,情者德之私(1)。公通,可以使神明加向(2);私塞,不能令妻子移心(3)。是以昔之善為士者,必捐情反道,合公屏私(4)。
尋尺之身,而以天地為心(5);數紀之壽,常以金石為量(6)。觀夫古先垂戒,長老余論,雖用細制,每以不朽見銘(7);繕筑末跡,咸以可久承志(8)。況樹德立義,收族長家,而不思經遠乎(9)。曰身行不足遺之后人。(10)欲求子孝必先慈,將責弟悌務為友。(11)雖孝不待慈,而慈固植孝;悌非期友,而友亦立悌。(12)
喜怒者有性所不能無,常起于褊量,而止于弘識。(13)然喜過則不重,怒過則不威(14),能以恬漠為體,寬愉為器者,則為美矣(15)。大喜蕩心,微抑則定,甚怒煩性,小忍即歇(16)。故動無愆容,舉無失度,則物將自懸,人將自止。(17)
游道雖廣,交義為長。得在可久,失在輕絕(18)。久由相敬,絕由相狎。(19)愛之勿勞,當扶其正性;忠而勿誨,必藏其枉情。(20)輔以藝業,會以文辭,(21)使親不可褻,疏不可間,(22)每存大德,無挾小怨。率此往也,足以相終。(23)
浮華怪飾,滅質之具(24);奇服麗食,棄素之方(25)。動人勸慕,傾人顧盼(26),可以遠識奪,難用近欲從(27)。若睹其淫怪,知生之無心(28),為見奇麗,能致諸非務(29),則不抑自貴,不禁自止(30)。(《宋書》卷七十三“顏延之傳”)
【注釋】
(1)道者識之公,情者德之私:萬物運行的法則是天下公認的,而情感則是個人品格中的私欲。道:出老子《道德經》,用以解釋萬物本源,內涵非常豐富。一般指萬物內在的規律和運行法則。
(2)公通,可以使神明加向:順應萬物運行的法則,就會得到神明的保佑。
(3)私塞,不能令妻子移心:內心充滿私欲,就連妻子也不會聽從你。私塞;頭腦被私念阻塞;移心:改變心意。
(4)是以昔之善為士者,必捐情反道,合公屏私:所以過去一些杰出的士大夫一定會舍棄私情皈依大道,行為符合萬物運行規則而摒棄私欲。捐:捐棄;反:同“返”;屏:同“摒”。
(5)尋尺之身,而以天地為心:一個人立身處世,應該胸懷天下。尋:古代度量單位,一尋等于八尺。尋尺之身:一個八尺高的漢子。
(6)數紀之壽,常以金石為量:只有幾十歲的壽命,卻常常考慮要像金石一樣不朽。紀:一紀等于十二年。
(7)觀夫古先垂戒,長老余論,雖用細制,每以不朽見銘:我看古人的一些告誡,有德行的人格言,雖然說得是很細小、很具體的事,但往往會成為金石上的銘文而不朽。長老余論:長老,有德行的老者;余論,本指正文后的附加部分,這里指短語、格言。
(8)繕筑末跡,咸以可久承志:完善一些次要之事,都可以使后人牢牢記住。末跡:有兩種解釋,一是指“晚年”,二是指“次要之事”。這里用的是后者。
(9)況樹德立義,收族長家,而不思經遠乎:何況樹立道義的標桿,讓執掌家族使族人歸心聚德,能不從長遠考慮嗎?
(10)曰身行不足遺之后人:這就是說一個人的行為要給后人留下榜樣。
(11)欲求子孝必先慈,將責弟悌務為友:父親要想讓兒子孝順,自己必須先關愛兒子;哥哥要想讓弟弟敬重,必須先對弟弟友愛。悌(tì):尊重、順從。
(12)雖孝不待慈,而慈固植孝;悌非期友,而友亦立悌:雖然子女的孝順并不指望父母對自己的慈愛,但慈愛會為子女的孝順培植下根基;兄長對弟弟的友愛也并不指望以此獲得弟弟的尊重、順從,但卻為弟弟的“悌”樹立了榜樣。
(13)喜怒者有性所不能無,常起于褊量,而止于弘識:一個人喜怒無常是因為無法抑制自己的本性,是由于氣量過于偏狹而后隨著學識的提高和閱歷的擴大就會逐漸消失。褊量:度量狹小。褊(biǎn)狹窄。
(14)然喜過則不重,怒過則不威:一個人如高興過分就會失去自重,發怒過分反而會失去威嚴。
(15)能以恬漠為體,寬愉為器者,則為美矣:最好的辦法是能夠保持一顆恬淡散漠的平常心,胸中保持寬容愉悅,這則是完美的境界。
(16)大喜蕩心,微抑則定,甚怒煩性,小忍即歇:高興過度,心潮蕩漾之時,要稍微抑制一下讓自己定下心來;憤怒萬分,心性大亂之時,要注意忍一口氣,讓自己平靜下來。
(17)故動無愆容,舉無失度,則物將自懸,人將自止:這樣就能夠面上無過失的表情,舉止正常,不失節度。事態就不會進一步發展,人們的議論自然會平息。愆(qiān)過錯;物將自懸:指事態會自然停止。
(18)游道雖廣,交義為長。得在可久,失在輕絕:交游的道理雖然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以義相交。只要做到這一點,朋友之間就可以長久往來;如失去這一點,就會很快斷絕關系。
(19)久由相敬,絕由相狎“之所以能長久相處,是由于互相尊重;之所以很快斷絕關系,是由于互相輕慢、不尊重。狎(xiá):狎侮,親近但態度不莊重。
(20)愛之勿勞,當扶其正性;忠而勿誨,必藏其枉情:如果愛一個人,就不要怕麻煩,應當幫助他確立正直的品性;如果對一個人忠誠,就應當教他斷絕邪念。藏:這里指埋葬、除去;枉情:邪念。
(21)輔以藝業,會以文辭:幫助他學會技藝,完成學業,學會寫作和表達技巧。
(22)使親不可褻,疏不可間:使兩人間既親密但又不失莊重;之間保持一定距離但又不顯得疏遠。褻(xiè):輕慢,親近而不莊重。
(23)每存大德,無挾小怨。率此往也,足以相終:相處時志存高遠,不要因小事產生嫌隙。這樣處下去,友誼就可以長遠。
(24)浮華怪飾,滅質之具:奢華怪誕的修飾,是泯滅人天然心性的刀具。
(25)奇服麗食,棄素之方:奇裝異服、奢華食物,是讓人丟棄純樸的本質的毒藥。
(26)動人勸慕,傾人顧盼:那些勸誘你、說仰慕你的動人言辭,那些對你回顧流盼、讓你傾倒的眉眼。傾:傾倒;盼:顧,回頭看;盼,流盼,來回看。
(27)可以遠識奪,難用近欲從:就會丟棄高遠的志向,難免會放縱自己。欲從:放縱欲望。從,通“縱”。
(28)若睹其淫怪,知生之無心:假如能做到將這些這些荒淫怪誕的東西(指上面所說的“浮華怪飾”、“奇服麗食”“動人勸慕,傾人顧盼”)不放在心上。
(29)為見奇麗,能致諸非務:見到這些東西,能把它丟到一邊。諸:之于;非務:并非要務。
(30)則不抑自貴,不禁自止:那就不會被貶抑,自然高貴;不需要特意禁止,百邪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