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主要漢學出版物近期目錄(二十六)
23、上古漢語語法綱要
時 間:2015年4月
作 者:梅廣 著
出版單位:臺北:三民書局
內容簡介:
本書總結作者多年思考和研究漢語語法心得,是作者對上古漢語語法體系最完整的陳述。行文力求明白易讀,深入淺出;理論與事實并重,期能做到既有學理依據,并充分反映古代漢語特色。作者希望此書對古漢語的學習和研究都有參考價值。
24、香港傳媒新世紀(第二版)
時 間:2015年6月
作 者:李少南 編
出版單位: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近年,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施受到空前嚴峻的考驗,香港傳媒也踏入了新的時期。回歸后的傳媒生態經歷了哪些重大的改變?網絡媒體的出現怎樣影響政治訊息的傳播?在中港融合的過程中,香港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認同?媒介的專業操守與市場的關系若何?這些都是本書所關注的課題。
本書網羅了本地傳播學者及資深傳媒工作者,就香港傳媒的各個專題進行探討,文章各具特色,理論與現實并重。透過本書,讀者可以了解香港傳媒的現況和存在的問題,并且以批判的角度,分析本地媒介在一國兩制下與國家及市場的政經關系。
編者簡介:
李少南,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曾任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美國密西根大學獲哲學博士(傳播)。研究興趣包括國際傳播、電訊政策、社會傳播與發展及媒介批判。學術著作見于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及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等學術期刊。
報 導 者: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5、禮書詞匯資料匯編
時 間:2015年5月
作 者:何志華、朱國藩、鄭麗娟 編著
出版單位: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由何志華教授、朱國藩博士、鄭麗娟博士合編之《漢達古籍研究叢書》第三十四種《禮書詞匯數據匯編》已于2015年5月由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利用漢達 文庫計算機檢索系統將詞匯輯錄,并統計不同數據,然后編纂《儀禮》、《周禮》、《禮記》及《大戴禮記》之專用詞匯,及該四書之詞匯僅見于單一先秦兩漢典籍之 材料。該書將有助學者檢索先秦兩漢詞匯使用數據,并進一步探究先秦兩漢典籍語言特質,并據此開展更多歷時性、跨文獻之詞匯研究工作。
報 導 者: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6、Poétique de la musique chinoise(中國音樂詩學)
時 間:April, 2015
作 者:Véronique Alexandre Journeau (知音)
出版單位:Paris: L’Harmattan
地 點:Paris
連結網址:http://langarts.hypotheses.org/897
內容簡介:
前言
第一部分——中國古代音樂:宇宙觀與自然哲學
第二部分——樂器詩學
第三部分——古琴樂曲
第四部分——唐宋吟詩
第五部分——中國美學基本組成
附表
年譜
結語
本書的研究方法即以音樂為道,道上縱橫交錯各種藝術脈絡,須以中國美學的各種基本元素予以思考審視。此一音樂之道的根基,系明言中國詩歌(既是藝術語言,亦為關乎藝術之語言)可揭示的諸多本質面向,俾利細膩理解音樂蘊含之哲思與其演繹手姿。于此,本書以詩歌、圖像、理論與技巧文本為三大主軸,既直白梳理論述,并穿針引線以織就其背后所召喚的隱喻,藉此勾勒意境但不窮盡意義,為欲一窺堂奧之讀者提供天然合宜的一帖良方。
作者簡介:
知音(Véronique Alexandre Journeau),音樂學博士、漢學博士、博士生導師資格,巴黎索邦大學遠東研究中心(Creops)研究員。主要研究比較美學,并特別關注音樂、繪畫藝術與詩歌之間的關聯。主要的藝術實踐包括小提琴、中國古琴,以及書法。目前為「語言藝術」(LangArts)跨校際、跨領域暨跨文化研究團隊負責人。
資料來源:臺北《漢學研究通訊》、臺北《國家圖書館電子報》等 陳友冰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