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主要漢學出版物近期目錄(二十五)
16、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卷一(1947-1950)
時 間:2015年4月
作 者:王洞、季進 合編
出版單位: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內容簡介:
夏志清(1920-2013)1961年憑《中國現代小說史》英文專著,一舉開下英語世界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先河。之后的《中國古典小說》更將視野擴及中國古典敘事。其兄長夏濟安(1916-1965)的學問和洞見絕不亞于乃弟,1950年代曾在國立臺灣大學任教,調教一批最優秀的學生如劉紹銘、白先勇、李歐梵等,也創辦《文學雜志》,為日后臺灣現代主義運動奠定基礎。夏氏兄弟在學術界享有大名,生長在充滿戰亂的193、40年代,日后遷徙海外。
《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卷一(1947-1950)》,即夏濟安、夏志清兄弟于1947年至1965年之間往來六百多封書信的第一批,從1947年至1950年共一百二十一封,說家常、談感情、論文學、品電影、議時政,推心置腹,無話不談,內容豐富。這些精心保存下來的書信,成為透視那一代知識分子學思歷程的極為珍貴的文獻,不論就內容或數量而言,這批信件的出版都是現代中國學術史料的重要事件,深具意義。
17、中國文學漫論
時 間:2015年4月
作 者:何錫章 著
出版單位:臺北:秀威信息公司
內容簡介:
第一輯 古代文學研究
第1章 孔子、柏拉圖文藝思想之兩點比較
第2章 論「主文而譎諫」
第3章 心靈與情感美的歌:讀李清照的詞
第4章 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悲劇意識的演變
第5章 江湖游民的奴才夢―論「水滸人物」的生存狀態及其生存意識
第6章 佛道對儒家策略的狡黠
第7章 《詩經》棄婦意象新探
第8章 《西游記》的文化價值取向
第9章 唐僧師徒結構的文化意義
第二輯 現當代文學研究
第1章 文學史分期與價值立場
第2章 價值范式、思想與文學研究―對二十世紀90年代文學研究之反思
第3章 云水相生:百年中國文學與科學掠影
第4章 現實主義在現代中國的歷史命運及其文化成因
第5章 歐化對詩形的沖擊及對策
第6章 現實主義的恢復、深化、突破―淺談近幾年的短篇小說創作
第7章 新時期前期文學浪漫主義潛流論
第8章 「寫真實」:一個口號的歷史考察
第9章 「鄉下人進城」母題的文化解讀
第10章 「先鋒小說」:文學語言的革命與撤退
第11章 藝術表達與追尋生命文化之根―論余光中散文的文化情結
第12章 中國當代流行文化的興起、「繁榮」與政治文化心理解讀
第三輯 理論與學術評論
第1章 文化人類學和文化模式
第2章 試論作家感情的獨特性
第3章 論物質生產與藝術生產的總體歷史平衡性
第4章 評李怡《日本體驗與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
第5章 讀徐德明《中國現代小說敘事的詩學踐行》
第6章 讀宋劍華《基督精神與曹禺戲劇》
第7章 史識、激情、理性―《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價值觀研究叢書》讀后的思考
第8章 歷史的選擇與選擇的歷史
18、十指春風——緙繡與繪畫的花鳥世界
時 間:2015年4月
作 者:童文娥 編
出版單位: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內容簡介:
花鳥妍麗的色彩,充滿律動的生命力,總能令人興起圖寫塑形的意念,早在商周時期,花鳥就已是器物裝飾的重要元素,到唐代繪畫技法趨于純熟,「花鳥」成為獨立的畫科。五代的技法表現更為豐富多樣,進入成熟期。宋代花鳥畫蓬勃發展,應物象形的寫生觀念蔚為風尚。元代文人畫觀念興起,花鳥畫亦受影響,平添水墨澹逸的氣息。明清時期,承續前代各種風貌,寫意花鳥畫興盛。歷代花鳥畫家不斷與自然對話,通過精湛的技法,寓興寫意,造就畫作豐富多彩的風貌。除繪畫之外,花鳥亦是緙絲與刺繡喜愛的題材,運用靈活的針法,熟練的織造技巧,摹緙再現。宋代以來出現純供欣賞的緙、繡藝術品,運絲如運筆,工藝表現卓越。本圖錄精選院藏花鳥題材的繪畫與緙繡作品五十組件,以「觀物之生」、「裝飾之美」、「構圖之趣」、「寓興之意」與「技藝之妙」等五單元,帶領觀眾悠游于自宋迄清跨越千年的花鳥藝術創作世界,介紹藝術家們「師法自然」的創作觀念與寓意深遠的象征意含,并集結繪畫、緙繡、漆箋與古籍版畫等,以對比手法說明花鳥作品間的傳承關系。除展覽概述、單元說明及選件介紹外,策展人特別詳考緙絲與刺繡的發展脈絡,論述繪畫與緙繡的淵源與技法,撰成〈繪畫與緙繡工藝〉一文,增添了圖錄的學術分量,讓觀眾賞覽之際,能對花鳥藝術的多元面向,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19、華夏論述:一個復雜共同體的變化
時 間:2015年3月
作 者:許倬云 著
出版單位:臺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內容簡介:
第一章 緒論
共同體的出現,從「成核」開始
第二章 新石器時代族群的分合
不同文化體融合出新的歸屬和認同感
第三章 核心的形成:夏、商、周三代的連續發展
「中原」成為穩定的權力中心
第四章 春秋戰國時期「華夷」觀念
中國邊界不在「地理」,而在「文化界定」
第五章 天下帝國:關鍵性的秦漢時代
「文官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效凝聚群體意識
第六章 秦漢時代的擴張
「軟實力」維持政治和文化整體性
第七章 天下國家模式的衰壞
南北朝時期出現族群融合高峰
第八章 隋唐的天下國家
擁有極大包容性和彈性的天下秩序
第九章 宋、遼、金和西夏的時代
華夷之辨加深漢人族群意識
第十章 金、元時代的外族征服
外族政權本質―暴力統治與二元政體
第十一章 明代:專制皇權(上)
天下國家結束,華夏文化崛起
第十二章 明代:專制皇權(下)
在全球化潮流中缺席,錯失發展機會
第十三章 滿清時代:最后一個征服王朝(上)
社會精英與文化活力日漸衰落的皇朝
第十四章 滿清時代:最后一個征服王朝(下)
盛世發展「結束于開始之時」
第十五章 后論:中國共同體的發展(上)
四個變量交互影響,共同體出現強弱盛衰
第十六章 后論:中國共同體的發展(下)
修正雙重迷失,建構人類共有與協作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