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主要漢學出版物近期目錄(二十五)
43、日治時期臺灣警察寫真照片
時 間:2015年5月
作 者:闞正宗 導讀
出版單位:臺北:博揚文化公司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所收錄主要有兩大部分,其一是《臺灣警察四十年史話》,其二是配合日本殖民臺灣三十年〈「始政三十年紀念展覽會」一九二五年〉的《臺北警察衛(wèi)生事務展覽會寫真帖》圖片。《臺灣警察四十年史話》與鷲巢敦哉所撰的有關警政沿革書籍一致,特別是運用了大批的總督府官方史料及原始史料。
《臺北警察衛(wèi)生事務展覽會寫真帖》圖片,其目的是在展示警察治臺的具體成果,配合鷲巢敦哉在《臺灣警察四十年史話》中所描述的警察任務與角色來看,將對警察在殖民時期的功能將有進一步的了解
44、獄外之囚: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訪問紀錄
時 間:2015年5月
作 者:許雪姬 主編
出版單位: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內(nèi)容簡介:
本書以政治受難者女性家屬做為訪談重心,包括女性家屬的心路歷程,案情經(jīng)過之理解、得知受難者被捕、被處決后的心情、受難者服刑后對家庭的影響、系獄期間受難者與家屬往來(面會、書信等)的情況等,希望藉由訪談以關懷她們的內(nèi)心煎熬與艱辛際遇,讓社會大眾對于受難者家屬的心境有更深入的了解,提供日后相關課題之研究。
本書共57篇,117萬字,依3期計劃編成上、中、下3冊。訪談分3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建立女性家屬的訪談清單,選定原則為「未曾受訪的女性家屬或具特殊性的女性受難者」、「同一個受難者家庭不限于只訪談一位女性家屬」,以及「具有完整敘述事情始末之能力」。其次,搜集、整理相關的資料與檔案,俾使訪問之前對于受難者的案情狀況有基本了解,并設定提問大綱。次再依據(jù)訪談清單逐一聯(lián)絡,確定受訪意愿,然后安排訪談時間。第二階段為進行訪談,若受訪者能完整敘述,則只訪談一次,但若內(nèi)容不甚完整,或仍待補充,則會有第二次以上之訪談,或以電話進行確認、補充內(nèi)容。同時,也商請受訪者提供與受難者相關之史料、檔案、照片、書信、獄中文物等,由訪問團隊加以整理、建檔;若是出借給訪問團隊翻拍、復印或掃描,其電子文件檔案大小及分辨率也會要求符合一般瀏覽使用的水平,供日后搜集典藏業(yè)務之參考。第三階段是將訪問內(nèi)容整理為文字稿。步驟包括逐字稿的整理、整合稿的匯整,及修改稿、定稿的修正。完成訪問稿后,均寄給訪談者和受訪者審閱、修訂,并請受訪者分別簽署使用授權書、出版授權書,以利出版。
45、跨域史學:近代中國與南洋華人研究的新視野
時 間:2015年3月
作 者:黃賢強 著
出版單位:臺北:秀威信息公司
內(nèi)容簡介:
上編?跨域抗爭運動——中國近代史的新視野和新史觀
第一章 動物化文圖與近代中國的反教排外運動
第二章 1905年的廣州社會文化——從抵制美貨運動的幾個側(cè)面觀察
第三章 近代中國與海外華人——1905年抗美運動研究的新視角
下編?跨域華人社會與政治—— 從中國到南洋
第四章 新馬華人近代史分期芻議
第五章 近三十年來新加坡的華人研究
第六章 檳城華人社會領導階層的第三股勢力
第七章 檳城的娼妓與華人社會
第八章 檳城婦女問題與女子教育——以《 檳城新報》之論述為中心
第九章 康有為與孫中山在新加坡——論日本刺客事件
第十章 孫中山在檳城的革命團體及其互動模式
第十一章 同德書報社與孫中山精神在新加坡的傳承
第十二章 戰(zhàn)后新加坡社會變遷中的勞工運動
續(xù)編?跨域知識分子——再發(fā)現(xiàn)南洋與中國
第十三章 南洋知識分子與晚清國家和社會——再發(fā)現(xiàn)辜鴻銘、李登輝和伍連德
46、皇帝的鏡子——清宮鏡鑒文化與典藏
時 間:2015年3月
作 者:吳曉筠 主編
出版單位: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內(nèi)容簡介:
自上古時代起,鏡子便是貴重的照容用具。除可端正衣冠,明亮光潔的鏡面與日月同輝,鏡子遂成為能驅(qū)除不祥的法器。光照反射的特性被進一步引伸,明鏡便有了鑒古知今的歷史意味。古人以銅為鏡,鏡面平整瑩亮,鏡背則成為紋飾設計的勝場。隨著時代工藝及審美的演變,銅鏡成為體現(xiàn)各時代藝術精神的重要載體,因此備受珍視。清代宮廷古鏡收藏甚豐,本展覽圖錄陳述清宮貴族對鏡子的鑒賞、裝治與使用情形,內(nèi)容精選清宮所藏漢代至明代古鏡,展示銅鏡近兩千年連綿不絕的發(fā)展,以及古代帝王對古鏡的認知及品評。此外,介紹院藏乾隆御制〈西清續(xù)鑒〉及〈寧壽續(xù)鑒〉等鏡匣及配件,呈現(xiàn)書冊式函匣的裝潢結構之美與鏡匣制作的背景脈絡最后由「攬鏡之趣:鏡照與生活」,展現(xiàn)宮廷日常中的古鏡意象,以及玻璃鏡在清代色彩紛呈的發(fā)展
47、明代戲曲發(fā)展之群體現(xiàn)象研究
時 間:2015年2月
作 者:柯香君 著
出版單位: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內(nèi)容簡介:
明朝是中國戲曲發(fā)展繁盛之年代,不僅雜劇、傳奇之劇作數(shù)量豐碩,推陳出新,劇作家更如雨后春筍于劇壇上嶄露鋒芒。本書主要立基于明代戲曲之發(fā)展脈絡來進行研究,以戲曲發(fā)展上之群體現(xiàn)象作為論述重點;所謂「群體現(xiàn)象」,乃針對具有共同特質(zhì)之人、事、物而言,因為「群體」集結的強大力量是推動戲曲發(fā)展的無形動力。書中以「社會群體」(宮廷帝王、仕宦文人、商幫戲路、民俗信仰)、「表演群體」(私人家樂、職業(yè)戲班、劇場藝術、表演藝術)及「觀眾群體」(劇場觀眾、讀者評點)三大面向為探討重點,透過各個層面之群體角度,厘清群體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之互動與影響,以建構明代戲曲發(fā)展之多元體系
48、清代琉球史料匯編——宮中檔朱批奏折(一套2冊)
時 間:2015年1月
作 者:馮明珠 主編
出版單位: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內(nèi)容簡介:
琉球?qū)W術界、文化界為了重現(xiàn)《歷代寶案》之完璧并精益求精,乃廣肆搜求琉球歷史檔案文獻,重新校訂、注釋《歷代寶案》。在這項重大的校勘工程上,分藏國立故宮博物院及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中琉檔案史料極其重要不可或缺,琉球方面藉由赤嶺守教授代表「沖繩美島財團」向本院提出合作出版之邀請與贊助,促成《清代琉球史料匯編》編印美事。本院規(guī)劃以三年時間編輯出版《清代琉球史料匯編》,包括:《宮中檔朱批奏折》、《軍機處檔奏折錄副》以及其它《檔冊》中之琉球史料輯錄,以完整呈現(xiàn)本院豐富的院藏清代中琉檔案。
資料來源:臺北《漢學研究通訊》等 陳友冰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