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著名家教選介(十一):紀曉嵐家書
紀曉嵐一生雖拜協辦大學士,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禮部尚書,晚年又加太子少保銜,兼國子監事。但他的主要功績卻是在文學方面。紀曉嵐以才名世,號稱“河間才子”。他身為《四庫全書》總纂官,為編纂這部中國歷史上現存的規模最大的叢書可謂窮畢生精力。他率三百六十位一流學者,從1773年5月1日開館,到公元1782年3月12日成書。該書包括經、史、子、集四部,3461種書目,79039卷,總字數將近10億,是《四庫全書》的修成,對于搜集整理古籍,保存和發揚歷史文化遺產,無疑是一重大貢獻。在此之后又親自撰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凡二百卷,每書悉撮舉大凡,條舉得失,評騭精審。同時,還奉詔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基礎上,精益求精,編寫了《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作為涉獵《四庫全書》之門徑,是一部研究文史的重要工具書。
紀昀的文學代表作品是《閱微草堂筆記》,是作者流放烏魯木齊期間所作的筆記小說集,共五種,二十四卷,其中包括《灤陽消夏錄》六卷,《如是我聞》四卷,《槐西雜志》四卷,《姑妄聽之》四卷,《灤陽續錄》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慶三年(1798)陸續寫成。全書主要記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勸善懲惡,雖然不乏因果報應的說教,但是通過種種描寫,折射出封建社會末世的腐朽和黑暗。他有意模仿唐宋筆記小說質樸簡淡的文風,“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雋思妙語,時足解頣”(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所以每脫稿一種,即被親朋好友競相傳抄,展轉刻印,一時享有同《紅樓夢》、《聊齋志異》并行海內的盛譽。另外還有一部詩文總集《紀文達公遺集》,由門人盛時彥合刊于嘉慶五年(1800)印行。包括詩、文各十六卷。另有學術著作《鏡煙堂十種》(包括《沈氏四聲考》、《唐人詩律說》《刪正二馮評閱<才調集>》等十種)、《史通刪繁》、《刪正帝京景物略》等。
紀昀為人博學多才,再加上性格詼諧、滑稽,機敏多變,這在當時是有口皆碑:江藩說他“胸懷坦率、性好滑稽……然驟聞其語,近乎詼諧,過而思之,乃名言也”(《國朝漢學師承記》第六卷);一代學者洪亮吉在詩中稱贊他有學問又有口才:“子云筆札君卿舌,當代無人可共論”(《續懷人詩十二首·紀尚書昀》);牛應之《雨窗消意錄》說他常恃才傲物:“紀文達公昀,喜詼諧,朝士多遭侮弄”;錢泳《履園叢話》說:“獻縣紀相國善諧謔,人人共知”;禮親王代善之后昭梿評價他:“北方之士罕以博雅見稱于世者,惟曉嵐宗伯無書不讀,博覽一時。所著《四庫全書總要》總匯三千年間典籍,持論簡而明,修辭淡而雅,人爭服之”。《清史稿》贊紀昀“學問淵通”。作為當時北方著名才子,紀昀與杭州袁枚齊名,俗稱“北紀南袁”,兩人也曾在各自的著作中提起對方。在民間傳說中紀昀則是位對對聯的高手。據說年幼時與五六個小孩踢藤球,剛好踢中路過的知府轎子。知府拾起藤球,紀曉嵐欲取回球。知府見其出眾,遂出對聯以試之,曰:“童子六七人,唯汝狡”;紀曉嵐說:“太守二千石,獨公……要是你把球還我,就是‘獨公廉’;要是不還,便是‘獨公貪’”知府嘆其聰敏,于是把球還給他。其師曾以杜甫《兵車行》中一句“新鬼煩冤舊鬼哭”出聯考他,紀昀隨即答以李商隱《馬嵬》中名句:“他生未卜此生休”,工整貼切。紀曉嵐中取進士那年,見京城當鋪林立,隨口吟出一句上聯:“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但苦思不得下聯。后來他奉命赴通州當主考官,見通州有南北之分,苦思數月的上聯便有了下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對仗工穩絕妙。有位醫生脾氣不好某日紀曉嵐小恙前去求診,這位醫生知他善對對子,便出個極為刁鉆的上聯,聲稱若能對出下聯,診費、藥費全免。這個上聯是:“膏可吃,藥可吃,膏藥不可吃”。紀曉嵐便借其脾氣不好發揮,續了下聯:“脾好醫,氣好醫,脾氣不好醫”。有位知縣聞紀曉嵐才華橫溢,極善對句,想親自試之。某日恰遇紀曉嵐巡視至此縣,他便出了個刁鉆的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紀曉嵐思慮片刻,一時難以為對,環視四周,見有一鸚鵡,便從容對道:“鸚有雌雄都叫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