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主要漢學出版物近期目錄(二十三)
22、甲申詩史:吳梅村書寫的一六四四
時 間:2014年10月
作 者:陳岸峰 著
出版單位:香港:中華書局
內容簡介:
「甲申之變」的歷史悲劇,崇禎殉國,國家淪喪,天崩地裂,遍地烽煙,震撼了充滿歷史意識的詩人吳梅村(吳偉業,駿公,1609-1671),在忍辱含垢之余,他惟有賦詩書寫社稷傾覆之始末,以盡史官與詩人之責任。其作品,誠如沈德潛(確士,1673-1769)所言:「故國之思,時時流露。」在吳梅村全方位的詩史書寫之下,「甲申之變」翻天覆地的動蕩變革,猶如悲壯的畫卷,慢慢展開,悲恨相續,可歌可泣。
作者簡介:
陳岸峰,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 文學博士,現任職于香港大學。研究范圍涉及中國詩學、魏晉文學、文學史以及現當代中國小說。著述包括在香港出版的《甲申詩史:吳梅村書寫的一六四四》(中華書局2014)、《文學史的書寫及其不滿》(中華書局2014)、《詩學的政治及其闡釋》(中華書局2013)、《戰國策》(中華書局2013)、《世說新語》(中華書局2012)、《神話的叩問:現當代中國小說研究》(天地圖書2012),以及2011年在大陸齊魯書社出版的《沈德潛詩學研究》與《疑古思潮與白話文學史的建構:胡適與顧頡剛》(「華東地區古籍優秀圖書獎」二等獎)
23、城境——香港建筑1946-2011
時 間:2014年8月
作 者:薛求理 著
出版單位: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戰后香港建筑的形成、機制、事件、作品和人物。介紹了戰后重建的求存拮據和1980年代的起飛輝煌,既涉及公共建筑、公共屋村建設也談到私人開發項目,同時記錄了1950年代在香港開拓的建筑師以及戰后成長起來的本土代表人物的成長歷程和作品。建筑環境孕育著生活,見證著城市發展之路。透過此書可了解香港現代歷史、探索香港建筑設計的演進。
作者簡介:
薛求理博士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學、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任教。現為香港城市大學建筑學專業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薛博士著有《中國建筑實踐》 (Building Practice in China)(1999,2009)、《建造革命 – 1980年來的中國建筑》(Building a Revolution: Chinese Architecture Since 1980) (2006,2009)、《全球化沖擊:海外建筑設計在中國》(2006)、《世界建筑在中國》(World Architecture in China)(2010)等書。其研究論文發表于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Research, Urban Desig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Design, Habitat International, Cities 等國際學術期刊和中國的《建筑學報》、《建筑師》、《新建筑》等雜志。其論著在海內外被廣泛引用。薛氏的研究興趣為亞洲及大中華當代建筑和實踐、高密度環境的設計對策。
資料來源:臺北《漢學研究通訊》等 陳友冰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