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港臺主要漢學出版物近期目錄(二十)

30、千里風云會:2010兩岸八校師生昆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50501_042

時  間:2014年11月
作  者:洪惟助 主編
出版單位:臺北:里仁書局

內容簡介:

2010年中央大學九十五周年校慶,戲曲研究室在五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于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舉辦「兩岸八校師生昆曲學術研討會」,五月二十五日晚上在中央大學大講堂,二十七日至三十日晚上在臺北城市舞臺進行兩岸昆劇名家匯演──「千里風云會」。本書為會后論文集。

報導者:曾美華

31、二重奏:紅學與清史的對話

20150501_043

時  間:2014年11月
作  者:黃一農 著
出版單位: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第一章 e考據時代的紅學研究
第二章 曹家開基祖曹振彥的生平事跡
第三章 曹寅的旗人好友張純修與成德
第四章 曹寅家的血緣世系
第五章 曹寅家族的姻親網絡
第六章 納蘭與傅恒家事說
第七章 大觀園「元妃省親」本事考
第八章 袁枚《隨園詩話》中的涉紅記事
第九章 曹雪芹與《春柳堂詩稿》的作者宜泉
第十章 曹雪芹在乾隆朝書畫界的人際網絡
第十一章 《紅樓夢》與清初政爭中的悲劇身影
第十二章 《紅樓夢》在清代的禁毀與流傳
第十三章 紅學的未完成交響曲

32、非我族裔:戰前香港的外籍族群

20150501_044

時  間:2014年11月
作  者:丁新豹、盧淑櫻 合著
出版單位:香港:三聯書店

內容簡介:

香港自開埠以來,華人雖一直占總人口的95%以上,但仍有近5%的外籍族群。論人數,他們遠比華人少,但在九七回歸前,部分非華裔僑民在經濟實力上與華人不遑多讓,政治影響力尤有過之,特別是在二戰前。其中,英、葡、美、德、法、日、俄、南亞、猶太及巴斯等族裔,或以人口較多,或因財力較強,而格外值得關注。

香港為何會有這么多的外籍族群?他們為何不遠千里而來,是經商?工作?傳教?還是逃難?香港有甚么特點吸引他們?他們在香港的生活模式是怎樣的?他們與華人及其它族群——特別是作為統治者的港英政府的關系如何?在香港發展為國際大都會的百多年間,他們扮演過甚么角色?在管治制度、醫療衛生、法律文教、宗教慈善諸方面,又有何貢獻?對本地的華人有何影響?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是千百年來國人對外族的先入為主的看法;就香港的情況而言,是耶?非耶?本書將試圖為你提供答案。

著者簡介:

丁新豹,香港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席教授及名譽高級研究員,香港大學及香港教育學院名譽院士,香港特別行政區古物咨詢委員會、衛奕信文物信托理事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咨詢委員會委員,本港及廣東省多所博物館之名譽顧問。

盧淑櫻,香港土生、土長,土產歷史愛好者。現任職于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研究興趣包括婦女及兒童歷史、近代中國社會文化史和香港史等。

33、《華僑日報》與香港華人社會(1925-1995)

華僑日報 封面 清樣前V2

時  間:2014年11月
作  者:丁潔 著
出版單位:香港:三聯書店

內容簡介:

《華僑日報》承接香港早期的辦報傳統,開創中文報紙的嶄新局面,二戰后初期成為香港第一中文大報,刊行長達七十年,在香港報業史、華南報業史乃至海外華文報業史上,都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是香港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更是研究香港社會發展的珍貴材料。

本書是第一本關于《華僑日報》的研究專著,采取歷史學的研究方法、新聞學理論和觀點等,憑借《華僑日報》的報紙原件和微縮膠片,進行深入探討,是香港報業史和文化史的重要研究成果。

書中就《華僑日報》前身三種報紙及該報本身的刊行經過作出全面性的系統論述,并對報上登載的消息、文章、圖片、廣告等作詳細統計,分析該報在不同時期的內容和特色,進而探討《華僑日報》與本地乃至內地、海外社團的關系,分析該報在香港社團的發展歷程中所擔當的角色,以及香港社團對該報所作出的回饋,從而考察二十世紀香港中文報刊與華人社會發展之間的互動關系。

著者簡介:

丁潔,江蘇常州人。南京大學文學士、香港浸會大學哲學碩士、哲學博士,現為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講師暨近代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助理,專攻香港史及近代中國文化史。已刊專著有《陶行知與香港「中業」教育》(合編)、《連環圖畫與大眾閱讀—「公仔書」的文化史》(合著)、《中國女性史閱覽入門》(合著)、《天下名士有部落—常州人物與文化群體》(合著)等,并有學術論文及書評多篇發表于《中國圖書年鑒》、《當代史學》、《歷史與文化》等書刊中。

34、誰把艾菲爾鐵塔搬到了中國?

20150501_046

時  間:2014年11月
作  者:Bianca Bosker 原著,楊仕音 翻譯
出版單位: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內容簡介:

本書英文書名為”Original Copies: Architectural Mimicry in Contemporary China”可參見:http://ccs.ncl.edu.tw/new/content_list.aspx?&main_type=04&epaper_num=86&send_time=2013/02/01#detail_536

大量以原尺寸、等比例復制,在中國土地上的法國凡爾賽宮、惠州市仿造成奧地利的哈修塔特村、杭州市仿造成意大利式的威尼斯建筑、水道與平底船;上海的英式「泰晤士小鎮」、沈陽的「新阿姆斯特丹」、法國巴黎鐵塔、德國新天鵝堡……仿效得維妙維肖,任何一絲細節都不放過,即使是巴黎鐵塔前的一盞紅綠燈亦然。

作者碧安卡·博斯克認為,「他們賣的不僅是山寨西方公寓,還有更美好生活的夢想……」不少建筑并非簡單、單一的模仿,而是在其中加入了許多的中國元素,讓這些西方建筑更符合中國的美學。這些仿造歐美式的建筑當中,有不少帶有炫富的土豪成分,但在這些建筑的背后,是一個個充滿活力與生機的小區。作者在書中并沒有對中國這樣廣泛且普遍受到認可的山寨現象做膚淺的解讀。

在整本書當中,「庸俗」這個詞僅出現了三次。在博斯克的眼里,這種「融西入中」的建筑,卻也體現著當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獨特思考」,并對現象背后中國人的心理狀態,做了深刻的著墨及剖析。她認為對中國人來說,復制文化有其獨特的價值。

作者簡介:

碧安卡·博斯克(Bianca Bosker)畢業于普林斯頓大學。她被選為美國資優學生聯誼會成員( Phi-Beta- Kappa)會員并以最優學業成績畢業。在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系就讀時,博斯克曾獲頒著名的高等論文「馬喬里查德威克·布坎南獎」(Marjory Chadwick Buchanan Prize)。她是《擊倒:滾動在回憶中的球道》(Bowled Over: A Roll Down Memory Lane)(由紀事圖書[Chronicle Books)出版,內容關于保齡球文化史)一書的共同作者。2007年,她于香港《遠東經濟評論》(Far East Economic Review)榮獲華爾街日報的「羅伯特·巴特利」(Robert L. Bartley)新聞編輯獎學金。其著作、書評、社論,多探討科技、國際事務、經濟和亞洲文化,并在《遠東經濟評論》、《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發表,由快速公司(Fast Company)等出版商出版。作者現居紐約,在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擔任資深科技編輯。她于2009年發起網站科技觀察計劃并撰寫成文,每月吸引了數以百萬計的讀者。博斯克表示,這本書是在她大學畢業論文的基礎上創作而成,期間得到了普林斯頓大學多位老師和許多中國友人的幫助。

35、文學詮釋新視野

20150501_047

時  間:2014年11月
作  者:賴芳伶 著
出版單位:臺北:里仁書局

內容簡介:

這本集子收錄作者近十年來發表的論文,有中國古典傳統的商量,也有當代臺灣文學的審思;涉及的文類有小說、散文和詩。看似隨興而成,實有深層脈絡于其中。編排上,以論述的文本年代略為區分。所討論的問題內容往往溯源神話宗教民俗傳說,或延伸至倫理學性學詩學。行有余力則順勢觸源廣漠寰宇,低回幽邃人性,哀歡浮世一瞬。

作者介紹:

賴芳伶,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香港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東華大學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小說,晚清民初文學,臺灣現當代文學。著有《清末小說與社會政治變遷――1895~1911》、《新詩典范的追求》、《中國古典小說四講》等。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壁市| 仁化县| 蕲春县| 邳州市| 吐鲁番市| 徐州市| 杭锦后旗| 合作市| 阜平县| 海丰县| 南溪县| 绥宁县| 金塔县| 仙游县| 安达市| 宁南县| 平阴县| 浙江省| 七台河市| 元氏县| 绥芬河市| 浪卡子县| 辛集市| 平遥县| 太原市| 平邑县| 葫芦岛市| 石台县| 灵台县| 渭南市| 罗山县| 绥芬河市| 揭东县| 青河县| 阳江市| 信丰县| 会昌县| 凤阳县| 万安县| 大宁县| 南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