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著名家教選介(七):林則徐家書
林則徐家書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瓶泉居士等,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閩侯縣人),是晚清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
嘉慶三年(1798),林則徐中秀才,就讀鰲峰書院。嘉慶九年(1804)參加鄉試,中第二十九名舉人。因家境艱難外出當塾師。十一年(1806)秋,應房永清之聘到廈門任海防同知書記任廈門海防同知書記,后入福建巡撫張師誠幕府。嘉慶十六年(1811年,林則徐終中進士,殿試二甲第四名,選為庶吉士,授編修。先后任歷任國史館協修、撰文官、翻書房行走、清秘堂辦事、江西鄉試副考官、云南鄉試正考官、江南道監察御史。江西鄉試副考官、云南鄉試正考官。嘉慶二十五年(1820),任江南道監察御史轉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興水利,發展農業,頗有政聲。他積極甄拔人才,建議興修海塘水利,頗有作為。但他深感官場積弊深重,自己難以應付,曾感嘆 “支左還絀右”、“三嘆作吏難”,終于在次年七月借口父病辭職回籍。
道光二年(1822年)四月復出,到浙江受任江南淮海道,未履任前曾署浙江鹽運使,整頓鹽政,取得成效。林則徐受到道光皇帝的寵信,在官場上青云直上時期。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提任江蘇按察使;道光七年(1827年)六月任陜西按察使、代理布政使,在任一月即調任江寧布政使;道光十年(1830年)秋任湖北布政使,翌年春調任河南布政使,擢東河河道總督;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調任江蘇巡撫;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升湖廣總督,官至一品。
道光十八年(1838年),鴻臚寺卿黃爵滋上疏主張以死罪嚴懲吸食者,道光帝令各地督撫各抒己見。林則徐堅決支持黃爵滋的嚴禁主張,提出六條具體禁煙方案,并率先在湖廣實施,成績卓著。八月,他上奏指出,歷年禁煙失敗在于不能嚴禁。并警告其嚴重后果:“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本旁聭龠M京,在連續八次召見中,力陳禁煙的重要性和禁煙方略。十一月受命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并節制廣東水師,查辦???。禁煙期間,他雷厲風行嚴禁鴉片。34天內,共收繳煙土19187箱,又2119袋,總重量1188127公斤。1839年6月3日在虎門公眾銷毀沒收的鴉片煙237萬斤,取得禁煙運動的勝利,并由此引發鴉片戰爭。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鴉片戰爭開始后,英軍攻粵閩未逞,改攻浙江,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驚恐求和,歸咎林則徐在廣東“辦理不善”,屢次下旨斥責。九月林則徐被革職,留粵備查問。但仍奔走察看要隘,籌募壯勇守衛廣州,反對欽差大臣琦善畏敵求和。繼而向主持粵戰的奕山上防御建議,不被采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三月受命赴浙江協辦海防。在浙積極籌議戰守,提供炮書,幫助研制新式炮車和車輪戰船。五月道光帝以廣東戰敗,歸咎前任,林則徐被革去四品卿銜,從重懲處,充軍伊犁。旋因黃河在河南開封祥符決口,釀成水患,奉旨往河南黃河工地治河,工竣仍戍伊犁。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抵伊犁。他協助辦理墾務,親歷南疆庫車、阿克蘇、葉爾羌等地勘察,行程三萬里,所至倡導水利,開辟屯田。又繪制邊疆地圖,建議兵農合一,警惕沙俄威脅。道光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陜甘總督,次年轉任陜西巡撫。二十七年升云貴總督。曾先后平息、鎮壓西北、西南民族沖突和人民起義,整頓云南礦政。二十九年因病辭職歸籍。道光三十年九月(1850年10月)奉旨為欽差大臣,赴廣西鎮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十月抱病起程,1850年11月22日病逝于潮州普寧縣(今廣東普寧北)行館。咸豐元年(1851年),咸豐帝賜祭葬,謚號“文忠”,晉贈太子太傅。林則徐逝世后,全國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林則徐一生,除了禁煙和堅決抵御外國帝國主義入侵,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外。他的許多思想行為皆可為國人表率:
他在廣州禁煙、抗擊外國侵略的同時,又積極了解西方,組織翻譯西文書報,供制定對策、辦理交涉參考。所譯資料,先后輯有《四洲志》、《華事夷言》、《滑達爾各國律例》等,成為中國近代最早介紹外國的文獻。他發配伊犁后又親歷南疆庫車、阿克蘇、葉爾羌等地勘察,行程三萬里,所至倡導水利,開辟屯田。又繪制邊疆地圖,建議兵農合一,警惕沙俄威脅林被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學家魏源稱為是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為人廉潔清正。他官至一品,曾為云貴總督、兩廣總督、陜甘總督、陜西巡撫等封疆大吏,但退休之后,欲與北京任京官的長子同住,卻因買不起京中住宅,只好回到福州父親購置的舊屋中過著平淡生活。道光三年在江蘇按察使任上,他整頓吏治、清理積案,平反冤獄,深得民心;道光十年(1830年)在東河河道總督任上,為了治理黃河,親自頂著寒風,步行幾百里,對備用的幾千個治水商梁秸進行檢查,還將沿河地勢,水流情況。繪畫張掛,便于了解和治理。而且決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節,工固瀾安。”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調任江蘇巡撫。從這一年起到十六年間,他對農業、漕務、水利、救災、吏治各方面都做出過成績,尤重提倡新的農耕技術,推廣新農具。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升湖廣總督。面對湖北境內每到夏季大河常泛濫成災,林則徐采取有力措施,提出“修防兼重”,使“江漢數千里長堤,安瀾普慶,并支河里堤,亦無一處漫口”
在兩廣總督任上,他更是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趨避之”的擔當精神,不顧流俗,不怕外國勢力內外勾結、威脅利誘,沖破守舊官員種種阻力,查禁鴉片。在查禁鴉片時期,林則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寫了一副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告誡自己,要廣泛聽取各種不同意見,才能把事情辦好,立于不敗之地;砥礪自己,當官必須堅決杜絕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樣剛正不阿,挺立世間。林則徐去世后,魏源聞訊挽聯對其一生人品和功績,作了全面和崇高的評價:“品望重當朝,猶憶追陪瞻雅范;褒榮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遺徽。”
《林則徐家書》現存封五十一封(目錄附后),即是他上述精神風范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體現。我從中選擇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戒子,告訴兒子如何立志,如何為學,如何做人?二是在兩廣總督任上給妻兒的信,主要體現“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趨避之”的擔當精神;三是流放伊犁前后,“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于戍卒宜”,不計個人利害安危,為國戍疆、為民謀利的忘我精神,以及夫妻二人患難之中伉儷情深、不離不棄,而且操守相共,肝膽相照的感人操守。
林則徐家書版本最早由偽滿洲國康德十一年(1944)藝文書房出版。其《林文忠公家書》手稿有五封,為林則徐遣戌新疆伊犁途中及至伊犁戌所后所作寄至陜西西安的家書,書體宗歐陽詢,端嚴清勁,又參入王羲之行草的婉如流便,端重而遒美,書格一如人品?,F為浙江省博物館珍藏,未曾刊布于世。今日出版物有李金旺編的《林則徐家書》,外文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