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一個讀《論語》活動——錢遜先生談閱讀國學經典應從《論語》開始
著名哲學史教授、中國儒學聯合會學術委員會前主任錢遜先生近年來致力于傳統文化的弘揚,他提倡全社會成員身體力行,通過閱讀經典,培育全社會良好的道德規范。在國學領域,他尤其注重對《論語》的學習。本刊記者近日就“重讀論語”的問題,對他進行了訪談。
為什么要提倡重讀《論語》?
問:錢先生,您是近年來提倡重讀經典、是主張要重讀《論語》最不遺余力的學者之一,國學典籍浩如煙海,您為什么最注重《論語》?
答:我認為,提倡讀《論語》是當前國學教育發展的需要。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大”提出“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近年來“國學熱”興起,民間學習國學的熱情高漲,開展了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尤以近年學習《弟子規》的活動最為廣泛,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你知道,《弟子規》屬于蒙學或小學范疇,是入門之初步,《弟子規》所據的是《論語》。《論語》一書本文末尾說“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明確指出了只做到孝悌謹信,愛眾親仁的不足和學習經典的必要。所以,普及國學教育,尤其在中小學中教授國學的內容,可以從《弟子規》始,卻不可于此止。在《弟子規》學習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礎上,需要按照“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要求,進一步學習經典。首選的經典應該就是《論語》。
問:您認為弘揚中華文化,落實到普通人,核心應該是什么?
答:落實到普通人,核心就是如何做人,《論語》是儒學最重要的經典,其中包含了儒學的基因,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建設精神家園,核心問題是回答為什么活著?怎么活著?做什么樣的人等問題。《論語》思想的核心,正是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就是講做人的道理。所以,《論語》是落實“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精神的首選必讀書。從這個意義上講,《論語》也首先應該讀。
讀《論語》,就是要學做人
問:您所提倡的“讀《論語》,學做人”,具體內容是什么?
答:我想它應該包含著兩層含意:一是學做人的首選讀物是《論語》;二是讀《論語》的目的是學做人。《論語》所講為人之道,核心是“仁以為己任”,“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它提出和回答了人生的兩個基本問題:精神生命和物質生命的關系,群體和個體的關系;要求以精神生命為上,把個體作為群體一分子,在為理想社會而奮斗中實現個人的發展;義以為上,群己統一,這兩項核心價值,集中到一點,就是“以天下為己任”。這一人格追求為世代中國人所繼承,成為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思想基礎。民族精神隨時代前進而不斷取得新的時代內容,而其思想基礎、核心精神是一貫的,抗震精神、航天精神,都是以天下為己任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的表現和發展。讀《論語》是培育民族精神不可缺少的一環;不讀《論語》,不了解《論語》中的為人之道,難以深刻理解和傳承弘揚民族精神。《論語》為人之道的核心精神,也為當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所需大力提倡。在經濟全球化,多元文化激蕩的環境下,發達國家流行的個人至上,物質利益第一的價值觀泛濫,影響、侵蝕著人們的思想以至整個社會生活。讀《論語》學做人,正是要大力提倡義以為上,群己統一,“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抵制個人物質利益至上價值觀的影響。
學術與時代要結合起來
問:如果上升到培育民族精神和文化復興,您認為重讀《論語》在這方面有什么益處?
答: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方面,而讀《論語》學做人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環。《論語》所講的為人之道,義以為上,群己統一,“以天下為己任”,和馬克思主義所倡導的要有高尚理想,把一生獻給人類最偉大的事業,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等,根本的價值取向是相通或一致的;其差別是在于時代內容不同。《論語》中所倡導的人生價值觀,也是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基礎。一個人如果一心為己,孜孜于名利地位、個人發展,他就絕不可能建立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甚至不可能有真正的愛國主義精神。而以天下為己任,在今天的時代條件下的具體內容,正是要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問:現在讀《論語》和從前的讀《論語》一定是不同的,你認為,今天的重讀《論語》應不應該有什么原則?如果有,是什么?
答:《論語》是一本傳統經典,閱讀它,也該和時代聯系在一起。我想,如果有“原則性”的話,應該遵守這樣幾點:一、民族性與時代性相結合。傳承儒學精華,適應時代需要。批判、繼承、發展、創新相統一。二、堅持“學者為己”,言行一致,內外一致。教者要以身教為重,學者要以力行為重。在“國學熱”興起,學習儒學漸成潮流的背景下,不免有人標榜儒學,嘩眾取寵,謀取名利。三、提倡“和而不同”。支持不同學術觀點,鼓勵開展學術批評;提倡相互批評、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人民政協報》2011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