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寶馬為何名叫“赤兔”
兔子是一種性情溫和又膽小的動物,但為何會飛上月亮搗長生不老藥?比兔子跑得快的動物很多,為何古人會以兔喻馬?北京人為什么要供奉“兔兒爺”?……記者采訪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徐藝乙,他饒有興趣地講述了兔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義,古人對兔子有喜愛、崇拜的一面,但對兔子的狡猾、膽小和缺唇等特點持保留態度。
兔子跑得快常用來比喻馬
為何古人把兔子作為快速的象征,并且以兔喻馬呢?因為獵豹少見,古代中國沒有獅子,所以人們常能看到的跑得最快的動物大多是兔子。馬車出現以后,人們又用兔的形態裝飾馬車,寄托快速行進的希望。
“飛兔”最早出現在《呂氏春秋·離俗》中,“飛兔、要褭,古之駿馬也?!币馑际?,這種馬跑起來像兔在飛,所以得名?!肮拧笨偛煌庀摹⑸獭⒅苋鶕拇鐾恋娘w兔紋殘陶器推測,飛兔的傳說可能早在夏代就已經出現。又傳說,西周時期,周穆王有八匹駿馬,日行三萬里,堪稱“飛兔神馬”。
這種以兔喻馬的做法為后世所繼承?!度龂尽尾缄昂閭鳌罚骸安加辛捡R曰赤兔?!迸崴芍ⅲ骸恫懿m傳》曰:“時人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名為赤兔,應該是一匹紅馬。后來,赤兔經《三國演義》的夸張,成了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的寶馬,又說這馬后來成了曹操的戰利品,曹操又將它送給關羽,關羽死后,赤兔也絕食而死,是一匹義馬。
“玉兔”月宮搗藥陪伴嫦娥
古人注意到兔子的善跑特長,創造出飛兔的神話,但兔是怎樣飛上月亮的?這是一個學者們長期反復討論的問題。戰國時期,屈原在《天問》中發問道:“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意思是,月光中得到了什么,竟然能起死回生,晦暗了又能轉明亮,月亮何所利而養育著顧菟在它的腹中?關于詩中的“顧菟”,千百年來眾說紛紜,至今也還沒定論。洪興祖認為“菟”同“兔”。那“顧菟”又是什么意思呢?朱熹在《楚辭集注》中認為“顧”就是“望”,毛奇令在《天問補注》中卻有另一種意見,認為是月中兔名,林云明則認為“顧”就是眷戀的意思。
從漢代至唐代,玉兔與蟾蜍都同居月宮。漢代《樂府詩集》中說“白兔長跪搗藥蝦蟆丸”,可見兔與蟾蜍都從事制藥的工作。宋代以后,人們漸漸對月中玉兔更加重視,明清時期的中秋月餅上,要繪上月宮和蟾兔。唐代銅鏡上,有玉兔在月宮中搗藥的情景,與嫦娥為伴。為什么選用玉兔搗藥,大約是古人認為兔與長壽之道有關,產生了兔子長壽之說。
漢人中秋拜月信奉“望月而孕”
兔的繁殖能力很強,每月可生一窩小兔,因此古人對兔子產生了生殖崇拜。于是有了“兔舔雄毫而孕,及其生子,從口中出”,兔“望月而孕”等說法。漢族中秋節拜月的習俗就與此有關,有些地方有“男不拜月,女不拜灶”的說法,拜月由婦女主持,虔誠祈禱早生貴子。
舊時北京的中秋節還有供養“兔兒爺”的習俗,這種泥質的兔首人身偶像,源于北京,傳于天津,大的受供奉,小的是孩子們的玩具。與兔兒爺匹配的兔兒奶奶,形象、發型模仿婦女,二者一起供奉,頗有節日氣氛。產生了一個歇后語:“兔兒爺拍胸口——沒心肝”,可見在舊時北京,兔兒爺是人們非常熟悉的。徐兢
《揚子晚報》2011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