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中的羊
【出處】
楚有直躬者,其父竊羊而謁之上。上執而將誅之。直躬者請代之。將誅矣,告吏曰:“父竊羊而謁之,不亦信乎?父誅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誅之,國將有不誅者乎?”荊王聞之,乃不誅也。孔子聞之曰:“異哉!直躬之為信也。一父而載取名焉。”故直躬之信不若無信。
——《呂氏春秋·仲冬紀第十一·當務》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于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論語·子路》
【故事】
楚國有個叫直躬的人,他的父親偷了別人的羊,直躬將這件事報告給了官府。官府捉拿了直躬的父親并打算殺了他。直躬請求代替父親受刑。將要被殺的時候,直躬對執法官吏說:“我父親偷了別人的羊,我將此事報告給官府,這不是誠實不欺嗎?父親要被處死,我代他受刑,這不是孝的表現嗎?像我這樣既誠實又有孝德的人都要被處死,國內還有誰不該被處死呢?”楚王聽說后,便不殺他了。孔子聽說這件事后說:“直躬這樣的誠實奇怪啊!一個父親而一再為他取得名聲。”所以直躬的誠實,還不如不誠實。
孔子帶領弟子們周游列國,在林楚國葉邑停留時,葉公府中的一只羊跑進孔子的住地,被弟子曾點燒了吃。曾點的兒子曾參處于忠孝兩難的地步,便將此事告知了孔子。
葉公于是便在孔子面前提起了直躬的故事,說:“咱們那地方有個很正直的人,其父攘羊,他就出來揭發證明。”孔子感慨說:“我們這里正直的人卻不是這樣,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為父親隱瞞,正直就在這中間了。”
【出處】
季桓子穿井,獲如土缶,其中有羊焉。使問之仲尼曰:“吾穿井而獲狗,何也?”對曰:“以丘所聞,羊也。丘聞之:木石之怪曰夔、蝄蜽,水之怪曰龍、罔象,土之怪曰羵羊。”
——《國語·魯語下》
【故事】
季桓子家中挖井,得到一個像瓦罐一樣的東西,里面有一只外形似羊的動物。他家派人去問博學多識的孔子說:“我家挖井時得到一只狗,是怎么一回事呢?”孔子回答說:“據我所知,那應該是只羊。我聽說,山中的精怪叫做夔、魍魎;水中的精怪叫做龍、罔象;土中的精怪叫做羵羊。”
【出處】
昔有攘羊者,以羊頭遺晉叔向,向母埋之不食,后三年,攘羊事發,追捕向家,檢羊,骨肉都盡,唯有舌在,國人異之,遂以羊舌為族。
——唐·歐陽詢《藝文類聚·獸部中》引《列仙傳》
【故事】
叔向是春秋后期晉國賢臣,政治家、外交家,歷事晉悼公、平公、昭公三世,以正直和才識見稱于時。公元前546年,叔向代表晉國與楚國達成了弭兵會盟,緩和了當時的形勢。
晉國有人偷了一頭羊,把羊頭送給叔向。叔向的母親不便當面拒絕,于是就將羊頭埋到院中。三年后,偷羊事發,追查至叔向家中。叔向便將羊頭掘出,以示差役。這時羊頭上肉已盡腐,惟有羊舌尚存。國人無不驚異,敬佩叔向的清白與厚道,便將其家稱之為羊舌之家,叔向一族遂亦以羊舌為氏。
【出處】
靈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國人盡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飾者,裂其衣,斷其帶。”裂衣斷帶相望,而不止。
晏子見,公問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飾,裂斷其衣帶,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對曰:“君使服之于內,而禁之于外,猶懸牛首于門,而賣馬肉于內也。公何以不使內勿服,則外莫敢為也。”
公曰:“善。”使內勿服,逾月,而國莫之服。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第六》
有般名利之徒為人天師,懸羊頭,賣狗肉,壞后進初機,滅先圣洪范。你等諸人,聞恁么事,豈不寒心?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
【釋義】
比比喻以好的名義做幌子,實際上名不副實或做壞事。比喻表里不一。
【故事】
春秋時期,齊靈公喜歡宮女穿男裝。此風一開,齊國婦女群起效仿,鬧出了許多男女不分的笑話。靈公怕有傷風化而影響齊國的聲譽,急令各地禁止女扮男裝。但竟遇到“令不行,禁不止”的尷尬局面。晏子進言:“大王在宮內提倡女扮男裝。而在全國卻加以嚴禁,這好比有的肉店外面掛的是牛頭,可里面卻大賣馬肉,這樣怎能禁得住呢?如果你在宮內禁止,外面婦女豈敢不遵!”靈公一聽有理,照此執行,不到一月,全國風氣煥然一新。
后來有人把晏子的“猶懸牛首于門而賣馬肉于內也”。引申為“掛羊頭,賣狗肉。”
【出處】
趙簡子有臣曰周舍,好直諫。周舍死,簡子每聽朝,常不悅,大夫請罪。簡子曰:“大夫無罪。吾聞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諸大夫朝,徒聞唯唯,不聞周舍之鄂鄂,是以憂也。”簡子由此能附趙邑而懷晉人。
——西漢·司馬遷《史記·趙世家》
【釋義】
一千張羊皮,也不如一只狐貍腋皮珍貴;千人隨聲附和,順從奉承,抵不上一個人的直言不諱,當庭爭辯。比喻眾愚不如一賢。
【故事】
春秋時,晉卿趙簡子有一個臣子名叫周舍,喜歡直諫。據說,有一次他曾立于簡子門下三天三夜不去。簡子使人問他何故如此,他說道:“愿為諤諤之臣,墨筆操牘,從君之過,而日有所記,月有所成,歲有所效也。”諤諤,直言也。周舍這話的意思是,他愿意做一個傳直話和說直話的臣子,并使其改正,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趙簡子為人也耿直。周舍的這幾句話,他很欣賞,也使得他很感動。
后來,周舍死了。周舍之死,叫趙簡子很傷心。他經常是愁眉苦臉的樣子。尤其是當朝時,他更是滿臉的不歡快。他這樣,有些臣子大夫以為是自己有過錯,便請求簡子治他們的罪。
簡子說:“你們無罪。我聽說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諸大夫來朝見,我只能聽到唯唯諾諾之聲,聽不到像周舍那樣的諤諤直言。我是為此而懊惱啊!”簡子的話,使在場的臣子大夫們都非常震驚。而簡子也正是靠了他有這樣樂以聽“諤諤直言”的美德,才使他的事業順利而昌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