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主要漢學雜志近期目錄(十六)
2014·6——2014·7
1、《漢學研究》第32卷第2期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出版單位: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近代臺灣與東亞專輯】
「近代臺灣與東亞」專輯導言(張隆志)
Charting Formosan Waters: British Surveys of Taiwan’s Ports and Seas, 1817-1867(繪制福爾摩沙海域——英國海軍對臺灣港口、海域之測量,1817-1867)(Douglas Fix(費德廉))
自由貿易、帝國與情報——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廣州紀事報》中的臺灣知識(朱瑪瓏)
麥格麗琪(Millicent M. McClatchie)旅行游記所見之1895年的臺灣(林欣宜)
二十世紀初日治臺灣和美屬菲律賓的農業知識交流——以臺灣新式牧牛業為例(葉爾建)
晚清臺灣開山撫番事業新探——兼論十九世紀臺灣史的延續與轉型(林文凱)
【專論】
漢初百年(前206-前104)朔閏表得失論(郜積意)
翻譯賢妻良母、建構女性文化空間與訴說女性生命故事——單士厘的「女性文學」(羅秀美)
王道之行,始于齊家——「滿洲國」大同時期家庭倫理思想論述(劉恒興)
【問題與討論】
《論語》〈先進〉篇「屢空」辨(勞悅強)
【書評】
評Christian Soffel & Hoyt Cleveland Tillman, Cultural Authority and Political Culture in China: Exploring Issues with the Zhongyong and the Daotong during the Song, Jin and Yuan Dynasties(鄭丞良)
評李奭學《譯述:明末耶穌會翻譯文學論》(陳慧宏)
評Anna Lora-Wainwright, Fighting for Breath: Living Morally and Dying of Cancer in a Chinese Village(為呼吸而戰:一個癌癥村生與死的故事)(劉紹華)
2、新史學第25卷第2期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出版單位:臺北:《新史學》雜志社
內容簡介:
【論著】
蕃部棄兒與河東公敵——仆固懷恩叛亂新探(王炳文)
晉商在揚州——從袁耀的幾件作品談起(馬雅貞)
十九世紀日本與中國政治思想之「共和」論述(藍弘岳)
【研究討論】
彼得?蓋伊論美國的殖民清教史家(張四德)
【書評】
評Beverly Bossler, Courtesans, Concubines, and the Cult of Female Fidelity: Gender and Social Change in China, 1000-1400(林欣儀)
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84期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出版單位: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內容簡介:
【論文】
清代庫倫商卓特巴衙門與商號(賴惠敏)
「標準化」的帷幕之下:北京丫髻山的進香史(1696-1937)(徐天基)
經濟危機中的中國卷煙市場(1931-1936)(皇甫秋實)
「張順有事件」:一個典型的「樹典型」個案(劉亞娟)
【書評】
Sherman Cochran and Andrew Hsieh, The Lius of Shanghai(陳計堯)
黃自進,《蔣介石與日本:一部近代中日關系史的縮影》(王震邦)
Harold M. Tanner, The Battle for Manchuria and the Fate of China: Siping, 1946(汪朝光)
4、臺灣史研究第21卷第2期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出版單位: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內容簡介:
【研究論著】
真實與想象的空間交錯:以臺南大天后宮的建筑形制及功能為例(毛紹周)
生豬貿易的形成:19世紀末期臺灣北部商品經濟的發展(1881-1900)(曾品滄)
認識與想象臺灣的社會經濟史:1920-1930年代臺灣社會史論爭意義之重探(林文凱)
戰后臺灣的免疫學專科化:國際援助、學術外交與邊界物(許宏彬)
近二十年來應用歷史地理信息系統的回顧與展望:以臺灣區域史研究為例(李宗信、顧雅文)
【書評】
評介吳蕙芳著,《基隆中元祭:史實、記憶與傳說》(鄭螢憶)
5、文與哲第24期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出版單位: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內容簡介:
裕瑞《棗窗閑筆》新探(黃一農)
北宋古文家繼承「道統」而非「文統」說(王基倫)
夏承燾「論詞絕句」論易安詞詳析(王偉勇)
《藝苑巵言》「辨體」方法論(鄭柏彥)
論《紅樓夢》的「佳人觀」——對「才子佳人敘事」之超越及其意義(歐麗娟)
臺灣地區光復前基督徒的儒家經學傳播一斑——李春生著作中的詩經學訊息——(楊晉龍)\
中國現代哲學思惟中之認識論議題(戴景賢)
公寓中的零余者/浪人/漫游者:五四小說的北京書寫(郝譽翔)
以「瘋」的自白探究現代主義小說之跨文化比較研究(陳正芳)
6、考古人類學刊第80期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出版單位: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內容簡介:
【變遷視野下的當代臺灣原著民專號】
原住民族土地權的挑戰:從一個當代保留地交易的區域研究談起(官大偉)
從waya看資本主義的轉化過程︰一個賽德克部落的經濟變遷(王梅霞)
文化產業與部落發展:以卑南族普悠瑪(南王)與卡地布(知本)為例(陳文德)
從祭儀到劇場、文創與文化資產:國家轉變中的噶瑪蘭族與北部阿美之性別與巫信仰(劉璧榛)
現代性下愛的實踐與情感主體:以魯凱人為例(鄭瑋寧)
【一般論文】
族群展示的反思:后威權臺灣的觀察(李威宜)
The Pathology and Dental Morphology of NeolithicBurials from the Wu-Shan-Tou Site, SouthwesternTaiwan(Hsiu-man Lin, Kun-xiu Lee, Mei-chen Yeh, Chiang-cheng Chen,Hsiu-chen Lai, Mei-tsu Liao, Shu-fang Chen)
7、故宮學術季刊第31卷第4期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出版單位: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內容簡介:
唐宋摩利支菩薩信仰與圖像考(李玉珉)
宋畫款識型態探考(王耀庭)
寫真山之形:從「山水圖」、「山水畫」談道教山水觀之視覺型塑(黃士珊)
唐英監造轉心瓶及其相關問題(余佩瑾)
8、臺大文史哲學報第80期
出版時間:2014年5月
出版單位: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內容簡介:
先秦敘史文獻「敘事」與「體式」隅論——以晉「欒氏之滅」為例(李隆獻)
《中原音韻》「正語」理論之建構(李惠綿)
《全宋詞》垂簾「隔中有透」視覺意象探析(黃淑貞)
清怡親王府藏書考論——以新發現的《影堂陳設書目錄》為中心(侯印國)
佛教「意業為重」之分析與探究(林建德)
9、中國學術年刊第36期
出版時間:2014年3月
出版單位:臺北:國立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系
內容簡介:
敦煌講史變文中的祭祀敘述及其與祭祀活動之關系(楊明璋)
探析《道教義樞》中「有、無」的思想意義(廖雅慧)
文淵閣本《四庫全書》謄繪人名錄與辨析(黃明理)
衛禮賢《永恒與變化》 之《易》學思想與威瑪文化精神(蔡郁焄)
追源溯流,旁敲側擊: 論周作人的《新文學的源流》(陳岸峰)
10、興大人文學報第52期
出版時間:2014年3月
出版單位: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文學院
內容簡介:
【主題論文:中部臺灣社會與文化專題】
腦丁、隘勇與客家移民——埔里、魚池比較研究(1875-1945)(邱正略)
20世紀上半臺中地區閩客族群的分布——幾種日治時期種族祖籍調查的分析比較(許世融)
中秋烤肉——論戰后中秋節俗活動的變遷(王志宇)
【一般論文】
水創生觀下的太歲數術——數術規律之提出及「咸池為太歲」之辨析(陳峻志)
宗密會通儒釋的孝親觀(劉峻佑)
近四十年臺灣學界研究清儒義理思想舉要論述(陳治維)
《楚昭王疎者下船》之版本異文研究(陳富容)
科舉、婚姻、人際網絡——北宋士人家族之起家與婚姻取向(郭玲妦)
理性反思、詩性想向與倫理教育——論Peter Winch與Martha Nussbaum哲學思考的文學跨界(王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