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故事:藍橋相會
贈樊夫人
裴航
同舟胡越猶懷思,況遇天仙隔錦屏。
倘若玉京朝會去,愿隨鸞鶴入青冥
答裴航
樊夫人
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云英。
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清。
一
這兩首詩見于清人彭定求等編的《全唐詩》卷860,是唐穆宗長慶年間秀才裴航與仙人樊夫人之間的定情詩。這個故事最早見于唐人裴铏的《傳奇》。關于裴铏和其傳奇小說《傳奇》,在《唐詩故事》(四)“昆侖飛俠”中已作介紹。這個故事說的是:
唐朝長慶年間,有個秀才叫裴航,因科舉考試不中到鄂渚去漫游,拜訪老朋友崔相國。崔相國贈給他二十萬錢,要長途攜帶回到京城,因而雇大船載到湘漢。同船有一位樊夫人,是位國色天香的美人。兩人隔著帷帳問答交談,仍覺親近融洽。裴航雖感親切,但沒有辦法直接見面去表達自己的心曲。于是他就賄賂樊夫人的侍妾裊煙,求她送達一首詩:“同為胡越猶懷想,況遇天仙隔錦屏。倘若玉京朝會去,愿隨鸞鶴入青云。”詩意說:我倆同時身處湖湘這蠻荒之地卻讓我產生思念之情,但是天仙般的美人隔著什錦屏風無法相親。假如你是到天上的玉京朝會,我愿追隨你騎著青鸞和白鶴共入青冥”。詩送去之后,很久沒有得到答復,裴航多次訊問裊煙,裊煙說:“娘子看了詩如同沒看過一樣,你讓我怎么辦?”裴航沒有辦法,于是在道途中搜求名酒珍果去送給她。樊夫人這才派裊煙去召裴航相見。到帳帷之后,覺得玉瑩光寒,花明麗景,樊夫人烏云似的鬟鬢低垂,修眉如新月淡掃,其舉止就是煙霞以外的仙人,怎肯與塵俗之人為偶?裴航幾乎看呆了,再拜行禮,愣了很久。樊夫人說:“我有丈夫在漢南,將要棄官而幽居深山,召我前去訣別。我深為擔憂,又擔心不能如期趕到,哪里還有心情留意顧盼他人呢?只不過很高興與郎君同舟共濟,請不要以此產生諧謔之心。”裴航說:“不敢。”裴航知道樊夫人操守如冰霜,不可冒昧相求,于是喝了酒就回來了。事后,樊夫人回贈一首詩,讓裊煙拿送給裴航,詩中說:“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云英。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清。”詩意是說:喝了你贈送的名酒我百感交集,玄霜搗成后就可以得到云英。藍橋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何必隨我上青冥去玉京?裴航看了這首詩,感激又慚愧,但不知道詩中說的究竟是什么意思。自此之后,樊夫人和裴航再沒有見面,只是讓裊煙表達寒暄而已。抵達襄后漢,樊夫人與使婢帶著妝奩,沒有和裴航告辭就走了,沒人能知道她到哪里去。
裴航到處尋訪她,可是樊夫人隱跡匿形,意無蹤影。裴航也只好整治行裝回京。經過藍橋驛附近,因為口渴得很,就下驛道去找水喝。看見三四間茅屋,低而又狹窄,有個老婦人在紡麻苧。裴航作揖后討水喝。老婦人喊道:“云英,拿一罐水來,郎君要喝。”裴航聽后很驚訝,回想起樊夫人關于“云英”的詩句想不出其中的道理。不一會兒,在葦箔的下面伸出一雙白玉般的手,捧著一個瓷罐子。裴航接過來喝水,只覺得異香濃郁,透到門外,真是玉液瓊漿。于是在還回瓷罐子時,突然揭開葦箔,看見一個女子,象露珠裹著的紅玉,象春風融化了的雪彩,臉勝膩玉,鬢如濃云,嬌滴滴地掩面遮身,即使紅蘭隱于幽谷,也不能和她的美麗芳容相比。裴航呆了,腳象扎根了似的不能走開。于是便對老婦人說:“我的仆人和馬都餓了,希望在此休息,定當重重答謝,望您不要拒絕我們。”老婦人說:“任從郎君自便。”而且就讓其仆人吃飯喂馬。過了很久,裴航對老婦人坦白說:“剛才看見小娘子,艷麗得使人吃驚,姿容超過當世之人,我所以徘徊不能離去,就是因為希望納厚禮而娶她,可以嗎?”老婦人說:“她已應許嫁給一個人,只是時候沒到未能成親罷了。我現在年老多病,只有這個孫女,昨天有個神仙送給我靈丹,但必須用玉杵臼搗之一百天,方能吞服,服后能長生。您如果一定要娶我的孫女,條件就是找得這個(月巽),我一定把她嫁給你。其余金帛等物,對我沒有用它之處。”裴航拜謝說:“我愿意以百日為期限,一定帶杵臼到來,請不要再應許別人。老婦人說:“就這樣吧!”裴航就這樣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藍橋。
等到了京城,一點也不把科舉的事放在心上,只是到坊曲鬧市喧騰的街道去,高聲打聽那里有玉杵臼,竟沒有一點影子和回響。他一心一意尋找玉杵臼,有時遇到朋友,也好象不認識似的,大家都說他是狂人。數月余日,偶然遇到一個賣玉的老漢,老漢對他說:“最近我接到了虢州藥鋪卞老的信,說是有玉杵臼要賣掉,見郎君懇切尋求到這種程度,我當寫信指引你去。”裴航慚愧地一再感謝這寶貴的信息,來到虢州。果然看到這千百計尋求的玉杵臼。但卞老說:“除非出錢二百貫,否則不賣”。裴航傾囊而出,又把仆人和馬都賣掉,才湊足20萬(一緡等于一千錢)。于是獨自一人步行奔向藍橋。昔日那個老婦人見此大笑說:“天下有如此講信用的人嗎?我怎能愛惜孫女而不酬謝他的功勞呢?”女郎也微笑著說:“雖然這樣,然而還要為我們搗藥一百天,才能商議婚姻之事”。老婦人把藥從襟帶間解下來,裴航就開始搗藥,白天干活晚上休息,到晚上老婦人就把藥和杵臼收歸內室。裴航又聽到搗藥的聲音,就去偷看,看到有個白兔拿著杵臼,雪白的光芒輝映滿室,可以照出細毛和芒刺,于是裴航的意志更加堅定。就這樣搗滿一百天,老婦人把藥吞服后,對裴航說:“我當進洞去告訴親戚,為裴郎準備帳帷,你且留在這稍等”。說后,就帶著女郎進了山,
不一會,就見一隊車馬仆隸前來,迎接裴航前去。道路盡頭,裴航看到一個很大的府第,一眼望不到頭,鑲珠的門扉在日光下閃動,里面有帳幄屏帷及珠翠珍玩,沒有一件不盡善盡美,簡直超過貴戚之家。仙童侍女引導裴航入帳完成禮儀后,裴航向老婦人下拜,感激涕零。老婦人說:“裴郎本來是清冷裴真人的子孫,命中注定要出世為仙,還不當感謝我這老婆子嗎!”接著便帶著裴航引見參加婚禮的諸位賓客諸,多半是神仙中人。其中有一個仙女,梳著鬟鬢穿著霓衣,說是云英的姐姐。裴航拜見后,仙女說:“裴郎不認識我了嗎?”裴航說:“從前不是姻親,想不起來在哪兒拜識。”仙女說:“不記得從鄂渚同船回到襄漢的人了嗎?”裴航很驚訝,誠懇地道歉并表示敬意。后來問左右的人,回答說:“這是小娘子的姐姐云翹夫人,仙君劉綱的妻子,已經是真人,擔任玉皇大帝的女官。”老婦人就讓裴航領妻子進入玉峰洞中,到瓊樓珠室去居住。以絳雪瓊英之丹為食。裴航逐漸變得體性清虛,毛發變得深青帶紅,后又轉綠,進入神化自在之境,亦超升為上仙。
到了太和年間,其友人盧顥在藍橋驛的西邊遇到他,于是說起得道之事。裴航就贈給盧顥藍田美玉十斤、紫府靈丹一粒。兩人敘話一整天,裴航讓盧顥到他親友那里去送信。盧顥磕頭說:“老兄已經得道成仙,無論如何求您教我如何長生?”裴航說:“老子說,‘虛其心,實其腹’,現在的人,心越來越實,怎能懂得道家之理?”盧顥還是不明白,裴航就告訴他:“心多妄想,腹漏精溢,就可以知道虛實了。凡人自有不死之術、返老還童之丹方,只是您未便可教,將來再說吧!”盧子知道不可能請求得到了,但還等宴席終了才離去。后世的人沒有遇見裴航的。
二
這是篇人神相戀、神奇又浪漫的愛情故事,是唐傳奇中描寫人神相戀故事的代表之作。裴铏生活在唐末,當時政局動蕩,戰亂頻仍,社會險象環生。當時的人們尤其是士大夫找不到出路,因而陷于空虛苦悶,便通過崇奉道教、追求幻想,來得到精神上的宣泄和滿足,這是唐末產生大量神仙道化小說如《傳奇》、《靈異錄》、《樹萱錄》、《瀟湘錄》的社會原因。與此同時,婚姻幸福美滿,愛情執著專一,這也是小說一個永遠說不完的題材。兩者的結合,就產生了這篇《藍橋相會》。小說中的裴航,對愛情的執著追求,通過老婦人設下的種種考驗,這是他獲得美滿愛情成,也是他能得道成仙的主要原因。作者肯定什么、追求什么,取向是很顯豁的。
作為唐傳奇中描寫人神相戀故事的代表之作,這篇小說在藝術上確有許多成功之處:
第一,裴铏的《傳奇》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功之處就是通過曲折的情節和眾多的細節來塑造人物形象,從而為后來的章回小說創造出典型的范例,這在《裴航》中亦有充分的體現。《裴航》最大的成功之處就在于通過上述手法塑造了一個不同流俗,對愛情又執著專一的士大夫形象。有唐一代的士大夫,均以中進士、娶世家“五姓女”、修國史為人生最高理想。但裴航卻與此大唱反調。裴航原是一位求仕的秀才,在從鄂渚返京途中,邂逅藍橋下績麻姑娘云英,為她的美貌所傾倒。他不顧門第的高低,向其求婚。為了得到云英之愛,他放棄舉業,不顧別人的恥笑,到處訪求聘物玉杵臼,并不惜傾囊而出,甚至賣馬、賣仆,帶著玉杵臼徒步奔向藍橋。當云英又進一步提出“搗藥百日,方議姻好”這個新的條件后,他仍無怨無悔,搗藥百日,毫無懈怠,終于與云英結為百年之好,而且在云英的超度下成為上仙。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獲得了愛情,也獲得了長生,這個晚唐社會人人向往的最完美結局。這雖然不出以貌相悅的中國傳統小說窠臼,也與作者的崇道思想有關,但畢竟是個帶有時代叛逆特征又有著美好追求的新人形象,他與同為唐人小說《鶯鶯傳》中的張生,《霍小玉》中的李益有著天壤之別。
第二,這篇小說情節結構波瀾起伏,亦開中國傳統小說以情節取勝的先河。小說一開始,寫裴航在湘漢與樊夫人同船,兩人相悅相見,又相互贈詩,讀者會以為故事情節會在這兩人之間展開,孰知僅僅是鋪墊,主要情節的一個“得勝頭回”;當裴航千辛萬苦找到玉杵臼,徒步送交老婆婆,如約奉上聘禮后,讀者也松了口氣,以為大功告成之際,孰知又起波瀾:云英又進一步提出“搗藥百日,方議姻好”這個新的條件,裴航又再一次受到考驗。當然,裴航追求愛情的執著堅貞、無怨無悔的性格特征,在這進一步的考驗中更進一步展現出來。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裴航》雖是文人寫就的一篇傳奇,但是以民間故事作為基礎的。這種設定一個目標并不斷變化,以考驗愛情忠誠度的模式,是民間故事常用的手法。不僅是是中國,西方的《巨人傳》,西方的《坎特柏雷故事集》,俄羅斯的伊凡王子故事中皆不乏這類事例。但《裴航》的高明之處在于:裴航與樊夫人的故事不僅僅是個鋪墊,樊夫人不僅僅是個陪襯。這個短短的故事卻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明線,即裴航愛慕、追求和得到云英的愛情;還有一條暗線:樊夫人贈詩“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云英”等實際上已對整個故事展開作出暗示和安排,整個故事就是沿著“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云英。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清”而展開。老婦人要玉杵臼作為聘物,甚至賣玉老漢提供的線索,虢州藥鋪卞老的高價索要,也皆是樊夫人安排的考驗。等到裴航經受住諸般考驗后,再讓裴航和樊夫人在云英婚禮上再次相見,交代樊夫人和云英關系,點破這一切皆是樊夫人的撮合和精心安排。讓明暗兩條線交匯到一起結。可見開頭一段并非純是鋪墊,許仙不虛。足見作者情節安排的精巧。
第三,裴铏在《傳奇》中創造一種駢散結合的語言表達方式:以駢文、詩賦描寫人物或場景,以散文方式敘事,這也成為后來中國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基本的語言表達方式。《裴航》篇也是如此,敘述故事時用的是散文,但在描寫樊夫人外貌時用的就是駢文:“玉瑩光寒,花明麗景,云低鬟鬢,月淡修眉,舉止煙霞外人,肯與塵俗為偶”;描寫云英也是如此:“露裛瓊英,春融雪彩,臉欺膩玉,鬢若濃云,嬌而掩面蔽身,雖紅蘭之隱幽谷,不足比其芳麗也”。用大量的比喻組成韻語,在形象上和音韻節奏上皆構成美感。這種組合方式在后來的傳統小說中雖搞得很爛俗,但開始給人的感覺還是很新鮮的。
裴铏的《裴航》對后來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如在小說方面:唐·李玫《纂異記》“裴航”,宋代皇都風月主人的《綠窗新語》卷上《裴航藍橋遇云英》,羅燁《醉翁談錄》《裴航遇云英于藍橋》,清平山堂話本《藍橋記》皆有轉錄;被改編成戲劇的,最早見于宋官本雜劇《裴航相遇樂》。此后有元代庾天錫《裴航遇云英》,明龍膺《藍橋記》石牧《裴航遇仙》雜劇,明代楊之炯《玉杵記》,呂天成《藍橋》傳奇,清代黃兆森《裴航遇仙》,云水道人《藍橋玉杵記》雜劇等;文人筆記有: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四十八“裴航”,宋·李昉《太平廣記》卷五○“神仙”,宋·曾慥《類說》卷三十二,宋·羅燁《醉翁談錄》辛集卷一“神仙嘉會類·裴航遇云英于藍橋”,明·胡應麟《玉壺遐覽》卷二,明·蔣一葵《堯山堂外紀》清·賈茗輯《女聊齋志異》卷三“裴航”等。甚至道家典籍和科技書籍對此也有記載:如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後集》卷四“裴航”;清·張宗法《三農紀》卷二十三“謀生”等。
至于引用裴航遇云英典故的小說、筆記、戲曲、詩詞者更多,如明·西湖漁隱主人《續歡喜冤家》第十八回“王有道疑心棄妻子”;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丹客半黍九還 富翁千金一笑”;清·《梼杌閑評》第三回“陳老店小魏偷情 飛蓋園妖蛇托孕”;元·鐘嗣成《錄鬼薄》卷上裴航遇云英》;宋·周密《武林舊事》卷十《裴航相遇樂》;宋·楊澤民·浣溪沙:“芳蕊鬅松夾道垂。珠幢玉節下瑤池。異香團就小花兒。應念裴航佳句好,休論白傅送行悲。月娥親自送仙衣”;元曲《洞庭湖》:“玉杵閑,玄霜盡,何敢藍橋望行云。裴航自有神仙分。原是個竊玉人,做了個賞月人,成就了折桂人”;納蘭容若詞《忘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晚晴簃詩匯》卷一百四十九,朱泰修詩:“十里桑麻百尺梧,山重水復一村孤。藍橋自是神仙境,不在裴航事有無”;戲曲:明·楊柔勝《玉環記》第十出“皋謁延賞”等。可見其影響是極其廣泛和深遠的。
四
其實,唐詩中還有一個關于“云英”的故事,發生在晚唐詩人羅隱身上,詩名《答云英見誚贈妓云英》,作者是羅隱,詩曰:
鐘陵醉別十余春,重見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此詩載于清人沈德潛的《唐詩別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下卷688頁)。
這個故事得從羅隱的經歷說起。羅隱(833—910),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于是改名為羅隱。懿宗咸通八年(867)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唐昭宗光化年(898-901)間,同事將及第新榜拿給他看,羅隱不勝感慨,在榜后題了首詩,即有名的《題新榜》:“黃土原邊狡兔肥,犬如流電馬如飛。灞陵老將無功業,猶憶當時夜獵歸”。詩中自比武藝超群但命運不好的漢代飛將軍李廣,以此發泄唐末對埋沒人才的憤懣。黃巢起義后,羅隱避亂隱居九華山。僖宗光啟三年(887)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后梁開平三年十二月十三日(910年1月26日)去世。
其實,羅隱具有杰出的文學才華。羅隱小時候便在鄉里以才學出名,他的詩和文章都很出眾,為時人所推崇,他和同族另外兩個有才的被合稱“三羅”。他是晚唐文學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羅隱工詩能文,與陸龜蒙、皮日休齊名;又與羅虬、羅鄴并稱“三羅”。詩文都很出色,詩歌如《雪》:“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西施》:“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都能別出心裁,具有極強的諷刺意味和抨擊力。散文以《讒書》為代表,更是“憤懣不平之言,不遇于當世而無所以泄其怒之所作”(方回《讒書》跋),如《英雄之言》通過劉邦、項羽的兩句所謂“英雄之言”,深刻地揭露了那些以救民涂炭的“英雄”自命的帝王的強盜本質。說天雞》、《漢武山呼》、《三閭大夫意》、《敘二狂生》、《梅先生碑》等篇,也都是嘻笑怒罵,涉筆成趣,顯示了他對現實的強烈批判精神和杰出的諷刺藝術才能。魯迅》曾予以高度評價:“唐末詩風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輝。但羅隱的《讒書》,幾乎全部是抗爭和憤激之談……正是一榻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鋒芒。”(《小品文的危機>》
上面這首《贈妓云英》就是寫于十多次落第之后。詩下有作者的自注:“(羅)隱下第,見舊妓云英。云英曰:‘羅秀才尚未脫白!’因贈以詩。”《唐才子傳》中也有類似的記載,更詳細一點:“隱初貧來赴舉,過鐘陵,見營妓云英有才思。后一紀,下第過之。英曰:‘羅秀才尚未脫白’。隱贈詩云:‘鐘陵醉別十余春,重見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意思是說羅隱初次因貧窮而去參加科舉考試,路過鐘陵時結識營中的官妓云英,云英的才思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十二年考試落榜后又再次遇見云英,云英說:“羅秀才啊,你還沒摘掉白丁的帽子!”羅隱便寫了這首詩送她。所謂“脫白”是指中舉。古代衣服的顏色是有嚴格規定的,庶民(包括秀才)只能穿白色,九品官員服“淺青”,八品服“深青”,七品服“淺綠”六品服“深綠”五品服“淺緋”四品服“深緋”,三品以上大員才能服“紫”,所以考中舉人以上才能改變服色,俗稱“脫白”。妓女云英這句是大實話,但也帶有嘲笑之意,所以回贈她這首詩。所謂“掌上身”是詠歌云英的身體輕巧、舞姿高妙,像像當年的趙飛燕一樣,可以作“掌上舞”。詩的最后兩句將兩人的遭遇和命運作一類比:自己文采高妙,但多次落第,至今仍是白身;云英身體輕巧、舞姿高妙至今也仍是營妓未能嫁人:“可能俱是不如人”。詩的結句用反語對這個壓抑人才、摧殘精英的社會進行反諷和抨擊。比起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嘆息,更多了一些憤怒和挖苦!所以明代屠中孚說:“若《答云英見誚》及《題新榜》二絕,真堪為之涕落。”(《刻羅江東集序》)。
其實,云英這句帶有玩笑的大實話,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取向。如上所述,唐代的士大夫,均以中進士、娶世家“五姓女”、修國史為人生最高理想,這也影響到世人的看法。據《唐才子傳》:光啟三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在吳越詩名日隆,幾乎家喻戶曉。有次,鄰國南唐派使者來吳越,朝臣問使者見過羅給事(羅隱,官給事中)沒有?使者說沒見,也不知道這個人。吳越的朝臣很詫異說:“四海聞羅,江東何拙之甚?”知名度這么高的羅隱,四海都聞名,而你們南唐人卻不知道,不是愚昧太很了嗎?南唐的使者也回答得巧妙:“為金榜無名,所以不知。”這段故事,也可以為《裴航》中的裴航不顧流俗、不慕功名的品質作一旁證。
附《裴航》裴铏
長慶中,有裴航秀才,因下第游于鄂渚,謁故舊友人崔相國。值相國贈錢二十萬,遠挈歸于京。因傭巨舟載于湘、漢。同載有樊夫人,乃國色也。言辭問接,帷帳昵洽。航雖親切,無計道達而會面焉。因賂侍妾裊煙而求達詩一章,曰:“同為胡越猶懷想,況遇天仙隔錦屏。惝若玉京朝會去,愿隨鸞鶴入青云。”詩往,久而不答。航數詰裊煙。煙曰:“娘子見詩若不聞,如何?”航無計,因在道求名醞珍果而獻之。夫人乃使裊煙召航相識。及褰帷,而玉瑩光寒,花明麗景,云低鬟鬢,月淡修眉,舉止煙霞外人,肯與塵俗為偶!
航再拜揖,愕眙良久之。夫人曰:“妾有夫在漢南,將欲棄官而幽棲巖谷,召某一訣耳。深哀草擾,慮不及期,豈更有情留盼他人,的不然耶?但喜與郎君同舟共濟,無以諧謔為意耳。”航曰:“不敢。”飲訖而歸。操比冰霜,不可干冒。夫人后使裊煙持詩一章,曰:“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云英。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清。”航覽之,空愧佩而已,然亦不能洞達詩之旨趣。后更不復見,但使裊煙達寒暄而已。遂抵湘漢,與使婢挈妝奩,不告辭而去。人不能知其所造。
航遍求訪之,滅跡匿形,竟無蹤兆。遂飾裝歸輦下。經藍橋驛側近,因渴甚,遂下道求漿而飲。見茅屋三四間,低而復隘。有老嫗緝麻苧。航揖之,求漿。嫗咄曰:“云英,擎一甌漿來,郎君要飲。”航訝之,憶樊夫人詩有云英之句,深不自會。俄于葦箔之下,出雙玉手,捧甌,航接飲之,真玉液也。但覺異香氤郁,透于戶外。因還甌,遂揭箔,睹一女子,露裛瓊英,春融雪彩,臉欺膩玉,鬢若濃云,嬌而掩面蔽身,雖紅蘭之隱幽谷,不足比其芳麗也。航驚怛植足,而不能去。因白嫗曰:“某仆馬甚饑,愿憩于此,當厚答謝,幸無見阻。”嫗曰:“任郎君自便。”且遂飯仆秣馬。良久,謂嫗曰:“向睹小娘子,艷麗驚人,姿容擢世,所以躊躕而不能適。愿納厚禮而娶之,可乎?”嫗曰:“渠已許嫁一人,但時未就耳。我今老病,只有此女孫。昨有神仙遺靈丹一刀圭,但須玉杵臼,搗之百日,方可就吞,當得后天而老。君約娶此女者,得玉杵臼,吾當與之也。其余金帛,吾無用處耳。”航拜謝曰:“愿以百日為期,必攜杵臼而至,更無許他人。”嫗曰:“然。”航恨恨而去。
及至京國,殊不以舉事為意。但于坊曲鬧市喧衢而高聲訪其玉杵臼,曾無影響。或遇朋友,若不相識,眾言為狂人。數月余日,或遇一貨玉老翁曰:“近得虢州藥鋪卞老書云:‘有玉杵臼貨之。’郎君肯求如此,此君吾當為書導達。”航愧荷珍重,果獲杵臼。卞老曰:“非二百緡不可得。”航乃瀉囊,兼貨仆貨馬,方及其數。遂步驟獨挈而抵藍橋。昔日嫗大笑曰:“有如此信士乎?吾豈愛惜女子而不酬其勞哉。”女亦微笑曰:“雖然,更為搗藥百日,方議姻好。”嫗于襟帶間解藥,航即搗之。晝為而夜息,夜則嫗收藥臼于內室。航又聞搗藥聲,因窺之,有玉兔持杵臼,而雪光輝室,可鑒毫芒。于是,航之意愈堅。如此日足,嫗持而吞之曰:“吾當入洞而告姻戚,為裴郎具帳幃。”遂挈女入山,謂航曰:“但少留此。”逡巡,車馬仆隸,迎航而往。
別見一大第連云,珠扉晃日,內有帳幄屏幃,珠翠珍玩,莫不臻至,愈如貴戚家焉。仙童侍女,引航入帳就禮訖,航拜嫗悲泣感荷。嫗曰:“裴郎自是清冷裴真人子孫,業當出世,不足深愧老嫗也。”及引見諸賓,多神仙中人也。后有仙女,鬟鬢霓衣,云是妻之姊耳。航拜訖,女曰:“裴郎不相識耶?”航曰:“昔非姻好,不醒拜侍。”女曰:“不憶鄂渚同舟回而抵湘漢乎?”航深驚怛,懇悃陳謝。后問左右,曰:“是小娘子之姊,云翹夫人,劉綱仙君之妻也。已是高真,為玉皇之女吏。”嫗遂遣航將妻入玉峰洞中,瓊樓珠室而居之,餌以絳雪瓊英之丹,體性清虛,毛發紺綠,神化自在,超為上仙。
至太和中,友人盧顥遇之于藍橋驛之西。因說得道之事。遂贈藍田美玉十斤,紫府云丹一粒,敘話永日,使達書于親愛。盧顥稽顙曰:“兄既得道,如何乞一言而不教授?”航曰:“老子曰:‘虛其心,實其腹。’今之人,心愈實,何由得道之理。”盧子懵然。而語之曰:“心多妄想,腹漏精溢,即虛實可知矣。凡人自有不死之術,還丹之方,但子未便可教,異日言之。”盧子知不可請,但終晏而去。后世人莫有遇者。
玄霜搗盡見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