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中國歷代名園簡介(二):中國十大名園之蘇州留園

  2、東部景區:

  東部是住宅的延伸部分,庭院重重,是園內各種活動的主要載體,以五峰仙館為中心有書房還我讀書處、揖峰軒庭院、冠云峰庭院等。院落之間以漏窗、門洞、廊廡溝通穿插,互相對比映襯,稱為蘇州園林中院落空間最富變化的建筑群。

20140326_184
東部景觀

  五峰仙館 見“留園三絕”介紹。

  石林小院 揖峰軒 石林小院是位于五峰仙館和冠云峰兩宏敞庭園之間,以賞峰石取勝。清代乾嘉年間寒碧莊(即留園前身)主人劉恕酷愛峰石,但當時著名的瑞云峰已被移到了蘇州織造署中,而冠云峰又尚在園外,“嘗欲置莊中未果”,所以便把精心搜羅到的十二奇峰置于寒碧莊內,并自號“一十二峰嘯客”;又請昆山人王學浩畫了《寒碧莊十二峰圖》,并有詩題(現藏上海博物館)。后來又陸續得到了“晚翠”、“獨秀”等五峰二石,于是在嘉慶十二年(1807)特意借用了宋代詞人葉夢得在湖州的“石林精舍”的名字,建造了“石林小院”。“石林小院”由五峰仙館東側進“靜中觀”半亭的月洞門進入,全院由揖峰軒、石林小屋、回廊和花木點綴的晚翠、迎暉、段錦、競爽等七個峰石庭園空間組成,布局靈巧,景觀雅麗。

  揖峰軒為石林小院的主體建筑,取意宋代朱熹《游百丈山記》中“前揖廬山,一峰獨秀”之意。并取“石癡”米芾揖峰拜石之典故而顏其書齋曰“揖峰軒”,原為園主讀書、作畫、撫琴、弈棋之所。建筑為硬山頂,外觀二間半,實質只有一間半,劉氏時就有此名,沿用此今。室內家具陳設精雅,有紅木藤面坑床、紅木七拼棋桌、絲繡四季花鳥掛屏和嵌有四十塊大理石的大掛屏。石屏上題有“仁者壽”和書聯“商彝夏鼎精神,漢柏秦松骨氣”。朝南長短窗上木刻梅蘭博古和封神榜神怪圖案。軒之三向庭園相圍,南面主庭園峰石玲瓏,花木豐茂。西北空間狹小,點綴竹石芭蕉。透過軒窗形成幅幅冊頁畫景。軒中有清鄭板橋作對聯:“蝶欲試花猶護粉,鶯初學囀尚羞簧”。   

  洞天一碧 又稱石林小屋,與揖峰園隔院南北相望。小屋卷棚歇山頂,內置金石小桌。石林小屋意為仿宋葉夢得的石林精舍。有清代著名版畫家陳洪綬撰于石林小院窗兩邊木刻對聯:“曲徑每過三益友,小庭長對四時花”。此聯與環境相符,聯內每言一物,小院均有對照,在敘述庭院景觀的同時,使人聯想歲寒三友的花木比德、四時季相的時空交感,三個洞窗的虛、景物的實,令人回味無窮。莊怡孫亦撰有一聯:“紅樹碧漪,溪山入畫;淡云微雨,華竹含香。”該建筑劉恕時就有,盛氏時稱“洞天一碧”,因此地在石林小院內,有如洞天福地中的一塊碧玉,故名。解放后曾稱“石林小屋”,今已恢復原名。

  靜中觀 石林小屋的南北兩峰,相對似鏡中之峰,富有妙趣。“靜中觀”則取唐劉禹錫詩:“眾音徒起無,心在靜中觀”意,此名劉氏時就有。靜觀院中內蘊建筑為亭,

  建筑為小屋一間,由于二面借廊,只有一角,頗為罕見。因三面置有空窗,亦可稱亭。因此地在石林小院內,有如洞天福地中的一塊碧玉,故名。劉氏時此建筑就有,盛氏時稱“洞天一碧”,解放后曾稱“石林小屋”,今已恢復原名。

  尺幅窗 無心畫 “無心畫”、“尺幅窗”為清代李漁《閑情偶寄》中所說的“窗趣”。揖峰軒北側狹長,北墻上裝飾著三個形狀相同的花窗,面對景天井內的芭蕉、竹、立峰等。三面方窗空間不大但景色各異,從“尺幅窗”中望去,形成一幅幅“無心畫”。

20140326_185
石林小院

20140326_186
揖峰軒

  還我讀書齋 “還我讀書齋庭院”在五峰仙館北側,是個獨立封閉,自成天地的幽雅寧靜的書房庭院,取意自陶淵明《讀山海經》“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詩句。為硬山頂二重之樓。樓坐西朝東,前有回廊庭院,院中置湖石花壇,植有古樸喬木、古黃楊,樹姿蒼勁。院之西有廊院,點綴竹石,可作窗景。西面天井以十二峰之一的累黍峰作為對景。廊壁上嵌有珍貴的宋賢書條石65種,計一百零五石,又為書藝珍藏之所。齋懸匾額“還我讀書處”。劉氏時稱“還讀館”,盛氏時稱“還讀我書齋”,解放后曾稱“還我讀書處”,現已恢復原名。

20140326_187
還我讀書齋

  林泉耆碩之館 林泉耆碩之館林泉者,指山林泉石,游憩之地;耆,指高年;碩,有名望的人。這里是指老人和名流的游憩之所。林泉耆碩之館亦是東區的主要建筑,陳設之考究,不亞于五峰仙館。廳為四面廳形式,單檐歇山造,其北兩角飛檐上塑有鳳穿牡丹圖案。建筑三開間九架屋,并環有走廊。其特別之處在于雙廳設計,又稱鴛鴦廳。中間以雕鏤剔透的園洞落地罩分隔南北各一廳,以中堂的屏風相分割,同在一個屋檐下,但設計風格卻迥然不同:北廳的梁架扁方而精雕細鑿,南廳的卻圓厚而簡樸。窗及地坪方磚、其他裝潢、陳設擺件等許多地方,都呈現截然不同的兩種風格。原來北廳是男主人會客之地,南廳則用于女主人。這是將不同角色的做人標準,滲透到生活的各個細節中了。館內有兩匾,南為“奇石壽太古”,北為“林泉耆碩之館”林泉耆碩之館中兩側紅木銀杏屏門上有兩幅對聯,一幅為張祖冀撰寫的隸書:“餐勝如歸,寄心清尚;聆音俞漠,托契孤游”,原為東山席氏松風館中之物。另一幅為汪洵撰:“瑤檢金泥,封以神獄;赤文綠字,披之寶符。”上聯的瑤檢指御書;金泥指玉璽。下聯的赤文出《河圖書》:“黃帝見鯉魚,長三丈,身無鱗,赤文成字”;綠字出《晉書·地理志》“大禹觀于蜀河,而變綠字”。館內另有一楹聯:“此峰疑天外飛來,歷劫飽風霜,夐絕塵寰誰仲伯;斯地為吳中最勝,后堂繞絲竹,婆娑歲月若神仙”。朱霆清撰。館為盛氏時所建。

20140326_188
林泉耆碩之館之北廳

  冠云峰 瑞云峰 岫云峰 被譽為“留園三峰”。冠云峰居中,瑞云峰、岫云峰屏立左右。據說三峰造型意境來自酈道元的《水經注》。《水經注》卷十一引《地理志》云:“燕王仙臺有三峰,甚為崇峻,騰云冠峰,高霞翼嶺,岫壑沖深,含煙罩霧,耆舊言:燕王‘求仙處’。”這里說的燕王即燕昭王。其中瑞云峰在清代被置于江南織造府行宮中(今蘇州十中校園),今日留園只有冠云峰和岫云峰。冠云峰介紹見前“留園三絕”。

  岫云峰在留園冠云峰的西北側,是盛康時期從別處移來的。“岫云峰”即峰巒入云之峰,亦如亂云出岫,云霧繚繞的峰巒。晉陶潛《歸去來辭》:“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岫云峰亦以此得名。岫云峰峰高4米半,寬約1.5米,厚約1米,底座高約0.5米,總高5米。該峰峰石高聳,肥瘦相宜,峰石上青而下白,峰奇若云絢,尤以透漏見長,石上孔洞若斷若連,相互呼應,下面連成一彎曲深壑,曲折連貫,石上彈渦蜂洞眾多,石體右上方攜有“岫云峰”三字。據說石旁植一百年枸杞,枝條穿洞而出,每逢秋季果實成熟,石上果紅點點,分外妖嬈。

20140326_189
岫云峰

  冠云峰之前為浣云沼,周圍建有冠云樓、冠云亭、冠云臺等,均為賞識之所冠云峰庭院在東部園的最東北側,為賞冠云峰而建。冠云樓盛氏時樓曾名“云滿峰頭月滿天樓”。有清代肌理派詩人翁方綱撰寫的一聯:“清閟云林題閣;天光米老名高。”上聯的清閟云林指的是元代畫家倪瓚,字元鎮,號云林,家有清閟閣,為藏書樓。下聯的米老即北宋書法家米芾。樓下名“仙苑停云”。建筑為三開間五架屋,東西兩面又各接一間四架屋。樓下正中壁上嵌有古代魚化石一方。魚化石兩側有陳鴻壽撰寫的一幅對聯:“鶴發初生千萬壽;庭松應長子孫枝。” 

  冠云亭建筑呈正方形,單檐歇山造,六角攢尖,頂部飾有如意桔子。亭內有佚名撰寫的一幅對聯:“飛來乍訝從靈鷲;下拜何妨學米顛。”

20140326_190
浣云沼、冠云峰、冠云樓、冠云亭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不二亭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位于林泉耆碩之館院西側,院之東則是不二亭。兩者均是單檐歇山造,兩亭妙在似連非連,以粉墻洞門和隔扇相隔,觀景主題不同。佳晴喜雨快雪之亭的“佳晴”,出自南宋四大家范成大詩“佳晴有新課”;“喜雨”出自《春秋谷梁傳》:“喜雨者有志于民者也”;“快雪”出于王羲之名帖“快雪時睛”。此亭名含義是說這里四時景物,不論晴雨都好,亦有重視農桑之意。此名劉氏時即有,盛氏時稱此名。原來的“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在五峰仙館后院西北方向(今為一排花墻)。解放后在原盛氏亦吾廬的基礎上改建而成

  不二亭之“不二”出自《維摩經》曰:“文殊問維摩詰,何等是不二法門。維摩詰默然不應。文殊曰:善哉善哉,乃無有文字語言,是真人不二法門。”意為直接入道,不需文字語言。建筑為半亭形式,后倚走廊,亭后廊墻上開有圓洞門,貫通東園一角。小亭正北,面對待云庵。亭內有浙西清代詞學名家朱彝尊撰寫的一聯:“靜觀人事外;得句佛香中。”

  此聯化用了南宋四靈派詩人徐照(?~1211)《宿寺》詩句:“掩關人跡外,得句佛香中。”將禪境視作藝術生成的來源與觸發靈感的契機。亭內亦有笪重光撰的一聯聯:“竹因虛受益;松以靜延年。”

20140326_191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待云庵 此處是盛氏家庵,是園主參禪禮佛的一方凈土。盛康別號待云庵主,故名待云庵。建筑為單檐歇山造。“待云”二字原為朝西磚細門宕上的磚匾。據園工楊一村講,1953年整修時,他是工地負責人,其時磚匾已破碎,只剩下面半段。后經園林有關專家考證,認為“待”應作“貯”,取自孟郊詩“開亭擬貯云,鑿石先得泉”。庭院中有峰有泉,故名。1988年南京工學院出版的蘇州旅游叢書《留園》,即稱貯云庵)。待云庵有清代著名學者俞樾撰寫的一幅對聯:“何處白云歸,有鄉里古招提,步西郊不半日而至;前生明月在,是佛門新公案,言東坡為五戒后身。”有園主盛宣懷撰寫的一幅對聯:“儒者一出一入有大節;老僧不見不聞為上乘。”上聯是說一個人既要能積極入世,也要能從容出世;下聯講人要有上乘修為,須把世界看得空無通透。似乎是盛宣懷的人生表白,也是他一生寫照。

20140326_192
待云庵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枞阳县| 荆州市| 定远县| 济南市| 凤台县| 农安县| 宾川县| 平定县| 班玛县| 长武县| 广昌县| 什邡市| 建德市| 甘泉县| 福海县| 平潭县| 安丘市| 鄂托克旗| 章丘市| 光泽县| 亳州市| 宜城市| 马鞍山市| 嫩江县| 江门市| 阜阳市| 柞水县| 渝北区| 沐川县| 永春县| 河津市| 南投县| 烟台市| 抚松县| 宾阳县| 临汾市| 新河县| 中方县| 阿城市| 安泽县| 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