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中國歷代名園簡介(二):中國十大名園之承德避暑山莊

第二編 中國十大名園

四、承德避暑山莊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市區北部,距離北京180公里。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廟群所組成,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避暑山莊是清朝皇帝為了實現安撫、團結中國邊疆少數民族,鞏固國家統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宮。始建于1703年,歷經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89年建成。避暑山莊興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時間在此處理軍政要事,接見外國使節和邊疆少數民族政教首領。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同時公布的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相當于頤和園的兩倍,有8個北海公園那么大。1994年12月,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熱河行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景區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0140406_001

  (一)建園歷史

  避暑山莊,又叫“熱河行宮”、“承德離宮”。康熙二十年(1681),清政府為加強對蒙古地方的管理,鞏固北部邊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蘭圍場。每年秋季,皇帝帶領王公大臣、八旗軍隊、乃至后宮妃嬪、皇族子孫等數萬人前往木蘭圍場行圍狩獵,以達到訓練軍隊、固邊守防之目的。為了解決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蘭圍場之間,相繼修建2l座行宮,熱河行宮——避暑山莊就是其中之一。自康熙四十七年(1708)起,皇帝每年秋狝前后均要在避暑山莊長期停住,消夏避暑,處理軍政要務。因此,承德避暑山莊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個政治中心。由此而來的大批蒙藏等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臣,每年都要到承德謁見皇帝,參加慶典。乾隆在這里接見并宴賞過厄魯特蒙古杜爾伯特臺吉三車凌、土爾扈特臺吉渥巴錫,以及西藏政教首領六世班禪等重要人物。

20140406_002
乾隆接見西藏、蒙古政教領袖的避暑山莊正殿淡泊敬誠殿

  清朝初年,中國藏傳佛教在我國蒙、藏地區(包括青海、新疆)勢力強大,教徒信仰虔誠,佛經教義是蒙、藏人民的精神支柱。喇嘛教上層人物在政治上有效地控制著地方政權,經濟上匯聚著大量財富,文化上掌握著經堂教院。清政府為加強對北疆的統治,鞏固國家統一,對邊疆各少數民族實行“懷柔”政策。“懷柔”政策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對蒙藏民族采取“因其教不易其俗”、“以習俗為治”的方針。乾隆說“興黃教,即所以安眾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護之”。反映了清統治者以順應少數民族習俗、尊重蒙藏上層人物宗教信仰,來實現密切地方和中央政府的關系,鞏固國家統一為目的的戰略思想。借此,清廷便在承德大興土木,建造寺廟,為前來的上層政教人物提供瞻禮、膜拜等宗教活動場所,功能上同避暑山莊相輔相成,互為補遺。從康熙五十年(1711)開始到道光八年(1828),清廷在今承德市市區及灤河鎮一帶敕建寺廟43座。其中,由朝廷直接管理的有30座,避暑山莊內有16座:珠源寺、梅檀林、匯萬總春之廟、水月奄、碧峰寺、鷲云寺、斗姥閣、廣元宮、永佑寺、同福寺、仙苑昭靈(山神廟)、法林寺、靈澤龍王法、西峪龍王廟、涌翠巖、上帝閣;山莊西部(今灤河鎮)兩座:穹覽寺、琳霄觀。山莊東北部12座:溥仁寺、溥善寺、普寧寺、普佑寺、安遠廟、普樂寺、普陀宗乘之廟、廣安寺、殊像寺、羅漢堂、須彌福壽之廟、廣緣寺。其中,羅漢堂、廣安寺、普樂寺三個廟,朝廷“向未安設喇嘛”,由內務府管理;而溥仁寺、溥善寺、安遠廟、廣緣寺、普佑寺、普寧寺、須彌福壽之廟、普陀宗乘之廟、殊像寺9座廟設8個管理機構(普佑寺附屬于普寧寺)設總理堪布管轄八廟,住普寧寺。其他各廟住達喇嘛或副達喇嘛并逐月按人數由理藩院發放餉銀。清正史文獻將這9座寺廟稱“外廟”,后俗稱外八廟或熱河喇嘛廟。久而久之,清代和民國時期,人們所稱外八廟實際上泛指避暑山莊外面由朝廷直接管理的所有廟宇。近年來,文物古建專家一般將避暑山莊內外由皇帝敕建的這43座寺廟(外八廟12座,山莊內16座,獅子園2座,灤河鎮2座,山莊外東、南8座,獅子溝、上二道河子、河東各l座)稱之為外八廟寺廟群。

  避暑山莊從康熙四十二年(1703)開始動工興建,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最后落成,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歷時89年。清帝嘉慶、咸豐皆病逝于此。“一座山莊,半部清史”,避暑山莊的興衰史,就是清王朝的興衰史。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與大清政府的民族政策,國家施政方針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這里發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重要遺跡和重要文物,成為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最后形成的歷史見證。

  避暑山莊的營建,大至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開拓湖區、筑洲島、修堤岸,隨之營建宮殿亭樹和宮墻,使避暑山莊初具規模。康熙皇帝選園中佳景以四字為名題寫了“三十六景”。這36景是:煙波致爽、芝徑云堤、無暑清涼、延薰山館、水芳巖秀、萬壑松風、松鶴清樾、云山勝地、四面云山、北枕雙峰、西嶺晨霞、錘峰落照、南山積雪、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風泉清聽、濠濮間想、天宇咸暢、暖流暄波、泉源石壁、青楓綠嶼、鶯囀喬木、香遠益清、金蓮映日、遠近泉聲、云帆月舫、芳渚臨流、云容水態澄泉繞石、澄波疊翠、石磯觀魚、鏡水云岑、雙湖夾鏡、長虹飲練、甫田叢樾、水流云在。

  第二階段:從乾隆六年(1741)至乾隆十九年(1754),乾隆皇帝對避暑山莊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增建宮殿和多處精巧的大型園林建筑。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為名又題了“三十六景”,這三十六景是:麗正門、勤政殿、松鶴齋、如意湖、青雀舫、綺望樓、馴鹿坡、水心榭、頤志堂、暢遠臺、靜好堂、冷香亭、采菱渡、觀蓮所、清暉亭、般若相、滄浪嶼、一片云、萍香泮、萬樹園、試馬埭、嘉樹軒、樂成閣、宿云檐、澄觀齋、翠云巖、罨畫窗、凌太虛、千尺雪、寧靜齋、玉琴軒、臨芳墅、知魚礬、涌翠巖、素尚齋、永恬居。合稱為避暑山莊七十二景。

  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清帝咸豐逃到避暑山莊避難,在這座房子里批準了《中俄北京條約》等幾個不平等條約。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辛酉政變”亦發端于此。隨著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莊日漸敗落。

  (二)主要景點

  避暑山莊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占地564萬平方米。它的面積大約是北京頤和園的兩倍,北海的8倍。避暑山莊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園林,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按照地形地貌特征進行選址和總體設計,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勢,因山就水,順其自然,整個山莊東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國自然地貌的縮影。它同時融南北造園藝術的精華于一身,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杰作。它是中國園林史上一個輝煌的里程碑,享有“中國地理形貌之縮影”和“中國古典園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譽。

  山莊可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部分,宮殿區由正宮、松鶴齋、萬壑松風和東宮四組建筑組成。苑景區又分為山區、湖區、平原區三部分。以山區面積最廣,約占山莊總面積的70%多。山莊集全國園林精華于一園,具有南秀北雄的特點。清代山莊內共有亭子90座,堤橋29座,碑刻摩崖25處,假山疊石70余組,殿宇、樓堂、寺廟、亭臺、塔閣等各種建筑120余組,總建筑面積達10萬多平方米。康熙皇帝以4個字命名的36景和乾隆皇帝以3個字命名的36景最為著名,合稱“避暑山莊72景”。康熙皇帝稱贊這里是“自有山川開北極,天然風景勝西湖。”山莊宮墻長約10公里,宮墻外是仿全國各族著名廟宇而修建的皇家寺廟群,這些寺廟呈半圓形環繞在山莊外圍,形成眾星拱月之勢。

  1、宮殿區

  宮殿區位于湖泊南岸,東北接平原區和湖區,西北連山區。主體建筑居中,附屬建筑置于兩側,基本均衡對稱,充分利用自然環境而又加以改造,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巧妙結合,使避暑山莊宮殿建筑園林化,又顯示出皇家園林的氣派。宮殿區占地10萬平方米,由正宮、松鶴齋、東宮(已毀)和萬壑松風四組建筑組成。

  正宮 宮殿區是清帝理朝聽政、舉行大典和寢居之所,占地1萬平方米。包括9進院落,由麗正門、午門、閱射門、澹泊敬誠殿、四知書屋、十九間照房、煙波致爽殿、云山勝地樓、岫云門以及一些朝房、配殿和回廊等組成。正宮分為“前朝”、“后寢”兩部分。前朝是皇帝處理軍機政務的辦公區;后寢是皇帝和后妃們日常起居的生活區。主要建筑有“前朝”的澹泊敬誠殿和“后寢”的煙波致爽殿。建筑風格樸素淡雅,但不失帝王宮殿的莊嚴。正宮現辟為博物館,陳列清代遺留下來的宮廷文物。正宮區藏有珍貴文物2萬余件。

  澹泊敬誠殿 在麗正門北,此殿規模宏大,是避暑山莊正殿。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乾隆十九年(1754)全部用楠木改修,故又稱楠木殿。殿面闊7間,單檐卷棚歇山頂。大殿建在大理石砌筑的臺基上,為青磚布瓦卷棚歇山式建筑,古樸典雅,莊重肅然。殿內陳設豐富、素雅、凝重,與周圍的環境十分協調,顯示出皇家典雅的氣派。殿中懸康熙御筆“澹泊敬誠”匾額,東西兩壁是乾隆御制《閱射六韻》詩刻石。中央為紫檀雕欄須彌座地坪,上置有紫檀浮雕耕織圖圍屏、紫檀彌勒寶座、足踏、座褥、靠背、迎手、羽葆、蟠龍、垂思香筒、仙鶴、香幾、印盒等,周圍有薰爐、爐幾、琺瑯爐、東大案、西大案,案上有鐘表、青花貫耳尊、霽蘭天球瓶、青花雙耳尊、五彩山水鹿頭尊、紫檀雕龍大立柜等。根據陳設檔記載;北山墻寶格內藏有《古今圖書集成》東西山墻上鑲嵌乾隆《賦得澹泊敬誠》詩貼落、《皇輿全圖》。殿前有外、內午門,朝房、樂亭,后有四知書屋、寢宮等建筑。

  澹泊敬誠殿相當于北京的太和殿,是清代舉行重大慶典,百官朝覲,接見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節的地方。乾隆曾在這里接見厄魯特蒙古杜爾伯持臺吉策凌、策凌烏巴什、策凌孟克。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值乾隆七十大壽,西藏政教首領六世班禪來到承德為乾隆祝壽。為此,乾隆皇帝在這里舉行了隆重的慶典,并用藏語與班禪對話“長途跋涉,必感辛勞”,班禪答到“遠叨圣恩,一路平安”。此外乾隆還在這里接見了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英使馬戈爾尼,以及一些外國使臣。

20140406_003
避暑山莊正宮主殿淡泊敬誠殿

  四知書屋 位于承德避暑山莊澹泊敬誠殿后。是一座5間大殿,康熙帝曾題名“依清曠”,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又增題“四知書屋”。四知取《周易-系辭》“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之意。表達了他剛柔相濟、恩威并施的統治策略。這里是清帝召見朝臣及各族王公,處理軍國要務及舉行大典前后更衣休息之處,有時也在此召見王公大臣和少數民族首領。據載,清帝在此召見了喀爾喀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一世、三世、四世、班禪六世,土爾扈特汗渥巴錫等。周有回廊,曲折疊繞,使庭園清幽,詩意盎然。

20140406_004
澹泊敬誠殿后“四知書屋”

  煙波致爽殿 位于避暑山莊正殿之后,是清朝皇帝在山莊的寢宮。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它是“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一景,康熙謂此處“四圍秀嶺,十里平湖,致有爽氣”,故而題為“煙波致爽”。入夏,這里晴無酷暑之感,夜無風寒之憂。因此,康熙、乾隆、嘉慶每至山莊必居于此。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咸豐帝攜東、西等后妃出北京至熱河避難,即居于此殿。該殿建筑風格及形制與前朝各殿保持一致,面闊七間,內部格局分為正中間、東次間、西次間、西稍間四部分。

20140406_005
煙波致爽殿

  正中間:為三開間。設有寶座,上懸康熙皇帝題“煙波致爽”,下為一斗大的“福”字。兩側對聯為乾隆皇帝御書,一曰“烏語花香轉清淑,云喬水態向暄妍”,一曰“雨潤平皋桑麻千頃綠,晴開遠嶠草樹一川明”。這里是皇帝接受后妃朝拜之處。

20140406_006
煙波致爽殿正中三間

  東次間:為皇帝與帝后們閑坐敘話之所。門內有“戒急用忍”匾一面。“戒急用忍”匾原是康熙以蘇軾《留侯論》中“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教育皇四子雍正,引用佛經中的一句話題寫。目的在于規勸雍正涵養德性,同時借以自勉。自道光七年“秋狝禮廢”以來,原匾又殘損不堪。公元1860年,咸豐避難山莊時重題四字。陳設有貼落、掛屏、古玩、如意、痰盒、座褥、靠背、迎手、文房四寶,多寶格、紫檀邊穿衣鏡等。

  西次間:是佛堂,是皇帝晨昏理佛堂屋,內陳設有佛龕、琺瑯塔、琺瑯八寶、銅琺瑯五供,乾隆御筆貼落等。當年供奉大小銅佛60余尊。

  西稍間:是皇帝寢宮,俗稱西暖閣。閣門上懸乾隆御筆“抑齋”匾一面。康熙、乾隆、嘉慶、咸豐曾在這里住過。閣內依滿族傳統設南北炕。南炕設有文房四寶,是皇帝看書批閱奏章的地方。北炕有落地帳,是皇帝睡覺的地方。在西暖閣的北床后,有一道夾壁墻,墻上開小木門,以游廊連通西跨院。煙波致爽殿兩側各有一個小跨院,為東所、西所,有側門與正殿相通。咸豐時,慈嬉居于西跨院,慈安住在東跨院。

  松鶴齋 位于正宮東側,占地7400平方米,與正宮并列而建,八進院落,分前宮和后寢,在繼德堂西有側門與正宮相通。康熙時,皇太后來避暑山莊,居住在西峪的松鶴清樾。乾隆十四年(1749),乾隆帝在正宮東面另建一組八進院落的建筑,題名松鶴齋,以供皇太后居住。松鶴齋主殿綴聯為:“岫列喬松,云屏開翠巘;庭間馴鹿,雪羽舞瑤階。”乾隆曾賦詩描繪此地的景致是:“常見青松蟠戶外,更欣白鶴舞庭前。西池自在山莊內,慈豫長承億萬年。”綏成殿后依次有照房十五間,門殿三間,大殿七間名為樂壽堂,后改名為悅性居,是皇太后的寢宮。樂壽堂書聯:“鶴羽千年白,松姿不老青;惟慈真上諦,堪以祝慈寧。”綏成殿、十五間照房、門殿建筑早已無存。樂壽堂僅剩基址,1998年復建。暢遠樓書聯:“煙云舒卷攬勝賞,松石古澹怡遠情。”

20140406_007
松鶴齋

20140406_008
左側為十五間照房

  東宮 從德匯門向北,依次是七楹的門殿,兩旁兩座井亭,十一楹的前殿(進深三間),三層高的大戲樓清音閣,,五楹兩層的福壽閣,兩側二層群樓,在松鶴齋的東面,地勢比正宮和松鶴齋低。東宮的前面宮墻上另辟大門,稱德匯門,為重臺城門,形制與麗正門相仿。進入德匯門后。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筑依次有門殿七間,正殿十一間,清音閣,福壽閣、勤政殿(進深兩間),東西配殿,卷阿勝境殿。其中清音閣俗稱大戲樓。與現存故宮暢音閣、頤和園中德和園大戲樓形式相近。閣高三層,外觀雄偉。兩旁上下兩屋九楹的扮戲房五楹的勤政殿最后是卷阿勝境殿。

  1933年3月,日本侵略軍川軍旅團先頭部隊侵入承德后,從德匯門進入避暑山莊,為慶祝占領先頭部隊侵入承德后,從德匯門進入避暑山莊,為慶祝占領熱河的“勝利”而放火燒掉的。據承德知名人士王逸如先生回憶:按照日本兵的風俗,每占領一地都要放一把火,慶祝“勝利”,災難就這樣落在勤政殿等殿堂上。最先毀掉的,是卷阿勝境殿和勤政殿。

  后來,東宮廢墟經過平整,成為一個大廣場。文革后1979年,在卷阿勝境原址,重建了卷阿勝境殿。1984年,對整個東宮遺址進行清整,勤政殿、福壽園、清音閣及其它殿堂的基址重現于世,向游人展示著東宮經歷過的風雨滄桑。

20140406_009
被日軍焚毀前的清音閣三層大戲樓

  萬壑松風殿 “萬壑松風”的主殿。康熙帝經常在這里接見官吏,批閱奏章,讀書寫字。1722年,康熙發現皇四子和碩雍親王胤禛之第四子弘歷(乾隆帝)聰明伶俐,十分喜愛,于是傳旨,命將弘歷送入宮中。這年的夏天,弘歷由父母帶領,隨祖父前往承德避暑山莊。康熙將避暑山莊的側堂“萬壑松風”賜給弘歷居住,平時進宴或批閱奏章,都要乾隆侍奉在旁,朝夕教誨。弘歷繼位后,將這座殿宇題名為紀恩堂。乾隆三十年,乾隆寫《避暑山莊紀恩堂記》,紀念康熙皇帝對他的眷顧養育之恩。

20140406_010
避暑山莊萬壑松風殿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孜县| 英吉沙县| 青川县| 合水县| 乡宁县| 长春市| 鸡东县| 麻江县| 车险| 镇江市| 河源市| 泸定县| 南华县| 新邵县| 嘉鱼县| 东明县| 富顺县| 莆田市| 甘肃省| 青川县| 舒兰市| 江陵县| 宜川县| 儋州市| 尼勒克县| 岳西县| 蕲春县| 京山县| 罗源县| 淳安县| 虹口区| 闽清县| 南平市| 建昌县| 沁水县| 惠来县| 乌鲁木齐市| 长兴县| 思南县| 修武县| 新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