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中國歷代名園簡介(二):中國十大名園之蘇州留園

  (二)歷代園主簡介

  1、徐泰時(1540—1598),原名三錫,字大來,號輿浦,明長洲武丘鄉人。生而穎異,美豐姿,白皙如好婦人,有子房之譽。明萬歷八年(1580)進士,賜進士第,為中順大夫,觀政於大司空,委輸餉金。后授工部營繕主事,在修繕皇后居住的慈寧宮時,因徐“區畫精詳,巨細畢舉,暑月不坐,乘不張蓋,立赤日中,指揮匠者。被萬歷皇帝看到而“心嘉之”。竣工后以勞績進營繕郎中。

  萬歷十二年,明神宗為興建壽陵(即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命大學士申時行知建造事、兵部工部二名尚書總督工程,徐泰時也被派到工地總理壽宮,皇帝念徐前勞,晉俸二級,加銜光祿寺少卿。徐泰時一到工地,就“相土宜,定高下,鳩工役,量經費,聚財用,裁冗濫。”由于徐的認真管理,工程進展迅速且“所省金錢動逾數十萬緡,工不豫計而事辦,材不宿購而力完”。在定陵告成之時,萬歷皇帝車駕臨視表示滿意,特恩賜麒麟服,以彰顯寵異,進秩太仆寺少卿,仍掌部事。后因徐平時慷慨任事,自持才高,得罪了上司與同僚,被彈劾,受控為“受賄匿商,阻撓木稅”,于萬歷十七年冬回籍聽勘,雖“多所謠諑”,四年后查實“無庇商之私”,但仍罷職不用。

  徐泰時是建定陵的功臣,后因誣陷遭到罷官,因此感慨到:“人生如駒過隙耳,吾何不樂哉。”于是“歸而一切不問戶外,益治園圃,……置酒高會,留連池館。”所會的好友有著名文學家、吳縣縣令袁宏道和長洲令江盈科,二人把徐氏園林分別記入《園亭紀略》和《后樂堂記》中。江、袁二人在萬歷二十三年到蘇州任職,一年半后袁即辭官,因此徐氏園林建成時間當在萬歷二十三年至萬歷二十四年之間。由于徐氏仰慕范文正公,取《岳陽樓記》義,題園中主體建筑名“后樂堂”。堂前有樓,樓下左右隅植牡丹芍藥,又在堂右數步外植野梅一林,在堂后請疊山高手周時臣(丹泉)壘石屏作普陀、天臺諸峰巒狀,山上梅巖相得,勢若拱遇,袁宏道說這座高三丈,闊可二十丈的石屏美似一幅“山水橫披畫”。堂側有池盈二畝,池旁壟上豎有著名的太湖石瑞云峰。池堤上紅杏垂楊間植,堤盡有亭一座,亭之陽有建筑名逃禪庵。徐氏園林中的簡潔疏朗和自然野趣,反映了禪宗美學思想的超凡脫塵原則,而疏朗與野趣正是明代文人園林的特點。

  2、劉恕(1759—1816),字行之,號蓉峰,又號寒碧主人,花步里人,一十二峰嘯客等。吳縣東山人。其父劉金省任刑部云南司主事。劉恕早慧,弱冠能文章,聲譽著於鄉里。乾隆五十一年(1786)中舉,后五赴禮闈不第。適朝廷以川楚用兵,不次用人。劉恕納資以道員身份分發廣西,曾任廣西右江兵備道,又先后代理過柳州、慶遠兩府事,皆有政聲,邦人頌之。因水土不服,得疾而歸。劉恕歸里后移家至蘇州城西花步里,自筑寒碧山莊,饒泉石花木之勝,意匠經營,擅勝吳下。搜羅奇峰怪石為寒碧莊十二峰,平時無聲色之好,惟性嗜花石,著有《牡丹新譜》、《茶花說》、《石供說》,又喜藏法書名畫,仿清河書畫舫之例,集成十卷,曰《掛漏編》,又集古今石刻,環所居壁間,朝夕相對以自娛,現在留園的三百八十多方書條石,絕大多數是劉收集的。劉恕還刻印明末以來名人制義(應試八股文)一千五百余篇,用以嘉惠后學。

  劉恕素喜石,因故居在東山芙蓉峰下,即以蓉峰自號。早年曾廢為踹布坊,許多房屋已散為民居,比屋鱗次,湖石冠云峰因位于石林小院東民居之中。在修葺寒碧莊時,劉恕始終沒能把此峰納入寒碧莊中。而“瑞云峰”早已于乾隆四十四年移入江南織造府行宮內。但他仍千方百計羅致奇石十二峰,按石之形態題名為奎宿、玉女、箬帽、青芝、累黍、一云、印月、獼猴、雞冠、拂袖、仙掌、干霄,并請昆山王學浩作畫,潘奕雋等人題詩。十二峰中除干霄峰為斧劈石外,其余峰石都是太湖石,一時傳為美談。劉恕覓得十二峰后,興喜之余自刻閑章“寄傲一十二峰之間”,又自號“一十二峰嘯客”。這些印章至今還能在留園歷代書法石刻上看到。劉恕后來又在書館庭院內散布了獨秀、段錦、竟爽、迎輝、晚翠五峰及拂云、蒼鱗二支石筍,稱其地為石林小院。除此之外,園內日花、籪霞等峰亦為劉恕羅致。得石之后,劉恕還寫下了很多關于峰石的詩文,有《石林小院說》、《晚翠峰記》、《干霄峰記》、《芙蓉峰識》等。劉恕所筑寒碧莊為后人留下了一份寶貴遺產,而園中三百多方書條石和大大小小幾十石峰石同時也形成了園林中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20140326_154
今日留園內劉恕畫像

  3、盛康(1814—1902),字勗存,號旭人,別號待云庵主,晚號留園主人,常州人。道光二十年(1840)中舉,道光二十四年(1844)進士,初任銅陵令,后任廬州府、寧國府知府、和州直隷州知州。曾在那里治水賑災。1852年太平軍攻克安慶、江寧,盛康被派往幫辦江南大營糧臺。退入湖北后,巡撫胡林翼“以全省厘政委之”,然后以布政使銜掌湖北鹽法武昌道,竭力為清軍籌集軍費。1867年丁憂,后改官浙江杭嘉湖兵備道按察使,“固防裕餉,轄境晏然。”改任皋臺后退休。在為政歲月,盛康反對恪守教條、專注制藝,仿照著名思想家魏源《皇朝經世文編》,也從吏政、戶政、兵政、工政等八方面收錄文選120卷,希望用經世致用的實學來挽救內外交困的清政權。

  盛康告老后,在蘇州購得劉氏寒碧莊,經修葺后改名“留園”,嗣又于光緒十四年至十七年,增辟東西二部,把冠云峰圍入園內,又建戲臺、鴛鴦廳、待云庵等建筑。園中建筑題名“花好月圓人壽軒”、“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心曠神怡之廔”、“少風波處便為家”等館閣。他在“五峰仙館“中自題聯:“歷宦海四朝身,且住為佳,休辜負清風明月;借他鄉一廛地,因寄所托,任安排奇石名花”皆反映了盛康退居林泉后的得意心情,這在以退隱官員宅園為主的蘇州園林主人中是罕見的。留園的建筑經盛康繕修加筑,建筑增多且體量趨高大,裝修華美,比昔日更增雄麗,一改昔時園中深邃的氛圍。

20140326_155
今日留園內盛康畫像

  4、盛宣懷(1844—1916),字杏蓀,號次沂,幼勗,又號愚齋,晚號止叟,是盛康的大兒子,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一生抱定“辦大事”、“做高官”的志向,在“洋務運動”中,成為中國第一代官僚資產階級的領頭人。在李鴻章的提攜下,盛宣懷在清廷“富強要政”的大業中,先后創辦了11項“中國第一”:第一家民用航運企業——輪船招商局;第一家電訊企業——天津電報局;第一家近代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第一家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第一條南北干線鐵路——蘆漢鐵路;第一所工科大學——北洋大學堂(天津大學前身);第一個正規師范學堂——南洋公學師范班,以及上海總商會、上海圖書館、上海華盛紡織廠、中國紅十字會。經過甲午戰爭之痛的晚清朝廷,由于盛宣懷能辦大事,對他格外器重,因創辦上海華盛紡織廠、海防支應機器制造籌振等,授為商務大臣,補授宗人府府丞;庚子事變中因保護東南地方有功,賞加太子少保。在辦理商稅事務,籌設上海總商會擢授工部左侍郎;以承辦大差周妥賞紫禁城騎馬,最后授郵傳大臣、國務大臣,誥授光祿大夫。

  1902年盛康辭世后,盛宣懷成為留園園主。但盛宣懷的大部分活動是在上海、漢口和北京。辛亥革命爆發后,盛宣懷流亡日本,一年后回國,在招商局繼續擔任董事會副會長,又兼任漢冶萍公司會長。1916年在上海病逝。為了出殯,蘇州方面,盛家特地拓寬了留園馬路,上津橋水碼頭也整修一新。留園路也因此也成為蘇州歷史上最早比較著名的馬路之一。

20140326_156
留園園主盛宣懷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凤县| 平潭县| 金堂县| 华池县| 比如县| 临潭县| 长顺县| 启东市| 江西省| 涟源市| 阿尔山市| 桐城市| 日喀则市| 延津县| 比如县| 德庆县| 景谷| 武穴市| 阜康市| 东阳市| 蕉岭县| 宜州市| 广宁县| 龙门县| 长乐市| 新丰县| 赤峰市| 大姚县| 筠连县| 昌乐县| 扎鲁特旗| 彰武县| 耿马| 确山县| 大竹县| 乌恰县| 黑河市| 子洲县| 揭东县| 从江县| 昌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