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名園簡介(二):中國十大名園之北京頤和園
5、后溪河沿岸景區
自西堤北端的界湖橋始,浩緲的昆明湖收攏為曲折幽深的河溪,沿萬壽山的北坡,時寬時窄、時直時曲,清流宛轉直達萬壽山東部的諧趣園。這里的景色與前山迥然不同,像前山那樣金碧輝煌的建筑,在這里都隱入蒼松翠柏的濃蔭之中,偶爾露出飛檐的一角。
蘇州街 位于后溪河中段,始建于乾隆年間,乃仿照江南蘇州的水街修建的皇家宮市,原名萬壽買賣街,全長約270米,建筑布局摹仿了浙東一帶常見的“一水兩街”的形式,以后溪河中段的三孔石橋為中心向兩側展開,兩岸60余座鋪面鱗次櫛比,以河當街、以岸做市。萬壽買賣街的鋪面房,尺度較小于一般建筑,每間面積僅為一般建筑的四分之一。建筑形式純屬民間典型的鋪面房,不是宮廷中的大式作法。青瓦、灰磚、粉墻,描繪了江南民間房舍的樸素清淡,而牌樓、牌坊及拍子的修建上又使用了北方的風格,以北方建筑富麗、濃艷的色彩渲染點綴于江南清秀嫵媚的水鄉之中,營造出皇家園林特殊的宮市特色。據《內務府黃冊》中不完全記載,買賣街上有樓房十余座、拍子六十座。建有牌樓者至少六座、牌坊十五座。其中,履祥齋售鞋、妙化齋售供器、經緯號售綢布、吐云號售煙草、云翰齋售文房四寶、怡古齋售文玩、品泉齋是茶館、芳雅齋是酒樓、通裕號作銀號生意、芬芳樓賣花、鳴佩齋賣樂器等等,民間市上五行八作幾乎面面俱到,但是買賣街由太監扮商人,宮女扮顧客,甚至鞋靴、果菜等商品俱是木制假品。宮市只是假作買賣、供帝王嬪妃感受江南風物,玩味江南民情而已,并無實際的商業功能。
咸豐十年(1860年)萬壽買賣街被焚,光緒年間重修頤和園時曾繪制出一張《頤和園萬壽山內后山長河添建點景房間游廊等圖樣》,擬將買賣街改為園林建筑,但此圖樣并未落實,買賣街任其荒殘。至1949年解放時,此處荒草叢生。1987年開始,經過4年的復建,完成了現在的景區。
蘇州街的中心是一座三孔石橋,跨越在后溪河的南北兩岸,漢白玉欄桿,花崗巖橋基,橋面中央有御路石。60余家店鋪,就分布在石橋兩側的湖岸上。
西宮門 如意門 德興殿 位于后溪河以北。西宮門是清漪園的一座園門,專為清代帝后去玉泉山、香山游覽時出入方便和臨時休息所修。宮門坐東朝西,面闊3間,門外有南北朝房,均面闊3間。門前廣場南、北、西三面各建一座木牌樓。宮門東邊建有一座如意門和3間值房。咸豐十年(1860年)被毀,光緒時重修如意門和值房。
德興殿位于如意門西南面,始建于光緒年間,是一所東西向的四合院,院內主體建筑德興殿面闊5間,其南建有朝房。
綺望軒遺址 看云起時遺址 綺望軒位于后溪河西部第一個峽口的南岸,原為萬壽山后山又一處別致的“園中之園”。建筑群三面環山,北面臨水,軒內有石洞通下后溪河岸。主體建筑為軒南的2層小樓——停靄樓,東、西有2個八角小亭,四周環有64間游廊,庭院中有用灰瓦砌筑的花墻。這組建筑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建在假山石堆之上、異峰怪石之間,與對岸的“看云起時”隔水相望。這兩組建筑夾峙在后溪河的南、北兩岸,互為對景。咸豐十年(1860年)年,綺望軒和看云起時全部建筑毀于英法聯軍之火,現基址上遺存殿基、花式瓦墻、石洞及漢白玉雕欄板。
通云城關 位于看云起時以北,后溪河北面的人工假山上,始建于乾隆年間,光緒時重修。城關坐西朝東。南面拱門上方題有石額“通云”。
澹寧堂 位于蘇州街東中御路北側的山腳下,始建于乾隆年間,是一組深長而封閉的建筑群。“澹寧”二字取意于《諸葛亮·誡子書》中“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句。乾隆12歲時跟隨祖父康熙在暢春園居住,康熙皇帝賜給他一處書屋名“澹寧居”,澹寧堂即是仿澹寧居修建的一處書齋。建筑群南接山路,北連水路。前后2進院落,依山勢南高北低,北面為2層,南面為1層,南北落差4余米。堂南距中御路不足3米,堂北抱廈突出于后溪河的水面,同時兼顧兩種不同的外部環境,處理的極為巧妙。北院三面是2層的樓閣,一面是疊落廊和敞廳,高低錯落,富于變化。澹寧堂咸豐十年(1860年)毀于英法聯軍,現正處于復建中。
與澹寧堂隔河相對,后溪河的北岸,有一座平臺亭,坐北朝南,六脊攢尖圓寶頂。
眺遠齋 位于平臺亭以東,緊鄰頤和園的北園墻,始建于光緒年間,是一座面闊5間的穿堂殿。眺遠齋地基較高,可以眺望園外的景色。慈禧太后駐園時,每年的陰歷四月初八在這里觀看民間的香會。建筑坐北朝南。眺遠齋西接爬山游廊5間,與3間硬山頂值房相連,值房名為“嘉木樹庭”。眺遠齋建 于光緒十七年,其建筑級別和質量都相當高。
霽清軒 位于眺遠齋的東北面,頤和園的東北角,始建于乾隆年間,光緒時重修,是一所獨立的庭院。霽清軒的南入口為垂花門。正殿霽清軒坐落在垂花門內北側,面闊3間,硬山頂。西殿名清琴峽,坐西朝東,面闊3間,硬山頂。清琴峽的西側南有硬山頂西房3間、北有2間。北側有西北房3間。清琴峽與霽清軒用11間轉角廊相接。院中的山頂上,還有1座四方亭。霽清軒東有29間游廊,與兩側建筑、前后廊相接。軒北有10間爬山廊(位于院內土山北側),廊間有1座八角亭。東院墻的西側有3間硬山頂東房。南套院南、北各有3間硬山頂建筑。八角亭的東側還有3間歇山頂南房。庭院的中心有天然石峽清琴峽,隨山勢下有游廊,廊間有小亭1座,并連建有多處房屋。霽清軒的北門在頤和園的東北角,有兩扇穿帶式大門。門南側有2間硬山頂北房,還有3間硬山頂東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