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中國詩歌通史》

《中國詩歌通史》

作  者:趙敏俐 吳思敬 主編
出 版 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6月第1版
冊  數:全十一冊
定  價:¥1128.00 元


目 錄

先秦卷

李炳海著

緒 論……………………………………………………………………………………1
  一、詩體的演變……………………………………………………………………1
  二、詩歌與音樂的因緣……………………………………………………………4
  三、多種文化屬性并存……………………………………………………………8
  四、藝術原型的多元生成…………………………………………………………14
  五、創作、傳播主體和詩潮起落…………………………………………………20

第一章 先周時期的詩歌………………………………………………………………25
  第一節 詩歌的起源………………………………………………………………25
  第二節 從原始歌謠到夏、商詩歌………………………………………………30
  第三節 《周易》卦爻辭的詩性因素……………………………………………35

第二章 《詩經》的結集、分類………………………………………………………51
  第一節 《詩經》名稱的由來……………………………………………………51
  第二節 《詩經》的作者、采錄和編輯…………………………………………55
  第三節 《詩經》的分類…………………………………………………………60

第三章 《詩經》的文本結構…………………………………………………………67
  第一節 《詩經》的句型及組合方式……………………………………………67
  第二節 《國風》的篇章結構……………………………………………………73
  第三節 《雅》詩的篇章結構……………………………………………………86
  第四節 《頌》詩的篇章結構……………………………………………………99

第四章 《詩經》的演唱方式…………………………………………………………111
  第一節 《國風》的演唱方式……………………………………………………111
  第二節 《國風》及《小雅》同名歌詩的演唱…………………………………125
  第三節 《雅》詩的演唱方式……………………………………………………135
  第四節 《頌》詩的演唱方式……………………………………………………146

第五章 商、周祖先頌歌………………………………………………………………158
  第一節 商族祖先頌歌……………………………………………………………158
  第二節 周族祖先頌歌……………………………………………………………165

第六章 西周前期詩歌…………………………………………………………………178
  第一節 大武歌詩…………………………………………………………………178
  第二節 成王告廟詩………………………………………………………………190
  第三節 表現成王功德的詩歌……………………………………………………197
  第四節 《國風·豳風》中的西周早期詩歌……………………………………201

第七章 西周后期詩歌…………………………………………………………………206
  第一節 厲王時期的變雅…………………………………………………………206
  第二節 宣王中興階段的詩歌……………………………………………………212
  第三節 幽王時期的怨刺詩………………………………………………………227

第八章 寫作時段待考的西周詩歌……………………………………………………233
  第一節 認定西周詩的依據………………………………………………………233
  第二節 題材類型及藝術表現……………………………………………………235
  第三節 西周時期詩歌的傳播與接受……………………………………………256

第九章 春秋前期的詩歌………………………………………………………………265
  第一節 西周后期變《雅》的余緒………………………………………………265
  第二節 東周王畿的詩歌…………………………………………………………275
  第三節 綿延涌現的衛國詩歌……………………………………………………277
  第四節 和齊襄公、文姜相關的齊國詩歌………………………………………291
  第五節 反映狩獵兵戎為主的鄭詩………………………………………………298
  第六節 《召南》的王姬出嫁詩…………………………………………………302

第十章 春秋中期詩歌…………………………………………………………………304
  第一節 易地再創的衛國詩歌……………………………………………………304
  第二節 晉國、秦國詩歌的常體和新變…………………………………………308
  第三節 變《頌》為《雅》的魯詩………………………………………………314
  第四節 宋國和陳國的歌謠………………………………………………………320
  第五節 引詩的頻繁和賦詩的初興………………………………………………322

第十一章 具體寫作時段待考的春秋前期、中期詩歌………………………………329
  第一節 貴族君子的德音和閑暇…………………………………………………329
  第二節 婚戀離合的恩怨情仇……………………………………………………333
  第三節 遠思近懷和傷逝悼亡……………………………………………………342
  第四節 狩獵曲和船夫謠…………………………………………………………347

第十二章 春秋后期詩歌………………………………………………………………350
  第一節 鄭詩的編定及春秋后期作品……………………………………………350
  第二節 春秋后期的雜歌謠辭……………………………………………………361
  第三節 引詩、賦詩、唱詩和說詩的盛衰………………………………………366

第十三章 戰國中期生成的新詩體——楚辭…………………………………………383
  第一節 楚辭的詩體淵源…………………………………………………………383
  第二節 楚辭的章法結構…………………………………………………………390
  第三節 楚辭的句型類別…………………………………………………………401

第十四章 屈原的《離騷》……………………………………………………………412
  第一節 篇題及抒情主人公的名字………………………………………………413
  第二節 抒情主人公的神游………………………………………………………423
  第三節 抒情主人公的求女………………………………………………………437
  第四節 佩飾意象的文化內涵……………………………………………………447
  第五節 時間意象的生命體驗……………………………………………………462

第十五章 《離騷》的姊妹篇《九章》………………………………………………476
  第一節 人生憂患期的心路歷程…………………………………………………478
  第二節 從詠物言志到寫景抒情…………………………………………………493
  第三節 歷史、現實和想象的交融………………………………………………500
  第四節 同類意象的演變和重構…………………………………………………509

第十六章 楚地的神弦曲——《九歌》………………………………………………524
  第一節 《九歌》對多種文化因素的整合………………………………………526
  第二節 神靈的政治屬性和世俗情懷……………………………………………538
  第三節 神靈形象的自然屬性……………………………………………………547
  第四節 《九歌》的表演方式……………………………………………………555

第十七章 千古奇文《天問》和《招魂》……………………………………………564
  第一節 《天問》的結構和以古鑒今……………………………………………564
  第二節 《天問》的提問體及格調………………………………………………572
  第三節 《天問》的敘事順序及編次……………………………………………583
  第四節 《招魂》的敘事技巧和審美風尚………………………………………592
  第五節 《大招》與《招魂》的異同……………………………………………605

第十八章 宋玉、荀子的詩歌及戰國詩教……………………………………………613
  第一節 宋玉的《九辯》…………………………………………………………613
  第二節 荀子的《成相》…………………………………………………………628
  第三節 荀子的《佹詩》和《賦篇》……………………………………………639
  第四節 戰國詩教…………………………………………………………………646

結 語……………………………………………………………………………………670

后 記……………………………………………………………………………………673

漢代卷

趙敏俐著

緒 論 漢代詩歌的文體流變及其把握方式…………………………………………1
  一、歌詩、誦詩的區分與詩賦辨體………………………………………………1
  二、作者群體的分流和詩歌功能的改變…………………………………………8
  三、以漢人的文體觀為參考的寫作方式…………………………………………21

第一章 樂府歌詩在漢代的發展與生產特征…………………………………………29
  第一節 從宮廷到民間的歌舞娛樂盛況…………………………………………29
  第二節 樂官制度的建設與“樂府”興廢………………………………………47
  第三節 漢代歌詩藝術生產的基本特征…………………………………………68

第二章 帝王貴族歌詩、文人歌詩與民間歌詩………………………………………79
  第一節 漢代的帝王貴族歌詩……………………………………………………79
  第二節 漢代的文人歌詩…………………………………………………………97
  第三節 漢代的民間歌詩…………………………………………………………113

第三章 漢代宗廟宮廷雅樂歌詩………………………………………………………126
 第一節 漢代雅樂歌詩種類及發展演變……………………………………………126
 第二節 漢初禮樂制度與《安世房中歌》…………………………………………132
 第三節 漢武盛世的《郊祀歌》十九章……………………………………………145

第四章 民族交流與《漢鼓吹鐃歌》十八曲…………………………………………163
  第一節 民族文化交流與《漢鼓吹鐃歌》十八曲的產生………………………163
  第二節 《漢鼓吹鐃歌》十八曲的性質與內容…………………………………167
  第三節 十八曲的藝術成就及其詩歌史意義……………………………………181

第五章 漢代歌詩的主體——相和歌辭………………………………………………188
  第一節 相和歌的名稱、來源與分類……………………………………………188
  第二節 相和諸調歌詩的內容特征………………………………………………204
  第三節 相和諸調歌詩的藝術成就………………………………………………221

第六章 舞曲歌辭、琴曲歌辭與雜曲歌辭……………………………………………238
  第一節 開中國戲曲先河的舞曲歌辭……………………………………………238
  第二節 借古事以抒懷的琴曲歌辭………………………………………………245
  第三節 兼收眾類、內容豐富的雜曲歌辭………………………………………271

第七章 文人的出現與漢代文人詩……………………………………………………279
  第一節 文人在漢代作為一個群體的出現………………………………………279
  第二節 文人的出現在詩歌史上的意義…………………………………………285

第八章 四言詩在漢代的發展流變……………………………………………………292
  第一節 漢代四言詩傳世情況考察………………………………………………292
  第二節 漢代文人四言詩的創作與發展…………………………………………298
  第三節 《焦氏易林》與其它漢代四言…………………………………………307

第九章 漢代文人心態與騷體抒情詩主題……………………………………………316
  第一節 悲士不遇與生不逢時……………………………………………………317
  第二節 全身遠禍與超越世俗……………………………………………………324
  第三節 行旅感懷與思念傷悼……………………………………………………334

第十章 騷體抒情詩藝術特征與歷史地位……………………………………………346
  第一節 騷體抒情詩的抒情模式…………………………………………………346
  第二節 騷體抒情詩的文體風格特征……………………………………………369
  第三節 騷體抒情詩在詩歌史上的地位…………………………………………381

第十一章 文人五言詩的產生與發展…………………………………………………393
  第一節 文人五言詩起源與發展的爭論…………………………………………394
  第二節 文人五言詩與漢代歌詩的關系…………………………………………409
  第三節 從班固《詠史詩》看五言詩的成熟……………………………………415

第十二章 漢代文人五言詩的藝術成就………………………………………………426
  第一節 漢代文人五言詩與漢代社會思潮………………………………………426
  第二節 漢代文人五言詩的抒情主題……………………………………………433
  第三節 文人五言詩藝術典范的確立……………………………………………448

第十三章 七言詩的起源及其在漢代的發展…………………………………………462
  第一節 關于七言詩起源問題的討論……………………………………………462
  第二節 現存兩漢七言詩傳世情況分析…………………………………………471
  第三節 七言詩的語言結構與詩體特征…………………………………………486

第十四章 漢代詩歌的時代風貌………………………………………………………502
  第一節 漢代詩人的時代意識與詩歌表現………………………………………502
  第二節 漢詩中的物象描寫與抒情手法…………………………………………522
  第三節 漢代詩歌的時代風格與審美特征………………………………………537

第十五章 漢代詩歌在中國詩史上的地位……………………………………………552
  第一節 全面展示了時代社會風貌………………………………………………552
  第二節 創造了新的詩歌語言形式………………………………………………558
  第三節 開辟了中國詩歌新的道路………………………………………………567

后 記……………………………………………………………………………………577

魏晉南北朝卷

錢志熙著

緒 言……………………………………………………………………………………1
  第一節 魏晉南北朝詩歌史及其傳統建構………………………………………1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文人詩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15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詩歌史與社會文化背景的關系……………………………23
  第四節 樂府體與徒詩體…………………………………………………………38

第一章 建安與魏代前期詩歌…………………………………………………………49
  第一節 建安詩風發生的現實與文化背景………………………………………49
  第二節 建安詩歌與音樂的關系…………………………………………………57
  第三節 建安詩歌的發生與演變進程……………………………………………65
  第四節 曹操樂府詩對漢樂府的繼承與發展……………………………………81
  第五節 孔融、王粲、仲長統、蔡琰的詩歌創作………………………………91
  第六節 阮瑀、陳琳、徐幹的相對尚質的詩風…………………………………101
  第七節 劉楨、應玚、繁欽的詩歌創作…………………………………………108
  第八節 曹丕緣情適性的詩歌創作………………………………………………114
  第九節 曹植對文人詩藝術系統的巨大發展(上)……………………………122
  第十節 曹植對文人詩藝術系統的巨大發展(下)……………………………129

第二章 “正始”與魏代后期的詩歌…………………………………………………138
  第一節 魏代詩壇的一般風氣……………………………………………………139
  第二節 奇峰突起的阮籍、嵇康詩歌創作現象…………………………………148
  第三節 阮籍《詠懷》詩…………………………………………………………155
  第四節 阮、嵇詩歌對建安詩風的發展…………………………………………167

第三章 西晉詩風的興盛與變化………………………………………………………179
  第一節 西晉詩風概論……………………………………………………………179
  第二節 西晉前期的詩風…………………………………………………………191
  第三節 開啟典型西晉詩風的傅玄、張華………………………………………199
  第四節 西晉中期詩風的代表詩人潘岳、陸機…………………………………212
  第五節 太康、元康時期的其它詩家與名作……………………………………224
  第六節 直接繼承漢魏風骨的左思………………………………………………232
  第七節 張協、劉琨的感時詩風…………………………………………………240
  第八節 郭璞《游仙詩》…………………………………………………………248

第四章 東晉詩歌史的曲折歷程………………………………………………………254
  第一節 作為中古詩歌史一個發展階段的東晉詩歌史…………………………254
  第二節 玄言詩的淵源與流變……………………………………………………263
  第三節 玄言詩之外的東晉詩歌…………………………………………………277
  第五節 陶淵明的詩歌藝術(上)………………………………………………291
  第六節 陶淵明的詩歌藝術(下)………………………………………………304

第五章 劉宋時期的詩歌………………………………………………………………315
  第一節 劉宋詩史概論……………………………………………………………315
  第二節 劉宋前期諸家的詩風……………………………………………………328
  第三節 謝靈運的山水詩藝術……………………………………………………341
  第四節 元嘉時期的其它詩人……………………………………………………353
  第五節 鮑照的詩風(上)………………………………………………………365
  第六節 鮑照的詩風(下)………………………………………………………375
  第七節 劉宋后期詩家的流行詩風………………………………………………387

第六章 南齊詩風與永明體……………………………………………………………402
  第一節 齊梁之際的社會文化與詩人群體………………………………………403
  第二節 齊代詩風的古今之變及永明聲律體問題………………………………408
  第三節 永明體流行前的諸家詩風………………………………………………421
  第四節 沈約、范云、任昉三家的詩風…………………………………………425
  第五節 謝脁的人生及詩歌藝術…………………………………………………434
  第六節 其它永明體詩人的創作…………………………………………………442

第七章 梁代詩風………………………………………………………………………449
  第一節 梁代詩風及其社會背景…………………………………………………449
  第二節 梁代前期先輩詩人………………………………………………………461
  第三節 蕭衍與蕭統、劉孝綽等梁代前期后進詩人……………………………470
  第四節 梁代中后期諸家的綺艷詩風……………………………………………481

第八章 陳代詩風………………………………………………………………………490
  第一節 陳代詩風總論……………………………………………………………490
  第二節 由梁入陳諸家:徐陵、張正見、周弘正、沈炯………………………493
  第三節 陰鏗超越時流的藝術造詣………………………………………………501
  第四節 陳朝后期的詩家…………………………………………………………504

第九章 東晉南北朝樂府歌辭…………………………………………………………512
  第一節 吳聲西曲系統的樂府歌辭………………………………………………512
  第二節 北朝樂府歌辭系統………………………………………………………525

第十章 北朝及隋代詩風………………………………………………………………533
  第一節 北朝詩歌史概論…………………………………………………………533
  第二節 北魏詩人的創作…………………………………………………………543
  第三節 東魏北齊時期的詩歌創作………………………………………………551
  第四節 西魏北周詩風……………………………………………………………562
  第五節 融合南北、上溯魏晉的庾信(上)……………………………………570
  第六節 融合南北、上溯魏晉的庾信(下)……………………………………578
  第七節 北朝詩風的成熟:盧思道、薛道衡的詩歌創作………………………587
  第八節 隋代詩風:南北三派的匯聚……………………………………………595
  第九節 隋代詩人的創作…………………………………………………………601

后 記……………………………………………………………………………………618

唐五代卷

吳相洲著

緒 論……………………………………………………………………………………1
  一、唐詩繁榮的原因………………………………………………………………1
  二、唐詩的歷史地位………………………………………………………………9
  三、唐詩的現代價值………………………………………………………………11
  四、唐詩史描述設想………………………………………………………………14

第一章 走向盛唐之音…………………………………………………………………18
  第一節 近體詩律走向定型………………………………………………………19
  第二節 詩歌內涵不斷擴大………………………………………………………34
  第三節 聲律和風骨的統一………………………………………………………40

第二章 初唐宮廷詩人…………………………………………………………………44
  第一節 太宗朝宮廷詩人…………………………………………………………44
  第二節 高宗朝宮廷詩人…………………………………………………………55
  第三節 武則天中宗朝宮廷詩人…………………………………………………62

第三章 初唐廷外詩人…………………………………………………………………75
  第一節 追步阮陶的王績…………………………………………………………75
  第二節 才高命薄的四杰…………………………………………………………79
  第三節 盛唐詩先驅陳子昂………………………………………………………92
  第四節 劉希夷張若虛等詩人……………………………………………………96

第四章 盛唐之音概述…………………………………………………………………105
  第一節 盛唐之音的內涵…………………………………………………………105
  第二節 盛唐之音的成因…………………………………………………………108
  第三節 盛唐之音的實現…………………………………………………………118

第五章 盛唐山水田園詩人……………………………………………………………129
  第一節 二張開風氣之先…………………………………………………………129
  第二節 清逸詩人孟浩然…………………………………………………………132
  第三節 三分文苑的王維…………………………………………………………139
  第四節 其他山水田園詩人………………………………………………………155

第六章 盛唐邊塞詩人…………………………………………………………………168
  第一節 歌詠邊塞的樂府…………………………………………………………168
  第二節 欲效孫吳的高適…………………………………………………………173
  第二節 生性好奇的岑參…………………………………………………………179
  第三節 盛唐其他邊塞詩人………………………………………………………188

第七章 詩仙李白………………………………………………………………………203
  第一節 盛唐詩人的典型…………………………………………………………203
  第二節 樂府歌詩的大家…………………………………………………………210
  第三節 仁愛自由的呼喚…………………………………………………………221
  第四節 盛唐之音的代表…………………………………………………………231

第八章 詩圣杜甫………………………………………………………………………238
  第一節 詩圣的精神魅力…………………………………………………………238
  第二節 詩史的多彩長卷…………………………………………………………246
  第三節 老成的創作境界…………………………………………………………252
  第四節 沉郁頓挫的風格…………………………………………………………256
  第五節 集大成的歷史地位………………………………………………………263

第九章 中唐詩風新變…………………………………………………………………272
  第一節 骨力遒勁的新變…………………………………………………………273
  第二節 興象玲瓏的新變…………………………………………………………281
  第三節 神采飄逸的新變…………………………………………………………295
  第四節 平易自然的新變…………………………………………………………298

第十章 中唐前期詩人…………………………………………………………………303
  第一節 山水詩人…………………………………………………………………303
  第二節 良吏詩人…………………………………………………………………314
  第三節 幕府詩人…………………………………………………………………331
  第四節 臺省詩人…………………………………………………………………342

第十一章 韓孟詩派……………………………………………………………………359
  第一節 韓孟詩派之概說…………………………………………………………359
  第二節 失路悲歌者孟郊…………………………………………………………369
  第三節 力大思雄的韓愈…………………………………………………………377
  第四節 鬼仙之詩人李賀…………………………………………………………385
  第五節 韓派其他幾位詩人………………………………………………………395

第十二章 元白詩派……………………………………………………………………403
  第一節 元白詩派之概說…………………………………………………………403
  第二節 同變時流的張王…………………………………………………………420
  第三節 激切才高的元稹…………………………………………………………433
  第四節 多彩的才子白居易………………………………………………………441

第十三章 劉禹錫柳宗元………………………………………………………………456
  第一節 詩之豪者劉禹錫…………………………………………………………456
  第二節 遷謫詩人柳宗元…………………………………………………………466
  第三節 中唐后期其他詩人………………………………………………………470

第十四章 晚唐詩風再變………………………………………………………………476
  第一節 才子詞人的出現…………………………………………………………477
  第二節 苦吟詩人的出現…………………………………………………………485
  第三節 感傷色彩的形成…………………………………………………………498

第十五章 晚唐前期詩人………………………………………………………………504
  第一節 杜牧等詩人的才氣………………………………………………………504
  第二節 溫庭筠等詩人的才情……………………………………………………525
  第三節 許渾等詩人的才藝………………………………………………………534
  第四節 自辟宇宙的李商隱………………………………………………………542

第十六章 唐末五代詩人………………………………………………………………559
  第一節 京城詩人…………………………………………………………………559
  第二節 使府詩人…………………………………………………………………579
  第三節 江湖詩人…………………………………………………………………596
  第四節 五代詩人…………………………………………………………………611

第十七章 唐五代詞……………………………………………………………………624
  第一節 詞的興起…………………………………………………………………624
  第二節 唐代詞人…………………………………………………………………627
  第三節 西蜀詞人…………………………………………………………………642
  第四節 南唐詞人…………………………………………………………………654
  第五節 五代其他詞人……………………………………………………………664
  第六節 敦煌曲子詞………………………………………………………………668

后 記……………………………………………………………………………………676

宋代卷

韓經太主編

緒 論……………………………………………………………………………………1
  一、兩宋高度繁榮的社會文明……………………………………………………1
  二、宋代詩人獨特的文化氣質……………………………………………………5
  三、宋人的詩學思想與審美理想…………………………………………………9
  四、作為“一代之文學”的宋詞…………………………………………………18
  五、唐宋詩之別與唐宋詩之合……………………………………………………23

第一章 宋初詩壇的歷史因革…………………………………………………………25
  第一節 宋初唱和風氣與白體詩…………………………………………………25
  第二節 宋初隱逸詩人與晚唐體詩………………………………………………33
  第三節 西昆體派與《西昆酬唱集》……………………………………………43

第二章 歐陽修及其同時代的詩人……………………………………………………52
  第一節 梅堯臣的詩學思想和詩歌創作…………………………………………52
  第二節 歐陽修(上):宋詩典范的尋求與選擇………………………………61
  第三節 歐陽修(下):平易流暢的藝術風格…………………………………73
  第四節 蘇舜欽詩境的詩歌史意義………………………………………………84
  第五節 王安石詩風的演變及其詩律詩藝講求…………………………………96

第三章 臺閣雅詞與柳永詞……………………………………………………………112
  第一節 臺閣詞人與閑雅小令……………………………………………………112
  第二節 詞境的開拓與復歸………………………………………………………128
  第三節 柳永生平及浪子情懷……………………………………………………141
  第四節 柳永詞的內容及藝術成就………………………………………………149
  第五節 柳永詞的地位及影響……………………………………………………166

第四章 北宋理學詩派…………………………………………………………………174
  第一節 “理學詩”的概念與發展歷程…………………………………………174
  第二節 邵雍的“邵康節體”……………………………………………………183
  第三節 周敦頤、程顥、張載的性理詩…………………………………………195
  第四節 理學詩派的影響…………………………………………………………205

第五章 蘇軾的詩學思想與創作成就…………………………………………………216
  第一節 蘇軾的生平與思想………………………………………………………216
  第二節 蘇軾詩歌創作理論與審美追求…………………………………………225
  第三節 求物之妙、辭達無隱的詩歌藝術………………………………………236
  第四節 蘇軾的文人詞創作………………………………………………………261
  第五節 東坡詞的藝術成就………………………………………………………271

第六章 黃庭堅與江西詩派……………………………………………………………282
  第一節 黃庭堅的生平與思想……………………………………………………282
  第二節 黃庭堅的詩學思想………………………………………………………285
  第三節 黃庭堅的詩歌藝術………………………………………………………294
  第四節 黃庭堅與江西詩法………………………………………………………314
  第五節 品雜雅俗而詞格倔強的黃庭堅詞………………………………………320
  第六節 江西詩派的形成及其主要詩人…………………………………………331

第七章 蘇門詩人與詞人………………………………………………………………354
  第一節 蘇門詩人的共同藝術追求………………………………………………355
  第二節 蘇轍的詩歌主張與創作特色……………………………………………358
  第三節 張耒和晁補之的創作面貌………………………………………………370
  第四節 復雅歸宗、情韻兼勝的秦觀詞…………………………………………386
  第五節 語意清新的賀鑄詞………………………………………………………395

第八章 詞宗清真與“易安體”………………………………………………………402
  第一節 周邦彥生平及清真詞概述………………………………………………403
  第二節 清真詞的藝術特色………………………………………………………410
  第三節 李清照生平與易安體……………………………………………………423
  第四節 李清照的《詞論》………………………………………………………433

第九章 南渡詩詞的發展態勢…………………………………………………………440
  第一節 南渡詩歌的主題…………………………………………………………440
  第二節 呂本中“活法”論詩與詩歌創作………………………………………447
  第三節 南渡詩人之冠:陳與義…………………………………………………456
  第四節 紹興詩風的典型特征……………………………………………………464
  第五節 南渡詞壇的整體面貌……………………………………………………473

第十章 中興詩壇………………………………………………………………………488
  第一節 愛國詩歌傳統中的陸游…………………………………………………488
  第二節 陸游詩歌的多樣性風貌…………………………………………………499
  第三節 楊萬里、范成大的愛國詩篇……………………………………………513
  第四節 道學一脈與“誠齋體”…………………………………………………523
  第五節 范成大:農家詩與田園詩的整合………………………………………536

第十一章 辛棄疾與中興詞人群體……………………………………………………547
  第一節 辛棄疾生平:英雄·能臣·詞人………………………………………547
  第二節 稼軒詞的英雄主題………………………………………………………556
  第三節 稼軒詞的藝術特色………………………………………………………569
  第四節 稼軒詞史的地位及影響…………………………………………………586
  第五節 中興詞人群體……………………………………………………………595

第十二章 四靈詩派與江湖詩人群體…………………………………………………610
  第一節 四靈詩派的詩歌主張與創作實際………………………………………610
  第二節 江湖詩派的眾多詩人……………………………………………………622
  第三節 江湖詩派及其詩歌理論…………………………………………………632
  第四節 江湖詩派的藝術特色……………………………………………………656

第十三章 詩家別派……………………………………………………………………671
  第一節 理學家詩的性理與性情…………………………………………………671
  第二節 僧詩和道詩………………………………………………………………684
  第三節 《滄浪詩話》與嚴羽詩藝………………………………………………697

第十四章 姜夔與吳文英詞……………………………………………………………711
  第一節 姜夔生平及白石詞概述…………………………………………………711
  第二節 “清空”詞境與白石詞藝術特色………………………………………720
  第三節 夢窗詞的題材與風格……………………………………………………734
  第四節 夢窗詞獨特的詞史地位…………………………………………………750

第十五章 遺民詩人群體………………………………………………………………764
  第一節 遺民詩人群體概述………………………………………………………764
  第二節 遺民詩人群體的詩歌內容………………………………………………769
  第三節 遺民詩人群體的詩歌藝術………………………………………………778

第十六章 遺民詞人群體………………………………………………………………787
  第一節 宋末詞人結社概述………………………………………………………787
  第二節 周密與《絕妙好詞》……………………………………………………798
  第三節 王沂孫的詠物詞…………………………………………………………807
  第四節 張炎其詞與詞論…………………………………………………………818
  第五節 劉辰翁與蔣捷的創作……………………………………………………830

后 記……………………………………………………………………………………844

遼金元卷

張晶主編

緒 論……………………………………………………………………………………1

第一章 遼代詩歌的歷史地位…………………………………………………………15
  第一節 遼詩的文化淵源…………………………………………………………15
  第二節 遼詩的北歌底蘊…………………………………………………………18
  第三節 遼詩在中國詩史上的獨特地位…………………………………………20

第二章 契丹詩人的詩歌創作…………………………………………………………29
  第一節 耶律倍詩歌的文化特征…………………………………………………29
  第二節 圣宗、興宗、道宗的詩歌觀念與風格…………………………………32
  第三節 震撼人心的契丹女詩人杰構……………………………………………39
  第四節 契丹長詩《醉義歌》……………………………………………………48

第三章 遼詩中的漢人創作與民歌謠諺………………………………………………54
  第一節 遼詩中的漢人創作………………………………………………………54
  第二節 遼詩中的民歌謠諺………………………………………………………61

第四章 借才異代的金初詩壇…………………………………………………………66
  第一節 入金遼人的詩歌創作及其詩史意義……………………………………67
  第二節 抗節不仕的入金宋人及其詩歌取向……………………………………73
  第三節 仕金宋人的詩歌新變……………………………………………………83
  第四節 本土詩人:金初詩壇的第三支力量……………………………………92

第五章 “國朝”詩人崛起的金代中期詩壇…………………………………………101
  第一節 “國朝文派”的產生及其內涵…………………………………………102
  第二節 大定、明昌時期的詩歌生態……………………………………………106
  第三節 蔡珪、劉迎、王寂等“國朝”詩人……………………………………114
  第四節 章宗詩壇的宿將:黨懷英、王庭筠、周昂……………………………135

第六章 群峰并立的南渡詩壇…………………………………………………………158
  第一節 南渡詩壇的流派現象……………………………………………………160
  第二節 趙秉文、王若虛等人的平實一派………………………………………166
  第三節 李純甫、雷淵等人的奇創一派…………………………………………190

第七章 幽并豪杰:元好問的獨特意義………………………………………………204
  第一節 元好問的詩歌創作歷程…………………………………………………204
  第二節 元好問詩歌的豪杰本色…………………………………………………211
  第三節 元好問詩歌的民族文化融合蘊含………………………………………222
  第四節 末代巔峰的意義…………………………………………………………225

第八章 全真教作者與遺民詩人………………………………………………………231
  第一節 全真教作者的詩學觀……………………………………………………231
  第二節 河汾諸老…………………………………………………………………238
  第三節 楊宏道、李俊民…………………………………………………………246

第九章 金詞的歷史地位與獨特成就…………………………………………………254
  第一節 金詞的總體評價及嬗變軌跡……………………………………………254
  第二節 吳蔡體:金詞的發軔……………………………………………………263
  第三節 女真詞的獨特神韻………………………………………………………275
  第四節 遺山樂府:金詞的主峰…………………………………………………294

第十章 元代前期之詩壇眾象…………………………………………………………317
  第一節 眾派匯流的前期詩壇……………………………………………………320
  第二節 耶律楚材及元初北方詩群………………………………………………322
  第三節 方回及元初南方詩群……………………………………………………343

第十一章 “延祐之盛”與元詩主潮…………………………………………………359
  第一節 “元詩四大家”代表的元詩審美特征…………………………………360
  第二節 “始倡雅音”的趙孟頫、袁桷…………………………………………370
  第三節 “元詩四大家”虞、楊、范、揭………………………………………383
  第四節 黃溍、柳貫等延祐詩人…………………………………………………403

第十二章 薩都剌及元后期少數民族詩人……………………………………………412
  第一節 “別開生面”的薩都剌…………………………………………………414
  第二節 出色的少數民族詩人馬祖常……………………………………………434
  第三節 其他“西北子弟”詩人…………………………………………………443

第十三章 “鐵崖體”體現的元季詩風與畫家詩人創作……………………………466
  第一節 楊維楨開創的“鐵崖體”詩風…………………………………………467
  第二節 元季畫家詩人的詩歌創作………………………………………………481

第十四章 元詞的文學史地位與走向…………………………………………………494
  第一節 元詞的流變與總體風貌…………………………………………………494
  第二節 天籟詞:隱逸者的歌唱…………………………………………………508
  第三節 元代承平時期的中庵詞…………………………………………………524
  第四節 蛻巖詞:進入詞體的老境………………………………………………538

第十五章 元代散曲的體式特征與發展歷程…………………………………………554
  第一節 散曲的體式及其形成……………………………………………………555
  第二節 元散曲的美學特征………………………………………………………573
  第三節 元散曲的發展歷程………………………………………………………587

第十六章 元前期散曲的創作概貌及重要作家………………………………………596
  第一節 元代前期散曲的創作概貌………………………………………………596
  第二節 元代前期的重要散曲家…………………………………………………605
  第三節 元代前期散曲的巨擘:關漢卿與馬致遠………………………………630

第十七章 元后期散曲的繁盛與成就的多元呈現……………………………………647
  第一節 進入后期的曲壇景觀……………………………………………………647
  第二節 元代后期的重要散曲家…………………………………………………653
  第三節 后期散曲的大家風范:喬吉、張可久…………………………………673

后 記……………………………………………………………………………………686

明代卷

左東嶺主編

緒 論 明代詩歌的總體格局與審美風格的演變……………………………………1
  一、明代詩歌的三大特征…………………………………………………………1
  二、元末明初詩壇與明詩發展之關系……………………………………………4
  三、復古詩歌流派的審美屬性……………………………………………………8
  四、性靈詩歌流派的審美品格……………………………………………………10
  五、本書的框架設計與撰寫體例…………………………………………………15

第一章 高啟與吳中詩派………………………………………………………………18
  第一節 玉山雅會的詩學意義……………………………………………………18
  第二節 高啟的詩學理念與創作風格……………………………………………38

第二章 劉基與浙東詩派………………………………………………………………110
  第一節 宋濂的詩學觀念與詩歌創作……………………………………………110
  第二節 劉基詩風之變異與詩壇風氣轉移………………………………………126
  第三節 方孝孺的詩歌創作與浙東詩派的衰落…………………………………170

第三章 閩中詩派與嶺南詩派…………………………………………………………195
  第一節 閩中詩派與主流詩壇的關系……………………………………………195
  第二節 閩中詩派代表作家的詩歌成就…………………………………………215
  第三節 嶺南詩派…………………………………………………………………256

第四章 江右詩派與臺閣體……………………………………………………………286
  第一節 明初翰林院的設置與江西詩學傳統的變遷……………………………287
  第二節 “三楊”臺閣體之創作…………………………………………………330
  第三節 明前期其他重要詩人……………………………………………………354

第五章 茶陵派與楊慎…………………………………………………………………377
  第一節 茶陵派概說………………………………………………………………377
  第二節 李東陽……………………………………………………………………389
  第三節 獨樹一幟的楊慎…………………………………………………………401
  第四節 正德、嘉靖間重情韻的詩人……………………………………………416

第六章 前七子復古派…………………………………………………………………425
  第一節 李夢陽……………………………………………………………………425
  第二節 何景明……………………………………………………………………442
  第三節 徐禎卿與邊貢……………………………………………………………454
  第四節 追求復古的其他詩人……………………………………………………469

第七章 明中期的吳中詩派……………………………………………………………477
  第一節 明中期吳中詩派概述……………………………………………………477
  第二節 沈周與文徵明……………………………………………………………489
  第三節 唐 寅……………………………………………………………………504
  第四節 祝允明……………………………………………………………………519

第八章 明中期的性靈詩派……………………………………………………………535
  第一節 王陽明的詩學觀念與詩歌創作…………………………………………535
  第二節 性靈文論的提出與性理詩的創作………………………………………561
  第三節 徐渭的詩歌理論與創作…………………………………………………578

第九章 后七子的復古主張與詩藝追求………………………………………………597
  第一節 李攀龍……………………………………………………………………597
  第二節 謝榛與明中期的山人詩…………………………………………………609
  第三節 王世貞……………………………………………………………………628
  第四節 嘉、隆時期其他復古詩人………………………………………………643

第十章 明代后期性靈派的詩歌………………………………………………………657
  第一節 明后期性靈派詩歌的前驅………………………………………………657
  第二節 公安派的詩歌……………………………………………………………681
  第三節 竟陵派的詩歌……………………………………………………………710
  第四節 晚明的其他詩人…………………………………………………………733

第十一章 明末各文人會社的詩歌創作………………………………………………759
  第一節 東林黨與復社的詩歌……………………………………………………759
  第二節 陳子龍及云間派…………………………………………………………778

第十二章 明代的詞……………………………………………………………………798
  第一節 明詞研究的幾個問題……………………………………………………799
  第二節 明詞創作概觀……………………………………………………………808
  第三節 劉基、高啟與陳子龍的詞作……………………………………………824

第十三章 明代的散曲…………………………………………………………………837
  第一節 明代前中期的散曲創作…………………………………………………837
  第二節 明代中期散曲創作………………………………………………………849
  第三節 晚明散曲創作……………………………………………………………888

第十四章 明代民歌……………………………………………………………………908
  第一節 明代民歌概說……………………………………………………………908
  第二節 馮夢龍的《掛枝兒》與《山歌》………………………………………920

后 記……………………………………………………………………………………940

清代卷

王小舒著

緒 論……………………………………………………………………………………1
  一、清詩的歷史文化價值…………………………………………………………1
  二、詩歌史上的定位………………………………………………………………5
  三、對兩個傳統的選擇……………………………………………………………14
  四、創作重心的轉移………………………………………………………………18
  五、集成與革新……………………………………………………………………26

第一章 遺民作家對明代詩風的因革…………………………………………………34
  第一節 清詩的發軔………………………………………………………………34
  第二節 申涵光、傅山及北方詩群………………………………………………40
  第三節 黃宗羲、錢澄之及越皖詩群……………………………………………86
  第四節 顧炎武、吳嘉紀及吳地詩群……………………………………………120
  第五節 屈大均、陳恭尹及粵湘詩群……………………………………………151

第二章 錢謙益、吳偉業與清初詩壇的新變…………………………………………169
  第一節 龔鼎孳與清初其它詩人…………………………………………………169
  第二節 錢謙益的詩學觀…………………………………………………………179
  第三節 錢謙益前、后期詩歌創作的異同………………………………………190
  第四節 吳偉業與“梅村體”……………………………………………………200
  第五節 梅村詞及婁東詩派………………………………………………………217

第三章 王士禛、朱彝尊與康熙時期主流詩風的轉移………………………………229
  第一節 康熙朝詩人的整體趨尚…………………………………………………229
  第二節 施閏章的“宣城體”與宋琬的激宕詩風………………………………240
  第三節 王士禛的神韻詩與《衍波詞》…………………………………………266
  第四節 朱彝尊與前期的浙派詩詞………………………………………………301
  第五節 生新的查慎行與劖刻的趙執信…………………………………………325

第四章 清初詞壇的復興………………………………………………………………343
  第一節 清詞繁榮的原因…………………………………………………………343
  第二節 金堡、余懷等遺民詞人…………………………………………………345
  第三節 陳維崧的《湖海樓詞》及陽羨詞派……………………………………353
  第四節 曹爾堪、梁清標及其他順康朝詞人……………………………………376
  第五節 真率超俗的“京華三絕”………………………………………………397
  第六節 風格多彩的清初女詞人…………………………………………………413

第五章 乾嘉時期傳統詩壇的分流……………………………………………………422
  第一節 乾嘉詩壇的多元態勢……………………………………………………422
  第二節 沈德潛的格調派與翁方綱的肌理派……………………………………426
  第三節 厲鶚、錢載及中期的浙派詩……………………………………………452
  第四節 嶺南獨家黎簡與盛世孤星黃景仁………………………………………471
  第五節 桐城詩派與高密詩派……………………………………………………487

第六章 袁枚與性靈詩派的崛起………………………………………………………506
  第一節 性靈詩派的近代性質……………………………………………………506
  第二節 袁枚詩歌的二重性………………………………………………………514
  第三節 別開生面的性靈派陣營…………………………………………………520

第七章 浙派影響下的清中葉詞壇……………………………………………………543
  第一節 浙派中期陣營……………………………………………………………544
  第二節 鄭燮及其他乾嘉詞人……………………………………………………555
  第三節 明珠輝映的清中葉女詞人………………………………………………565

第八章 清后期融通變革的詩壇格局…………………………………………………579
  第一節 意象獨運的龔自珍及道咸時期其他詩人………………………………580
  第二節 平中顯奇的鄭珍與宋詩派諸家…………………………………………611
  第三節 “師法八代”的王闿運與湖湘派諸家…………………………………623
  第四節 陳三立與“同光體”……………………………………………………632

第九章 晚清的詞壇和散曲及民歌……………………………………………………645
  第一節 標舉寄托的常州詞派……………………………………………………646
  第二節 蔣春霖及清末其他詞人…………………………………………………666
  第三節 走向衰微的散曲…………………………………………………………676
  第四節 清新多樣的民間時調……………………………………………………690

第十章 黃遵憲與詩界革命……………………………………………………………696
  第一節 勇辟新路的“詩界三杰”………………………………………………697
  第二節 梁啟超與其他新派作家…………………………………………………709
  第三節 柳亞子和其他南社詩人…………………………………………………726

后 記……………………………………………………………………………………739

現代卷

王光明主編

緒 言 現代中國的“新”詩運動……………………………………………………1
  一、20世紀初中國的“新”詩運動………………………………………………2
  二、“新”詩求索的兩個階段……………………………………………………11
  三、“新”詩運動的基本問題……………………………………………………15

第一章 “新筑詩中大舞臺”…………………………………………………………20
  第一節 古典形式符號的物化……………………………………………………21
  第二節 面對經驗與語言的變化…………………………………………………33
  第三節 黃遵憲與晚清的“新派詩”……………………………………………55
  第四節 梁啟超與“詩界革命”…………………………………………………81
  第五節 丘逢甲與“日據”后的臺灣詩壇………………………………………100

第二章 晚清至“五四”前夕的翻譯詩歌……………………………………………110
  第一節 早期外國詩歌譯介與中國古典詩式……………………………………110
  第二節 “五四”前夕的外國詩歌譯介及其“自由詩”轉向…………………140

第三章 從“白話詩”到“新詩”……………………………………………………157
  第一節 胡適和他的《嘗試集》…………………………………………………158
  第二節 郭沫若和他的《女神》…………………………………………………187
  第三節 “浪漫的詩”與“具體的詩”…………………………………………205

第四章 形式秩序的尋求………………………………………………………………231
  第一節 從詩歌節奏問題出發……………………………………………………231
  第二節 新月詩派:探討格律的重鎮……………………………………………234
  第三節 聞一多與他的《死水》…………………………………………………238
  第四節 徐志摩的轉變……………………………………………………………247
  第五節 “音組”、“誦調”與詩體實驗………………………………………252
  第六節 “格律詩派”以后………………………………………………………262

第五章 現代詩意的求索(一)………………………………………………………272
  第一節 象征主義的“微雨”……………………………………………………272
  第二節 破土而出的《野草》……………………………………………………297
  第三節 “創造社”詩人的轉變…………………………………………………314

第六章 左翼詩歌:另一種潮流………………………………………………………335
  第一節 初期普羅詩歌……………………………………………………………335
  第二節 革命話語及其限制………………………………………………………339
  第三節 “粗暴的抱不平的歌者”………………………………………………345
  第四節 殷夫詩歌的”別一性”…………………………………………………350

第七章 現代詩意的求索(二)………………………………………………………356
  第一節 戴望舒詩歌的轉變………………………………………………………356
  第二節 《現代》的詩歌…………………………………………………………379
  第三節 卞之琳、何其芳的創作…………………………………………………395
  第四節 林庚、廢名等詩人的追求………………………………………………422

第八章 關懷時代的寫作………………………………………………………………450
  第一節 抗戰詩與高蘭、田間等人的創作………………………………………450
  第二節 艾青的詩…………………………………………………………………461
  第三節 “七月”詩人……………………………………………………………474

第九章 “新的抒情”的探索…………………………………………………………486
  第一節 馮至和他的《十四行集》………………………………………………489
  第二節 穆旦的詩…………………………………………………………………500
  第三節 學院派詩人………………………………………………………………512
  第四節 邊緣詩人…………………………………………………………………542
  第五節 吳興華的求索……………………………………………………………552

第十章 面向不同的詩歌資源…………………………………………………………564
  第一節 民間歌謠與“新詩”……………………………………………………568
  第二節 新歌謠和《王貴與李香香》……………………………………………578
  第三節 臺灣新詩的“兩個根球”………………………………………………589

后 記……………………………………………………………………………………601

當代卷

吳思敬主編

緒 論……………………………………………………………………………………1
  一、與政治的無休止的糾纏………………………………………………………2
  二、與傳統的審美習慣的沖撞……………………………………………………5
  三、中國大陸當代詩歌發展脈絡…………………………………………………8
  四、臺灣、香港、澳門詩歌概觀…………………………………………………14

第一章 詩學規范的確立與新詩話語轉型……………………………………………19
  第一節 戰時文化與工農兵文藝形態中的當代新詩……………………………19
  第二節 毛澤東的新詩主張及其影響……………………………………………22
  第三節 新詩話語轉型與頌歌形態的確立………………………………………29
  第四節 思想改造運動對“越軌”詩人的批判…………………………………34
  第五節 在修改中進行寫作的當代詩人…………………………………………36

第二章 頌歌時代的詩人………………………………………………………………42
  第一節 爭做時代的夜鶯…………………………………………………………42
  第二節 蔡其矯等堅守個性的詩人………………………………………………56
  第三節 成長于共和國的青年詩人………………………………………………64

第三章 百花時代與詩壇“反右”……………………………………………………82
  第一節 詩壇的“早春”…………………………………………………………82
  第二節 詩壇“反右”……………………………………………………………90
  第三節 運動中的《詩刊》與《星星》…………………………………………99

第四章 新民歌運動與新詩發展道路的論爭…………………………………………113
  第一節 作為運動的詩歌生產和民間詩學的政治想象…………………………113
  第二節 新民歌運動與新詩“大眾化”…………………………………………117
  第三節 新民歌的文本特征………………………………………………………120
  第四節 新民歌影響下的詩人創作………………………………………………124
  第五節 新詩發展道路的論爭……………………………………………………129

第五章 革命年代的政治抒懷…………………………………………………………137
  第一節 政治抒情詩的話語追溯及其特殊形態…………………………………137
  第二節 隱秘矛盾與雙聲話語: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詩…………………………142
  第三節 賀敬之的時代頌歌………………………………………………………154
  第四節 新詩在戰歌形態上的強化………………………………………………156

第六章 “文革”時期的詩歌…………………………………………………………161
  第一節 主流詩歌:紅衛兵詩歌與“新詩學習樣板戲”………………………162
  第二節 讀書小組與詩歌沙龍……………………………………………………168
  第三節 流放詩人的“地下”寫作………………………………………………174
  第四節 “地下”詩歌的先驅:食指……………………………………………182
  第五節 芒克、多多與白洋淀詩群………………………………………………189
  第六節 貴州高原詩人群…………………………………………………………212
  第七節 天安門詩歌運動…………………………………………………………217

第七章 歷史的新時期與詩歌藝術的轉型……………………………………………220
  第一節 思想解放運動與詩歌界的撥亂反正……………………………………220
  第二節 詩歌創作隊伍的重新集結………………………………………………225
  第三節 “五四”詩學傳統的重新銜接…………………………………………228
  第四節 新時期詩歌與外來影響…………………………………………………233

第八章 歸來者的第二個春天…………………………………………………………241
  第一節 艾青和“五七”受難者的回歸…………………………………………241
  第二節 牛漢、綠原與“七月派”詩人的回歸…………………………………270
  第三節 鄭敏與重新綻綠的“九葉”……………………………………………297

第九章 朦朧詩人的崛起………………………………………………………………320
  第一節 詩歌民刊《今天》的出現………………………………………………320
  第二節 北島………………………………………………………………………332
  第三節 舒婷、顧城………………………………………………………………341
  第四節 江河、楊煉與其他朦朧詩人……………………………………………357

第十章 新生代詩人的躁動……………………………………………………………374
  第一節 新生代詩人的出現與“現代詩群體大展”……………………………374
  第二節 西川、海子與北京板塊…………………………………………………380
  第三節 韓東、于堅與“他們”詩群……………………………………………395
  第四節 “莽漢”、“非非”詩群與四川板塊…………………………………408

第十一章 多元寫作姿態的展開………………………………………………………419
  第一節 李瑛與新時期的政治抒懷………………………………………………419
  第二節 鄉土記憶與城市印象……………………………………………………435
  第三節 軍旅中的詩情……………………………………………………………446
  第四節 少數民族詩人的新姿態…………………………………………………451
  第五節 詩學文化的多重視野……………………………………………………455

第十二章 異軍突起的女性詩歌………………………………………………………463
  第一節 漸成聲勢的女性詩歌創作陣容…………………………………………463
  第二節 翟永明與女性性別意識的強化…………………………………………474
  第三節 王小妮與女性詩歌的多元展開…………………………………………482

第十三章 蔚為大觀的西部詩歌………………………………………………………494
  第一節 昌耀與青海詩人…………………………………………………………494
  第二節 新疆的“新邊塞詩”……………………………………………………497
  第三節 陜甘板塊…………………………………………………………………504
  第四節 西南詩人群………………………………………………………………514

第十四章 90年代的詩歌寫作…………………………………………………………521
  第一節 90年代詩歌的概述與世紀末的論爭……………………………………521
  第二節 “獨立”的擔當…………………………………………………………529
  第三節 口語寫作…………………………………………………………………540
  第四節 個人化向度的呈現………………………………………………………546

第十五章 當代臺灣詩歌………………………………………………………………560
  第一節 當代臺灣新詩發展回溯…………………………………………………560
  第二節 從三足鼎立到四強分治…………………………………………………590
  第三節 現實主義詩派的抗衡……………………………………………………631
  第四節 開創后現代風潮…………………………………………………………643
  第五節 其他重要詩人……………………………………………………………646

第十六章 當代香港與澳門詩歌………………………………………………………652
  第一節 從“難民文學”到現代主義……………………………………………652
  第二節 在左右政治夾縫中尋找新的出路………………………………………662
  第三節 香港詩人文化身份的認同定位…………………………………………669
  第四節 為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擔憂………………………………………………680
  第五節 香港新詩的主體性仍然存在……………………………………………689
  第六節 澳門:富有詩意的小城…………………………………………………697

后 記……………………………………………………………………………………704

少數民族卷

梁庭望著

緒 論……………………………………………………………………………………1

第一章 古歌謠及其演化………………………………………………………………31
  第一節 走進先人的古歌謠………………………………………………………32
  第二節 古歌謠演化出作家詩……………………………………………………43

第二章 秦漢民族詩歌初發軔…………………………………………………………52
  第一節 北方《黃鳥》與《人參》………………………………………………53
  第二節 河西走廊失恃匈奴歌……………………………………………………55
  第三節 西南白狼王慕漢歌………………………………………………………56
  第四節 江南巴歌刺郡守…………………………………………………………61

第三章 兩晉民族初諳漢文詩…………………………………………………………64
  第一節 中原獨步溪人陶淵明……………………………………………………65
  第二節 北方紅顏薄命詩…………………………………………………………69
  第三節 西南彝族文論詩…………………………………………………………70
  第四節 南方越謠性純真…………………………………………………………71

第四章 十六國暮雨朝云多悲歌………………………………………………………72
  第一節 中土悲歌心氣猶壯………………………………………………………73
  第二節 北國梁鼓角橫吹曲………………………………………………………76

第五章 南北朝隋民族詩奠基…………………………………………………………81
  第一節 中原逐鹿悲歌頻生………………………………………………………82
  第二節 《木蘭辭》唱絕千古……………………………………………………89
  第三節 北魏王室詩歌……………………………………………………………92
  第四節 華南民族初萌漢文詩……………………………………………………94

第六章 唐詩激發民族詩勃興…………………………………………………………97
  第一節 元劉領銜民族詩盛………………………………………………………97
  第二節 渤海領銜北方詩…………………………………………………………107
  第三節 西北高昌回鶻開新篇……………………………………………………110
  第四節 西南民族首現作家詩……………………………………………………120
  第五節 華南摩崖漢文詩…………………………………………………………128

第七章 宋遼金夏匯詩雄………………………………………………………………140
  第一節 身處中原不忘祖根………………………………………………………145
  第二節 遼金王族歌述懷…………………………………………………………148
  第三節 西北民族文字詩涌現……………………………………………………171
  第四節 高原多民族文字詩………………………………………………………191
  第五節 南方長詩露崢嶸…………………………………………………………210

第八章 宗唐得古民族元詩盛…………………………………………………………217
  第一節 蘊涵北國“基因”的中原民族詩………………………………………220
  第二節 風格豪爽粗獷北方詩……………………………………………………241
  第三節 西北長詩雙燦爛…………………………………………………………255
  第四節 西南敘事詩繁富…………………………………………………………269

第九章 明代各族詩歌初繁榮…………………………………………………………284
  第一節 中原回回詩歌領銜………………………………………………………285
  第二節 北國英雄史詩群星燦爛…………………………………………………291
  第三節 沙漠綠洲作家長詩繁榮…………………………………………………300
  第四節 格式紛繁西南詩…………………………………………………………320
  第五節 均衡勃發南方詩…………………………………………………………363

第十章 清代民族詩歌大繁榮…………………………………………………………390
  第一節 納蘭詩詞光耀中華詩壇…………………………………………………391
  第二節 謫居落寞北方詩…………………………………………………………434
  第三節 抨擊專制詩震天山………………………………………………………443
  第四節 西南激蕩孕育新詩篇……………………………………………………459
  第五節 南方民族漢文詩繁榮……………………………………………………494

第十一章 近代詩歌風韻轉型…………………………………………………………556
  第一節 中原韻士愛國情懷………………………………………………………560
  第二節 北國文士抗疏聲…………………………………………………………570
  第三節 西北詩壇百花爭艷………………………………………………………578
  第四節 西南詩歌心系民瘼………………………………………………………598
  第五節 南方詩歌憂國憂民………………………………………………………606

第十二章 戰斗風云孕育現代詩………………………………………………………626
  第一節 抗日救亡中原詩雄………………………………………………………628
  第二節 追求光明的北方詩………………………………………………………632
  第三節 西北血染瀚海詩…………………………………………………………646
  第四節 憂國西南詩………………………………………………………………656
  第五節 南方革命壯懷詩…………………………………………………………663

第十三章 神州詩潮引領當代民族詩…………………………………………………684
  第一節 步韻中州詩潮涌新篇……………………………………………………690
  第二節 北方森林草原贊歌………………………………………………………702
  第三節 天山南北新旋律…………………………………………………………725
  第四節 頌歌綻放在西南高原……………………………………………………752
  第五節 南方詩歌匯成交響曲……………………………………………………794

后 記……………………………………………………………………………………856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丽市| 宁河县| 平阳县| 禄丰县| 武功县| 建宁县| 忻州市| 曲阳县| 闽侯县| 易门县| 达孜县| 宁蒗| 巴东县| 化隆| 巧家县| 乌兰察布市| 瑞丽市| 汉中市| 永嘉县| 白山市| 休宁县| 新巴尔虎右旗| 隆回县| 辰溪县| 湖州市| 台州市| 寿宁县| 武清区| 田林县| 河东区| 米林县| 兰西县| 政和县| 冕宁县| 宣化县| 白沙| 甘谷县| 连山| 曲松县| 项城市| 平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