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珊二十四節氣組詩《如夢令》欣賞
編者按:作家楊珊新作《生命的功課——楊珊攝影詩集》由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發行,日前線上線下正在熱賣中。楊珊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武術協會會員,她還涉獵音樂、書畫等藝術創作,使得這本攝影詩集有了更多的期待性并滿足多元化的受眾需求。古典詩詞專家王錫九就其中的24節氣《如夢令》進行了解讀。
楊珊花了一年的時間,依照二十的節氣的順序,創作了二十五首《如夢令》(其中“白露”填寫了雙調)。我在閱讀了以后,感到既有傳統文化的底蘊,又頗有創新之處,值得給予肯定。
有關節令的作品,在我國起源很早,《詩經· 豳風·七月》可說是較早的名篇。此后,這類作品綿綿不絕。唐宋時期,則出現了不少組詩組詞,或歌詠時令,或敘寫風物民俗,直至現代蔚為大觀。唐代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寫特定地區的風光景色、民情風俗;宋代歐陽修《采桑子》(十首)敘寫潁州(今安徽省阜陽市)西湖一年四季的景物;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敘寫當時蘇州地區的四季風光和人民生活,都具有開創意義,在文學史上的影響深遠。楊珊以二十五首組詞《如夢令》來吟詠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與上述文學史上的名作,可以說是同一源流之下的延續和發展。可謂是對這一悠久的中華文化傳統的傳承和弘揚,有一定的意義。
作者是一位畫家兼作家,這一組《如夢令》的詞,也采取詞作品與攝影作品相結合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面前,充分發揮了作者在這兩方面的專長。她自己創作了這二十五首節氣詞,并且為每一個節氣配上一幅自己的攝影作品。這些照片,雖然與畫家的畫作不是一回事,但她以畫家對物像和色彩的敏感,精心選擇了鏡頭下的景物,較好地顯現了特定節氣的自然特征和物候景象,并且把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融匯在詞作品中,使二者得到了較好的配合,表現了作者的“心詩”、“心畫的通靈澄凈。
以我的理解,這種詞作品和攝影作品相配合的形式,還是以詞作品為主,攝影作品為輔。以后者形象化的顯現前者、深化前者,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以使讀者對詞作品有更深的了解。就這二十五首節氣詞《如夢令》而言,作者的筆觸細膩、感悟敏銳。在掌握二十四節氣基本含義的基礎上,扣住它們在物候、農耕、人們生活上的表現和影響,通過令詞的短小形式,玲瓏透徹地表現出來,清新鮮活、優雅明麗。如《如夢令·夏至》“惜夏至芳華,聽碎碎新蟬叫。”;《如夢令·秋分》“有細雨軒窗,燭夜幽蘭香壁。”;《如夢令·立冬》“颼飗、颼飗,大地速裹白裘。”,類似的還可以列舉一些。仔細閱讀一下,可以發現,它們既符合節氣的自然物候,又有作者在此情境下的感悟,富有生活情趣,使讀者得到了真切的美感享受。這說明它們是作者用心結撰的作品。
編者簡介:
王錫九,古典詩詞研究學者、教授。
學術著作:
《唐代的七言古詩》《皮陸詩歌研究》分別獲江蘇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三等獎;
《金元的七言古詩》《宋代的七言古詩》(北宋卷、南宋卷)分別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三等獎;
發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論文四十余篇。
2012年5月,當選為江蘇省中華詩學研究會副會長。
專著:
《唐宋愛情詩選》
《唐代的七言古詩》
《宋代的七言古詩》
《金元的七言古詩》
《皮陸詩歌研究》
《劉克莊詩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