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國一書生:八十五自述》
作 者:何茲全 著
出 版 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7年7月第1版
書 號:978-7-5617-1781-3
定 價:¥23.00 元
內容提要
本書是著名歷史學家何茲全先生85歲時的自傳,將其一生所歷各個時代娓娓道來,是個人史,亦是社會史,對近一個世紀的人事的評價,對現代乃至當代史學界的論述,均令人受益匪淺。
作者簡介
何茲全,1911年生,山東菏澤人。著名歷史學家,1950年起任教于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主要致力于研究漢唐經濟史、兵制史、寺院經濟和魏晉南北朝史幾個方面,是我國魏晉封建說的創始者和代表者。
本書目錄
自 序
第一章 何氏家族
第二章 我的童年
第三章 青少年時代
插班南華學校
參加國民黨
動亂中一年
加入改組派
第四章 在省立六中
由南華轉六中
反共風刮到菏澤
鬧學潮
第五章 北京讀書
路上驚險
好友楊道一
中山堂迎汪
混個高中畢業
考上北大
和仙槎大哥的聯系
第六章 北大四年
史學系北大學風
讀書寫文章
學生生活
瑪寧寨
第七章 協助朱啟賢創辦《教育短波》
小序
創辦緣起
拉贊助拉到陳立夫
《教育短波》出版
第八章 日本一年
去東京
補習日語
深山迷路
結識鄧楚白
思想變化
回國
第九章 《教育短波》的事業和創傷
已成氣候的《教育短波》
社里社外骨干隊伍
我給《教育短波》帶來內亂
遷往南京
在武漢
內亂再起《教育短波》停刊關門
結語
第十章 抗日戰爭開始前后我的思想
日本回國時的思想面貌
對國際形勢的認識和分析
丟掉和平幻想以抗戰求解放
全民抗戰
宣傳三民主義一次革命論
第十一章 運交華蓋
陶隨汪出走
托兒所嬌兒生病
雪上加霜
十一個月的兒子動大手術
生死都屬偶然
生活的支柱
“華蓋”下讀書寫書
第十二章 三年編審混飯吃
訓練委員會作編審
黃花園和茍家灣
草房和瓦房
兩面楚歌
仙槎大哥和我的紀念
第十三章 安身立命處——到歷史語言研究所
命運攸關的決策
李莊生活
三篇文章
復員到南京的先遣兵
第十四章 留學美國
一路之上
哥倫比亞大學
小工主筆研究助手
翻譯《中國通史簡編》
第十五章 回國
思想矛盾
跟著走
回國決策
第十六章 回到祖國
香港與大陸的冷和暖
北師大安身
情緒動蕩
兩種人兩種世界
第十七章 三大運動
抗美援朝
土改
鎮反
第十八章 知識分子思想改造
“忠誠老實”和肅反
由遠及近的批判
鳴放和反右
第十九章 教學和科研
教學與教改
學術研究
第二十章 大躍進和大饑荒
大躍進
三年自然災害
第二十一章 陜南四清
楊河公社
農民真苦
病在縣醫院
山雨欲來的時候
第二十二章 “大革文化命”的年代(上)——恐怖可怕的歲月
從《海瑞罷官》開刀
“紅色風暴”
標點廿四史
要命的批斗和游斗
第二十三章 “大革文化命”的年代(中)——在臨汾干校勞動
從東煉到臨汾
干校生活
撿糞
訪貧問苦
名勝古跡
再見,臨汾
第二十四章 “大革文化命”的年代(下)——動亂結束
編教材下工廠
含辛茹苦育孫女
悲傷的1976年
第二十五章 不用著鞭自奮蹄
生活在鄧小平時代
訪問開會講學
點滴史學成就
還要作的史學工作